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前庙‘红地球’葡萄试验园采用早期追施有机肥和沼液肥的方式,测定两种有机肥料对‘红地球’葡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料的施用对‘红地球’葡萄的枝条、叶片和果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光质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转熟时对果穗进行红、橙、绿、蓝、白滤光膜与避光套袋处理,测定分析了转熟至采收期间套袋对果实单果质量、糖酸积累、着色与花色素苷合成等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蓝色滤光膜套袋‘红地球’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增加,葡萄糖、果糖、蔗糖3种糖分含量相比白膜分别提高了7.2%、13.7%、17.2%,糖酸比提高,显著促进了花色素苷的合成,色度角h最小,果皮中主要花色素苷组分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较白膜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8.4%与12.5%,PAL活性增强,促进了葡萄积累花色素苷;而避光处理的‘红地球’果实糖酸比小,花色素苷合成显著受到抑制。【结论】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果实部位光环境对设施葡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蓝色滤光膜套袋可以增加蓝紫光的比例,调控葡萄光合产物分配,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促进欧亚种‘红地球’葡萄果实糖的积累和着色,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氯吡脲在‘红地球’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残留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氯吡脲残留量,并分析残留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发育90 d后,20、40、80 mg/L氯吡脲3个施药处理的残留量均低于国标限量(0.05 mg/kg),葡萄成熟时不存在膳食摄入过量风险;氯吡脲对葡萄有显著的膨大效应,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80 mg/L氯吡脲处理在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生了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品质评价和经济因素,建议‘红地球’花谢后1周施用40 mg/L氯吡脲1次。  相似文献   

4.
<正>‘红地球’(又称‘晚红’‘红提’)葡萄1987年引入我国,1994年引进葫芦岛市南票区。经过多年的栽培,表现穗大、粒大、丰产、优质、耐贮运的特点,与巨峰系列品种共同成为我区主要的鲜食葡萄栽培品种。由于品种特性,‘红地球’葡萄表现出一些问题,在我区主要是品质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谋求改善。现就2015年辽宁省高效精品园(品质提升园)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完成,简要介绍‘红地球’葡萄品质提升的经  相似文献   

5.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改善果实的品质,增大果个,增加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总酸,并显著降低病果率,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商品性得到提高,着色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褪黑素对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为褪黑素改善果实品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延后栽培模式,在葡萄转色前,采用50、100、200、500μmol/L褪黑素水溶液进行全树喷施2次,以喷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指标(单粒重、纵横径和果形指数)、果皮色泽(L*、a*、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以及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间的果实品质各指标(果形指数、果皮色泽除外)与对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单粒重、纵径,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并且有利于果实中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积累,降低果实横径和可滴定酸含量;尤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最大、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在葡萄转色前喷施褪黑素,可以改善设施延后栽培‘红地球’果实品质,其中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对改善‘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植物诱抗剂BTH对葡萄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着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对果穗喷施30~120 mg·L-1的BTH溶液,定期采样测定葡萄果实的形态、色度、花色素苷和糖酸累积等品质特征的变化。【结果】BTH处理‘红地球’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CIRG和总花色素苷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处理效果依次为60 mg·L-1120 mg·L-130 mg·L-1;参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PAL、CHS1、CHS2、CHI1、CHI2、F3’H、F3H1、F3H2、DFR、LDOX、UFGT-2和Vvmyby A1等基因和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BTH诱导葡萄花色素苷含量的增加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F3’5’H基因显著下调表达,且花色素苷单体主要以F3’H支路产物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Pn)为主,F3’5’H支路产物锦葵素-3-O-葡萄糖苷(Mv)、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Pt)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含量极少,据此推测BTH处理‘红地球’葡萄可能主要通过F3’H支路合成花色素苷。BTH处理使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SSC/TA)显著提高;60 mg·L-1BTH处理还对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效果;除120mg·L-1BTH处理导致葡萄果实横径变小外,其他浓度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红地球’葡萄转色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BTH溶液可显著促进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着色和转熟,并提高果实品质,且以60 mg·L-1BTH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生长期叶片的光合响应曲线,并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进行拟合。通过利用粉红色荧光薄膜和网罩处理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红膜、红网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不同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对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红膜、红网处理对不同时期葡萄的Pn、Gs和Tr都有明显促进作用,降低了Ci;红膜、红网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可促进葡萄提早成熟。果实品质红网与红膜差异不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葡萄选择性光技术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有利于葡萄生长。  相似文献   

9.
‘北红’和‘北玫’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抗寒、抗病酿酒品种,2019年引种于广西南宁种植。文章介绍了南宁明阳双季葡萄示范园种植的‘北红’和‘北玫’果实发育及品质表现,为广西发展高抗逆的特色酿酒葡萄新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红地球’葡萄粒大、色艳、果肉硬脆,含糖量高,品质极佳,并且丰产、耐贮运,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市场潜力巨大。但‘红地球’葡萄对土壤、气候及栽培技术要求较高。为探索‘红地球’葡萄大面积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我们于2008—2010年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下。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在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北边村、暖西村和团山子村进行。当地年平均气温8.9℃,1月份平均气  相似文献   

11.
果实套袋是现代农业广泛采用的一项生产优质、高档果品的重要技术。笔者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用不同类型纸袋,于花后不同时间套袋,采前不同时间摘袋,以不套袋作对照,研究分析套袋对果实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红提’葡萄又名‘红地球’,原产于美国,我国于1987年开始引种。周口市于1999年开始引种。该品种在周口市栽培表现极好,果实品质优、晚熟、耐贮运、丰产,是发展葡萄的首选品种。2003年3月我们在周口市川汇区园艺场建立‘红提’葡萄优质高效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北红’葡萄为试材,在果实成熟期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提高了葡萄果实总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中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总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也显著高于CK。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采收时果实中单体花色苷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北红’葡萄果实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时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魏晓羽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22,(6):1200-1212
以中国野生葡萄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和欧洲葡萄的10个株系和品种果实为试材,在田间抗病性鉴定基础上,通过解剖观察不同葡萄果实表皮组织结构特点和差异,探究葡萄果实表皮组织结构与抗白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刺葡萄‘塘尾’‘福建–4’,毛葡萄‘丹凤–2’‘泰山–12’‘商–24’为抗病种质,华东葡萄‘白河35-1’‘湖南–1’;欧洲葡萄‘无核白’‘红地球’‘佳丽酿’为敏感品种。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的表皮角质层比欧洲葡萄‘无核白’厚,刺葡萄和毛葡萄表皮层细胞排列规则且紧密,而欧洲葡萄‘无核白’表皮角质层最薄,表皮层细胞排列不规则且松散。刺葡萄‘塘尾’表皮层和亚表皮层细胞最厚,毛葡萄‘丹凤–2’和华东葡萄‘白河35-1’次之,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的表皮层和亚表皮层最薄。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果皮角质层厚度、表皮层厚度与对白粉病的抗性显著正相关,抗病种质的果皮角质层与表皮层厚度普遍厚于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艺文摘》2010,(8):196-196
研究目的:‘温宿红’是新疆温宿县地方优异葡萄品种,当地长期栽培中形成了丰富的葡萄种质资源多样性,文章通过对‘温宿红’葡萄果实与形态性状多样性的研究,以期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温宿红’葡萄系列新品种(系)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肥方法、氮、磷、钾4个因素对篱式‘红地球’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技术对葡萄产量和果实总酸、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含量的影响较大;(2)4要素对葡萄单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异,除糖酸比外,4要素对葡萄单株产量和品质及其他性状的影响并不显著;(3)葡萄产量和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含量均表现出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葡萄果实总酸、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征,而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含量均表现出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4)篱式‘红地球’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综合最佳技术组合为A3B1C1D1组合,即采取第3种施肥方法 (萌芽及新梢生长期浇施氮磷钾的比例分别占总施用量的30%、40%、20%;开花坐果期占30%、40%、20%;发芽分化期占40%、20%、20%,果实发育成熟期占0%、0%、40%),施N量为45 g/株、施P2O5量为40 g/株、施K2O量为47.5 g/株的组合。  相似文献   

17.
‘凌丰红’是从欧亚种葡萄‘红地球’和山葡萄品种‘双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抗寒酿酒、制汁葡萄新品种,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果穗圆锥形,松紧适中,平均穗重254.1 g。果粒圆形,平均粒重3.3 g,果皮蓝黑色,无涩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5%,无香味。果实含种子三四粒。  相似文献   

18.
<正>‘SP528’葡萄是由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以‘红地球’与‘火焰无核’杂交育成。该品种果穗大,穗形整齐,果实紫黑色,近圆形,平均粒质量3.1克,果皮无涩味,果肉较脆,酸甜适中,在银川地区4月底萌芽,8月中旬果实成熟,具有抗寒性好、早果丰产、耐贮运的优点,是优良的早熟无核品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  相似文献   

19.
 ‘金田玫瑰’是以‘玫瑰香’葡萄作母本,‘红地球’葡萄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中早熟葡萄新品种。平均果穗质量608.0 g。果粒圆形,平均单粒质量7.9 g。果皮紫红到暗紫红色。果肉中等脆,多汁,有浓郁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0.5 %,味甜。品质上等。在冀东地区浆果8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不同叶位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PPU可以提高葡萄果实综合品质,增强结果枝上叶片的光合作用,且随着距离果实叶位距离的增加叶片光合作用差异性越小。‘阳光玫瑰’葡萄结果枝的留叶数量为12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