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玉吉 《淡水渔业》1979,(C00):1-29
本文就国外淡水渔业的概况、池塘渔业、湖泊渔业、水库渔业、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鱼类饲料、鱼类品种改良、鱼类养殖业中采用的机械、仪器、仪表,以及国外淡水渔业的展望作一概述,提出一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淡水养鱼事业.使内陆地区、山区、工矿和城郊在缺乏养鱼水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养殖出大量的鱼,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是我们渔业战线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根据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特点.1975年我们选择草鱼和团头鲂做为养殖对象,进行了流水密养高产试验。经过五个月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197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官员来中国考察淡水养鱼时提出,中国的淡水养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主要特色是综合养鱼。他们认为综合养鱼能够使农业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最经济地利用能源;能够增加劳动就业的机会,是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饲养业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池塘养鱼周期通常是2~3年。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可以缩短养鱼周期1~2年,减少养鱼生产环节和因疾病、越冬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鱼类当年的生长潜力,不需要大规格鱼种。因此,成本低,周转快,效率高,是加速发展淡水养鱼业的有效途径之一。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国内外曾有过一些报道,但面积小,而且一些关键技术和有关理论问题阐述不够。因此,这项养鱼技术尚未推广应用。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在大连水产学院金州养殖试验场进行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鱼具有流水、密放、精养、高产等特点,利用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保持网箱内“活水”环境,给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既能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又不致于缺氧。鱼类生活在密集的网箱里,活动减少,消耗降低,同化作用增强。同时,网箱养鱼的方法简便,灵活,适应水域广泛,在淡水养殖业中有了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大连市的淡水鱼类资源,充分利用淡水养鱼水体,于1980年9月对英那河鱼类进行了首次调查。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产鱼类有二千余种,其中可供水族馆饲养的种类多为沿海性鱼类,约200种。青岛水族馆虽有较大的展出饲养池(水槽),有大量循环式的海水,几乎和自然海水差别不大;但是,用海水养鱼类与淡水不同:在淡水中由于水草的作用,可使鱼类的呼吸生理作用得到平衡;在水族馆中用海水养鱼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就必须选择沿岸性或对外界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鱼类来进行饲养。  相似文献   

8.
网箱养鱼是一种设置于较大水体(湖泊、水库等)中高密度培育鱼种或精养食用鱼的科学养鱼方式。鱼类的活动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箱体内外水流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形成一个更适宜鱼类生长发育的小生态环境。由于这种养鱼方式能充分利用大水体优越的自然条件,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我国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是近年来网箱养殖水体的有机负荷日渐增大,引起水体污染,给养殖业者造成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石军 《淡水渔业》1982,(5):28-28
<正> 绍兴外荡养鱼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一直采用传统的养鱼方法,产量提高不快。随着网箱养鱼的发展,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网箱与外荡养鱼相结合的办法,即每一百亩外荡放置1~4亩网箱养鱼,外荡增放仔、老口鱼种和其他养殖鱼类.网箱投饲的饵料流失为外荡鱼类所利用,使外荡鱼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开展综合养鱼最早的国家,也是综合养鱼最发达的国家。这种生产方式现已推广到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又创立了适合当地特点的多种模式,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综合养鱼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草食性和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扩展到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由鱼类  相似文献   

11.
单健 《淡水渔业》1976,(9):36-38
1975年冬到1976年春,笔者幸得机会到阿尔及利亚进行“淡水养鱼”考察,根据考察和对方提供的资料,现将阿尔及利亚的淡水渔业情况和已知鱼类品种,向读者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综合养鱼是我国淡水养鱼的特点之一,这种以养鱼为主,养鱼与农业、畜牧业、林果业和加工业等综合经营的生产方式,在淡水养鱼区深受欢迎,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介绍两种综合养鱼的成功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各种渔用物资不断上涨,而鱼类销售价格基本平稳,且鱼类病害也有较大程度的发生,使得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池塘养鱼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应走以挖掘养殖内部的潜力为主的改革道路,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改革,发展渔业生产,有效地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赵同庆 《淡水渔业》2001,31(3):24-26
高密度流水养鱼是利用流动水体供氧充足的条件进行高密度养鱼的一种方法。鱼类始终在流水中生长。由于不断向养鱼池中大量注入新水 ,输送溶解氧 ,并带走鱼类代谢废物、粪便及残饵等 ,使池水始终能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和清新的水质 ,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放养密度 ,并通过强化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 ,缩短养殖周期 ,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此 ,它是一种小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益、高技术的养鱼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形式的流水养鱼方法报道 ,但如何有效利用溪河水资源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的研究却甚少。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从 1993年开始 ,采用当前…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慢慢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的淡水鱼也随着中国走上国际舞台。但是因饲料价格上涨,导致淡水养鱼成本提高,然后由于受市场的影响,水产品的价格逐渐下降,增加了淡水养鱼的困境。另外,部分地方养鱼的产品比较单一,造成能进入市场的水产品品种比较少,水产品销量不行,养鱼生产者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进行水产品养殖,造成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停滞。本文简述如何加强淡水养鱼技术以及怎么样提高淡水养鱼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 淡水养鱼的后劲和生命力,不仅取决于产量的高低和收入的大小,主要是取决于经济效益的多少。近年来,鱼用饵料和渔需物资涨价幅度较大,而成鱼的销售价格并没有增长。因此,淡水渔业要想得到稳定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在增加效益上下功夫。一、坑塘改造不必强求一律:群众养鱼的坑塘,大多数是自然坑,只要用水深有保证,不必一律改为长方形,面积也可大可小,这样将省去一大笔坑塘改造资金。为了使坑塘的水深保持2~3m,不妨进行清淤肥田,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熊炎成 《齐鲁渔业》2005,22(1):25-26
1 化肥养鱼的原理与特点,化肥养鱼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施肥向水体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并使水生维管束植物、固着生物、自养性细菌等数量增加。在满足滤食性鱼类摄食的同时,也为吃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食料。化肥养鱼具有肥效快,利用率高,操作简便。投工量少。便于机械化作业,成本低,效益好等特点。很多发达国家采用化肥养鱼,如美国用化肥养罗非鱼和太阳鱼;  相似文献   

18.
鲻鱼的养殖     
栖息在河口一带的所有鱼类中。可能没有那一种鱼象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的普通鲻(Mugil cephalus)那样分布如此广泛。普通鲻和其他几种鲻是咸淡水养鱼的主要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谢刚 《河南水产》1998,(3):18-18
夏秋季节气温、水温高,鱼类摄食活动强,食量大,增重快。此时各种昆虫、飞蛾也大量孳生。为了广辟饵料来源,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效益,在能通电的鱼塘,应提倡和推广灯光诱虫养鱼法。 灯光诱虫养鱼法,是一个生态、生物学有机结合的理想的养鱼方法。首先,因为鱼类有较强的趋光性,夜间利用灯光诱虫喂鱼,这就  相似文献   

20.
<正> 3 我国淡水养鱼飞跃发展的主要生产类型 建国以后的养鱼生产,总的是快速发展趋势,但对于各个时期来说,有起有伏,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