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促进对新版果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针对新近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对比2014年版标准(GB 2763—2014),分析了新版标准的主要技术变化、新增的果品农药残留限量和新修订的果品农药残留限量,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果菜》2014,(6):6-6
院新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3650项限量指标,较2012年颁布实施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新增加了65种农药、43种(类)、1357项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刊摘编 《蔬菜》2014,(5):29-29
<正>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新标准大幅增加了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将取代现行同名标准。新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3 650项限量指标,较现行标准增加了65种农药、  相似文献   

4.
2019年8月15日我国发布了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代替GB2763—2016和GB 2763.1—2018两个标准,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现行有效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笔者介绍了我国西瓜甜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现状,分析了新版GB 2763对西瓜甜瓜规定的农药及其最大残留限量的主要变化,按照农药用途分类列出了具体农药的监测残留物、ADI值及其具体限量值,以方便各地方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更好使用该标准。  相似文献   

5.
了解和掌握国家标准制定的果品及其制品中的致病菌和污染物限量对果品及其制品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和安全消费至关重要。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19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等4项国家标准制定的相关限量及其检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食用菌作为主要农产品首次单列一类,涉及到食用菌产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7项、农药23种。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全面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现将新标准中有关食用菌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新标准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最早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发布于1981年,截至1999年共发布实施了18项与水果有关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2005年1月25日我国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05),以代替废止的GB 2763—1981、GB 4788—1994等所有此前发布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我国香蕉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概况,对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香蕉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标准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提出了我国香蕉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研究与制定合理化建议与对策,对于制定和修订我国香蕉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高香蕉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香蕉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蔬菜安全质量标准新旧指标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两个新标准,过渡期为一年,即2005年10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的产品允许销售至2006年9月30日。因此,从2006年10月1日起,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按照新标准执行。现将这两个新标准中涉及蔬菜的指标和原标准指标作一对比,并提出几点意见与建议,供蔬菜生产、销售、检测、标准等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统计了草莓有效登记农药的种类,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6),汇总了草莓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分析了草莓有效登记农药和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间的对应关系,为下一步草莓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我国草莓产业的高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许爱霞  田强  刘子斌 《蔬菜》2019,(7):67-71
为了解定西市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以及为食品安全风险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2018年对定西市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销售的蔬菜中有机磷类、有机氯、氨基甲酸醋类、拟除虫菊酯类共35种农药残留开展监测。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20个蔬菜样品中,基地抽取样品130个,合格率为99.2%;超市抽取样品59个,批发市场抽取样品27个,农贸市场抽取样品4个,合格率均为100%;总体合格率为99.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以茄果类蔬菜农药检出率及检出农药种类最高,叶菜类次之。共检出禁限用农药10种、非禁限用农药16种,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毒死蜱(3.30%)和氯氰菊酯(8.33%)。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农药残留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食用菌快速发展,食用菌病虫害时有发生,为控制农药残留量,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试验选择了16种农药,以喷施、覆土、拌土3种方式,在1000倍~3000倍的剂量下防治病虫害,检测试验地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内或国际限量标准,该研究结果为菇农进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出菇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议进一步规范农药使用方法,完善产品质量标准,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蔬菜中几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残留限量标准、残留现状,以及减少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方法,并对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依据农业部有关无公害食品农业行业标准结构体系,从产地环境条件、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认证管理技术及产品标志等方面对无公害食品蔬菜农业行业标准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并对有关标准文本的整合与制定、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关系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追溯是监管农产品生产过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式,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农产品追溯体系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消费者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追溯体系的5种主要运作模式,即纯追溯服务、追溯+ERP系统、追溯+认证服务、追溯+营销服务、追溯+综合服务;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追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主体不明确、行业标准不统一、易发系统性风险、追溯系统建设成本高等;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农产品追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导向,提出服务是农产品追溯的核心,为农产品追溯业务供应方开展农产品追溯业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峰  曹金娟  王胤 《蔬菜》2020,(8):49-53
为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总结了北京市蔬菜生产上常用的20多种核心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全园清洁、无病虫害育苗、产前棚室和土壤消毒、产中综合防控和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等,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节进行集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形成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对绿色防控技术及时进行集成、示范、推广。目前,示范面积2 200 hm~2,在绿控基地内,可实现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100%,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在80%以上,平均施药次数减少5~13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7%~42%,病虫防治效果提高20%以上,667 m~2节本增收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朝研219”番茄为试材,针对配送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根据鲜食大果番茄的品种特性,参考了相关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日本和台湾的番茄分级标准,对盛产期番茄进行了质量和大小的测定并对分级进行了初步设计.结果表明:大果型番茄可划分为2个质量等级和5个大小等级,此标准适用于鲜食大番茄的市场流通、贮藏和销售.  相似文献   

18.
影响食用菌安全的风险因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但质量安全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农药残留、重金属和非食用菌物质成为影响食用菌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可通过加强生产主体培训、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完善安全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监测队伍建设、健全安全服务体系等控制风险因子3项管理措施,来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亚玲 《蔬菜》2018,(5):71-75
为找出影响马铃薯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明确生产中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和隐性添加成分,通过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C-MS/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马铃薯样品开展农药残留定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马铃薯样品中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甲拌磷、氰霜唑、毒死蜱、甲霜灵残留量超标,且甲拌磷风险性最高。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Diffuse and surface-growing bacteria are the two main types of non-pathogenic contaminants in the carnation cultured-cutting test. Wiping the base of the cutting with 10 % Stergene before sterilization decreased fungal contaminants. A medium containing o.o1% crystal violet was used to isolate Verticillium cinerescens from infected plants. It allowed growth of fungi and pathogenic Gram-negative bacteria from stem sections, but prevented growth of Gram-positive contaminants. This medium decrease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the cutting test, especially from surface bact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