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八大公山原始次生林微生物类群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八大公山原始次生林设置的标准地内,深度0-45cm土层每克干土中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不大。其中好气性细菌在1.70×10^-6-7.1×10^6个之间,真菌在1.3×10^-6-9.6×10^6个之间,固氮菌在1.5×10^5-2.1×10^5个之间,厌气性细菌在5.5×10^4-6.5×10^5之间,放线菌在6.7×10^3-9.3×10^4个之间,由于土温常年偏低以及土壤水分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2.
板栗于1-2月播种育砧,当年夏季(5-7月)砧木地径达0.4cm以上,嫁接部位(离地面5.0cm)直径0.3cm以上时,采用硬枝贴接技术嫁接。11月调查结果表明,成活率在85%以上,嫁接苗地径在0.6cm以上。苗木高度与品种和嫁接时期相关;长枝型如魁栗生长量大,嫁接可在7月20日以前;短枝型如短刺毛板红生长量少,嫁接应在6月20日之前。当年嫁苗平均高生长量为71.8cm,达到出国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初植密度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落叶松人工林为例.对3种初植密度(1.5m ×2.0m、2.5m×2.5m、3.0m×3.0m)林分的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①微纤丝角、管胞壁厚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胞壁率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②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微 纤丝角、管胞壁厚、胞壁率等指标均表现为差异显著。作为纸浆材培育宜选择 3. 0 m × 3. 0 m的初植密度.有利 于提高纸张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Ⅰ—69杨丰产林林分的生长预测及数量成熟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目的的培育杨树人工林,并为其合理设计、投入、抚育管理及采伐等提供科学依据,讨论Ⅰ-69杨树人工林5个密度组(11种密度)的林分生长规律,建立了三种具有S型增长的林分生长模型.并选出最适宜的chanter模型预测林分的生长,探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组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不一样、密度较大的林分,首先进入数量成熟,密度较稀疏的林分达到数量成熟相对较晚。林木的单株材积生长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总蓄积量的初期生长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增,密度为(5m×6m,6m×6m)的林分后期生长量最大。不同密度林分连年生长量在6~13a间处于生长峰值。  相似文献   

5.
Tb3+与苯—1,4—二甲酸形成的络合物,在pH=5.5时直接测定Tb3+的含量,波长为λex/λem=260/545nm,检出限为1.55×10-7mol/L,线性范围1.55×10-7~4.0×10-5mol/L,线性相关系数及标准误差分别为0.9993和1.7%。回收率为98.6%~100.7%,用于一些国际标准参考矿样中铽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鸡球虫单卵囊感染雏鸡,对雏鸡日龄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15和30d雏鸡的感染成功率分别为63.3%、60%、3.33%和0;与该种球虫鉴定时的指标相比,潜隐期从141h延长至(176.6±7.2)h,卵囊由(20.16±1.16)μm×(15.59±1.13)μm增大至(24.32±1.3)μm×(18.61±0.75)μm,孢子囊由(11.64±0.85)μm×(5.86±0.59)μm增大至(12.89±0.85)μm×(7.51±0.25)μm;显露期为(49.8±5.62)h,每鸡排出8.42×104个卵囊。  相似文献   

7.
洪湖沼泽土子莲播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行株距3.5m×4.0m的莲子产量最高,3.0m×3.0m的次之,4.5m×5.0m最低。原因是播种较稀的生育前半期长势差,总生长量低,进入和停止开花的实时间尺、数量少;播种较生育后半期长势明显减弱,生长总量也不高,进入和停止开花结实的时间均早、数量不多;而密度中等的,幼苗期长势虽较差,但中期生长旺盛,总生长量大,盛花期相对较长,开花结实较多。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初植密度的人工红松(Pinus koraisensis)林木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初植密度木材微纤丝角、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拉强度、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差异不显著。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胞壁率、晚材率、生长轮密度、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局部和全部抗压强度、木材密度差异显著.基本上随初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木材材质进行评定.综合性能评定的优劣顺序为 1. 0 m ×1.5m、1.5m× 2.0 m、1.5m×1.5m和2.0m×2.0m。纸浆材的优劣顺序为 15m×2.0m、1.0m×1.5m1.5m×1.5 m和 2.0m×2、0m。建筑材的优劣顺序为 1. 5 m×2.0m、1.5m×1.5m、1.0m×1.5m和 2.0m×2.0m。研究结果为人工红松林的定向培育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项试验采用3种密度×3种整地规格×2种抚育方式的析因田间试验设计,建立多点试验林。从4年生试验林幼树生长量来看,可初步认为日本落叶松造林以株行距1.5m×2.0m,密度3330株·hm-2,整地穴径40cm为宜。2种抚育方式生长量相似  相似文献   

10.
在pH为6.3的六次甲基四胺-盐酸介质中,铜(Ⅱ)-O-NPF-CTMAB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5nm,摩尔吸光系数值ε为1.25×10^5L·mol^-1·cm^-1。铜浓度在0-7μg/25ml8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用本法测定了铝合金和天然水中微量铜。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杨树深松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深松插干造林技术、钻孔深栽造林和传统造林技术的研究表明 ,深栽比传统造林成活率高 ,生长量大 ,差异显著 ,而且深松插干更适宜科尔沁沙地大面积机械化造林。通过对造林时间、苗木类型及苗木处理研究得出 ,深松插干对造林季节无严格要求 ,二干苗更适宜科尔沁沙地的立地条件 ,但春季造林宜贮苗。对插干露出地面不同高度 ( 0 - 1 0 cm、1 0 - 2 0 cm、2 0 - 3 0 cm、3 0 cm以上 )的研究表明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比例不宜超过 0 .4 ,且幼树在一定的插干小头直径范围内 ,初期生长量随小头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一定范围则二者无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臭柏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臭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条件下,雨季和秋季是臭柏造林的适宜季节;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75.8%和67.8%以上。造林时风沙土0~6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以3.4%~4.1%为宜,否则成活困难。臭柏造林当年生长量不足6.0cm,第三年生长加速,生长量为造林当年的3~4倍,并接近天然臭柏群落的新枝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13.
赵晓波  周诗魁  贾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23-3825,3922
[目的]开展沿海围垦区大棚内黄瓜(Cucumis ativus)需水量试验,对指导大棚内作物种植,发展精准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20 cm深处土壤含水率的上下限,确定土壤的灌水时间、灌水量。苗期土壤含水率的上下限分别按田间持水率70%~100%、80%~100%控制;开花坐果期、盛果期土壤含水率的上下限分别按田间持水率70%~100%、80%~100%、90%~100%控制。[结果]春、秋两季种植的黄瓜需水量在300 mm左右,秋黄瓜生育期需水量略高于春黄瓜。两者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均随着作物生长而增大,盛果期最大,春黄瓜盛果期需水量173.1 mm,需水强度5.09 mm/d;秋黄瓜盛果期需水量156.7 mm,需水强度4.09 mm/d。[结论]秋黄瓜与春黄瓜各生育期的需水强度及需水量差异较大,棚内温度差异是造成春、秋两茬黄瓜需水规律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百合的种球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2个东方百合品种和2个亚洲百合品种为材料,设栽植深度51、01、5 cm,研究栽植深度对百合子球繁育的影响。[结果]栽植深度对亚洲百合直径膨大倍数和重量膨大倍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2个东方百合品种子球膨大的影响差异较大。东方百合分生小子球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亚洲百合仅"白天使"分生子球的能力比较弱,但子球系数均随栽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栽植深度对百合子球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比较大,5 cm栽植深度的子球的地上部分起始时间显著高于其他栽植深度,但后期高度基本一致。[结论]10 cm的栽植深度比较适宜于东方百合。相对较深的栽培深度,可以大大提高百合子球的生成率。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部地区杨树与沙棘混交造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沙棘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有固氮肥地的作用,能促进生长。但是,在干旱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混交的沙棘应控制其根蘖苗的数量,使每株沙棘占有1.0-2.0m2的营养面积为宜。如果密度过大,不仅与杨树争夺水分,其固氮作用也受到影响,将减弱对杨树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混养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适宜搭配比例,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围隔中进行日本囊对虾生态混养试验,比较了不同密度搭配比例下刺参(10、15 ind./m~2,湿体质量为6.05 g±3.15 g)与日本囊对虾(0、2、4、8 ind./m~2,湿体质量为0.89 g±0.36 g)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混养试验,刺参生长状况与混养日本囊对虾的密度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混养日本囊对虾对主养品种刺参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P0.05);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主要受自身养殖密度的影响,其密度越小,存活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与刺参混养的两个2 ind./m~2对虾密度组最终体质量(33.90、32.47 g),显著高于4 ind./m~2对虾密度组(25.48、25.16 g)和8 ind./m~2对虾密度组(20.29、21.63 g)(P0.05)。研究表明,综合分析产量与经济效益时,刺参搭配混养4 ind./m~2密度组的日本囊对虾经济效益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参虾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池塘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雨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淳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放养密度对平均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Y=215.15-0.007x(R2=0.962)(P<0.05);河蟹产量(Z)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Z=270.97 0.079x(R2=0.960)(P<0.05);河蟹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根据市场对河蟹规格的需求,调整放养密度,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在幼蟹规格为120~140只/kg,成活率为75%左右,平均育成规格达到170 g/只以上,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目前最佳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 000只/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筛选更为适宜新疆的孜然芹引进品种.[方法]以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In - 10(印度)和M- 10(摩洛哥)为材料,分别进行冬播和春播,采用生物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孜然芹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性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从物候学性状来看,两个不同品种之间,冬播孜然芹出苗、分枝、开花以及果实成熟的时间明显早于春播,春播两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大.两个相同品种之间,春播表现均优于冬播.从产量性状来看,印度孜然芹的产量高于摩洛哥孜然芹.[结论]印度孜然芹In - 10的生育期短,产量性状好,较适宜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从国外引进的Kona Bay、OI、SIS和环球4种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1代虾苗的养殖效果进行评估,分别在150、300尾/m2两种养殖密度下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对各品系的养殖参数,包括存活率、总增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体质量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养殖密度下,Kona Bay品系综合养殖效果最好,低、高养殖密度养殖皆宜;环球品系与OI品系在高养殖密度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条件下(P0.05),且养殖密度增加对其总增重影响不明显(P0.05),OI品系甚至出现负增长,表明两者不适合高密度养殖;高养殖密度对SIS品系成活率、总增重、饵料系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养殖密度有利于其养殖后质量变异系数的降低,SIS品系比较适合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