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引进的农家品种籼型胭脂稻特种资源,与吉林省当地创新的粳型特种稻龙锦1号、红香1号、巨胚清香糯、红糯等杂交,采用系谱选择的方法,选育出创新的适合于北方寒地种植的粳型胭脂稻新种质资源:黏型巨胚胭脂稻、糯型巨胚胭脂稻和普通胭脂稻。结果表明:创新的胭脂稻新种质明显改进了原有农家品种的一些不良性状,具有产量高,不落粒,种皮颜色均匀一致,有香味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特种稻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稻褐飞虱和稻白叶枯病基因聚合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利用优良的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品种的保持系先B、天B、盟B、龙特甫B和桂B中。结果表明,获得稳定的单抗性基因导入系1436份和双抗性基因聚合系144份。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Xa2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对抗稻白叶枯水平达到中抗和接近高抗的水平(1.1~3.0级),Bph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抗褐飞虱水平达中抗到抗的级别(3.2~4.0级)。农艺性状分析显示多数抗性基因聚合系的株高、剑叶长宽度、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受体差异不显著,只有少数聚合系有1~2个性状的差异。SSR标记分析表明抗性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89.6%~97.8%,等位性位点纯合度达95.6%~99.9%。初步证明本研究已成功地获得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的聚合系,这些抗性改良保持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建立完善的分子设计育种平台提供了重要育种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3.
红香酥梨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香酥梨是我国目前稀有的晚熟、耐贮藏红皮梨新品种。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而成,在郑州地区9月中旬成熟。红香酥梨果实皮薄肉脆,汁多味甜,具有芳香味,耐贮  相似文献   

4.
稻米品质改良越来越成为现代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探明新选育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的稻米品质潜力将为其在水稻优质育种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对50份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的12个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鉴定,并结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其综合品质表现进行了分类评价。供试材料均表现较高的糙米率(≥74.19%)、精米率(≥67.83%)、较大的长宽比(≥2.79)和低水分含量(≤13.03%),多数选系具有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17.00-22.0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组,其中第I组的综合米质性状最优;典型判别分析获得2个典型判别函数,分别可解释89.5%和7.2%的方差变异,主要反映垩白粒率和长宽比等指标。新选育的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在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方面具有优势,垩白粒率和长宽比是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品质改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将为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在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中的研究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筛选出更多的适合稻田镉污染修复的镉超富集植物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对稻田冬季杂草稻槎菜的镉积累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试验和验证试验表明,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稻槎菜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及抗性系数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特征。稻槎菜根系及地上部分镉含量均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镉含量为75 mg/kg时,初步试验和验证试验的稻槎菜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为119.50,110.11 mg/kg,均达到镉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值(100 mg/kg)。在土壤镉浓度大于0 mg/kg的处理条件下,稻槎菜根系及地上部分富集系数(BCF)均大于1,转运系数(TF)也均大于1。稻槎菜根系、地上部分及整株镉积累量均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土壤镉浓度存在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验证试验表明,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稻槎菜叶绿素含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SOD活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这与稻槎菜的特殊生理机制有关。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镉浓度为2.04~2.89 mg/kg时,稻槎菜地上部分镉积累量为1.10~1.13 mg/m2。因此,稻槎菜是一种镉超富集植物,可用于镉污染稻田的冬季修复。  相似文献   

7.
马铮 《中国种业》2015,(12):79-80
<正>Y两优66系信阳市农科院与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信R66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5年正规试验均比对照增产,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优势强、抗倒抗病性强、稻米品质好等特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07,是适合豫南稻区  相似文献   

8.
嘉45系嘉兴市农科所利用国际稻多抗基因与本所丰产抗病粳稻品系配制的籼粳复合杂交。组合为:嘉25//IR2061衍生系/嘉25-1。后代经连续抗病虫筛选,1990年育成。该品系具有以下特点。1.高产稳产1990年单季稻、连作稻小  相似文献   

9.
宜香208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强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的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品质较优、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2006年2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陕审稻2006002),2007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7010)。  相似文献   

10.
培育水稻恢复系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培育优良的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褐飞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接虫鉴定三者相结合的办法,将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和Bph24(t)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恢复系广恢998、9311、R15、明恢63、R29中,最终获得遗传稳定的Bph3导入系32份和Bph24(t)...  相似文献   

11.
紫两优301是利用具有紫色标记性状不育系紫红10S作母本与自选优质恢复系R30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属早熟感温型品种。2020 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桂中北稻区早、晚稻种植,桂南稻区低水田及秧田种植。  相似文献   

12.
复粒稻恢复系选育及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萍 《中国种业》2014,(12):70-71
复粒稻是水稻中一种特异的种质资源,现有杂交水稻都是单粒稻,没有复粒稻品种。本文介绍了一种复粒稻三系恢复系种质的发现,同时利用这一资源育成了三系复粒稻恢复系;利用创制的三系复粒稻恢复系创制出了复粒杂交稻,其杂种表现出复粒性和较强的生物优势。  相似文献   

13.
特种稻香型红米红香1号和红香4号特种稻香型红米品种,具有颇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素称米中珍品。由于历史流传下来的此类品种极少,产量极低(一般亩产只有200kg左右),自然在生产上就很难发展。为改良、开发此类品种,我们从80年代初开始,便立“高产、优质、多...  相似文献   

14.
冀粳10号系河北农垦科研所从花76—49品系自然异变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经1985~1987年连续三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多点示范,均表现高产、抗病,深受稻区广大群众欢迎。198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冀粳10号”。1988年推广面积已近40万亩。该品种已在河北省主要稻区及天津市部分稻区推广,并在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5.
千乡优 4245 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使用自育优质恢复系宜恢 4245 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水稻三系不育系千乡955A 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 2022 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 20222051 )。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稻米品质达到 NY/T 593 — 2013 《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介绍了千乡优 4245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籼型节水抗旱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22 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08年用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不育系沪旱1A与西农1B/滇陇201改良,再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云红香软米)杂交,历经6年11代回交选育成的质核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育性技术鉴定.本文着重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了1990年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中的6个参试新品种(系),结果表明:京花101、津87-85、中系8621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北方适宜稻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8.
徐小荣  夏九云 《种子科技》2010,28(10):31-32
<正>杂草稻俗称野生稻、自生稻、红米稻等,而野生稻、红米稻是普通栽培稻的先祖,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古书称之为"秜"、"稆"等,农民称之为"鬼禾",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种质资源,也是雄性不育系育成的  相似文献   

19.
周孝琼  郑桂维  杨世海  潘宗东 《种子》2007,26(8):102-103
中优85是四川省种子公司和中国水稻所等单位选育的一个三系杂稻新组合,通过在南方稻区多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米质达国标3级。2003~2005年分别通过贵州省、云南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下游稻区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2006年在黔东南三穗县对中优85进行大面积制种,获得250kg/667 m2产量,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自生稻的生长对三系亲本繁殖种子质量带来影响,通过种子埋藏试验,证明三系索本繁殖基地中的自生稻杂株采源于上一年早稻亲本繁殖及杂交晚稻遗留在田间的落粒谷.文章分析自生稻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自生稻杂株形成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