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种子包衣后,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芽率,促进幼苗发育。包衣剂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满足小麦种子发芽生长所需养分,促进幼苗早发和苗齐苗壮,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分蘖力强。现将小麦种子包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包衣能有效提高种子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包衣与未包衣孤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两种种衣剂包衣分别比对照增产11.40%和8.82%,是值得推广的上麦种衣剂。  相似文献   

3.
种子包农技术可以充分让种子吸收药物膨胀而且不易脱落。并且还可以随着种子的不断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缓慢释放,持续发挥抗病虫害的作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成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而且还有效地调节了作物生长、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小麦产量。结合多年的经验,以小麦种子为例,从优质种子选择、包衣技术的操作、技术要点、包衣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及包表效果与作用进行介绍,以指导小麦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4.
种子包衣技术可以充分让种子吸收药物膨胀而且不易脱落,并且还可以随着种子的不断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缓慢释放,持续发挥抗病虫害的作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成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而且还有效地调节了作物生长、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小麦产量。结合多年的经验,以小麦种子为例,从优质种子选择、包衣技术的操作、技术要点、包衣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及包衣效果与作用进行介绍,以指导小麦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5.
边延鹏  温世明 《农业与技术》2000,20(4):26-27,29
种子包衣技术推广应用是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种子加工的深化和发展。本文重点论述了种子包衣可防治病、虫鼠害,提高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效益,抚松县万良镇二年的种子包衣试验,效果明果,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A包衣种子的作用。包衣种子是指将经过精选的农作物种子用包衣机把种衣剂均匀附着在种子表面。像给种子穿了一层衣服,故名“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所用种衣剂(又名包衣剂)主要成分有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生长激素等。在种子表面起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促进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利于形成壮苗,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能减少用种、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可见,种子包衣技术涉及多门学科,且含多项高新技术,所以,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种子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复合型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杂交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复合型种衣剂能提高杂交小麦的实验室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增强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增加幼苗的干物质重量,提高叶绿素α、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苗足苗壮,分蘖数增加,对杂交小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茄种衣剂1号对茄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研制的“茄种衣剂1号”包衣的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20.0%,195.2%和78.6%,平均发芽天数缩短2.5d,且种子包衣利于幼苗生长。用人工快速老化测定种子的耐藏性表明,人工老化处理不仅不降低包衣种子发芽,反而极明显地加速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复合型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杂交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复合型种衣剂能提高杂交小麦的实验室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增强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增加幼苗的干物质重量,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苗足苗壮,分蘖数增加,对杂交小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种子包衣和烯效唑调控油菜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种子播各前进包衣处理,在油菜幼苗三叶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于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种子包衣和烯效唑对油菜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了包衣在苗期能显地促进的幼苗生长,增加最大叶的长度和宽度,叶色变深,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地上部的干物重显增加,烯效唑对包衣油菜的生长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使其绿叶数增多,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变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茎杆增粗,延缓其衰老、种子包衣对油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用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研制的“茄种衣剂1号”包衣的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20.0%,195.2%和78.6%,平均发芽天数缩短2.5d,且种子包衣利于幼苗生长。用人工快速老化测定种子的耐藏性表明,人工老化处理不仅不降低包衣种子发芽,反而极明显地加速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种子包衣是提高种子商品化、促进种子市场流通的基本技术措施,是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种子包衣机械的发展,种子包衣机是实现种子包衣的专用设备,是种子加工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种子包衣机尤为重要,为此研究主要针对常用的5BA-5种子包衣机的使用与维护进行介绍,以供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包衣对黄瓜种子发芽与苗素质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包衣剂包衣黄瓜种子,测试了种子的发芽状况,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成苗数与对照比较并未降低。由于种衣剂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使得黄瓜幼苗生长加快,酶活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打破休眠的措施、温度条件及种衣剂3个方面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对小麦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存在休眠现象,采取低温打破休眠比用双氧水打破休眠更可靠;在10~30℃温度范围内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对形成健壮幼苗有一定影响;用包衣剂包衣后的小麦种子有利于形成健壮幼苗,并且根系发达,但发芽时间推迟,有些包衣剂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对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库存条件下,以玉米、小麦种子及植保型种衣剂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后,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0药种比包衣后的种子贮存3个月,包衣对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包衣后的玉米种子贮存6个月,发芽率比对照降低4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包衣后的玉米、小麦种子贮存12个月,发芽率比对照下降5个和6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而提出种子包衣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3个月以内;包衣种子贮藏时间不应超过一个种植年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小麦种子及幼苗,研究壳寡糖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壳寡糖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种子胚乳淀粉酶活力,提高胚根、胚芽的生长速率,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同时,壳寡糖还可提高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其中浓度为0.1μg/m l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壳寡糖具有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该研究可为壳寡糖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包衣药剂及贮藏期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不同药剂和贮藏期对小麦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表明 :适乐时对小麦包衣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 ,安全性高 ,立克秀次之 ,卫福常量包衣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也较小 ,包衣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在一般室内贮藏条件下 ,贮藏期 1个月对小麦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 ,2个月以上 ,对包衣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此外还对小麦包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种子包衣技术,可提高种子活力,有效防除病虫害,减少污染,且增产显著,但包衣种子也有其弱点。为了种子包衣技术的迅速推广,建议: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健全配套的种子加工设施;提高种子包衣的质量数量;建立良繁基地,保证种子质量;继续全面布局试验,示范,掌握包衣小麦种子栽培规律,因地制宜抓好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包衣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0.25%、0.5%壳聚糖对萝卜品种翘头青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包衣和未包衣的种子分别于20℃在不同浓度(0、25、50、100 mmol/L)的NaC l溶液中培养发芽,测定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耐盐指数和植株中可溶性糖、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衣处理可以提高萝卜种子在清水或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并提高幼苗植株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NaC l浓度升高,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种子幼苗的耐盐指数不断提高,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相应提高,说明壳聚糖包衣处理种子可以提高萝卜幼苗耐盐性,总体上0.5 g/L壳聚糖的包衣效果好于0.25 g/L壳聚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使用种衣剂包衣的辣椒种子,测试其发芽状况,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成苗数与对照比较并未降低。由于种衣剂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使得辣椒幼苗生长加快,酶活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