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春暖花开,野外蜜粉源充足,蜜蜂扩群繁殖加快,每年四五月,蜜蜂容易发生分蜂或飞逃,给养蜂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蜜蜂分蜂或飞逃,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蜜蜂群体过大,蜂箱空间过小,阻碍了蜜蜂的群体生存发展;二是蜜蜂生存环境不良,如潮湿、闷热,或者蜜蜂受到囊状幼虫病、白垩病、烂子病、爬蜂病、壁虎、蟾蜍、螨虫等病虫的侵害,或受到噪音...  相似文献   

2.
患幼虫病的蜜蜂不死不活,严重时会使蜂场毁灭。幼虫病包括美幼病、欧幼病、囊状幼虫病等,黄曲菌病、白垩病也为害幼虫。该病治疗很困难,原因是病原体存在于幼虫尸体或巢房,药物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3.
蜜蜂和自然界其它生物一样,都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感染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包括蜜蜂病毒性疾病。侵袭蜜蜂的病毒大都属于肠道病毒属和虹彩病毒属的病毒。蜜蜂感染这些致病性病毒后,使幼虫和成蜂发病死亡。造成蜂群群势下降,生产性能低下。例如,蜜蜂囊状幼虫病、蜜蜂麻痹病。蜜蜂病毒有很强的抗药性,目  相似文献   

4.
患幼虫病的蜜蜂不死不活,严重时会使蜂场毁灭.幼虫病包括美幼病、欧幼病、囊状幼虫病等,黄曲菌病、白垩病也为害幼虫.该病治疗很困难,原因是病原体存在于幼虫尸体或巢房,药物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5.
正一、蜜蜂白垩病春季或初夏是蜜蜂多发病时期,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多发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是在巢房封盖之后死亡的。4日龄幼虫对白垩病的易感性最高,幼虫染病后,虫体即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巢房,体形可呈巢房的六边形状,然后皱缩、变硬,房盖常常被工蜂咬开。病虫变为白色的块状是此病的主要特征。雄蜂的幼虫常  相似文献   

6.
养蜂的成败除了饲养管理技术外,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关键.目前危害蜜蜂的主要病虫害有:囊状幼虫病、蜂螨等,蜜蜂病虫害依据"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采取常年饲养强群、蜂具消毒、蜂场清洁卫生、及时用药、加强检疫等综合措施防治,下面笔者根据经验,将蜜蜂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病原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囊状幼虫病  相似文献   

7.
一、蜜蜂白垩病 春季或初夏是蜜蜂多发病时期,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多发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是在巢房封盖之后死亡的.4日龄幼虫对白垩病的易感性最高,幼虫染病后,虫体即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巢房,体形可呈巢房的六边形状,然后皱缩、变硬,房盖常常被工蜂咬开.病虫变为白色的块状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蜜蜂孢子虫病又名蜜蜂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孢予虫引起的一种成年蜂常 见传染病. 1 发生 雌性蜂对孢子虫病感染率最高,特别是蜂王极易染病;幼蜂和老蜂不易受 感染,青年蜂发病率较高;雄蜂较少感病;幼虫和蛹基本不受感染.患病初期无 明显症状表现.后期病蜂消化机能受到破坏,体质虚弱,个体瘦小,尾尖发黑, 身体呈深棕色,精神不振,行动迟缓,伴有下痢现象.病蜂常为健康蜂所追咬,在 箱内,周围低洼处爬行,不久即死亡.严重者蜂王和雄蜂都会染病死亡.特别是 外界阴雨、低温天气迫使蜜蜂几天不能出巢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病蜂中肠膨 大,呈乳白色,环纹不清,失去弹性和光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蜜蜂三型蜂幼虫期间食物的差异,现对意大利蜜蜂三型蜂间哺育王浆蛋白组分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对工蜂幼虫哺育浆、雄蜂幼虫哺育浆、蜂王幼虫哺育浆分别用水和磷酸缓冲液进行提取,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工蜂和雄蜂各日龄幼虫哺育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个日龄蜂王幼虫哺育浆的蛋白质谱带基本相同;哺育浆分别经水和磷酸缓冲液提取,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养蜂最怕病虫害。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蜂蜜产量和品质,让蜂农遭受经济损失,严重时会使全场蜂群覆灭,造成绝收。蜜蜂的病敌害种类比较多,本文对最常见的细菌病害美洲幼虫腐烂病和欧洲幼虫腐烂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一、蜜蜂病的预防蜂病防治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蜂病预防的首要工作是防疫消毒。防疫消毒——向来被蜂友们所忽视,致使场地和用具不断被病原污染,造成蜜蜂疾病连年不断,且越来越严重,病种也越来越多。防疫消毒工作分场地消毒和用具消毒:1场地消毒蜂场周围的地面因多年被蜜蜂排泄物和蜂尸的污染而存在大量的蜜蜂致病病原,给蜜蜂发病留下隐患。因此每年必须进行多次场地消毒。一般场地消毒最好是在冬季休眠期和春繁以前各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 蜜蜂的病虫害是发展养蜂生产的重要障碍,它不但造成蜂群的削弱和产量降低,严重时还可造成全场蜂群死亡。特别是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转地放蜂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种蜂病蔓延流行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最近农业部公布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其中二类疫病中包括蜜蜂的疫病有6种。为了把好蜜蜂检疫关,现简要谈一下我们在蜜蜂检疫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哈氏肿腿蜂对中华蜜蜂的寄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蛹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肿腿蜂能攻击寄生中华蜜蜂雄蜂蛹,寄生率随哈氏肿腿蜂接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寄生率最高,可达76.19%;哈氏肿腿蜂寄生中华蜜蜂蛹后,能完成生长发育,出蜂率以及平均子代数(幼虫、蛹、成虫)均随哈氏肿腿蜂的接蜂量变化而变化,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出蜂率为76.19%,平均每个蜂蛹可产生幼虫、蛹及成虫数量分别为7.43、6.57和4.81头,均显著高于其它接蜂比例。接入哈氏肿腿蜂6~8 d,其开始在中华蜜蜂雄蜂蛹上产卵,卵期2~3 d;幼虫取食6~9 d后开始结茧化蛹,蛹(茧)期15~20d;哈氏肿腿蜂在蜜蜂蛹上发育时间(卵-成虫羽化)30 d左右。与幼虫数量相比,哈氏肿腿蜂在蜂蛹上的结茧、羽化比例逐渐下降。本研究丰富了哈氏肿腿蜂的非自然寄主种类,并表明有必要研究与明确该蜂的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14.
蜂蛹又名蜂子、蜂胎,是蜜蜂幼虫在封盖后未羽化的变态虫体.蜂蛹(包括雄蜂蛹、工蜂蛹和少许蜂王幼虫)在发育中均以王浆、蜂蜜、花粉为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认为是人类宝贵的新型食品营养源.  相似文献   

15.
中蜂常见的疾病有欧洲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其防治方法如下:1、欧洲幼虫病该病又称“黑幼虫病“、“纽约蜜蜂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细菌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近代医学治疗糖尿病应用了多种昆虫入药,现已知有膜翅目蜜蜂科的蜜蜂(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毒)、蚁科的蚂蚁成虫和鳞翅目蚕蛾科的家蚕、大蚕蛾科的柞蚕两者的雄蚕蛾及家蚕幼虫感染白僵菌病尸体(僵蚕)等,这些昆虫均有奇特治疗糖尿病的功效.现将主要蜂疗药理与应用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蜜蜂欧洲幼虫腐臭病又称“黑幼虫病”、“纽约蜜蜂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细菌性传染病。其传播迅速快,危害性大,以3-4日龄未封盖幼虫死亡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健  李建科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292-3299
【目的】对王浆高产蜜蜂(A. m. ligustica,浆蜂)与喀尼鄂拉蜂(A. m. carnica,喀蜂)工蜂幼虫期进行蛋白质组比较,以探明两蜂种幼虫期不同日龄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对浆蜂与喀蜂工蜂幼虫期蛋白质组进行研究。【结果】在幼虫期2日龄,浆蜂的蛋白表达谱为283个蛋白,喀蜂为152个蛋白,两蜂种共有蛋白点为110个,其中24个点浆蜂表达量显著大于喀蜂,15个蛋白喀蜂表达量显著大于浆蜂,而浆蜂特异蛋白为173个,而喀蜂特异蛋白为42个;幼虫4日龄时,浆蜂总蛋白点数为290个,喀蜂总蛋白点数为240个蛋白,两蜂种共有蛋白点为163个,其中24个点浆蜂表达量显著大于喀蜂,15个蛋白喀蜂表达量显著大于浆蜂,而浆蜂特异蛋白为126个,喀蜂特异蛋白为77个;到达幼虫6日龄时,浆蜂蛋白组含236个蛋白,喀蜂蛋白质组含180个蛋白,两蜂种共有蛋白点为132个,其中22个点显示浆蜂表达量显著大于喀蜂,11个蛋白喀蜂表达量显著大于浆蜂,而浆蜂特异蛋白为104个,喀蜂特异蛋白为48个。【结论】在蜜蜂幼虫期浆蜂较喀蜂表达的蛋白总数和特有蛋白多,说明浆蜂较喀蜂幼虫的基因表达和代谢更加旺盛。在2蜂种幼虫期表达的共有蛋白中,其中一些蛋白的表达量存在差异,而2蜂种在3个日龄所表达的特有蛋白的数和量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说明幼虫发育需要管家蛋白和不同发育阶段相应的特定蛋白来调控,但管家蛋白和特有蛋白在2蜂种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蜜蜂囊状幼虫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一般病势比较缓,一旦蔓延也不轻,可致强群变弱群,造成养蜂损失重。病原滤过性病毒,显微镜下看不清,温室能活三周多,日晒半日杀灭成,一个腐烂幼虫尸,传染三千蜂幼虫。发病多在育虫期,春夏季节频发生。染病幼虫色变黄,后以黄色渐变棕,头部多数为黑  相似文献   

20.
<正>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在患病蜂群中,蜂球囊菌可快速蔓延,导致大幼虫和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虫尸失水干燥,慢慢变成石灰状硬块,颜色由灰色逐渐变成黑色或白色,故该病又称石灰子病。白垩病对蜂群危害较大,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一个蜂场的全部蜂群灭亡。转地养蜂,由于蜜蜂过度劳累,其抗逆性下降,蜜蜂患白垩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蜂群极易患病。2014年吉林省养蜂所在本省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