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施钾时期对甘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鲁薯8号为材料,在相同施钾量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施钾对甘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或封垄期追施钾肥有利于甘薯基部茎节发育和分枝、提高单薯质量和大薯比例,显著提高块根产量;其中,全部钾肥基施增产11.93%,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增产10.53%,全部钾肥在封垄期追施增产9.07%。高峰期追施钾肥可以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和中薯比例,但是产量增幅变小、干率下降。综合考虑钾肥产块根的效率、以及施肥的方便性,以全部钾肥基施为宜。  相似文献   

2.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高淀粉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品种豫玉22为试材,研究了钾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高淀粉玉米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玉米品种豫玉2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至收获期,先行5号和豫玉22分别以大喇叭口期追施450 kg/hm2和基施225 kg/hm2钾肥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施钾不利于高淀粉玉米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积累,但基施450 kg/hm2对增加其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作用;大喇叭口期追施对低淀粉玉米淀粉品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基施。施钾能提高两品种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且对先行5号来说,基施的效果优于大口期追施,而豫玉22则相反;施钾可以提高先行5号的醇溶蛋白含量,降低豫玉22的醇溶蛋白含量;不同时期施钾对高、低淀粉玉米籽粒谷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两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亚种间杂交稻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亚种间杂交稻“F1 3 1S/G3 7”进行了 2种施钾量和 3种施钾法试验 ,结果表明 :施钾能明显提高其产量 ,且施钾量越多增产幅度越大。不同施钾法处理中 ,以 60 %分蘖肥加 40 %穗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 ,1 0 0 %作分蘖肥处理和 60 %分蘖肥加 40 %粒肥处理的增产效果相近。施钾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库容量扩大 ,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增加 ,干物质生产量增多。讨论了不同时期施钾的作用和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效中 《农技服务》2009,26(12):43-43
进行了富钾土壤水稻中期追施钾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富钾地区水稻中期施用钾肥能促进水稻中后期对氮、磷肥的吸收,增加基节长、粗,增强水稻抗倒及抗早衰能力,提高结实率,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江淮丘陵区大蒜钾氮配施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蒜苔增产28.7% ̄39.7%,蒜头相应产量提高19.5% ̄28.2%,平均增产率为36.4%和24.1%。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单位钾肥的增产量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及施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的增产效率除与土壤有效N含量有关外,还受施钾量和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蒜苔和蒜头单位钾和N肥的增产数量与土壤有效钾、氮含量和施钾、施氮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后期补施氮和氮钾配合,可使冬小麦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抗逆性增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氮肥,氮钾配施平均增产34-8 % ,单施氮平均增产13 .3 % 。另外,增产效果与氮肥施用时期有关,在拔节期一次施氮效果最好,氮钾配施增产42 .2 % ,单施氮增产25 .9 % 。  相似文献   

7.
东海县白塔埠镇前营老菜区番茄施钾效果的研究表明,在施肥水平较高的老菜地上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平均单果重和大中果比率,改善果实的外观商品性状,从而提高产量与质量。以施K2O153.9千克/公顷的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不施钾肥增产12.0%,平均单果重增加14.0克,大中果率提高15.5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黑土不缺钾,但据黑龙江省化肥网试验,在大豆高产区,钾肥增产机率占2/3,黑土增产机率高。因此,满足黑土区大豆对钾需要非常必要。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氮磷用量的增加,施钾效果愈加明显。近年来,我省农技部门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后,探讨出一些黑土区大豆不同施钾方式和合理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9.
酸性紫色土长期定位施钾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酸性紫色土12年的稻,麦轮作,有机,无机定位施钾的研究证明:NPK或农NPK配施的产量高,效果好,施钾时间愈长,增产愈显著;施钾对下一季作物有后效。经测定,连续施钾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率提高,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供钾地块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作物的需钾水平.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钾为70 mg/kg的地块上,施用钾素化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土壤含钾量越低,施钾的增产效果越明显,在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增产尤为明显.试验土壤上,每667m2施用有机肥3000kg并施钾素6.23kg,可以补偿土壤中钾的亏损,达到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11.
渍水对苎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湘苎三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自然条件下麻田渍水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处理3季麻的株高、茎粗、皮厚、鲜皮重、有效株、原麻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株高、茎粗、鲜皮重、原麻产量差异显著,皮厚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滴施不同钾肥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滴灌施肥系统滴施钾肥,探讨了不同钾源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不施钾肥相比,滴施不同钾肥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增加产量;滴施不同钾肥对马铃薯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差异不显著;滴施氯化钾和硝酸钾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低于滴施硫酸钾处理;而滴施氯化钾和硫酸钾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马铃薯生产中高效合理利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滴灌施肥系统滴施钾肥,探讨不同比例的K2SO4/KCl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滴施K2SO4和滴施K2SO4/KCl比例为1∶1处理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生物量的积累;滴施KCl处理和滴施K2SO4/KCl比例为1∶1处理马铃薯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马铃薯块茎产量,比滴施K2SO4处理增产10.1%~13.6%;滴施KCl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对钾的累积,而滴施K2SO4更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淀粉含量。[结论]在马铃薯生产中,滴施KCl或在滴施KCl时配施一定比例的K2SO4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树皮堆肥施用方法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树皮堆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有机肥相比,施用树皮堆肥可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改善果实营养品质和风味,尤可增加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果实硝酸盐含量,其中666.7m2穴施5000kg树皮堆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部分谷子杂交种"库"、"源"失调,生育后期易脱肥,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以张杂谷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施肥量,设6个水平(拔节期沟施KCl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副处理为留苗密度,设5个水平(22.50万株/hm2、26.25万株/hm2、30.00万株/hm2、33.75万株/hm2、37.50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留苗密度对张杂谷8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旨为建立谷子杂交种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施肥量对穗长和穗直径有显著影响,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大;留苗密度对穗长、穗直径、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影响不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谷子穗长、穗直径和产量增加;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加,穗长和穗直径减小,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增加,其中密度在30.00万~37.50万株/hm2范围内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施肥和密度互作试验产量结果,认为在冀中南夏播最利于发挥张杂谷8号产量潜力的栽培方式为:在30.00万~37.50万株/hm2留苗密度下,拔节期施KCl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施尿素225 kg/hm2。  相似文献   

17.
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杨树木屑和杨树皮屑替代硬杂木屑作为主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为杨树木材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配方对菌袋成活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用杨树木屑或杨树皮屑完全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慢,香菇产量低;用50%杨树皮屑和50%硬杂木屑的混合料栽培香菇,菌丝生长较快,香菇产量接近硬杂木屑的常规配方。[结论]利用杨树皮作为部分主料替代硬杂木屑栽培香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烤烟适量施用氯化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幼苗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钾肥对烤烟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施用氮化钾的安全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烟苗干物质、含钾量、含氯量以及钾氮比4个指标上硝酸钾和草木灰两种形态钾肥表现最好。氮化钾比硫酸钾更能促进烟苗对钾的吸收,可提高吸钾量,棕壤为17.3%,褐土为7%。为了提高烟叶钾含量,减少土壤中硫的残留,降低肥料成本,可以适量施用氯化钾,在混合钾肥中掺人10%或10%氯化钾,对烟叶产量和质量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3 333、16 667、22 222、33 333和66 667株·hm~(-2)5个栽植密度,解析栽植密度对杜仲单株生长指标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为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栽植密度设置提供依据。杜仲单株的分枝数、基径、单株叶片数量、单位面积叶片质量等生长指标与栽植密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叶面积指数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叶干质量、单株皮干质量、单株杆质量与栽植密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位面积叶生物量、皮生物量、杆生物量均与栽植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栽植密度66 667株·hm~(-2)的平均叶面积指数达到7.98,单位面积的叶、皮和茎干的生物量为6 864.84、1 605.73、11 445.30 kg·hm~(-2),分别是栽植密度13 333株·hm~(-2)的2.5、2.8、2.7倍。试验结果表明为获得更高的产量,短周期杜仲矮林栽培模式应选择更高的栽植密度(66 667株·hm~(-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对翠碧一号施用不同数量的氯肥进行比较,研究氯肥对翠碧一号大田生长发育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一定数量内的氯肥会缩短烟株的大田生育期,优化烟株的农艺性状,促进烟株的生长势,相同部位烟叶的氯含量会随施氯肥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氯化钾4 kg/亩,施用硫酸钾18 kg/亩会增加亩产值和亩产量,但会降低原烟外观质量;施用氯化钾6 kg/亩,施用硫酸钾17 kg/亩会降低亩产量和亩产值,但会提高均价和上等烟比例,促进了烟叶的品质和原烟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