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播前准备1.1精细整地:做到精细整地,深耕细耙,地面平整;起垄时底墒要足,做到有墒抢墒,无墒造墒;垄高适宜,一般垄的高度以12cm左右为宜;垄面要宽,一般垄距为85~90cm,垄沟宽30cm,垄面宽55~60cm,花生小行距控制在30cm左右。1.2增施肥料:1.2.1花生增加氮、钾肥基施比重,可满足幼苗生根发棵的需要。要掌握"壮苗轻施、弱苗重施、肥地少施、瘦地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6,(3):15-15
1.施足底肥。亩产300~400千克的花生田,底肥一般掌握在每亩施土杂肥2000千克,碳酸氢铵20~3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15千克左右,整地前均匀撒施,翻入耕作层。2.平整土地。整地质量要求高于露地花生田。要求做到厢面平整,无杂草根蔸和粗大土块等可能刺破地膜的杂物。按地膜宽度开厢,一般按80厘米起垄,垄高25厘米,垄面宽150厘米,播种2行花生,行距25~30厘米,用80厘米宽幅地膜覆盖,也可按200厘米开厢,厢面宽180厘米,播种6~7行花生。整地开厢时注意开好排水沟,厢面不能积水。3.精选良种。宜选用早中熟、大果型、产量潜力高、品质…  相似文献   

3.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安排茬口、选用良种、起垄挖墒、种子处理、培育壮苗、科学施肥、草鼠害防治、及时化控、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花生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垄三行,可以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株数,为丰产打下了基础,地膜覆盖,改善了花生根系生长的环境,起到了增墒保湿、提高地温、抗旱灭草、提早成熟的作用。花生大垄三行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达到了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花生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的适宜密度为40株·m-2,比密度32株·m-2的处理增产14.7%,两种密度处理的花生产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花生小垄单行栽培模式的适宜密度为30株·m-2,比密度26株·m-2的处理增产8.4%,两种密度处理的花生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花生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密度为40株·m-2)的产量比花生小垄单行栽培模式(密度为30株·m-2)增产37.5%,两种模式处理的花生产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应用本项研究取得的成果,集成组装了寒地花生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模式,对推动黑龙江省花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花生也是一味中药,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是双山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在6000公顷左右,平均公顷产量始终在2000公斤左右。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传统的种植方式产量不高,为了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用特制小铧将原来60cm垄改成40cm小垄,这样可增加三分之一的面积,并增加三分之一株数,相对增加三分之一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正> 夏花生麦垄点种是黄淮海平原地区花生种植的主要方式。由于花生与小麦有一段共生时期,形成花生苗期生长弱、中期生长快、开花结果集中、后期低温影响荚果膨大充实,加之麦垄点种难以保证密度,因此,单产多徘徊在200公斤左右。为使夏花生产量跨上一个新台阶,几年来,我们推行了“种、早、密、防、肥、清、耕、灌”八字系列技术,使花生单产稳定在400公斤左右。综合栽培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44-150
在典型棕壤地块开展耕作试验,研究大花生品种(鲁花11、花育22和中花24)和小花生品种(BL、花育39和日本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对免耕、耕翻20 cm(以下简称耕翻)、耕翻20 cm+起垄8.5 cm(以下简称耕翻起垄)的响应差异,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花生产量与品质特性及籽粒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小花生品种对耕作方式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小花生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不显著,但免耕与耕翻起垄相比显著降低大花生产量。耕翻起垄处理下,以大花生产量较高,鲁花11单产(指666.7m~2产量,下同)最高为366.3 kg,小花生BL各耕作方式下单产为148.5~170.7 kg,总体低于其它品种。花生蛋白质产量和产油率,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在小花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花生则表现为耕翻起垄处理显著高于免耕,且同一处理不同品种总体以鲁花11、日本花生表现较高,BL最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每增加1%,含油率下降0.67%。同一品种的花生出米率、百粒重,在三种耕作处理下除中花24、花育39外均没有显著差异,出米率和百粒重以大花生较高,BL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花生单产与产油量、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含油率、出米率、百粒重呈曲线关系,即在花生单产低于300 kg时籽粒蛋白质含量、百粒重、出米率均总体随着产量增加而呈显著增加趋势,含油率则呈下降趋势,超过此产量临界值时均维持在一定水平或略低。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福安市旱地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000hm2,占粮油作物总播种面积9.3%.花生在开花封垄以后,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青枯病、纹枯病;害虫有蛴螬、花生蚜和斜纹夜蛾等.一般地块发病率为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证实:在起垄覆膜条件下,带型(垄宽:沟宽)60 cm:40 cm比60 cm:45 cm、60 cm:30 cm、60 cm:60 cm明显提高了集雨增墒保墒能力,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12%~19%,增产13.0%~23.7%;在不覆膜条件下,带型60 cm:45cm比60 cm:30 cm、60 cm:60 cm增产9.4%~50.0%。  相似文献   

11.
1特点低垄作覆膜抗旱栽培技术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降低其垄体高度。长期以来,地膜花生的垄高一直保持在15厘米左右,低垄作地膜花生的垄高则降至8- 10厘米,垄高的降低,使垄沟变浅,从而使低垄作花生既具有地膜花生所不具备的突出优点:①低垄作便于在垄沟取土,即便于在播种行膜上压土带;②增加膜顶面占垄幅宽的比例,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合理密植;③减少垄两侧的悬针滑针数,提高花生的结果率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2.
麦套花生,是兰考县夏播花生的主要种植方式。多年来,农民习惯采用满三垄(一行小麦,一行花生)和隔垄种植(隔2行小麦,套种1行花生)模式。满三垄田间作业难度大,而隔垄种植,不能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热资源,影响花生产量的提高。为改革种植方式,给花生高产开发提供...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中耕培土1.1晚霜过后及时揭膜,同时中耕培土3~5cm。1.2现蕾铃第2次中耕培土8~10cm。1.3植株封垄前第3次中耕培土15cm左右。2浇水追肥2.1浇水。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苗期一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我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其特点:一是变常规垄为大垄,即把常规垄(垄距60~77cm)3垄变2垄或2垄变1垄,其垄距为90~105cm或120~140cm;二是在垄上实行多个窄行种植,一般种植4~6行;三是密度增加,比常规栽培密度增加30%左右,一般为35万~45万株/hm2.其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套种方式套种方式有1∶1和1∶2两种,可根据西瓜株距大小而定,西瓜株距小于25厘米宜用2∶1,即两穴西瓜1穴花生,花生每亩500穴左右;西瓜株距大于25厘米宜用1∶1种植方式,即西瓜和花生穴数相等,每亩1000穴左右,花生的种植位置在两穴西瓜中间的垄背偏后10~15厘米的膜上。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具有耐贫瘠、适应性强、商品率高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养殖业的发展,花生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也随之快速发展,对花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露地栽培花生,不仅产量低还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不稳定.春花生采用起垄覆膜栽培,能比露地条件下增产25%~30%,最多可达40%以上.在我市每年种植面积近2.5万公顷,经济效益增加显著.现将此丰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17):39-40
花生适宜在通透性好的土地种植。整地时要深耕细耙,适当增加耕作层,耕层厚度25~30cm,改善土壤耕作层结构,同时施足底肥。总体要求土地平整,疏松细碎,排灌方便,有利于机械起垄播种。  相似文献   

18.
李梓 《当代农业》2011,(4):34-34
一、套种方式 套种方式有1∶1和1∶2两种,可根据西瓜株距大小而定,西瓜株距小于25厘米宜用2∶1,即两穴西瓜1穴花生,花生每亩500穴左右;西瓜株距大于25厘米宜用1∶1种植方式,即西瓜和花生穴数相等,每亩1000穴左右,花生的种植位置在两穴西瓜中间的垄背偏后10~15厘米的膜上。  相似文献   

19.
花生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福安市旱地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9万亩,占粮油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3%.1995年以来,随高优农业工程旱地多熟丰产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花生单产逐年提高,中后期病虫害成为影响高产稳产之大敌.花生中后期即在开花封垄以后,常有多种病虫害发生,其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青枯病、纹枯病;害虫有蛴螬、花生蚜和斜纹夜蛾等.一般地块发病率为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王永良 《现代农业》2010,(11):34-34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使花生增产30%以上,多的可达50%以上,而且品质好,但要求覆膜前底墒要足,不足(0~1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12%)就要灌溉造墒,切不可无底墒起畦覆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