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珠细胞小片移殖后,有三种情况出现:①细胞小片的珍珠细胞全数成活,形成优质珍珠囊产生出粒大优质的珍珠,②细胞小片的珍珠细胞全数死亡,小片腐烂化成脓胞;③大部分细胞死亡,存活的少数细胞虽然也能增殖成珍珠囊,但珍珠分泌力弱,而  相似文献   

2.
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对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研究结果。方法是把石蜡制成的核和一块细胞小片插入蚌的外套膜中,在不同时期取样,进行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珍珠囊的形成是细胞小片细胞先形成一层“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由于细胞小片是异体细胞(来源于供片蚌),因而受到育珠蚌(受体蚌)细胞的“识别”而被排斥,结果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与基部的细胞脱离,造成死亡并溶解.其后育珠蚌结缔组织最内层细胞再转化为上皮细胞,形成一层“次生珍珠囊”上皮细胞。所以在珍珠囊形成过程中,插入小片细胞和育珠蚌结缔组织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位置变化的同时,还有细胞“识别”的现象。在水温20℃左右条件下珍珠囊形成约需30天;在尾部插核的蚌,珍珠囊形成比在中部插核的要快;5月手术的珍珠囊形成比10月手术的要快。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择适龄的、生长良好的蚌;使用外套膜小片保养液,提高小片中细胞的成活率;减少小片组织变形,促使珍珠囊圆整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提供育珠蚌合理的生长环境。手术蚌经过33个月饲养,试验组中圆球形珍珠比率为对照组的4.5倍;1、2、3级优质珍珠比率达到49%,为对照组的三倍。研究结果证明,使植入外套膜小片中的细胞成活率高;保持珍珠囊园整性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珍珠自古以来就与玛瑙、翡翠等誉为珍珠宝贝,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出口商品。近年来,在苏南、浙江等一带流行“三小”(小蚌、小片、小工具)育珠,其究竟有何好处与弊端,现提出一些看法。 珍珠是由珍珠囊的表皮细胞分泌的碳酸钙结晶及壳角蛋白而形成。珍珠囊是分泌珍珠质的机构,而细胞小片又是珠囊的物质基础,细胞小片的活力直接影响到珍珠的质量。珍珠囊是由插入外套膜的细胞小片与育珠蚌结缔组织愈合后裂殖而形成,是具有分泌珍珠质机能的囊状物。小片插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在适宜的水温下5~7天后,小片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正> 淡水养殖珍珠是水产珍品生产的一个项目,为仿照天然成珠原理育成。即取河蚌外套膜表皮制成细胞小片,用手术的方法植入宿主蚌的外套膜上;或把用贝壳质做成的珠核插入,并随同植入细胞小片与核密切,使细胞小片依赖宿主蚌的结缔组织供以营养,增殖成珍珠囊。由珍珠囊分泌珍珠质沉积于囊内或核上,经2—3年的培养,即形成珍珠。只植细胞小片的生成无核珍珠;插核植片的生成有核珍珠。珍珠因其独道的药理作用和装饰价值,驰名于国内外市场,且需要量很大。北方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为了增加出口,支援四化建设,我们于1977年冬在贾庄公社鱼种场开展了北方  相似文献   

6.
在我市兴太、俞垛等育珠重点乡镇调查,产珠大户反映问题最多的是易产生僵珠和烂珠,如何预防僵珠和烂珠的产生呢?1.弄清楚僵珠和烂珠(烂片)的意思僵珠即珍珠长不大,形状似谷壳、呆木无光,呈僵化状态。烂珠(烂片)即小片插植到外套膜的结缔组织后不形成珍珠囊,而溃烂成淡黄色脓水物,似发臭的浆糊。内表皮表面伤口已愈合,已烂的小片鼓起在外套膜的内外表皮之间。2.弄清楚产生僵珠和烂珠的原因产生僵珠的原因是小片蚌太瘦,小片过薄或小片冻伤,形成的珍珠囊分泌能力差,珍珠生长缓慢以至停滞,产生了僵珠。产生烂珠的原因是接种工具如刀片、针、剪、…  相似文献   

7.
<正> 珍珠生产中往往发现,在不同蚌龄蚌的外套膜上插植细胞小片以及细胞小片插植在同一类蚌外套膜的不同部位,之后收获珍珠的情况有差异。为了探明差异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不同蚌龄的蚌插植细胞小片之后所收获的珍珠,以及同一类蚌不同部位上收获的珍珠,进行分类比较,为育珠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常,马氏珍珠贝是取用供片贝的外套膜小片,裹住珠核后一起移植,一个供片贝仅能制取小片10片左右。而小片的质量则关系到成珠的效果,即使移植优质外套膜小片,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质量也不能保证。目前,日本东京水产厅养殖研究所已研究成一种能大量形成珍珠的外套膜细胞悬液。他们对优质珠贝的外套膜细胞进行了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9.
张胜明 《科学养鱼》1989,(3):22-22,28
珍珠质量不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细胞小片质量的优劣,是其中原因之一。现分十点,一一介绍。一、不同蚌龄的细胞小片对珠质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三角帆蚌制备的细胞小片所培育的珍珠质量也有差别。二龄三角帆蚌所制备的细胞小片育成的珍珠比六龄三角帆蚌所制备的细胞小片育成的1—3级珍珠高出32%。二龄三角帆蚌没有等外珠,而六龄三角帆蚌等外珠占40%。这是由于老龄  相似文献   

10.
蛋黄卵磷脂在珍珠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黄卵磷脂(Yolk lecithin)对生物体具促进代谢的作用。本试验表明,将其注入珍珠贝或滴于细胞小片,可使插核贝珍珠质的分泌旺盛,得到珍珠层厚、外观色泽良好的优质珍珠。因此,蛋黄卵磷脂是一种提高珍珠质量的很有前途的药品。  相似文献   

11.
新型细胞小片保养液——“ALA”试制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提高珍珠质量新技术的研究中,根据珍珠的成因和细胞生物学原理,研制出新型的育珠细胞小片助活剂(简称“ALA”)。该剂对细胞小片具有较优异的保养作  相似文献   

12.
三角帆蚌珍珠囊细胞的分泌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三角帆蚌珍珠囊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珍珠囊表皮细胞能积极地进行物质合成 ,这些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硫酸化粘多糖和中性粘多糖 ,并将这些物质以微绒毛分泌、块状物分泌、细胞间隙分泌和大颗粒分泌等多种方式分泌到珍珠囊腔 ;而位于珍珠囊表皮细胞之间的、来源于外套膜结缔组织的腺细胞则含有丰富的中性粘多糖 ,并通过开口式分泌的方式释放到珍珠囊腔 ,同珍珠囊表皮细胞分泌的物质一起 ,共同参与珍珠结晶层的形成 ;珍珠囊细胞分泌的多样性与珍珠组成的复杂有关 ;珍珠囊细胞的分泌活动具有节律性和区段性的特点 ,这种区段性和节律性的分泌与珍珠多层结晶纤层的形成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三角帆蚌珍珠贵细胞的分泌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安东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99,23(2):105-121
本文对三角帆蚌珍珠囊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珍珠囊表皮细胞能积极地进行物质合成,这些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硫酸化粘多糖和中性粘多糖,并将这些物质以微绒毛分泌,块状物分泌,细胞间隙分泌和大颗粒分泌等多种方式分泌到珍珠囊腔;而位于珍珠囊表皮细胞之间,来源于外套膜结缔组织的腺细胞则含有丰富的中性粘多糖,并通过开口式分泌的方式释放到珍珠囊腔,同珍珠囊表皮细胞分泌物物质一起,共同参与珍珠结晶层  相似文献   

14.
人工珠的形成,主要靠移植的细胞小片正常生长。而移植的细胞小片的活力,又与移植细胞小片时手术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细胞小片移植的手术质量高,则细胞小片的活力强,分泌珠质的能力也强,移植的细胞小片符合技术要求,则形成的珍珠质地好,等级高。为提高细胞小片移植手术质量,根据我场多年实践,特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挑选紫色三角帆蚌选育系作为育珠蚌和供片蚌,选择内壳色为深紫的外套膜,采用撕片法制作细胞小片,然后在珍珠生产过程中检测珍珠的生长状况,提前淘汰有尾珠和脱核珠,同时改善插核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正圆珍珠的比例,最后优先选择平均水深3~4米、总面积1000亩左右的外荡作为养殖场地,经过3年生产出紫色优质正圆的淡水有核珍珠,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过去曾有人认为:在河蚌育珠手术操作中,用小片进行异体移殖(例如:以褶纹冠蚌为制片蚌,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培育珍珠)由于不是同属的蚌,亲缘较远,两种蚌的细胞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小片作为异种蛋白送入母蚌(育珠蚌)体内,因而游走细胞因趋化作用而吞食小片组织细胞,而成为脓浆,致使育珠蚌内布满脓泡而无珍珠。某些单位曾由于进行小片异体移殖而出现了育珠蚌有30—50%,甚至100%的脓泡现象。根据我们的试验研究:发现在小片异体移殖中产生脓泡的原因主要是小片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17.
读者注意     
真珍 《水产养殖》1988,(1):30-30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提高淡水珍珠质量的研究”科研项目,于1987年12月17~19日在南京通过省级鉴定。该课题从提高分泌细胞的活性以及形成珍珠囊的圆整性入手,多方探索形成优质珍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育珠生产中,在蚌的选择使用上,过去只重视插片蚌的选择,也为了节省蚌源,常把老蚌、劣蚌或剖杀取珠的蚌用来制片。实际上这是不恰当的。选择优质的插片蚌固然重要,但选择优质的制片蚌更为重要。如果细胞小片的素质差,珍珠分泌机能  相似文献   

19.
小片与蚌间的关系对珍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褶纹冠蚌同一个体自体外套膜小片育珠,结果珍珠质量明显提高。采用三角帆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褶纹冠蚌。结果珍珠质量极差,大多数蚌产不出珍珠;采用褶纹冠蚌制取外套膜小片植入三角帆蚌,结果三分之一的蚌能得到质量高于褶纹冠蚌,产量高于三角帆蚌的珍珠。作者认为供片蚌和受片蚌间相适关系影响珍珠质量,研究如何提高褶纹冠蚌小片在三角帆蚌体内成珠的比率,在生产上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淡水育珠蚌外套膜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贝类形成珍珠,是贝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即壳侧表皮细胞),进入贝的体内,形成珍珠囊,再由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由于外套膜在形成珍珠和贝壳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贝的外套膜,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已从各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如在组织学方面,日本的小林等(1938)观察到珍珠囊表皮细胞与外套膜表皮细胞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Kawakami,I.K.(1952)作过海产的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的组织学观察;Kenny(1964)进行过美国的双壳类心脏组织的培养和细胞增殖的研究;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