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揭农4号是适合揭阳市晚秋、冬季、早春种植的常规小白菜新品种。可采用本地生产原种,北繁大田用种以节约成本。该品种冬性较强,冬季种植不易抽薹,抽薹开花期为3~4月,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大,日照少,病虫多,种子产量极低。若能将花期提前至12月或翌年1月,则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开花结实,多年实践证明,叶面喷施赤霉素(GA3)未能替代低温春化作用,若要使其花期提早,需人工春化处理,通过春化阶段后,叶面喷施GA3加速其抽薹开花。  相似文献   

2.
以2个洋桔梗品种"雪莱香槟"(‘Ceremony Orange’)和"露西塔I白底粉边"(‘Rosita I Pink Picotee’)为试材,研究了育苗期种子低温(10℃)春化处理天数(35、28、21、14、0d)及栽培期赤霉素处理对解除洋桔梗莲座化的影响,探寻了生产上解除洋桔梗莲座化技术。结果表明:2个品种低温春化处理28d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定植60d后,低温春化处理35d洋桔梗‘Ceremony Orange’抽薹率最高,达72.9%;低温春化处理28d‘Rosita I Pink Picotee’抽薹率最高,达89.6%。栽培期对未经种子低温春化处理的洋桔梗‘Ceremony Orange’莲座化苗进行赤霉素处理(处理浓度为0、50、100、150mg·L~(-1)),100mg·L~(-1)赤霉素处理对促进洋桔梗节间的伸长有明显作用,抽薹率达70.5%,可以有效打破莲座化。比较2种解除莲座化的处理效果,生产上解除洋桔梗莲座化方法可首选种子低温春化处理,该方法上花时间比栽培期赤霉素处理提早2个多月;栽培期赤霉素处理可以作为种子低温春化未打破莲座化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光温处理,对24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进行人工春化。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供试材料平均现蕾天数长短,以19 d间隔为单位,将其分为易抽薹、抽薹居中、耐抽薹、极耐抽薹4组。易抽薹组萝卜抽薹开花,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受低温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大。耐抽薹萝卜的人工春化最佳条件,应至少达到4℃低温处理30 d,日光照时数16 h,长光照天数45 d。长期4℃处理不利于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的正常生长,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4.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份普通白菜和5份苗用白菜(快菜)为材料,发芽期进行人工低温春化处理,幼苗移栽至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进行光周期调控,以露地栽培自然春化为对照,探讨人工春化、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在4℃低温处理20 d、光照时长16 h·d-1的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品种间现蕾期变异系数为21.96%,露地低温春化条件下变异系数为17.13%,两者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表明可以利用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替代露地自然春化评价品种间的抽薹性能。在经过≥35 d低温处理和16 h·d-1光周期条件下不能现蕾的晚抽薹普通白菜优良株系,延长光照时间至24 h·d-1可以加速现蕾抽薹,提高了极晚抽薹普通白菜的育种效率,为选育光周期敏感型的晚抽薹普通白菜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3个不同抽薹类型的普通白菜品种为试材,采用低温处理萌动种子+低温长日照处理幼苗,模拟低温长日照春化过程,研究不同春化天数对普通白菜营养体、抽薹开花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抽薹、中等抽薹和晚抽薹类型普通白菜植株开展度最大的处理分别是最小处理的17.1、6.3、6.5倍,单株质量最大的处理分别是最小处理的5.6、2.8、2.9倍;随着春化天数的增加,3种抽薹类型的开花时间均明显提前,最早开花日期比最晚开花分别提早了54、39、36 d。早抽薹类型20-20处理和中等抽薹类型20-25处理的平均单株种子质量和发芽率较优。通过调整抽薹开花期及采籽期,将育种加代环节与正常育种周期完整衔接,创建了浙南地区普通白菜一年二代的育种加代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乌塌菜的加代繁殖,针对冬性不同的材料,找到其适宜的春化时间,将萌芽的种子在4℃低温条件下分别处理15、20、25 d,调查不同春化处理时间对乌塌菜各材料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丰乌塌菜’冬性最强,春化25 d,播种至现蕾始期时间为35.6 d,播种至开花始期时间为45.8 d,现蕾开花最早,开花期反应植株大小与健壮程度的株幅、花薹直径、叶片数与春化20 d处理差异不显著;‘中八叶’和‘精选乌塌菜’春化20 d,开花期植株生长健壮,株幅、叶片数、花薹直径显著优于春化25 d处理,开花率接近100%,现蕾开花也较早。综合分析得出‘常丰乌塌菜’春化25 d最适宜,‘中八叶’‘精选乌塌菜’春化20 d最适宜。  相似文献   

7.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属十字花科根茎类蔬菜,在春季栽培中极易通过低温春化而抽薹开花。该研究以樱桃萝卜为试材,研究了低温春化对其种子萌发及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萌发。低温春化时间越长,萝卜现蕾、抽薹及开花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成花过程中樱桃萝卜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盛花期之前逐渐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盛花期,春化处理20d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处理5d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开花进程逐渐上升,春化时间的长短对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无显著影响。成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但在现蕾期和抽薹期,春化处理20d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5d。成花过程中,玉米素(ZT)含量逐渐降低,20d处理的ZT含量显著高于5d处理。吲哚乙酸(IAA)含量随着抽薹开花逐渐升高,但5d和20d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试验说明,樱桃萝卜抽薹开花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ZT含量、IAA含量等的变化相关,春化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胭脂红1号"萝卜为试材,在人工光照培养箱内对萝卜幼苗进行6个不同的昼夜温差处理(白天5℃/夜间5℃;白天10℃/夜间5℃;白天15℃/夜间5℃;白天20℃/夜间5℃;白天15℃/夜间10℃;白天15℃/夜间15℃),研究了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的条件,以期为萝卜加代繁殖或防止萝卜先期抽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昼夜温差和春化处理时间,对萝卜的抽薹、现蕾和开花的影响差异显著,低温昼夜温差春化处理可促进萝卜抽薹、现蕾、开花以及植株花芽分化,还可以促进腋芽萌发成枝,处理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白天10℃/夜间5℃、处理18d是"胭脂红1号"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条件。低温抑制了植株的营养生长,春化处理时间越长,腋芽越容易萌发成枝,但随着开花结荚,花荚的质量明显降低,花薹相对矮小,对萝卜的茎粗、最大叶长叶宽的抑制作用也愈加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萝卜抽薹开花、提高萝卜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白菜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春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以3~6℃为最适宜花芽诱导范围,但对于极耐抽薹的品种或材料可在2℃条件下进行花芽诱导;鉴定耐抽薹性弱的材料,春化时间以21 d为宜;对于耐抽薹性中等材料,春化时间以28 d为宜;对于耐抽薹性强的材料,以3℃持续时间35 d为宜,提高耐抽薹材料及品种的鉴定和筛选效率,为结球大白菜的耐抽薹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春化对白菜DNA 甲基化、GA含量及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普通白菜‘油冬儿’为试材, 研究了低温对白菜开花的诱导效应, 并分析了萌动种子和幼苗春化诱导后DNA 甲基化水平、赤霉素(GA) 含量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论萌动种子还是幼苗, 4 ℃低温处理30 d 均可完成春化。春化处理后, 两处理植株茎尖组织DNA 甲基化水平都较对照下降;但GA 含量明显上升, 为对照的2~3 倍; 低温诱导植株产生了一种分子量为58 kD 的特异蛋白质, 同时也使一种蛋白质消失。说明低温可能通过降低DNA 甲基化水平或增加GA 含量而诱导植物开花。  相似文献   

11.
2016年甘州区早春拱棚娃娃菜出现了严重的先期抽薹现象。过早育苗、育苗期低温和品种选择不当等是造成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当地近年来冬春气温变化规律和娃娃菜通过春化的低温条件,提出了选择种植冬性强、耐抽薹的品种,安全提早育苗、定植时间,加强温度、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安全栽培措施,达到保证质量、提早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6叶1心期“金棚一号”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喷施1 400 mg/L CaCl2对低温逆境下番茄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开花期、花粉活力、坐果率、单果重及单穗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外源喷施CaCl2在调控番茄开花结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低温对照相比,在低温处理的第6、9天,低温前或低温后喷钙均降低了番茄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低温前喷钙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第1穗花花粉活力(P<0.05),低温前或低温后喷钙处理,使番茄第1穗花开花期提前2d,显著提高了第1穗果坐果率及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3.
以3个在生产上表现优良的黄心菜品种为试材,将萌动种子置于4℃低温处理6、12、18、24 d,研究了种子春化处理对黄心菜植株抽薹开花的影响,以期为黄心菜种子繁育、单倍体育种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春化处理后,3个黄心菜品种的抽薹、现蕾、初花期、盛花期均显著提前,处理时间超过18 d以后,尽管植株抽薹开花更早,但植株及花薹表现更瘦弱;处理时间与各个表型性状均显著相关,处理时间与叶片数、叶片宽、叶柄长、株幅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长、叶柄宽、薹粗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处理6、12 d抽薹开花时间较晚,而处理24 d虽开花较早,但植株及花薹表现瘦弱,不利于花粉或种子培育,处理18 d植株抽薹开花时间显著提前且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研究低温条件对不同大小蒜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挥低温处理蒜种在生产上的最大效应, 以“三月黄”大蒜为试验材料,在播种前对蒜种进行6 ℃低温处理,以室内常温贮藏为对照,观察蒜种生 根、出苗及植株性状,比较青蒜、蒜薹及蒜头产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可使蒜种提早解除休眠,促进 大蒜提前生根和出苗生长,且蒜瓣越大效果越好,其中,大瓣蒜出苗率最高,达到92.4%,中瓣蒜次之, 达到84.93%。低温处理能显著增加大蒜植株假茎的长度和粗度,提高单株质量即青蒜产量,且蒜瓣越大 增产效果越显著,低温处理大瓣蒜种和中瓣蒜种的小区青蒜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6.28%、35.95%,且与 对照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小瓣蒜种的小区青蒜产量比对照增加10.53%,二者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而低温处理蒜种的蒜薹和蒜头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二次生长严重,蒜头瓣数虽多但单瓣质量低,商 品质量差。因此,播前低温处理蒜种可以用于青蒜生产,实现提早上市,增加产量,且大瓣和中瓣蒜种 效果较好,但不能用于生产蒜薹、蒜头及留种。  相似文献   

15.
以4种不同生态类型的萝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种子春化及种子春化结合幼苗春化两种处理方式对萝卜抽墓开花的影响,以探讨在北京地区如何实现不同萝卜品种冬季温室加代繁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耐抽薹即春性强的的萝卜品种,单一的种子春化处理即可实现加代目的;但对于耐抽薹即春性弱的萝卜品种,必须将种子春化与幼苗春化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加代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观测了施用外源GA_3后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结果表明:25 mg/L GA_3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果实纵横径、干鲜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糖分积累速率增加,酸的变化进程加速;果肉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均显著增加。外源GA_3对果实内源激素也产生影响:处理后不但提早了玉米素峰值的出现,而且提高了峰值;生长素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都高于对照;内源赤霉素在前期提高很多,但盛花后23 d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脱落酸含量前期提高,后期的上升推迟,但其上升速度比对照快。  相似文献   

17.
春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春白菜以较高的种植效益倍受菜农的喜爱,但是春白菜种植技术非常关键,管理不当易出现先期抽薹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性。1品种选择大白菜属于萌动种子低温春化型作物,而对低温敏感的品种,易于抽薹开花。春白菜栽培时应选择那些耐先期抽薹、生长期较短、抗软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如‘鲁春白1号’、‘春夏王’、‘日本春大将’等品种。2播种育苗2.1土壤准备育苗地施用充分腐熟的热性肥料,667 m2施肥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室内苗期耐抽薹鉴定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春季白菜生产中 ,由于先期抽薹导致栽培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近年春大白菜面积的发展 ,白菜耐抽薹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除了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栽培不当导致抽薹外 ,品种本身的耐抽薹性强弱是影响结球质量的先决条件。一般品种冬性越强 ,花芽分化越晚 ,需要低温春化处理的时间越长 ,在春白菜栽培中越不容易发生先期抽薹 ,反之亦然。然而 ,白菜抽薹除了受低温春化影响外 ,在抽薹过程中还受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1,2〕。因此如何鉴定耐抽薹性的强弱比较困难。为此 ,笔者近年对白菜耐抽薹鉴定指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2〕。本文介…  相似文献   

19.
以黔西线椒和大方皱椒为材料,以不施硼肥作对照,采用硼肥基施、浸根、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洒3种施用方式为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方法施用硼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施用方式下,以在苗期和开花期叶面喷施硼肥溶液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以硼砂液浸根次之,施用硼肥作基肥处理最差;不同浓度处理下,硼砂作基肥以1 kg/667 m2的效果最佳,且随着浓度的降低,产量呈现降低趋势,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洒硼肥的,以浓度为0.1%的效果最佳,且随着浓度升高,产量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42份芥菜自交系为材料进行耐抽薹性状的综合鉴定,对耐抽薹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同时,检测萌动种子中的相关生理指标,综合评价芥菜自交系的耐抽薹性.试验结果表明,抽薹期、现蕾期、开花期3项指标之间两两呈现极显著相关性,且3项指标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69%,其中,抽薹期观测简单方便;4℃低温处理下,植株的耐抽薹性更强,萌动种子中的POD活性也越强.上述研究结果为芥菜耐抽薹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