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冰草种子发育过程中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种子发育过程中,随着种子的发育成熟,种子含水量逐渐下降,种子的干物质不断增加,直到盛花期后第30天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降到25.04%,干重达到最大为1.754 mg/粒.采用7种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发育成熟,种子活力不断增加,在盛花期后第35天,种子活力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生长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了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cv.Qinghai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成熟过程的推进,种子含水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种子干质量则逐渐增加;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苗芽长均呈增加趋势,电导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脱氢酶含量呈先增后减变化,淀粉含量持续上升而可溶性糖含量则下降(P<0.05).由种子含水量、发芽活力和生理特性指标判定出的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生理成熟期分别为盛花期后第28天、第28-36天和24-28天.可见,青海扁茎早熟禾一般在盛花期后第28天,即种子含水量35%时成熟.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5,(4):17-22
通过观察金柑花期的现蕾数、现蕊数、开花数和谢花数研究金柑花的开花方式、开花周期和泌蜜规律,为金柑授粉提供科学参考。实验结果表明,金柑每年至少有3个集中的花期,花期约8天,两次花期间隔8或9天。第一花期所开的花朵数目最多,第一花期和第二花期第一天开始现蕾,第四天达到盛花期,第六天开始大量谢花。第三花期开花数目与前两次相比明显降低,花期第一天开始现蕾,第三天达到盛花期,第五天开始大量谢花。单个花期金柑树上、中和下三个部位的开花数量,阳面和阴面的开花规律,白天和夜间的开花方式均无显著差异。金柑花的泌蜜主要集中在开花后的第一天,在上午时段泌蜜量最大,单花泌蜜量为10mg,中午和下午泌蜜较少,傍晚比下午略有增多。开花后第二天,泌蜜量很少。单花泌蜜总量常在15mg和20mg之间。第二花期泌蜜规律和第一花期泌蜜规律基本一致,单花泌蜜总量低于第一花期。第三花期泌蜜量与前两次相比显著的减少。金柑树的各个部位,金柑果园的阳面和阴面其泌蜜量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花蜜糖分浓度通常是在中午时分最高,可达40%。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选用人工栽培5年的麻花秦艽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发育一致的花序,自开花后每隔3 d测定千粒重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及发芽特性系统研究,旨在为确定其种子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鲜重在开花后第34天达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至灌浆末期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的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4 d,开花后60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慢-快-慢”规律,因降雨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的递进而持续加快,含水量先上升后稳定下降。种子发芽率在花后43 d达到较高水平,但受阴雨天气影响。种子发芽质量指标与千粒干重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脱水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麻花秦艽种子成熟度和灌浆末期天气对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52~55 d(9月上中旬),种果欲裂,种子含水率在10%左右时为宜,选晴天根据成熟情况分批采用布袋或尼龙袋采收。  相似文献   

5.
超干贮藏对菊苣种子活力与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超干处理对菊苣种子活力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硅胶干燥法超干处理菊苣种子,分别得到8.45%,5.17%,3.64%,2.33%和1.69%含水量的种子,密封于双层铝箔袋内放在50℃恒温箱内进行人工老化处理10 d,回水后测量种子活力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结果显示老化前超干种子与未超干种子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老化后超干处理的菊苣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对照,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在超干种子中含水量为2.33%时贮藏效果优于其他含水量的种子。表明适度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以使菊苣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提高了其耐贮藏性,为探讨菊苣种子的适宜贮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蒙古黄芪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甘肃渭源县种植的二年生蒙古黄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10 天开始测定种子灌浆动态,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百粒鲜重在开花后31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 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9~33 d,至花后50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以上说明蒙古黄芪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重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50~56 d左右(7月底至8月初),种子含水量在3.0%左右,种荚尚未开裂和荚柄离层尚未形成时为最佳,应根据成熟情况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7.
荔枝是闽南地区春季的主要蜜源。其开花泌蜜时,正处于春雨绵绵的季节。早熟种3月中旬开花。大面积的晚熟种在4月初开花,花期约20天,盛花期12~14天。荔枝花泌蜜丰富,花开三成开始大流蜜,是闽南养蜂生产的黄金季节。由于花期短促,空气中湿度大,不少的养蜂户对要夺取高产又要获得优质的成熟蜜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分泌花蜜,但吐粉丰富,是我省省内小转地蜂场或定地蜂场秋季繁殖所依赖的重要粉源. 一、开花习性 气候差异,吉林西部种植早,东部种植晚.7月上旬有玉米开花,随后陆续大量开花,群体花期20余天.气候适宜,玉米能昼夜开花,但大多数在上午开花.单株花穗主轴中部花先开,逐渐向两端开,按分枝花序先后开花.一般始花第5天为盛花期,全穗开花正常温度为25~28℃,当气温低于18℃高于38℃时开花甚少.  相似文献   

9.
陈锦林 《蜜蜂杂志》2005,25(12):34-34
八叶五加是一种生长迅速的常绿乔木,在闽中莆田的广大山区的危崖山涧,到处都生长着这种生命力旺盛的树木。对养蜂业来说,它是冬日里难得的一种蜜粉俱佳的蜜粉源植物,它的蜜呈白色,易结晶,蜜质黏稠,浓度在41波美度以上,气清香,味至甜,是上等蜜,山区当地群众俗称为“冬蜜”,可见中蜂采八叶五加蜜已有悠久的历史。八叶五加约在入冬后的“小雪”节前后开花,1周后即达盛花期,花期前后交错,约20多天,大致在“小寒”节后渐趋结束;向阳山坡的植株先开花,日照充足的植株吐粉泌蜜也旺盛;植株上向阳的中上部首先开花,花呈总状花序,花细小,呈浅黄白色,灿…  相似文献   

10.
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5年生甘肃贝母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从开花后第5天开始测定籽粒千粒鲜、干重和含水量,对种子灌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鲜重在开花后66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41~66d,至花后97d灌浆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水出现1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籽粒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籽粒干重与脱水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甘肃贝母种子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干重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花后77~82d(7月底-8月初),种果尚未开裂,种子含水率在40%以下,茎杆尚未完全枯黄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贺晓  卢立娜  李青丰  易津 《草业科学》2012,29(7):1100-1105
本研究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生长4年和生长8年居群不同冠层、株丛上主枝和一级侧枝,以及不同花期花的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株龄较小的植株结实率较高,所结种子千粒重较大,可能与年龄小的植株分枝少,养分集中有关。2)结实与花在花序上的位置有关。无论在主枝条上还是在侧枝上,先开花的部位结实率高,种子千粒重也较大。3)对整个居群来说,冠层的中层结实率最高,种子千粒重最大,冠层下层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最小。4)盛花期开的花结实率高,种子千粒重也大,末花期次之,始花期花的结实率最低,种子千粒重也最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6种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cv.Tongde)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种子质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德小花碱茅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散失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盛花期后26 d种子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27.85%,种子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种子成熟逐渐减少,而淀粉含量变化则相反。同德小花碱茅种子发育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高峰依次出现。本研究表明,种子活力随种子成熟不断增加,在盛花期后26 d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苜蓿籽蜂是沙打旺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其蛀食种子,严重影响沙打旺的种子生产。为了确定籽蜂在田间寄生于种子内的时间,以便适时防治,减少危害,本研究于11月初沙打旺成熟期采集了8个品种沙打旺的早花穗(已成熟果穗)和晚花穗(未完全成熟果穗),将每个品种早花穗和晚花穗的单穗脱粒后分别放置于室内用自封袋封闭的玻璃培养皿中,同时将每个品种的3个果穗放置于室外有细小网孔可防止成虫逃逸的尼伦纱网中,每周统计1次羽化成虫数直至羽化结束。室内、外试验均测定籽蜂的整体羽化进度以及在不同品种、不同花穗上的寄生水平等。结果显示,籽蜂对沙打旺种子的寄生率为0(辽宁阜新晚花穗)~20.71%(固原早花穗),随着花穗早晚和品种不同而不同,其中内蒙早熟、宁夏彭阳、固原、辽宁阜新、河南沙打旺的早花穗种子中籽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晚花穗(P<0.05)。籽蜂在室内与室外羽化的进度不同,在室内羽化历时167 d,而在室外羽化历时仅77 d;在室内与室外最早羽化时间分别为2月3日和5月5日左右,在室内比在室外提前91 d;羽化高峰期分别为3月31日和5月26日左右,在室内比在室外提前56 d,但羽化末期相同,均为7月21日。早花穗和晚花穗均有2个羽化高峰期,说明收集的果穗中的籽蜂有2个寄生高峰期。籽蜂在不同品种上的羽化进度也不同,意味着籽蜂寄生种子的时期与品种有关。由此可知,籽蜂的幼虫无冬季休眠习性,只要温度适宜就可继续生长取食、发育并完成羽化。室外放置的沙打旺果穗和室内存放的种子中的籽蜂均可成为田间沙打旺的虫源,由本研究得出田间防治籽蜂应在沙打旺始花期至7月下旬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温、干燥、超干、冷藏、冷冻5种不同的贮藏方法,测定处理30、90d燕麦种子活力及抗氧化酶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贮藏促进燕麦根、苗的生长,最大分别达到9.11cm和13.946cm;(2)种子贮藏90d后,种子活力差异显著,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在超干贮藏条件下达到最大,为91.33%和81.211,显著高于其他贮藏方法,此时种子的电导率显著低于其他贮藏方法;(3)燕麦种子含水量达到4.53%时,种子活力最高,抗氧化酶活性也较高,种子内SOD、P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794、199.56、19.97U/(g·min)FW。5种不同贮藏方法中,对短期贮藏燕麦种子的优势表现为:超干贮藏干燥贮藏常温贮藏冷藏贮藏冷冻贮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收获期扭黄茅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不同收获时期的扭黄茅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设置了6个萌发温度、5个干旱胁迫强度,分别测定了不同收获时期扭黄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扭黄茅花期长,不同收获期的种子发芽率存在差异。同一生育期,以4月收获的扭黄茅种子活力为好。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强度处理下,扭黄茅种子均在2~5d萌发。40℃时,常温条件下贮藏一年的种子比新收获的同期种子对高温的忍受能力强。-6Pa时,常温条件下贮藏一年的种子对干旱有较好的忍耐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去除果荚浸种、不去除果荚浸种荚和焖种荚等方法对红芪种子预处理12 h后再行发芽试验,以不去果荚不浸种干种荚为对照,旨在探寻改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种子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春播季节20℃/18℃自然光照条件下,各处理红芪种子发芽率随发芽天数的动态变化均呈“S型”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红芪种荚从置发芽床后第2~6天开始,种子先后启动发芽,第14~19天发芽陆续结束。整个发芽过程中,种子各发芽指标均表现出预处理间的显著差异性,预处理使红芪种子发芽提早1~4 d,发芽高峰持续期延长2 d。去果荚浸种12 h显著加快了种子发芽进程,焖种荚处理有效延长了发芽持续期。各处理发芽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去果荚浸种12 h(发芽率80.7%,发芽势54.0%,发芽指数7.083)>不去果荚焖种荚12 h(发芽率64.0%,发芽势13.3%,发芽指数3.462)>不去果荚水浸种荚12 h(发芽率48.0%,发芽势22.0%,发芽指数3.007)>对照干种荚(发芽率34.7%,发芽势4.0%,发芽指数1.865)。以上说明种荚果皮造成的吸水障碍是限制红芪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播种前将红芪种荚浸种12 h或焖种12 h再行播种均可显著改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去除果荚后再浸种效果更佳,发芽率可达80.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为了保护和发展极小种群植物川柿,开展此研究。【方法】采用观测法,连续3年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种子萌发方法:(1)后熟0、30、45、60天,剥离清洗播种;(2)后熟60天,以GA300、600、1000 mg/L溶液浸种1h;播种基质为河沙(保持一定湿度),放置室内,统计萌发时间和出苗率。【结果】(1)川柿花期4-5月,10月为果熟期,单果直径32.7±5.80mm,单果重23.0±5.30g;种子肾形、千粒重1070g;成年植株呈隔年开花、结果现象;(2)种子经“后熟+河沙播种”,可萌发,其中以后熟60天的出苗率较高,为65%;直接播种种子,出苗率5%;“后熟+GA溶液浸种+河沙播种”,出苗率均高于65%,其中以GA600mg/L浸泡1h处理,出苗率最高为83.3%。【结论】极小种群植物川柿为常绿叶乔木,有隔年开花、结果现象; “果后熟60天+GA600mg/L浸泡种子1h +室内河沙播种”可提高种子萌发率,为川柿种子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扁蓿豆荚果和种子发育及硬实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萹蓿豆不同发育阶段荚果和种子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的调查,来判断该物种硬实发生的时间及种子含水量与硬实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盛花后第33~36天荚果和种子几乎都变为棕色,种子的长、宽和厚显著减小,荚果大小变化也明显;此阶段荚果和种子鲜重在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到最小,荚果和种子含水量达到最小值(20%左右);此时种子开始出现硬实,种子硬实率与种子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种子硬实受种子成熟度影响,而且与种子含水量有关。扁蓿豆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指示硬实发生的指标,其中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种子发生硬实时间的快速有效的指标,但荚果和种子的干重不能作为指示硬实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明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种子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山东胶州,结缕草盛花期后每隔3~5 d取1次种子样品,对其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是先升高,而后逐步降低,而种子干、鲜重则逐渐增加,最后略有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总趋势是降低(5.0%),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再逐渐增加,最后保持在15.0%左右,种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逐渐增强,且不同成熟度间的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种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含量逐渐减少,而脱落酸含量是逐步增加,最后达72.7 μg/100 g鲜重。综合考虑,结缕草适宜的收获期应在盛花期后36 d左右,即6月15日左右,此时种子活力强,含水量为26%~28%,千粒重为0.89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