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池杉是我国引进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适生范围广,具有耐水湿、速生、丰产、材质优等特点,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所以近年来,社会上对池杉苗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池杉苗木的黄化病严承影响了其苗木的生产,阻碍了池杉的发展,根报道池杉苗木的黄化是由于土壤中缺乏活性铁造成的。木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到用 FeSO_4防治池杉苗木黄化病的最佳浓度和简便易行、省工省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金湖地处高邮湖西侧的湖荡平原.从1973年起陆续引进池杉进行造林,到1986年已发展池杉林6300亩.造林地土壤分别为潮土、灰粘黄土、黄岗土及乌泥土,土壤深厚.潮土、灰枯黄土和黄岗土,质地为轻壤到中壤,乌泥土为重壤,因开发不久,保水性能差,下层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每年冬春降水少,气温回升慢,风大,风多,土壤表层水份蒸发量大,土壤干燥,对池杉造林成活很不利.为了提高池杉造林成活率,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有效措施:一、培育壮苗池杉苗木主梢木质化程度高低,苗木根系发达与否,对造林成活关系很大.为了培育壮苗,1983年5月我们进行了池杉小苗移栽,1984年春用于造林,结果经移栽的池  相似文献   

3.
池杉是水网地区绿化和用材的优良树种,但池杉种籽发芽率低,发芽时间长,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为克服池杉种籽育苗上的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池杉地膜育苗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 1。采用湖北的池杉干毛种146kg,经去粗杂质48.5kg,得97.5kg。  相似文献   

4.
一、池杉黄化的情况调查我省丘陵和平原湖区都有池杉的栽植,但都有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我们于1974年9~10月,先后在宜昌、潜江、洪湖、江陵、东西湖农场进行了池杉黄化情况调查。这些地区的土壤、母质、水分状况不同,池杉黄化程度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是:①池杉的黄化程度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凡石灰性土壤PH值为7—8时,苗木都有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PH下降到5—6时,苗木生长正常,无黄化现象。PH5的一年生苗平均高、根径大于PH8的一倍或更多。②石灰性冲积土地区,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或施沟(湖)泥的地方,即使是石灰性冲积土,PH较高,黄化程度很轻或无黄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池杉苗木的繁殖,1975年我们进行了池杉扦插育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试验圃地选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山垅田,施足基肥。整地做床与一般育苗相同,床宽三市尺,长度不限。 春插或夏插枝条均截为8—10厘米,入土深度为全长的1/2,即4—5厘米,株距4—5厘米,行距10厘米,插后经常浇  相似文献   

6.
池杉、水杉、落羽杉,为本省引种成功而又广泛栽植的树种。近年来,造林面积大,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全省每年育苗1330hm~2。培育的苗木除用于成片造林2000hm~2外,大量用于四旁植树,营建农田林网。但是有些地方忽视苗木质量,有什么苗就造什么林,导致造林成活率低,林木生长缓慢。本试验通过定量地探讨池杉、水杉、落羽杉不同等级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的关系,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的早日成林成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进本省苗木标准的贯彻实施,实行科学营林。现将池杉、水杉、落羽杉分级造林试验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978年夏秋,我们在泰兴县城北公社林场进行水杉、池杉嫩枝全光灌水育苗试验,平均成活率73%,最高达90%,年生长量水杉平均25厘米以上,池杉20厘米以上,共培水杉、池杉苗木20余万株.采用这种方法,比嫩枝遮荫,全光喷水等方法简便,省工、省材料,是多快好省繁殖水杉、池杉的新途径.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简介如下:一、圃地选择和筑床 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的砂壤土,进行深耕细整,构筑高床(高15—20厘米.宽1米),并挖好排水沟.  相似文献   

8.
池杉是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为了加快育苗速度,培育大苗壮苗,探索通过苗粮间作,获得苗粮双丰收的途径,我们根据池杉和农作物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从1979年开始,在城北公社林场进行池杉苗木与农作物间作试验,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概述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城北公社林场第二苗圃,该地属沿江水田地区,系由长江沉积而成,粘性土壤,pH7.7,立地条件中等.历年年平均温度为15℃,7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夏季最高温度一般在36℃左右,最高年份达39℃.降水量平均为1013毫米.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9小时.1978年春,移栽一年生池杉实生苗21亩,株行距为33×66厘米,行向南北,第  相似文献   

9.
池杉是平原水网地区绿化造林的优良树种,为了大力繁殖池杉苗木,我们进行了全光育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详见表一)。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选圃作床及整地:圃地好坏,对苗  相似文献   

10.
池杉系杉科的一种落叶乔木,具有耐水湿,生长快、材质好等特点。常见于平原农田水网地区,在丘陵山区、低洼地及水库上游也可栽植,对保持土壤、减轻冲刷、避免水库淤寒有一定的作用。 池杉主根发达,须根较少。栽植成活率一般不及水杉,岗坡地尤为明显。为了提高丘陵地区池杉造林成活率,我们从1985年1月起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池杉春插     
池杉具有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园满,材质良好等优良特性。同时,它耐水湿,在积水1—3个月的情况下,尚能生长。因此,是沿海,沿湖、水网地区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但是,池杉的种子比较缺乏,仅靠种子育苗,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1973年底,我们从湖北引进池杉母本苗,于次年进行春插育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扦插2400株,成活率达98%。苗木一般高达1.2米左右。 我们进行池杉春插育苗的初步作法体会是:  相似文献   

12.
<正> 池杉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性状差异,在无性繁殖中表现出遗传上的稳定性。这为我们开展定向选择提供了依据。为了使我省农田林网、四旁绿化林木良种化,实现速生丰产,林带生长整齐,尽快发挥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从1977年以来连续三年进行了池杉无性系选择和早期测定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小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生长期末,在条件一致的1年生池杉实生苗地测定苗木平均高、粗生长量。在平均苗高2倍标准差以上、0.1%选择强度,以及下列形质指标:(1)苗木粗壮,顶端生长优势旺盛,无双顶现象;(2)干形端直、茎干粗细匀  相似文献   

13.
<正> 池杉在我省平原湖区,已广泛栽培。为了满足对池杉造林用苗的需要,我省有关单位对池杉育苗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已取得了较成功的技术经验,苗木质量正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良种壮苗认识的逐渐加深,要求的日益迫切,对如何确定池杉壮苗形态指标,促进育苗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78年底在我省五县一市池杉育苗水平较高的8个场所进行了一年生实生苗苗木质量的调查,拟定了池杉实生苗形态指标。现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整理分析于下。一九七八年我们对云梦、洪湖、沔阳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培育优质苗木,在落羽杉、池杉、水杉扦插育苗中,我们用生长素对插穗进行插前浸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素处理“三杉”插穗的效果是好的。一、试验简况本试验结合大田生产进行,春夏秋三季都采用全光育苗。插壤为粘质壤土、老苗圃地,PH值5.5—6.0,肥力中等,地势平  相似文献   

15.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63%)、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7%~50%)、土壤水饱和(T2组,土壤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以及水淹(T3组,苗木根部淹水超过土壤表面1cm)4个不同处理组,对落羽杉和池杉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T2和T3组,落羽杉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池杉幼苗。在CK组,2树种幼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app和表观CO2利用效率CUEapp的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T2组,落羽杉幼苗的Pn、LUEapp和CUEapp平均值显著低于池杉幼苗的平均值,与之在T3组的Gs平均值显著大于池杉幼苗形成鲜明对比。在T1组,2种植物的Pn、LUEapp和CUEapp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水分条件下的值。池杉幼苗在T1组仍然保持着与CK组一致的Tr和Gs平均值,与落羽杉幼苗在T1组的Tr和Gs平均值显著低于CK组形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和池杉均具有耐水湿性特点,均可考虑列为三峡库区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但池杉树种的耐旱与耐水湿特性优于落羽杉,最适宜于在土壤饱和水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6.
池杉 ,极耐水湿 ,也耐干旱 ;喜光 ,速生 ,萌蘖性强 ,树冠窄小 ,美观 ,但不耐盐碱 ;材质优于水杉 ,是理想的农田林网树种。对于水旱轮作地区 ,更能体现其优越性。由于江苏省如东池杉苗木均从外地调进 ,运输成本高、成活率极低 ,本地育苗成苗率低。为了探讨池杉育苗技术 ,提高育苗成苗率 ,笔者特对最近几年池杉育苗技术进行探讨。1 播种前的准备(1)严格选择苗圃地。一般选择土地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病虫害和杂草较少的砂壤土作为苗圃地为宜。若是粘土地 ,应选择结构较好、疏松的粘壤土作苗圃地。(2 )精细整地和作床。应在冬季进行深耕…  相似文献   

17.
<正> 池杉不耐盐碱,为提高盐碱土地区池杉扦插成活率,我们于1982年夏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池杉夏插试验取得一定的效果。一、试验地选择及扦插方法试验地选在南京西北的八卦州林业队。土壤是由冲积土的沉积物发育的青泥土,pH8.4—8.9,含盐量0.13—0.15%。灌溉水pH8.08,含盐量0.135%。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26.1毫米。扦插方法采用封闭育苗,低床水育,营养袋扦插,普通扦插四种。  相似文献   

18.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又称池柏、沼杉,种子休眠期长,具有坚硬的种壳,种子内含抑制性物质,出苗迟且持续时间长,苗木整齐度差,生长期短,成苗率低。为了加快本县农田林网建设,解决池杉造林的苗木问题,突破出苗难关,提高产苗量,缩短育苗周期,1989年春,进行了芽苗移栽新技术在池杉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1 试验地及材料 金坛县位于东经119°35′,北纬31°45′,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3℃,平均无霜期229天,年平均降水量107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3个育苗点均分布于县境西部山区,圃地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山麓。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52%~1.60%,速效磷22~28ppm,速效钾63~67ppm, pH值6.08~6.24,质地为中壤。 播种前对种子质量进行了检测:种子纯度40%,千粒重88.9g,发芽率70%。  相似文献   

19.
池杉,是一种耐水湿,抗性较强,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好,用途广的优良用材树种。它在我区得到迅速发展,并为广大林业工人、社员群众所喜爱。 为大力发展池杉造林,达到速生、优质丰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用材,我区有关单位对池杉栽培技术措施的要求极为迫切,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苗木的准备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以获得较多的收成。”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在造林的前一、两年,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准备好优良苗木。优良苗木的来源,在于选择优良母树上的种籽或枝条来培育。良苗是造林成  相似文献   

20.
池杉嫩枝扦插育苗具有插穗来源丰富,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成苗时间短,和便于集约管理等优点,是当前解决池杉种源不足,大量繁育池衫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在一九七四年开始进行池杉嫩枝扦插育苗,在育苗过程中存在着成活率忽高忽低,苗木质量差别很大,育苗成本较高等问题。为了探讨池杉嫩枝扦插规律,不断提高扦插育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