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光呼吸的理论研究,已为人们指出了控制光呼吸,提高作物产量的若干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已显示出未来提高作物产量的美好前景. 一、利用植物光呼吸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栽培作物根据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说明,C_4植物多半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的环境,而C_3植物则多半分布在温带、寒带、潮湿地区.从草原生态系统观察,可以发现在一年之中,C_3植物的生长季节是在低温潮湿的月份,而C_4植物则生长在比较炎热而干燥的月份.显然C_3、C_4植物的碳代谢途径和光呼吸特点是与其分布的环境相适应的,即C_4代谢途径是对高温、强光、干旱的适应,C_3代谢途径是与较低的光强,较低的温度,比较潮湿的环境相适应的.如果打破这种适应,使C_3植物在高温、强光、干旱的条件下生长,就会造成光呼吸急剧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本区48种植物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草本、灌木和乔木3种生长型植物叶片的生理属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最大光合速率与除叶表面蒸汽压外的其他属性都显著正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最大光合速率、光合氮利用效率正相关,气孔导度与叶表面蒸汽压负相关而与蒸腾速率正相关;本研究区域草本、灌木和乔木3种不同生长型植物间,除水分利用效率外,各属性无显著差异,3个采样地点间,除水分利用效率外,各属性差异显著;最大光合速率、光合氮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与气候因子和海拔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区植物6种叶属性值明显相关,生长环境比生长型可能对本研究中植物叶生理属性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万蕾  黄亚惠  于箐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235-240
以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铜钱草[Hydrocotyle chinensis(Dunn)Craib]3种水培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室内水培条件下,在高氮、磷浓度(实测NO3--N浓度为41.40 mg/L,PO3-4-P浓度为3.55 mg/L)水体和中高氮、磷浓度(实测NO3--N浓度为19.09 mg/L,PO3-4-P浓度为1.80 mg/L)水体中的根长、茎长和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氮、磷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铜钱草对高氮、磷浓度的耐受性较好,吊兰次之,慈姑对高氮、磷浓度的耐受性较差.在高浓度氮、磷组,氮的去除率表现为吊兰>铜钱草>慈姑,而在中高浓度氮、磷组,对氮的去除率表现为铜钱草>吊兰>慈姑;在高氮、磷浓度组,3种植物对磷的去除率表现为铜钱草>吊兰>慈姑,在中高氮、磷浓度组,对磷的去除率表现为铜钱草>慈姑>吊兰.水生植物在生长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对氮、磷的吸收去除能力肯定较差,而在生长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对氮、磷的吸收去除能力不一定强.研究结果为水体富营养化或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为水生植被的恢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种漂浮植物凤眼莲、水花生、槐叶萍在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较好,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最强;水花生和槐叶萍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对低磷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生长于石灰性低磷土壤上红三叶草地上部的生物量及氮、磷营养吸收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丛枝菌根真菌、4种解磷细菌(编号分别为B1、B2、B3和B4)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对石灰性低磷土壤植物生长及氮、磷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石灰性低磷土壤条件下,4种解磷细菌单独接种对红三叶草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和总吸磷量均无促进作用;单独接种丛枝菌根菌或不同解磷细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均能显著提高红三叶草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吸氮、磷量;在同时接种处理中,解磷细菌B4与丛枝菌根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对红三叶草的生长和氮、磷营养吸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能显著提高红三叶草地上部干质量、总吸氮和吸磷量及红三叶草根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论】在石灰性低磷土壤中,解磷细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对植物的氮、磷养分吸收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但这种互作效应与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解磷细菌B4与丛枝菌根菌同时接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水生植物的氮磷积累规律,以贵州某生态沟渠中4种优势水生植物(菖蒲、黄菖蒲、水葱、美人蕉)为试验对象,研究各植物生物量及不同器官氮、磷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4种植物生物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夏季过后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明显,秋季达最大值,至冬季后又逐步降低。4种植物总氮、总磷含量差异明显,菖蒲总氮与总磷含量最高,分别为41.26g/kg和11.22g/kg,美人蕉最低,分别为21.22g/kg和7.14g/kg;随着时间的推移,4种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部分(根)氮、磷积累量均逐步增加,至秋季达最大值;10月是多数水生植物生物量和体内氮、磷含量最高的时段,可通过收割去除这部分氮、磷;4种植物中,菖蒲的氮、磷回收量最大(氮10.79kg、磷2.34kg),美人蕉最少(氮0.32kg、磷0.11kg),通过收割4种优势植物,2km河段总共可回收氮22.87kg和磷4.98kg。  相似文献   

7.
测定水稻、小麦、棉花等C_3植物和玉米、高粱等C_4植物的光合与光呼吸强度,研究不同处理对光合与光呼吸的影响。植物的光呼吸是与光合作用伴随发生的。强光、高氮等有利光合作用的因素能促进光呼吸;DCMU、叶片失水等抑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也降低光呼吸。在光合滞后期中,光合强度与光呼吸强度平行上升。在同类植物中,光呼吸强度与光合强度之间有较稳定的比值,C_3、C_4植物的光呼吸占光合分别为30—35%和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氮和磷有效性及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同时考虑土壤氮、磷和水分三因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高寒草甸植物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氮富集、磷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用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长、叶片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川西北高寒草甸氮添加(10 g/(m 2 ·a))、磷添加(10 g/(m 2·a))与干旱(减雨50%)控制实验,通过测定垂穗披碱草、发草和草玉梅地上生物量、叶片氮含量(N)、磷(P)含量以及N:P比例,分析不同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生物量和叶片养分性状的影响。    结果   对于植物生长,氮添加均显著增加3种植物地上生物量,但是磷添加和干旱及不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叶片养分,氮添加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氮含量和N:P比例,磷添加也增加植物叶片磷含量但降低叶片N:P比例。干旱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的叶片氮含量,对叶片磷含量和N:P比例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与干旱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叶片氮含量和N:P比。氮添加与磷添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叶片养分性状没有影响。    结论   本研究表明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和养分性状对养分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的响应格局存在很大差异。氮输入主要影响植物生长,而氮磷养分和干旱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均改变植物养分和化学计量平衡。这些结果指示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生理过程对全球变化交互作用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多种元素组成有机体。据目前分析,在植物体内可观察到了4种元素”。其中植物需要量多而土壤中又满足不了的,一般认为主要是氮、磷及钾三种元素。因此,研究高梁营养时,往往主要集中在氮、磷及钾三种元素上,对其他元素目前研究的还不多。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不同降雨年型下C_4外来杂草与C_3作物的竞争机制,以C_4外来杂草反枝苋和C_3作物大豆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降雨年型(高雨量、正常雨量和低雨量),比较单种和混种模式下两种植物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面积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降雨年型和栽培模式下,反枝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大豆;反枝苋在三种降雨年型苗期均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不受降雨年型影响,但大豆净光合速率受降雨年型的影响显著;在低雨量年型下反枝苋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大豆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最小。两种植物的这些差别很可能是反枝苋成功入侵东北大豆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糜子氮、磷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5个糜子品种全生育期内氮、磷累积、分配规律及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糜子植株中氮、磷含量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品种间氮积累量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品种间磷积累量,除抽穗期差异不显著,其余生育期均差异显著.糜子品种间产量及氮、磷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榆糜3号’产量及氮磷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是806.67 kg/hm~2,7.68 kg/kg和53.14 kg/kg;‘晋黍8号’产量最低,为240.83 kg/hm~2;‘宁糜17号’氮和磷利用效率最低,分别为2.73 kg/kg和25.14 kg/kg.‘榆糜3号’的产量及氮磷利用效率比同条件下最低品种的产量、氮和磷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34.95%、181.32%和111.38%.【结论】在半干旱条件下,糜子氮磷积累量、利用效率、生产效率与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表明,‘榆糜3号’是5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氮磷利用效率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果树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果树的需肥规律果树是多年生的植物,果树栽植后,在一个地方定位生长几十年,每年都要生长大量的枝干和果实,对土壤中的养分消耗很大。生产实践证明,及时给果树施用必需的营养元素是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1.幼年果树的需肥特点:①对氮、磷、钾肥料都需要,尤其对氮、磷肥需求较多,磷对根系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②全年以施3-4次肥料为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将生菜(Lactuca sativa L.var.ramosaHort.)、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ms)等3种植物在水禽养殖水体中单作栽培,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对水禽养殖污水中氮、磷等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0d的试验期,植物生长良好,对污水中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其中生菜、水芹菜和黄菖蒲对总氮(Totalnitroger,TN)的去除率分别为67.99%、49.36%和70.62%;对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78.82%、61.28%和85.31%;对总磷(Total ...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液体肥料中合理复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甜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为研发多功能液体肥料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甜玉米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BR)、胺鲜酯(DA-6)、生化黄腐酸(BFA)与液体肥复配对甜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液体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玉米生育进程没有影响。液体肥料与合适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能显著提高甜玉米茎叶部干物质累积量,其中复配9.45%BFA+1 000 mg/kg DA-6在拔节期与收获期干物质累积量比单施液体肥分别高58.8%及95.3%。拔节期10 mg/kg BR处理茎叶氮含量最高,4 000 mg/kg DA-6处理磷钾含量最高;抽雄期茎叶氮磷钾含量最高分别为4 000 mg/kg DA-6处理、不施肥对照与4%BFA处理;收获期茎叶2%BFA处理氮钾含量最高,CK含磷量最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肥料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4 000 mg/kg DA-6处理可提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83.4%、105.4%与81.3%。液体肥料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均能促进甜玉米鲜苞的增产效果,其中BFA处理表现最为明显,当BFA施用浓度为200 mg/kg时增产14.36%,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佳。【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BR、DA-6及BFA复配到液体肥料中,对甜玉米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不断优化液体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设置3种木薯花生间作模式(1行木薯间作2行花生(M_1H_2)、2行木薯间作3行花生(M_2H_3)、2行木薯间作4行花生(M_2H_4)),以木薯和花生单作为对照,研究作物对N、P、K的吸收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3种间作模式在作物产量、磷钾吸收和氮磷钾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著间作优势,M_1H_2和M_2H_4模式在产值上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M_2H_4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和产值当量比显著大于M_1H_2和M_2H_3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系统氮吸收当量比、木薯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木薯氮吸收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2)与木薯单作相比,3种间作模式木薯在产量、产值、磷钾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著优势,木薯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系统氮吸收当量比、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氮吸收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3)与花生单作相比,M_1H_2和M_2H_3模式花生在产量、产值上劣势显著,M_1H_2模式花生在磷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具有显著的劣势,M_2H_3模式花生在氮磷吸收上具有显著优势;花生产量当量比与花生氮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推荐选用产量和产值优势最佳的M_2H_4木薯花生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光合作用是植物产量形成的基本过程,提高光合速率是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在强光下,C_4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C_3植物的两倍左右。一般CO_2补偿点低的,往往表现了低光呼吸和高光合速率。根据C_3、C_4植物CO_2补偿点的差异,1969年国外有人创造了一种把C_3植物和C_4植物培养在同一个透光密闭系统内的筛选方法,利用C_4植物光  相似文献   

17.
配方施肥是一种依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肥料的规律、土壤为植物提供肥料的能力等因素,将微量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施肥的方法。本文利用氮、磷、钾3种化学元素进行施肥试验,主要研究3种元素搭配施肥对毛竹林新竹茁壮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量的氮、磷、钾元素搭配使用,对毛竹林新竹生长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为高效提高超级早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研究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条件下超级早稻的吸肥特性和土壤供肥特征,比较其产量与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T2(氮钾肥基追比为基∶蘖=3∶2)相比,氮钾优化运筹处理(T3和T4)能有效提高早稻稻谷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及农学利用效率。其中,T4(氮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钾肥基追比为基∶蘖∶穗=5∶3∶2)稻谷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及农学利用效率最高,其稻谷产量、干物质累积量较T3(氮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钾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分别提高3.2%、8.8%;氮肥、磷肥和钾肥吸收利用效率较T3分别提高16.6%、63.5%和15.7%。T4水稻氮、磷、钾养分累积及相应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更吻合超级早稻的养分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降糖草、草莓、吊兰3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为利用浮床技术种植陆生植物处理污水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采用室内试验进行植物对供试水样中氮、磷的去除率测定,选用根长、株高、鲜重、常见病害、虫害5个指标对其在室外水体中的自然生长趋势进行同步记录,整理分析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与室外水体中自然生长适应性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氮、磷的去除效果上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自然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浮床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这与生态环境的变迁致使病菌及虫害失去了原有滋生环境、水体的生态隔离切断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关。[结论]可以对降糖草作为浮床植物继续深化研究,并对陆地植物进行广泛筛选,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及水体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选择测定了不同种类C_3、C_4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的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分析了每种植物在发育过程中Pn的变化趋势,比较了C_3、C_4植物4个发育期的个体Pn值、群体Pn均值、SPAD均值差异及C_3、C_4植物Pn均值分布特征,比较了C_3、C_4植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Pn值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C_3、C_4植物光合生理、栽培技术及其在不同地域的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