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施甸县发生的传染性蚕病主要有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病毒病.现将其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1.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①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又可以通过病蚕而传染给健康蚕。②非传染性蚕病是因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致使蚕发病,这种病害不会由病蚕传染给健康蚕,如蝇蛆病、中毒病等。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  相似文献   

3.
调查盐津家蚕常见病害(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发生的种类、简述病害的识别方法及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病的原因,为我县桑蚕饲养和蚕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蚕业科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蚕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蚕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蚕生产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增加了一些新蚕区,蚕农缺乏养蚕新技术,蚕业科技的普及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新蚕区蚕病危害也随之出现.根据我们在蚕业主产区的调查,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最近几年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乡镇工业的兴起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氟污染中毒及工业废气中毒现象较多;加上近年来农林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治虫,导致蚕中毒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蚕作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5.
蚕细菌病是由细菌引起蚕病的总称,是农村夏秋蚕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虽然没有病毒病严重,但传染性很强,而且夏秋期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病会对农民蚕桑养殖造成极大伤害和损失,影响优良蚕种的生产和打击了农户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夏秋蚕期蚕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大暴发,特别是夏秋季,由于气象环境、桑叶质量等因素,蚕病的发生较春蚕期严重,病毒病、真菌病及细菌病等各种蚕病同时发生.因夏秋季温湿度等条件较适宜各种病菌的快速滋生及蔓延,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感染和传播,很多蚕农对蚕病的防治重小蚕、轻大蚕,大蚕期因蚕儿食桑量大、蚕座面积宽,忙于采叶及给桑,防病措施不力,往往上蔟后蚕儿在蔟中大量死亡,甚至造成颗粒无收.笔者结合多年的养蚕实践,谈谈夏秋季各种蚕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僵病属真菌病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又较严重的一类蚕病,特别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 一、发病症状及规律 蚕儿患白僵病初期体色一般稍暗,反应迟纯;发病后期,蚕体常出现油渍状病斑.濒死时排软粪,少量吐液.刚死的蚕头部向前伸出,肌肉松弛,略有弹性,以后逐渐硬化,约1~2天后,从硬化的尸体上先后长满白毛和白粉即病菌的菌丝和孢子.白僵病易在多湿、适温(24~28℃)的环境中发生,且各龄期都能够感染.一般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时间,小蚕为2~4天,大蚕为4~6天.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蚕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蚕农的收入.结合生产实际,笔者就秋蚕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促进秋蚕的健康养殖. 一、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在养蚕过程中,特别是在老蚕区,蚕病发生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发病率高、危害重的三大传染性蚕病(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居高不下.其在中晚秋每年造成的损失大约15%~20%,特殊年份高达25%~30%.棠张镇现有新老桑园1 333.3 hm2,正常情况下中晚秋可养蚕2.5万张左右,如平均每张产茧37.5 kg,因各种蚕病每年损失蚕茧近160 t,相当于拥有106.7 hm2桑园的一个重点村全年蚕茧产量,按中准价13.0元瓜g计算,每年收入减少200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感病后防治难度较大,是露地栽培番茄的主要障碍。植株发病后几乎没有产量,甚至绝收。番茄病毒病最常见的有花叶型、条纹型和蕨叶型3种。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关键是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0.
消毒王Ⅱ新蚕药由于先进的复配技术,而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能有效抑制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主要传染性病原;使用方便,杀菌力强,腐蚀性小,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1.
元阳县是云南省蚕桑发展的新区,蚕病影响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发病经过、症状及原因。总结当地蚕病预防存在的困难,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蚕病综合防治措施,期望为广大蚕农防治细菌病、真菌病和血液型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印度有多种真菌病为害椰子树,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基腐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番茄栽培面积的扩大,番茄病毒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常见的有花叶病、条斑病和蕨叶病三种,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几年来,有些地区条斑病的为害日趋严重,植株发病后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蕨叶病的发病率一般低于花叶病而高于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西甜瓜的细菌病为害特点,果实发病,病害难以控制,因此,绿色防治措施是预防该病害的主要途径.提出了择优选种、合理开展田间管理、绿色农业防治、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为西甜瓜细菌病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养鲍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疾病,已报道的主要病害原因有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下面介绍几种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于蚕病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做好蚕病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然而在蚕的饲养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食下和接触一些病原物,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蚕儿发病,甚至死亡。蚕儿常见病有10多种,属于病毒性的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属于细菌病的有败血病、细菌性肠胃病和卒倒病;属于真菌病的有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节肢动物寄生引起的病害和蝇蛆病和壁虱病;另外,还有农药、煤烟及工厂废气引起的中毒症等。现将这些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病毒…  相似文献   

17.
番茄病毒病是近几年在番茄上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据调查,轻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重发病田可减产60%以上。该病还可使番茄品质下降,风味降低,经济价值下跌,是生产无公害番茄的重要障碍。一、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花叶型、厥叶型、条斑型等。  相似文献   

18.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病害主要有寄生虫病、真菌病、细菌病等,对乌鳢主要病害致病病原、流行状况、发病症状及诊断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我国乌鳢病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感病后防治难度较大,是栽培番茄的主要障碍之一。番茄病毒病最常见的类型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3种,为害程度以条斑型最重,严重时甚至绝收,蕨叶型次之,花叶型较轻,严重影响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为此,本文阐述了番茄病毒病的病原、为害症状及病原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总结了主要从农业、物理、化学、基因工程、生物5个方面的防控措施,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技术方案,以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程淑红 《农技服务》2011,28(5):719-719
针对我国蚕区危害较大的传染性蚕病血液型浓病、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真菌病和非传染蚕病中的蝇蛆病及中毒症等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提出三道防线理论对养蚕前养蚕后和蚕期中进行严格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