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动物饲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才能保证动物的品质和实验结果的正确可靠,而适宜环境中很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实验动物房及制订和严格地执行实验动物房的标准工作程序。也就是说,饲养好实验动物和管理好实验动物房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实验动物房的工程机械和建筑结构、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品种、研究工作和感染因子的性质、实验手段和方法、控制污染的基本方法、污物处理  相似文献   

2.
重流行区动物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动物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疫情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在重流行区设点调查,查晴了重疫区动物血吸虫的流行规律及其疫情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放牧动物重复感染所致,导致重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钉螺大量存在,病原污染环境,经实施农业工程灭螺,新安全放牧技术,先进的查治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动物血吸虫病疫情。血吸虫基因工程苗研制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实验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医学研究、生产用实验动物疾病的控制、预防和治疗经常是通过选择动物来源、环境控制、免疫控制、治疗控制来完成的.现将实验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近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二、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动物设施(animal facilities)。动物设施分实验动物设施(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 LAF)和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AEF)两大类。动物设施是控制实验动物质量,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将保种、繁殖、育成实验动物的设施称为LAF,将实验、研究、生产制造等设施称为AEF。从控制微生物角度来看,目前不管LAF也好,AEF也好,其环境条件分类和环境技术指标皆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清洁级和SPF级实验动物的动物实验都必须在屏障系统环境中进行。因此,屏障系统是高级别动物实验的重要基础条件。屏障系统若管理不严,遭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作者经过实践和探索,结合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实验屏障系统的特点,建立了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屏障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垫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垫料作为维持实验动物舒适性和卫生的铺垫物,是提供给实验动物居住、生长、繁殖及进行实验的重要人工条件之一,是为实验动物营造人工环境,进行环境控制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材料。垫料与实验动物关系密切,是对实验动物产生直接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因素。为此本文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阐述实验动物垫料种类、质量控制和主要评价指标,为实验动物垫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饲料是指饲料中含有的物质、品种和数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危害畜禽、不构成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不影响人体健康的饲料。无公害饲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动物无毒害;一是在动物产品中无有害残留,对人类健康无危害;三是动物排泄物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病原,或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在动物生产中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成功控制疾病的程序可使集约化动物生产得以发展。集约化饲养家禽,其成活率依赖于有效的疾病控制。有效的疾病控制有利于生产出大量优质的、价格合理的食物如鸡肉和鸡蛋。在所有农用动物中,沙门氏菌是特别重要的一类病原菌。沙门氏菌污染可引起食用者严重患病。在最近几年,由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发人类患病的事已受到公众的重视,这将影响到整个农业从饲料原料生产到饲料加工、动物生产和食物加工。图1展示了沙门氏菌的感染链。该感染链指出饲料原料和成品饲料是引发感染的前奏,…  相似文献   

9.
风险分析在动物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卫生管理领域,危害动物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始终存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动物疾病风险、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以及动物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等。近年来,这些风险事件的频发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等;已成为全球动物卫生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垫料是为实验动物营造舒适的人工环境,进行环境控制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材料,也是与实验动物关系密切,对实验动物产生直接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因素.垫料一般分为接触性垫料和非接触性垫料二种,实验动物主要是用接触性垫料.垫料能吸附水分及动物的排泄物,维持笼内和动物本身的清洁卫生,是影响实验动物数据和动物健康的关键环境因子.评估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1.
一养殖环节 1饲养环境一是动物粪便污染。对饲养的动物粪便未进行处理,任意排放或直接放在圈舍周围,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严重威胁动物体健康,也为动物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二是化学性污染。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农药的滥用,引起大气、土壤、水域及动植物的污染,致使动物遭受到化学性污染。三是放射性元素的污染。近年来,由于放射性元素在医学、核电站和核工业、食品保鲜、化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动物生存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垫料是为实验动物营造舒适的人工环境,进行环境控制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材料,也是与实验动物关系密切,对实验动物产生直接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因素。垫料一般分为接触性垫料和非接触性垫料二种,实验动物主要是用接触性垫料。垫料能吸附水分及动物的排泄物,维持笼内和动物本身的清洁卫生,是影响实验动物数据和动物健康的关键环境因子。评估实验动物垫料质量最重要的标准是其吸收动物粪尿和氨的能力要强,对动物和研究人员没有危害,使用垫  相似文献   

13.
哨兵动物也称岗哨动物,是在某特定区域内用于监控或预警环境中各有毒有害物质或潜在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程度的一类动物。哨兵动物在环境监测、毒理分析、食品卫生和疫病监测等许多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了解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估。哨兵动物尤其适用于对动物疫病的预  相似文献   

14.
浅谈未来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生产、贸易和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化、收入增加和人口增长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中国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已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肉类总产量高于美国。肉类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会影响世界禾谷类饲料和动物性食品的价格。如果中国自身肉食品不能满足需求,将影响亚洲的其他国家和非洲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肉类。发展中国家肉类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又将促进粗放型和(或)产业化体系为基础的动物生产体系发展。这种改变也将导致更多的环境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污染。在发达国家实行集约化养猪和养牛的地区中,污染问题早已存在。到2020年,人类将通过摄食更多的动物蛋白而增进健康。然而在非洲仍有1/3的儿童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都市化和动物生产体系变化而改变。通过自由贸易可满足全球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因此控制疾病将很必要。国际兽疫局(OIE)已将疾病划分为A、B两类,若A类疫病发生,尤其是非洲内部,通过控制疾病促进非洲内部贸易将获益非浅。然而,其他问题如交通不发达和高税率仍阻碍了非洲动物和动物性食品的市场,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这不仅有利于贸易本身,而且有助于必需的动物蛋白能在多数人的膳食中更公平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
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人工饲养或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遗传、营养、环境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等方面的动物。在现代生命科学相关工作中.实验动物作为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引起政府和科技界的重视。据资料统计,美国NIH每年经费2亿~5亿美元,其中50%和实验动物试验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综合院校的教学科研,对三峡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系统的构建和维护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屏障系统设计、屏障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屏障系统设施维护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建立及运营管理经验.结果表明,三峡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已初步建立了屏障系统内SPF级实验动物实验区及SPF级实验动物生产区的环境技术平台,为屏障系统内的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饲养的环境控制、营养控制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生产单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但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细节问题容易被忽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笔者多年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工作,现就实验动物日本大耳白兔的高效饲养关键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一个动物实验室建筑结构的设计、布局的合理完善,对动物实验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完成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实验动物设施的发展非常迅速,已建成了许多实验动物设施,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目前,我国动物实验环境及设施工作主要依据《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以下简“环境设施”)和《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建筑规范”)的标准执行。我国已制定的《环境设施》,该规范主要规定了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要求,《建筑规范》是解决如何建设实验动物设施以满足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要求,包括建筑、结构、空调净化、消防、给排水、电气、工程检测与验收。两者虽然有一些通用项目,但各自制定的标准仍有一些差异,本文就实验动物建筑和结构这一问题,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设施结合国标进行阐述,为以后的实验动物工作提供标准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野生和家养动物的粪便和尿液中有可能存在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它们可以通过食用动物源食品、职业暴露、处理不当的饮水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人类肠道疾病.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许多水果、蔬菜和坚果(未经加工或粗加工)也很容易受到病原体污染.而全球食品发展趋势如对未经加工或者粗加工蔬菜的消费倾向以及对大规模加工生产的产品越来依赖严重影响着每年人兽共患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政府实施了很多监管措施和资金投入,然而对病原微生物污染产品的主要途径仍然了解甚少.以下是几种高度关注的动物废料污染未收获产品所在环境的可能机制:①用处理不当的动物堆肥作为土壤改良剂;②动物废物污染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20.
目前,要求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在微生物学质量控制、遗传学质量控制、环境控制和营养控制等方面达到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即实验动物标准化.科研工作中使用合乎标准的实验动物是科研成果具有科学性及严谨性的根本需要.本文对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