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人工增雨作业需求和现有作业工具设备,经过多年的观测、试验和近几年来的集中研究,建立了包括人工增雨气候分析论证、人工增雨作业天气形势模型、人工增雨作业云层模型三部分组成的宜春市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当前人工湿地研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与景观建设的综合化利用模式,以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功能与优势,实现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及野生菌核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及野生菌核为材料,对它们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粗多糖和几种主要矿质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培养菌丝体的一般营养成分明显高于人工培养菌核和野生菌核,特别是粗蛋白、粗多糖、灰分含量较高。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的矿质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野生菌核,其中人工培养菌核的Ca、Cu、Zn含量高于人工培养菌丝体,而Mg、P含量却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黄瓜杂交制种人工放蜂及人工辅助授粉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黄瓜杂交制种过程中运用人工放蜂、人工辅助授粉对单株坐瓜数、单瓜种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放蜂、人工辅助授粉均能明显地提高黄瓜制种的产量,虽投入成本较高,但产量高,收入更高,特别是人工放蜂效果最好。人工放蜂、人工辅助授粉667m2产量分别比自然授粉高11.016kg和5.275kg;卖际效益分别比自然授粉高1020元和261元,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人工放蜂、人工辅助授粉都是大白菜杂交制种的增产技术,但其增产效果的比较试验一直未见报道。试验证实了人工放蜂、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在大白菜杂交制种中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水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钾(K+)和光照时数对水仙株高、叶片数、叶片厚度、根长等生物学特征特性及花葶数、花朵数等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与K+对水仙花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室内人工光照3h+0.3%KCl的水养法植株最高;室内人工光照3h+0.5%KCl的水养法的叶片数最多;室内人工光照3h+0.3%KCl水养法叶片厚度最好;室内人工光照3h+0.3%KCl的水养法的根长最长;室内人工光照1h+0.1%KCl和室内人工光照3h+0.3%KCl的花葶数最多;室内人工光照1h+0.5%KCl、室内人工光照3h+0.5%KCl和室内人工光照3h+0.3%KCl的水养法的花朵数最多。  相似文献   

7.
贵州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地表网格采样法,贵州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单元,研究了沙河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高,达到了中、高肥力水平;而全氮、全磷、全钾都处于低、很低的肥力水平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养分含量也不同.有机质的含量为人工草场>灌丛地>坡耕地>人工疏幼林地>荒草地,有效氮含量变化趋势是人工草场>灌丛地>坡耕地>荒草地>人工疏幼林地,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磷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坡耕地>人工草场>荒草地>灌丛地>人工疏幼林地,有效钾的分布规律是人工草场>坡耕地>灌丛地>荒草地>人工疏幼林地,全氮与全钾的含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不大.总体上看,人工草场的养分含量最高,人工疏幼林地的养分含量最低.从变异程度上看,所有的养分都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工湿地选址主要是基于景观风貌等人文美学因素及水质地质等自然因素的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湿地选址的广泛性与合理性,对于后续管理及运营产生一定影响。在系统梳理天津市现有人工湿地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区域经济条件、交通情况、空气质量、植被、水源等综合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工湿地选址的影响,结合人工湿地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各方面效益,为人工湿地选址提供更全面、系统、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中挺水植被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尚未完全揭示,以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2种常见的挺水植被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的植被对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TN、TP、NH4-N、COD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且以COD的去除效果最好,NH4-N、TN、TP的去除效果次之;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TN、TP、NH4-N、COD的去除作用明显高于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二者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变化其总趋势保持一致,均在人工湿地的稳定期最高,稳定期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对TN、NH4-N、COD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对TP的去除率随时期的变化呈先平稳后下降趋势;综合比较,人工湿地的挺水植被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但是不同植物之间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美人蕉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黄花鸢尾,二者对TN、TP、NH4-N、COD去除贡献率分别为40.37%、39.08%、42.75%、41.93%和26.06%、30.56%、30.38%、31.86%。  相似文献   

10.
李靖  段祥生  王珂  尚霄丽  王政  杨帆 《果树学报》2005,22(5):564-566
研究了2种人工辅助授粉方式对桃(Prunuspersica)雌能花品种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喷雾授粉和人工点授均能显著提高桃雌能花品种的结实率,2者差异不显著;(2)人工喷雾授粉时以花粉、蔗糖、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37.5∶250结实率最高,可达38.39%;(3)人工喷雾授粉时满足产量要求结实率的花粉、蔗糖、蒸馏水最佳质量比为1∶75∶500,盛果期大树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采1000个花蕾的花粉可喷洒18株树。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要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内容的同时,总结出现阶段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常见问题,包括成熟应用的植物种类较少、岸边植物的生态景观作用被忽略、植物种间搭配不合理以及冬季水生植物的生态及景观效果欠佳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现状,指导后续人工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升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山兰人工栽培以来的试验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详细阐述了山兰人工栽培的选地、整地、定植、遮阴、施肥、水分管理、除草去葶、清园防寒,病、虫、鼠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技术与注意事项,并对限制山兰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为山兰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郭雪梅 《蔬菜》2013,(12):50-51
西瓜的花朵大,且为同株异花,授粉无需人工去雄,操作简便,只需人工套袋隔离。从苗床准备、育苗、定植、植株调整、雌雄花处理几方面介绍了西瓜人工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紫花芒"花粉为材料,应用人工点授粉、人工喷雾授粉和人工花对花自花对"金煌1号"芒辅助授粉,着果率分别比自花授粉增加了11.1、13.3、9.9个百分点。因此,生产上建议采用"紫花芒"花粉人工喷雾这一经济便捷的授粉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工补光对调节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该研究从人工补光光源的类型及特点,以及光照强度、光质、补光时长、补光时期、补光方式、光源位置等方面对设施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人工补光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今后设施园艺植物的人工补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系统以其低投资、低能耗、低运行费、高生态环境效益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追溯人工湿地的简史,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具体应用的探讨,说明人工湿地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野生大黄藤种子繁育、茎藤扦插试验,野生大黄藤人工驯化栽培试种、测产及人工种植大黄藤生物碱含量测定等,探索其人工种植基本技术要点,为生物药材大黄藤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人工种子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未萌发原球茎、萌发原球茎为繁殖体,利用蔗糖、淀粉、ABA、NAA、活性炭、多菌灵、海藻酸钠设计了36种人工胚乳并研究它们对铁皮石斛人工种子萌发及生长状态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繁殖体和胚乳配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衣制作。结果表明:以萌发原球茎为繁殖体的人工种子萌发率和成活率较高。适宜的人工胚乳组合为蔗糖3.0%、ABA 1.0mg/L、活性炭浓度0.5%、多菌灵3.0%、海藻酸钠3.0%。在铁皮石斛人工种子外层制作包衣,自然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40年来人工种子在植物繁育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阐述与分析了人工种子的概念、发展现状、应用前景,结合在沙地云杉人工种子方面的探究,提出了人工种子目前应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唐古特红景天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对人工栽培样地不同除草措施下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以及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了人工及覆黑膜除草方式对唐古特红景天样地药材品质、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K处理下杂草种类最多有19种;人工除草处理下杂草种类次之,有15种;覆黑膜处理杂草种类最少,有10种。从杂草的数量、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来看,杂草的总密度、平均高度以及地上总生物大小依次均为CK处理人工除草处理覆黑膜处理,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药材产量和品质均为覆黑膜处理人工除草处理CK处理。综上,覆黑膜处理除草效果最佳,人工除草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