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季中熟稻在蕪湖地区水稻生产上占有很大比重,約为水田面积的60——70%。适期早栽是中稻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伹由于前茬有一部分是小麦与紫云英留种田,小麦、紫云英成熟迟,这部分中稻必定要迟栽。中稻迟栽比适期移栽要減产20——40%。迟栽中稻的主要部分是麦茬中稻,近年来麦田面积增加很大,迟栽中稻面积比重也就不小。因此,进一步分析迟栽中稻減产原因、研究探討其增产技术,对全面提高中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浙江的气候温和而湿潤,年平均温度在16°—17C°之間,年雨量約1,200—1,600毫米,生長季較長(230—275天),全省凡有水源灌溉之地均可种植水稻。在浙江省农業生产中,水稻生产占首要的地位。据1955年的資料,水稻栽培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0.52%,而产量則占粮食总产量的79.59%。因此,提高水稻产量是增加粮食生产的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应用逐步判别法进行中稻白叶枯病流行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稻白叶枯病重病区六安和滁县地区 1979~ 1996年的历史资料 ,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 ,分析气候条件与白叶枯病稳定期病情的关系 ,结果表明 :6月份月均温、降雨量、雨日和日照 ,7月份月均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和日照与白叶枯病情密切相关 ,分别组建了六安和滁县地区一季中稻白叶枯病中期预测模型 ,历史符合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4.
<正>再生稻是构成我镇粮食总产量不可缺少的一季作物,已成为我镇重要的耕作制度。现在杂交中稻常年蓄留再生稻面积20 000亩左右(全镇种植水稻面积24 000亩),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4%,收获总产量4 200t,已占中稻产量的42%。如2012年在我镇韩嘴村五组的科技示范基点上推广应用该技术,种植了杂交中稻135亩,100%蓄留再生稻,经调查测产统计,亩产100kg以下的面积8亩,占总面积的5.9%;亩产  相似文献   

5.
滁县是江淮丘陵地区主要稻区之一。一般以中稻栽培面积最广,晚稻次之,早稻較少。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三种,其中以三化螟危害最重,二化螟次之,大螟危害最輕。三化螟主要危害中、晚稻,在一般年份里,麦茬中稻白穗率和单季晚稻枯心率均为5—10%;而严重年份白穗率和枯心率可达20—60%,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及时掌握螟情,并及早防治三化螟,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螟虫的消长主要决定于气候、食料和天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镇江专区丘陵地区面积約占全专区面积的31.2%,耕地約占全专区总耕地面积的28%;农业生产以稻、麦、甘薯(山芋)等为主,是本省主要的产粮基地之一。但由于水利条件差、土质薄、肥料不足、劳力缺  相似文献   

7.
提高南昌市一季中稻产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南昌市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作物。近年来,随着全国性粮食供求形势的好转,我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一季中稻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自1999年2.01万hm^2,发展到2004年4.38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8%。但是南昌市一季中稻产量一直不高不稳,从1999年至2004年一季中稻平均产量还未突破7500kg/hm^2(见表1)。  相似文献   

8.
安庆专区是个水稻产区,全区耕地面积六百三十八万亩,水田就占68.9%,稻谷产量約占粮食总产的70%以上。但因螟虫为害,历年損失稻谷約占水稻总产2—7%。近年来螟害又有加重趋势,以本所为例,1960年平均总螟害率为0.65%,1961年为4.87%,1962年在药剂防治情况下仍达4.73%。因此,消灭螟害对保証粮食增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現将我所1960—1962年三年来对安庆地区稻螟发生規律及防治研究初步成果整理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南近10 年水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2001 ~2010 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 CDI) 、波动指数( VI) 为主要指标,对全省各主产区近10 年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湖南省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排序存在差异,但波动指数排序相同; 明确了各主产区中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结论]为优化湖南水稻生产布局,促进水稻生产集聚发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据2016年得到的统计数据显示,五河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6721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1.5562万公顷,水稻面积占3.067万公顷。水稻是麦茬稻,一季中稻,大肥大水,氮肥偏多。我地水稻主要病虫害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受以上诸多病虫害的阻碍,我县的水稻产量和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提高水稻种植效率,成为了农业技术人员要考  相似文献   

11.
一、一般情况分析滁县专区位于江淮丘陵地区。气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作物繁多,是一个崗、塝、平、洼俱全,而农业发展潛力极大的地区。按农业人口計算,大約每人占耕地4.2亩,按整劳动力計算,約占15亩左右。由于城郊蔬菜公社和平原坷区每人所占的耕地較少,所以离城較远的,每个劳动力要負坦20—30亩,形成地多人少,耕作粗放,影响到农产大幅度的提高。本地区的土壤,以馬干土、黃泥土、白土的面积最大,約占总耕地的85%。一般的特点是,有机質缺乏,肥力不足。耕作层中  相似文献   

12.
国营邓家埠农场,位于江西余江县,是该省特约的良种专业繁育场。全场有耕地面积7,036.87亩,其中水稻面积为5,216.22亩,占耕地面积的74.1%。在良种繁育上也是以水稻为主,早稻“南特号”占的比重达90%以上;其他有中稻解放籼,一季晚籼黄禾子等。 该场自1951年起就开始了良种繁育工作,由于当时的任务轻,经验少,因而良种繁育工作没有得到正规的发展。但所有水稻品种都进行了分播、分  相似文献   

13.
在保山市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超10.5 t/hm~2技术集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2013—2014年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面积29 891 hm~2(2013年面积14 931 hm~2、2014年面积14 960 hm~2)产量超10.5 t/hm~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了良田是基础、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和良态是保障的配套集成技术,旨在为推进我国水稻超高产理论与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象灾害对江西省不同季水稻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86—2014年江西省早稻、中稻、晚稻单产数据以及水稻因不同气象灾害(旱灾、洪涝灾、风雹、霜冻和台风)造成的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不同季水稻单产与5种气象灾害的关联系数,并利用相关数据计算不同季水稻的灾损量和灾损率。结果表明,不同季水稻单产与洪涝灾害的关联系数大,说明洪涝灾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大;从时间跨度看,不同季水稻单产受气象灾害影响程度除风雹外都在减弱;不同季水稻由于播种和收获时间不同,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中稻受影响程度高于早稻和晚稻。灾损量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气象灾害造成稻谷年均减产162.9万t,相当于年均31.33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的产量。最后,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路渠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旱涝保收,合理规划不同季水稻种植区域等水稻生产和防灾减灾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油菜(Brassica napus L.)绿肥还田试验,研究机插对一季中稻两优1318植株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绿肥还田有利于提高机插一季中稻的有效穗数和单产,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7.0%,实际产量比对照增产4.2%,且有助于提高水稻抗倒性。这可能与油菜绿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P、K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丁草胺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全省常年种植水稻1500万亩,大都分布于海拔1400 ̄2000米地区,南亚热带至温带的气候呈垂直分布;其中一季中稻面积的90%主要种植在亚热带气候地区。云南冬春干旱,夏秋阴雨,四季温差小,一年中水稻一般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日照多,气温在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概况和水稻布局的现状南陵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气溫适中(年平均溫度在摄氏十六度左右),无霜期較长(二百四十天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一千三百至一千四百毫米)。境內有着明显的平畈区、圩区、丘陵区和山区。平畈区:种植大面积的綠肥(紅花草),土壤肥沃;90%以上的水田自流灌溉,双季稻面积比重較大,水稻亩产高;水田約占全县的36%。圩区:河网塘坝星罗棋布,以綠肥和塘泥为早、中稻的主要肥源;解放后由于連年不断地兴修农田水利和新建一些排灌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不同季节生态型水稻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研究早稻、中稻、晚稻和再生稻的分蘖动态、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分蘖数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早稻>晚稻,株高以中稻最高,再生稻再生季最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的产量以中稻和再生稻头季高于其...  相似文献   

19.
我省是双季稻面积比重較大的水稻地区,1958年实种水稻2343.3万亩,双季稻占1082.12万亩,其中双季連作稻为707.76万亩。因此爭取連作稻的早晚兩季丰收,对我省水稻增产起重大的作用。1958年我省在早稻大丰收的胜利势形下,掀起了一个轟轟烈烈的晚稻超早稻运动,取得了連作晚稻空前大面积丰收,个別丰产田亩产达到1500—2000斤以上,有力地駁斥了連作晚稻低产論。据初步統計,1958年全省一季水稻(早稻或晚稻)亩产2000斥以上的有50多万亩。早晚兩季合計亩产2000斤以上的,约达400多  相似文献   

20.
1956年,乐山专区栽培银坊粳稻面积为18,801.4亩,占水稻面积的5%。秋收的结果,除部分国营农场和农业社获得增产以外,其余一般都减产。据犍为、眉山、井研、沐川等11个县市了解,亩产400—500斤的占62.4%,210—400斤的占36.2%,200斤以下者占1.07%,600—700斤的占0.28%,710斤以上者占0.1%,全区每亩平均产量为346.05斤,比一般产量低10—20%。为什么银坊粳稻的产量这样低呢?首要原因是领导上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