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周祥军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2):91-94
柞蚕幼虫的整个生长发育都是在柞园中完成的,建设生态条件好、适合各龄幼虫需要的柞园是柞蚕生长发育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柞树需要培养成一定的树型才能适应柞蚕生产。适合饲养柞蚕的树型主要有无干树型(根刈树型)、中干树型(中刈树型)。  相似文献   

2.
东北柞蚕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4个柞蚕主产省(区)的柞蚕生产的调研认为,我国柞树资源丰富,柞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农民与地方政府发展柞蚕生产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国柞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四川柞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发挥我省柞林及柞蚕品种资源优势,发展柞蚕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我们对川东北的柞林资源及柞蚕生产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巴中、广元一带属秦巴贫困山区,也是革命老区,柞林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柞蚕品种和成熟的生产技术。目前,柞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效益好,发展潜力大,通过努力柞蚕可以发展成为我省秦巴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1四川柞蚕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高增立 《北方蚕业》2003,24(3):8-9,28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 ,科技进步和柞蚕资源综合利用使柞蚕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辽宁省柞蚕生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 ,从柞蚕生产的要素——蚕种、蚕场、柞蚕生产技术三个方面 ,分析了柞蚕生产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针对柞蚕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进行内涵式潜力开发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柞蚕蛹茶肠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蚕蛹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合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其滋味鲜美、低脂肪、高蛋白、无污染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柞蚕蛹的吃法很多,可以煮、炸、烧、烤、涮。本试验是用柞蚕鲜蛹蛋白替代茶肠中的部分精肉生产柞蚕蛹茶肠。经一系列加工,生产出的柞蚕蛹茶肠,口感好,具有独特的蛹香味,是老幼皆宜的食品。其加工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6.
论开展柞蚕省力化放养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柞蚕放养每年为宜蚕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速,农村养蚕劳动力年龄老化日趋严重,当前难以承载柞蚕放养过程中部分关键环节的高劳动强度,急需在春小蚕保护育、秋柞蚕剪移方式等方面研究出比现行方法更为省力高效的新技术,研制出高效、快捷的省力化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剪移、喷药、摘茧、剥茧等高强度作业。  相似文献   

7.
柞蚕线虫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柞蚕线虫病给柞蚕生产带来的潜在危机,从10种线虫防治药剂中筛选出了新型药剂线蛟清。以0.108 00%、0.054 00%、0.021 67%和0.016 25%线蛟清药液喷洒的药叶饲喂柞蚕,对柞蚕寄生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100%,但前2种浓度的药液可导致柞蚕慢性中毒。给柞蚕全龄添食0.016 25%线蛟清药液喷洒的药叶,其结茧率和全茧量与清水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且子代的产卵量、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洒0.016 25%线蛟清药液0.5 h后人工降水20~25 mm,用药叶给柞蚕添食的防效仍达到100%,正常情况下该浓度药液的持效期达35 d,柞蚕被线虫寄生8 d内,连续4 d取食药叶,可全部杀死寄生于体内的线虫。试验结果表明:0.016 25%线蛟清药液对柞蚕线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药液喷洒后的内吸性好,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对柞蚕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正抚顺县峡河乡作为辽宁柞蚕特产之乡,已有百余年的柞蚕养殖历史,柞蚕生产技术基础好,享有抚顺蚕业第一乡美誉。近年来,峡河乡政府积极与辽宁省农科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对接,以国家蚕桑产业体系柞蚕资源综合利用岗位、柞蚕饲养岗位、柞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岗位等几位岗位科学家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引进柞蚕新品种,推广先进的柞蚕放养技术,取得了较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柞蚕产业已成为当地强乡富民的主导产业,农民与乡政  相似文献   

9.
河南鲁山柞蚕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山县地处豫西南,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一化性柞蚕基地之一,素有“柞蚕之乡”美称,年放养柞蚕卵和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二位。随着西部大开发、东蚕西迁、国家茧丝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柞蚕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规模效益不够显著,产业化程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县柞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鲁山柞蚕生产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词研,客观分析了柞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县柞蚕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初羽化、未交尾的柞蚕雄蛾为原料,采用低温负压浓缩技术生产柞蚕雄蛾浓缩液,通过改进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离心去杂质、去脂肪工艺流程中的离心时间、离心速度、离心温度等条件因素,改善柞蚕雄蛾浓缩液产品的感官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在-5℃低温下,以4 500~5 000 r/min离心15 min,可在保证营养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去除杂质和部分脂肪。采用改进后的工艺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清澈透明,不浑浊,感观品质好,脂肪质量分数由原来的0.30%降低到0.09%,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该项生产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 1 0016120.X),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可直接加工成产品服用或用于勾兑蚕蛾酒及饮料等。  相似文献   

11.
正柞蚕生产要保持稳产、高产必须做好柞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而柞蚕的病虫害防治又离不开药剂,所以药剂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柞蚕生产的丰欠。柞蚕放养常用的药剂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和驱鸟剂等,剂型分为粉剂、乳油和烟剂等。为了使蚕药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使用蚕药时必须注意掌握蚕药的规格、浓度、施药量、时期、方法、防治对象、气候条件及对人、畜、保护对象的安全等方面问题,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1掌握好药剂用途  相似文献   

12.
柞蚕产业是吉林省部分山区的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柞蚕产业对于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吉林省发展柞蚕产业的有利条件:吉林省柞蚕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吉林省柞蚕生产已由生产丝茧为主逐步转向生产种茧为主,柞蚕茧丝及食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稳定,吉林省发展柞蚕产业具有有利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基础和科技支撑。分析了吉林省柞蚕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柞蚕产业总量较小,缺少茧丝等多元化利用企业支撑;柞蚕种茧市场混乱,缺乏柞蚕种茧管理办法;生态柞园建设意识淡薄,缺少优质生态柞园;柞蚕种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缺乏规范化生产及管理;柞蚕养殖条件恶劣,不利于柞蚕产业的机械化普及;柞蚕育种及繁育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支撑。提出了吉林省发展柞蚕产业的对策:科学合理利用柞林资源,提高柞树叶产量和柞蚕茧产量;依靠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研发并推广科学的生态柞蚕生产技术;建立健全柞蚕种业法规及管理办法,强化柞蚕种业执法检查和管理;支持柞蚕种繁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立柞蚕种制种及繁育标准化基地;培育柞蚕茧丝加工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13.
柞蚕链球菌在柞蚕世代之间的水平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空胴病是柞蚕软化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生产中发生十分严重,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20世纪50 ̄60年代,该病的发病率达30% ̄40%,发病最重的可达60% ̄70%,严重危害了柞蚕生产。从60年代开始,于溪滨等对柞蚕空胴病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卵面消毒控制母体传染的技术措施,卢长祯等研究了混合液卵面消毒法,这些技术方法在生产中先后应用,使得柞蚕空胴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根据调查,近几年柞蚕空胴病的发生又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柞蚕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溪滨等研究认为,柞蚕空胴病的病原菌是柞蚕链球菌,它可以随着柞蚕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推行蚕种生产、经营认证制度及蚕种市场逐步放开的新形势下,柞蚕制种生产中如何提高蚕种质量、降低成本和增加制种效益,是蚕种场占领市场、谋求发展的关键.鲁山县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每年一次的制种效益,直接关系到每个蚕场的命运.为此,我们在制种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蚕种质量,加快技术革新,大胆尝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近几年,我们在部分蚕场的制种生产中,对关键环节技术进行了革新试验,有效地提高了雌蛾单蛾产卵量、第一夜产卵量和蚕卵孵化率.其中,在鲁山县瓦屋场现已全部采用此项技术,三年内一步一个台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柞蚕在不同地区的化性变化,可将我国柞蚕生产地区分成一化性柞蚕区、二化性柞蚕区.一化性柞蚕区在自然条件下只饲养春柞蚕,其目的主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丝茧(大茧),同时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准备种茧.二化性柞蚕区饲养春柞蚕完全是为秋柞蚕准备蚕种;不适应供应秋蚕用种的冷凉地区,可饲养晚春蚕,生产的鲜茧供食用蛹市场.因各柞蚕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饲养时期、饲养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春柞蚕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姜义仁  秦利 《中国蚕业》2013,34(3):79-81
柞蚕生长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对各种生态因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性。各种生态因子又影响着柞蚕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了解并掌握柞蚕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从事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柞蚕的习性是指柞蚕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柞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世界上柞蚕和柞蚕丝绸总量的90%出自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柞蚕主产区,柞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在重点蚕区,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柞蚕生产中,选择合适的农药成为生产者必须要慎重面对的问题,文章以柞蚕生产中农药的应用与前景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能够帮助柞蚕生产者了解充分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9.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的泌丝昆虫,柞蚕属共有35个种和变种.柞蚕育种研究是柞蚕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在我国柞蚕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我国柞蚕育种研究进展、核心种质的提出、分子标记在柞蚕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四川柞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柞蚕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在认真实施"八五"至"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柞蚕新品种选育"任务的过程中,从1991年开始采取柞蚕化性综合条件逆向选择技术、保育繁种季节变换模式和杂交优势利用等多种方法,历经13年精心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寒、抗病、耐粗饲料、蚕茧解舒性能好的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早秋214(883×932)×(四青×吉黄),镇补了10多项国内外学术空白,这在我国乃至世界柞蚕育种史上都是一个新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辽宁省政府颁发的200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的育成和应用,不仅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我国北方的蚕场资源,提高柞蚕生产能力,而且已将我国的柞蚕生产区域向北方安全推进5个地理纬度,生产规模有望扩大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