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稻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对在江西省3个不同生态地区进行的4个品种(或杂优组合)的播种期试验的水稻出叶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吻合较好,该叶龄模型对水稻生长条件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用于预测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出叶动态。  相似文献   

2.
水稻叶龄增长动态的模拟与叶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京郊春稻和麦茬稻品种叶龄进程的田间观测,利用水稻叶片出生与温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开展了水稻叶龄增长模拟试验,讨论了模型结果的可用性,认为模拟结果适合于指导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叶龄模型在水稻形态建成模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用叶龄模型预测水稻播种至抽穗期的生育进程,与观察值吻合较好,根据叶龄与根,蘖,穗等器官的同伸关系,用叶龄模型预测各器官的发育进程,可用以编制水稻生长日历,预测当年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和器官形成进程,为高产栽培的调控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陕南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南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的研究,总结了陕南3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茎总叶片数及生育期特性,找出了各类型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了适合陕南地区正确的叶龄诊断技术,建立了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生育时期与叶龄的数据指标,从而为陕南地区制定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稻主茎出叶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水稻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水稻主茎出叶与有效积温关系的动态模拟模型。【方法】选用16个水稻品种分别在云南丽江、江苏南京两个生态地区进行播期试验,观察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结果】主茎叶片出伸所需有效积温与叶位的关系总体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加,且在整个叶龄进程中出现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出现在第3叶龄期,第二个拐点出现在第N-n-2叶龄期。据此,对叶龄进程进行分段模拟,建立叶龄模型。利用不同环境下播期试验的出叶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不同类型品种模拟叶龄与实测叶龄的根均方差(RMSE)都小于0.1。【结论】以各叶位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的叶龄分段函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棉花主茎叶龄动态变化可以大致推算出棉花的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等,为便于进行棉花精准管理,模拟棉花主茎叶龄动态极为重要。设置29个新疆主栽品种,通过调查棉花主茎叶龄发育动态,结合新疆地区当年气象数据,观察主茎叶龄发育与有效积温的关系。通过引入叶片生理发育因子、利用归一化处理及聚类分析法初步探明棉花品种间相对有效积温与主茎叶龄的关系,以8叶龄为界,对叶龄发育进程进行分段、分类模拟,分别建立基于有理函数的棉花1~8叶龄动态模型和基于二次多项式、有理函数的三大类棉花8~13叶龄模拟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71 9、0.996 4、0.974 3、0.973 3。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叶龄模拟值与观测值均方根误差=0.350 5,R2为0.997 7,模拟值与观测值误差小,有理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可以有效地预测棉花1~8叶龄及8~13叶龄的动态变化,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可通过观测棉花叶龄生长状况为棉花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实际出发,对绥粳3号水稻品种做了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施肥量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绥粳3号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7%。在施肥量为D3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这到8426.7kg·hm^-2.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早春"倒春寒"气候特点,研究了"齐苗快"和灌溉对芽期人工低温下直播水稻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齐苗快"浸种结合湿润灌溉有利于提高芽期低温后精量穴直播水稻的幼苗质量.与清水浸种相比,"齐苗快"浸种处理能显著降低湘早籼24号和株两优2号的株高和叶片质膜透性,提高2种水稻品种的叶龄、茎基宽、苗高干质量、总根体积、顶1叶SPAD值;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能显著提高2种水稻品种的成苗率,并降低其质膜透性.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叶龄模式在水稻栽培上是项新的栽培技术,简称水稻叶龄模式,它将繁多的水稻品种进行分类,以器官相关生长为生物学依据,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了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了水稻高产的主要生育指  相似文献   

10.
对贵阳地区温光条件对早、中、晚熟水稻品种的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感温性以晚稻为最强,早稻次之,中稻较弱。感光性以晚稻最强,对中稻和早稻的影响不大。初步了解了贵阳地区温度和光照与叶龄、生育期之间的关系。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及日照时数,为贵阳不同生态稻作区水稻品种布局和叶龄指数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寻求粳型超级稻最佳穗肥追施叶龄期。[方法]以超级粳稻武粳15、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龄余数4、3等量追肥处理产量最高。适期追施穗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并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还可以有效改善粳型超级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论]在施纯氮225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叶龄余数4、3等量追穗肥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茎生叶和水稻生产相互关系。[方法]2014、2015年对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沙分公司水稻进行调查,分析水稻最长叶与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叶片总长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叶长序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倒2叶最长时穗下节和穗长较长、穗部性状较好;叶长序为213(45)时单穗重最高。[结论]生产上可通过相关措施促进倒2叶生长,构建合理的茎生叶叶长序来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疆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五点取样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调查温宿县、莎车县、察布查尔县、乌鲁木齐市等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稻瘟病发生情况不同,同一水稻种植区域不同地块稻瘟病发生情况也不同;2016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莎车县>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2017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莎车县>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水稻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与降雨时间和降雨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均有稻瘟病的发生,其中正播水稻温宿县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为害均重于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流行与降水时间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晚稻穗期进行喷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94.6%和92.8%,在含胎期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89.1%和79.1%。在穗期使用还能对水稻具有补锌、延迟叶片褪绿、增亮谷粒色泽、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在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增产率达22.05%;在含胎期喷施1次,增产率达15.55%。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1)地膜玉米中单2号雄穗和雌穗分化历时分别为 34,26 d时,分化始期的可见叶和叶龄分别为 8.8,6.5和 11.0,7.7。与露地玉米相比,雄穗分化期缩短 16 d,雌穗分化期缩短12人在穗分化的前期和中期,地膜玉米的叶数均显著多于露地玉米。(2)地膜玉米雌雄穗分化期的对应关系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3)地膜玉米要求栽培措施比露地玉米早而及时。前期和中期管理的叶龄值比露地王米多1,后期与露地玉米基本一致。(4)地膜玉米各分化期的叶面系数均显著大于露地玉米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水稻生产过程中频发的旱涝状态,在自然旱涝反复发生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干旱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湿润育秧宽窄行移栽和湿润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水稻关键生长期根系、叶片、株高、分蘖数及穗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水稻的根、茎、叶、分蘖数及穗长等形态特征最好,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水稻形态生长情况较差。地膜移栽处理有利于水稻适应频发的旱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灌浆过程中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积累及分配变化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10个水稻基因型的各组织器官氮素积累、分配利用与氮素利用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穗中的氮素含量品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鞘叶和茎中的氮素含量主要在灌浆后期呈显著的差异。穗中氮素积累的增加伴随着鞘叶和茎的氮素积累的下降,尤其是鞘叶更明显,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籽粒灌浆进程穗中氮素比例增加伴随鞘叶和茎的氮素比例减少。同样,穗、鞘叶、茎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籽粒灌浆后期品种间呈显著的差异。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呈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成熟期穗和鞘叶氮素含量、鞘叶的氮素积累量和鞘叶氮素分配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后的穗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水稻氮高效育种工作中,结合组织氮素进行选择,可有效地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水稻稻叶褐条斑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初步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稻黑孢霉菌[Nigrospora oryzae (Berk.et Br.)petch];其症状与水稻窄条斑病类似,主要见于水稻生长中后期,在叶面上形成黄褐至黑褐色的短细条状斑,严重时均可致全叶枯死,引起穗枯,谷粒结实差或不结实,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对该病在广东主栽水稻上的发生症状、病原鉴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该病原菌在国内外不同寄主上发生、防治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中部、中北部八十年代育成品种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稻谷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型、草重、谷重、生物产量、稻米品质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剑叶角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此外还观察了4个云南地方品种和7个日本品种的产量与农艺性状,日本品种矮杆、多穗、株型较好,云南地方品种高杆、大穗、株型较差,两类品种叶穗瘟都较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省中部、中北部八十年代育成品种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的稻谷产量与各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型、草重、谷重、生物产量、稻米品质呈显着至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剑叶角度呈显着的负相关。此外还观察了4个云南地方品种和7个日本品种的产量与农艺性状,日本品种矮杆、多穗、株型较好,云南地方品种高杆、大穗、株型较差,两类品种叶穗瘟都较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