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水产队认真贯彻了“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方针,积极培养大鱼种,使大湖成鱼养殖产量不断提高。全场七千亩水面,近三年共投放大鱼种190万尾,共产鲜鱼8,470担,亩产均在四十斤以上,一九七三年投放大鱼种40万尾,预计亩产可达五十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1.种大.1979年以前,我们认为多放鱼种才能高产,六百亩水面曾放过80万尾.但因密度过大,品种搭配又不合理,结果是适得其反,鱼小产量低.1980年开始投放4寸以上大规格鱼种,并适当密养、合理混养、减少尾数、增加重量,共投放鱼种44万尾,1.77万斤;1981年投放40万尾,重量增加到3.3万斤,其中二龄鱼种6万尾,1.2万斤.1982年根据鱼池环境条件、鱼种质量和规格,将放养品种进行了调整,以吃食性鱼类为主,投放鱼种36万尾,4万余斤,其中  相似文献   

3.
对比亮甲山水库是我县的一座大型水库,养鱼水面2.1万亩.从1968年建成到1980年,12年共投放鱼种3,581万尾,平均每年亩投量142尾,鱼种规格都在2寸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是南方鱼种.平均年产鱼量只有51,660斤,亩产2.5斤. 沙河子水库是我县的一座中型水库,养鱼水面2,100亩,他们从1972年开始投放自己培育的3寸以上规格的鱼种,亩投200尾,11年来平均亩产始终保持在50斤以上. 沙河子水库是怎样自育大规格鱼种的? 培育大规格鱼种,最基本的设施是培育池,没有一定规模的培育池,要想生产一定数  相似文献   

4.
<正> 近两年来,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全省水库渔业生产面貌正在改变。1979年,全省已有水库11,983座,养鱼水面90多万亩,其中80%以上的水库都养了鱼。菌种生产基本自给;生产3寸以上鱼种7,100万尾,成鱼1,100多万斤,平均亩产13斤,渔业总收入达到998万元;渔业职工每人年收入1,022元。其中96座大、中型水库,养鱼水面20余万亩,生产3寸以上鱼种3,500万尾,成鱼210万斤,平均亩产10斤  相似文献   

5.
我所一口面积28.8亩的成鱼塘一九七七年产成鱼16300斤,亩产565.9斤。一九七八年预计总产20000斤,亩产700斤。由男女劳力各一人负责培育管理。一、投放大规格鱼种:每亩投放六寸以上鱼种350尾(其中鲢鱼57%、鳙鱼13%、草鱼21%,另搭配青、鲤、鲂鱼共9%,合计体重60斤左右。二、保证充足的肥料  相似文献   

6.
古角水库于1957年建成,1958年开始养鱼,养殖水面3,300亩。1978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库汊直接投放鱼苗培育大鱼种(简称直养法)的试验,并获得成功。近几年来,库汉直养法代替了传统的继养法,为水库提供了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大鱼种,使水库鲜鱼产量由1977年前的平均年产量12.6万斤(平均亩产38斤),提高到1978--1982年平均年产量23万斤(平均亩产70斤).  相似文献   

7.
<正> 张北县水产工作站于1989~1991年在黄盖淖水库,用18只网箱进行了养鱼种试验。累计网箱面积288m~2,投放2.6~3.3cm鲤鱼夏花32万尾,2~2.6cm鲢鱼夏花25万尾,饲养70天左右,人工投喂颗粒饲料,成活率高达80%以上,鱼种规格提高到10cm以上,共生产大规格鱼种48.7万尾,3182.5kg,折合亩产7366.9kg,比从外地购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7,(1):30-30
我场1976年池堰种水稻养鱼种175亩.投放鱼种85万尾,预计养成大规格鱼种50万尾,据10月初检查,大多数鱼种过4寸.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不单节省了商品饵料8万多斤,而且收获了稻谷6.3万多斤,基本上实现了鱼粮双丰收。现将1976年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9.
郝允碧 《淡水渔业》1987,(1):42-42,41
<正> 山东省棲霞县菴里水库,是一座养鱼水面约3600亩的中型水库。平均水深10米,透明度0.8米,pH值7.68,是个中营养型水库。1958年建库,1960年开始放养,至1981年共投放鱼苗、鱼种834.2万尾,捕捞成鱼61.5万斤,多年平均亩产8.5斤。1972年最高鱼产量达15.6万斤,平均亩产43斤,此后鱼产量逐年降低。为了恢复鱼产量,自1977年开始,增加投放鱼种数量,由14万尾提高到24万尾,鱼种规格亦由2寸左右,提高到3寸以上。结果年年放鱼不见鱼,1980年鱼产量只5000斤。主要原因是鳡鱼、鲌属鱼类猖獗,大量吞食放养鱼种,一般鳡鱼个体重30-40斤,鲌属鱼类有的个体重达10余斤,凶猛鱼产量占总产量的10%以上。 1982年6月是该水库枯水年的枯水季节,水库蓄水量不足20万米~3,为清野除害  相似文献   

10.
一、养殖实例(一)套养颖鲤1.颗粒饲料为主的养殖1989年湖北省大沙湖农场宗升已1个10亩精养塘,以培育大规格草鱼种为主,投放草鱼种4万尾,鲢2.5万尾,鳙0.8万尾,鲂0.7万尾。5月21日套养3—4厘米颖鲤400尾。年底干池验收,草鱼种平均重50克以上,亩产105公斤,产值1155元;鲢及鳙224  相似文献   

11.
田菁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禾本植物,适应性强,沿海垦区内都可种植。其叶秆种子是鱼塘肥水的一种优良绿肥。1983年,我场每亩鱼种池投放30担田菁,2.5担饲料。亩产鱼种0.9万尾,其中3.5寸以上的1.41万尾。1984年,每亩投放20担田菁,2担饲料。亩产鱼种o.87万尾,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渔场用网箱养罗非鱼已有五年,产量虽不低,折合亩产莫桑比克罗非鱼3万斤;尼罗罗非鱼为2万斤。但是,规格小,一般尾重只有1—2两,售价低,还不受消费者欢迎。后来,该场总结经验,改进措施,使尼罗罗非鱼的规格达到每尾4—8两,平均4.37两,折合亩产2.39万斤。饲养期81天。概括改进的经验有四条。一、放养入箱的鱼种规格大。采用秋孵经越冬的尼罗罗非鱼鱼种,每尾体重22~25克。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我市就成为全省第二个鱼种自给有余的地区了,我们的办法是推广稻田培育鱼种。从1982年至1984年,育种稻田由4,909亩推广到1万余亩,育种由200余万尾上升到800万尾占全市总育种量的62%。其中投饵施肥精养田,亩育鱼种达2,029尾,126斤,规格13厘米以上,为粗养的5倍,轮作田亩育鱼种1,134尾,220斤,规格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万年县梓埠公社右道小河水产场,于1974年拦河千亩养鱼,连续二、三年平均亩产仅30余斤。由于吃“大锅饭”,鱼产量逐年下降到亩产只有6斤。到1982年尚欠鱼苗款和国家贷款两千余元。1983年始由8名职工进行承包,自筹资金8000元,购买大规格鱼种10万尾,4月1日前已全部投放下水,等于去年放养4万7千尾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15.
我场位于哈尔滨市西郊,建于1961年。现有水面350亩,其中鱼种池200亩,越冬池133亩,亲鱼培育池17亩。全场职工76人,是一个专业化的国营鱼种场。 1979年以前,我场基本上是浅池粗养,生产的鱼种规格小、质量差、产量低,平均亩产不到百斤,每斤平均在百尾以上。因而连年亏损,1972—1977年六年即亏损72万余元,平均每年亏损12万多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企业的整顿和改革,生产才得以发展。1978年亩产达到181.3斤,62尾/斤,虽有所提高,大部分规格仍在3寸以下。1980年起.技术人员和工人一道,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鄂城县黄龙水库管理处于1982年初,将一口面积为三亩的鱼种池以生产大鱼种3万尾的合同包给了两名职工,验收结果为:平时陆续投库的3寸以上的鲢、鳙、草鱼种6.87万尾,1,823.4斤;9月7目因气候突变,泛塘死去0.4万尾,221斤;鱼池尚存0.8万尾;共计生产鱼种8万余尾,2,100多斤,收入3,000多元,亩产达700余斤,为一般鱼种池产量的2~3倍。  相似文献   

17.
大港区中塘公社中塘大队过去成鱼养殖周期一般为2-3年,亩单产水平比较低。83年该大队五月中旬从万家码头罗非鱼越冬试验场购进3000尾罗非鱼种,投放在一口面积为13.6亩水深1.8米的池塘内,与鲢、鲤、鲫等鱼混养。经精心饲养管理,当年获得成鱼总产3641斤,平均亩产267.7斤较好收成。并向国家交售平价商品鱼2451斤。他们具体做法是,春季池塘经过清整后,3月25日投放规格为2.7寸的鲢鱼种1500尾,5月下旬投放罗非鱼种3000尾,其中规格15尾/斤的鱼种375尾,2寸以下的鱼种2600  相似文献   

18.
《淡水渔业》1981,(4):25-27
湖泊、水库、河沟等大水面渔业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合理投放鱼种,但在生产中往往存在商品饵料和鱼种数量不足的问题。我场的金鸡湖10,768亩,目前年产110-130万斤。单产100-121斤。每年需投放4.5-5寸鱼种250万尾(20万斤)。按常规每亩鱼池仅能培育上述鱼种4,000-5,000尾,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鱼种是发展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有了优质鱼种,发展渔业生产就有了主动权。以我们大队一号坑为例:1972年以前,因花钱买苗,投放的鱼种个体小,亩产一直在五百斤上下徘徊;1973年以后,每年投放四寸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20.
《淡水渔业》1975,(3):36-37
安徽省佛子岭水库渔场有可养水面3万多亩,鱼苗饲养塘400亩。十几年来共投放鱼种1.06亿尾,捕捞成鱼730多万斤,1964年最高年产达74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