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学及园路的功能特征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的结构要素评价体系,提出了园路形式美、功能美和意境美的具体影响指标,并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排序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美进行了初步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的意境美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写意手法,浓缩了自然界的山水情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交通连接体的园路,不仅是园林中各景点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景观游览的脉络,同时,园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精美的铺装图案,丰富的寓意,都给人以视觉美和意境美的享受。所以文章从古典园林的园路布局形式美;空间变化之美;以及铺地样式美等方面阐述了古典园林园路意境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中园路的布局形式与铺装材料的应用,阐述了园路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园林叠山美的本质与内涵出发,提出了中国园林叠山美的物质形态、力学要素、时空要素、人文要素及意境要素5个基本结构要素,并结合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量化评价,初步建立了中国园林叠山美的结构要素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实体与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意识与实体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林空间与实体要素之间存在形式与内核的哲学本体关系,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和园路广场等五大要素的有机构成是形成中国古典园林有限到无限的空间拓展及意境表达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园林叠山关的本质与内涵出发,提出了中国园林叠山美的物质形态、力学要素、时空要素、人文要素及意境要素5个基本结构要素,并结合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量化评价,初步建立了中国园林叠山美的结构要素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赵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82-17983,17986
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知识,从初始时期、发展时期、鼎盛时期3个阶段探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并从不同的划分角度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体系,重点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文化底蕴和具体表现,指出其意境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崇拜之情,也是各种哲学思想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意境的营造方法及其内涵,研究了意境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指出意境的营造要素包括建筑物、山石、水体、植物4个方面,而在营造手法上则应注重在构景过程中进行形象塑造、将意境融入关键位置的点题中,并将园景与绘画相结合,以画入园。以期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及其意境的一定程度的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65-18269
以苏州网师园、沧浪亭、留园等古典园林中的花窗为例,探讨了花窗的定义、功能与分类,进一步从花窗的"形状"、"图案"和"动静景观"等角度阐述其形神之美,向世人解析中国古典园林花窗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老庄哲学、禅宗以及儒家哲学是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的三大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在园林各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植物之自然天成,建筑之相融相生,山水之寸景生情等。并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中的“道法自然”,追求天成之美,表现自然景观之意趣,追求物我相融的意境美等生态设计理念的现实意义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动物及其形象化是园林建设中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中的动物及其形象化具有观赏和构景的重要功能,同时还具有寓意深刻的文化功能,满足了人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园景名称和动物景观的形式化、偶像化等方面,揭示了动物在造园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园林规划中的动物景观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