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提高蝌蚪成活率1.1放养密度要合理 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密度过大问题。密度过大会出现水质污染,溶氧不足及争夺食物现象。这样环境下育成的幼蛙瘦弱,当年成活率低,且大部分2年内不能育成商品蛙,生产周期也推迟1年。因此,要根据蝌蚪的13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1513龄前放养密度为3000只/平方米,15~2513龄为2000只/平方米,25日龄到变态初期为1500只,平方米左右。  相似文献   

2.
蝌蚪的饲养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蛙的成败。当前蝌蚪期饲养技术不过关,造成蝌蚪大量死亡,有的全场毁灭。主要原因是食物严重不足,供水污染,水中溶氧缺泛,放养密度过大,病害严重。因此,要养好蝌蚪须抓好以下四个技术环节:1合理放养密度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情况是蝌蚪日龄小,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蝌蚪日龄大,放养密度要小一些。蛙卵孵化时每平方米水面放人3~5团蛙卵,孵化成蝌蚪后要疏散,  相似文献   

3.
牛蛙的疾病包括蛙卵期,蝌蚪期,成娃期的发病。牛蛙的疾病很多,许多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都能引起牛蛙发生疾病,其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有以下10种。一、卵霉菌病病因:蛙卵密度过大,超过10000粒/平方米;水质不洁,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或浮游生物过多,耗氧过大,使水中溶氧量低于1.3毫克/升;气温骤然下降,水温突然变低;以及卵块长期不能照射阳光均可引起卵霉菌病。症状:蛙卵出现皱折,胶膜软化,缺乏光彩,肉眼可见卵块四周长出灰白色绒毛样菌丝。卵的霉菌病严重影响蛙卵的成活率和孵化率。预防:防止水质污染;气温骤然降低或长期阴雨天时应将孵化池覆盖加温。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 4组不同营养结构的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Ⅰ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 ,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 ( 34 4d) ;Ⅲ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 (分别为 0 31 7g、1 45cm) ;Ⅳ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 ,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 39 2d) ,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 ( 0 2 5 4 g) ;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四、幼蛙、成蛙的饲养 蝌蚪完成变态,四肢长成并除去尾部即成幼蛙;幼蛙一般经1~2年生长,个体达100克以上,性腺发育成熟,即为成蛙。幼蛙、成蛙的饲养方法基本相同。 (一)建造饲养池:蛙池应选择在环境安静、冬暖夏凉、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造。池面积可视生产规模而定,大至5~10亩,小至1亩以  相似文献   

6.
2001年秋季,安徽宣城市一些养蛙场从外地购进的美国青蛙蝌蚪暴发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死亡率高达90%。2002年5月,又有大量蝌蚪发病,其中90%是从外地购买的。到了8、9月份,不同规格的蛙又暴发该病。笔者对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试验筛选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季节一般在5~10月。春夏、夏秋季节转换时期是发病高峰,温度变化大时易发病;危害个体范围广泛。从刚孵化的蝌蚪到成蛙都发病,变态期的蝌蚪和体重在50g以下的幼蛙发病率最高;养殖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发…  相似文献   

7.
1幼蛙 幼蛙是指变态后的当年幼蛙。在变态蝌蚪进圈前要用lppm的漂白粉全场消毒。变态幼蛙开始7—8天不进食,在变态池周围活动,要注意保温保湿,池边放一些玉米秆等杂物,利于幼蛙上岸活动,减少落水死蛙现象。要合理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8.
封沟养蛙实际上是半人工养蛙,从蝌蚪收集、孵化到幼蛙上山,可借助人工辅助措施,有利于提高幼蛙存活率。待幼蛙进入山林后自由取食,则完全是一种自然生长过程。本文以封沟养蛙为例,试举7个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农户少走一些弯路,尽可能提高幼蛙成活率,使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雌性输卵管,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仅占40%~50%.作者借鉴鱼类养殖的性别控制技术,经过3年试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1%,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 000~1 250只蛙产1千克,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1千克,节省了大量的饲料,增加了蛙油产量,降低了成本.   ……  相似文献   

10.
(三)蝌蚪的饲养管理 1.蝌蚪池。与一般鱼苗池相同,以土池为好,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自如,环境安静的地方建池;面积宜大些,要在池中均匀地种植浮水植物,池周留少量的陆地面积作为人行道。池外可以用尼龙纱窗布作为临时性的“围墙”,作用是防止蝌蚪变态成幼蛙后逃跑。池周也可种植一些阔叶植物。亦可用幼蛙池、成蛙池和产卵池代替蝌蚪池。 2.蝌蚪的培育。刚孵化的蝌蚪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青蛙 1.蝌蚪:美国青蛙8~9月产卵孵化的蝌蚪,当年大多不能变态为幼蛙,则以蝌蚪越冬。蝌蚪的耐寒能力较强,在冰层下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当气温降至10℃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水域pH值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卵孵化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水温21~23℃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不同pH值对东北林蛙卵的孵化率、蝌蚪的日增重、变态率及变态幼蛙初始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4~11,孵化率较高的pH值范围为7~9;pH值为6,7,8,9组中的蝌蚪成活率分别为47.95%、48.98%、35.64%和43.64%。在pH值为5.5,6.5,7.5组中,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分别为94.00%、93.00%和82.00%;变态幼蛙初始重分别为(267.33±46.97)mg、(278.67±37.67)mg和(260.67±35.52)mg。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人工孵化的野生东北林蛙蝌蚪随机分为 10组 ,每组 5 30只 ,分别饲喂 10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和组成的饲料。每 5d将蝌蚪称重并采样 1次 ,测定蝌蚪活体重、变态活体重、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 ,饲料营养对东北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幼蛙的体重有明显影响 :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饲料蛋白源无关 ,而与饲料粗蛋白水平有关。林蛙蝌蚪的最大体重、变态幼蛙的体重与饲料CP水平呈正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0 0和 0 85 9;蝌蚪期、蝌蚪变态时间均与饲料CP水平呈负线性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6 6和- 0 892 ;林蛙蝌蚪饲料的适宜粗蛋白水平应为 15 %~ 2 2 %。  相似文献   

14.
一、卵霉菌病病因:(1)蛙卵密度过大,超过10000粒/平方米;(2)水质不洁,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或浮游生物过多,耗氧过大,使水中溶氧量低于1.3毫克/升;(3)气温骤然下降,水温突然变低;(4)蛙卵块长期照射不到阳光.症状:蛙卵出现皱折,胶膜软化,肉眼可见卵块四周长出灰白色  相似文献   

15.
牛蛙蝌蚪的饲养技术牛蛙产卵后,蛙卵经3~4天便可自然孵出小蝌蚪。此时,必须精心管理,稍有疏忽,就往往会造成蝌蚪的大批死亡。现把牛蛙蝌蚪的饲养技术介绍如下:一、建池:蝌蚪饲养池以水泥池为好,土池也可以。面积一般为30~40平方米(过大难管理),池水深保...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29日~5月26日,在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采用2组饲料饲喂东北林蛙蝌蚪,蝌蚪分为A组和B组。结果表明:饲喂T_1组饲料的蝌蚪41期和46期时的体重、体长和尾长明显大于饲喂T_2组饲料的蝌蚪;各组蝌蚪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各组蝌蚪完成变态的时间差异不显著;T_2组饲料的利用率要低于T_1组。  相似文献   

17.
蛙类除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贡献之外,还有其他的用处,如蟾蜍皮肤上有很多瘤突,能分泌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可以制造蟾酥,是多种药物的原料,具有止血、消炎、排毒、消肿的功效。此外,蛙类还可以作为医学、生物学中常用的试验动物,尤其在生理、药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对蛙类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蛙类养殖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虽然蛙产卵量较多,但其自然变态率和幼蛙存活率很低,这是由于蝌蚪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温度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适应性的影响。将黑斑蛙蝌蚪分别在7、17℃和27℃驯化温度下饲养,测定体重、全长、尾长和体宽4个形态指标,分析各项形态指标的变化以及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饲养1~7 d期间,27℃组的体重、体宽、全长增长率均高于17℃组。在7、17、27℃驯化条件下,其最适温度分别是28.44、30.03、30.70℃;其逃避温度分别为25.49、31.77、31.78℃;其高温致死温度范围是38.0~40.5℃。综合结果分析表明,27℃是黑斑蛙蝌蚪比较适合的饲养温度,不同温度驯化后的蝌蚪,其最适温度有明显差异(P<0.05),逃避温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其高温致死温度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通过调节驯化温度,能够提高黑斑蛙蝌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五、牛蛙的病害防治 牛蛙一般不易感染疾病,但在人工集约养殖条件下,特别是在蝌蚪阶段,也会感染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或遭受其它生物敌害的侵袭。因此,在养殖牛蛙过程中,应及早抓好病害防治。 (一)消灭敌害。牛蛙及其蝌蚪的敌害很多,如水蜈蚣、蜻蜓幼虫、鱼、龟、鳖、鸟类等是蝌蚪的敌害。鼠、蛇等危害幼蛙和成蛙。池塘中水绵过多也危害蝌蚪和幼蛙。 消灭敌害的办法是在牛蛙放养前,对池内进行清整,清除龟、鳖、鱼(肉食性)。池中水绵较多时,可用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0.7~1.4克)杀灭。要经常巡塘,驱赶鸟、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 5月 1 7日 ,吉林省蛟河市个体养蛙户王某饲养的中国林蛙的蝌蚪发生一起死亡事件 ,死亡数量达蝌蚪总数的 1 /3,损失严重。1 主要临诊症状本病发生多为孵出 1 8~ 2 0天后的蝌蚪 ,患病蝌蚪漂浮在水面 ,轻者腹面向下 ,重者腹面向上 ,游泳混乱、缓慢 ,不能下沉 ,不采食 ,剖检蝌蚪除腹部皮下有一气泡外 ,其他器官均正常 ,经临床检查 ,诊断为气泡病。2 病因分析本病是由于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引起的。如水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氮气过饱和时即可使蝌蚪患气泡病。气泡进入蝌蚪体内的途径有两种 :一种为蝌蚪直接吞入气泡 ;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