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饵料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蛋白质饲料更加紧张。如果按每产1吨对虾消耗配合饵料3吨计算(包括饼粕类单体喂用),全国就需要饵料近百万吨,将消耗掉现有蛋白质饲料资源(约1300万吨)的8%左右。目前全国每年大约可产棉仁粕、菜籽粕和亚麻粕500多万吨。由于这类杂粕均含有不同毒物,影响畜禽的利用,大部分用来肥田。但是,鱼虾类则对其毒性不敏感,可作为饲料蛋白源。另外全图城镇工业每年要排放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有机废渣、废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最适蛋白质含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对虾野生养成期的食性为肉食性,因而要求人工养成用配合饲料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至于以多大数量为最宜,则是对虾配饵工作者一向所重视研究的课题。对虾配合饵料的蛋白质最适含量因虾的种类而异,如白对虾配饵蛋白质最适含量认为是28%~30%(Andrew·etc·1972),褐对虾为51.5%(Z·P·Zein-Eeding etc·1976)。由于各研究者试验条件不尽相同,即使是对同种对虾,所得结果亦异,如茂野邦彦(1972)等人认为日本对虾配饵蛋白质最适含量为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就东方对虾配合饵料的营养特点及加工方法试述如下。一、对虾的营养需要特点我国北方养殖的东方对虾和日本对虾同属肉食性对虾。东方对虾配饵中蛋白质最适含量问题,说法不一。天津农学院水产系认为在32%~33%为最佳,而青岛海洋大学李爱杰教授认为仔虾以44%为宜,成虾则应大于45%。一般的看法是,虾体幼小时,池中基础生物饵料多,虾体长大后生物饵料的  相似文献   

4.
钟开发 《饲料工业》1991,12(11):9-10
<正> 一、对虾饵料的营养对虾饵料的营养特点是蛋白高,糖类低,类脂质不可缺,蜕皮剂、促长剂、保健剂不容忽视。活性酶摄取也较讲究。对虾是甲壳类海洋生物。虾体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鱼料、禽畜料高得多。蛋白源以鱼粉、乌贼粉等海产品为主。同时可选择成本低的豆粕(饼)类植物蛋白质饲料。投量控制在总蛋白源的40%以下。关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问题,国内外学者通过试验证实,添加必需氨基酸没有效果,所以不必添加必需氨基酸。重要的是靠选择与虾体氨基酸相接近的蛋白源。要注意活性酶的供给,使对虾容易吸收消化。乌贼、蛤蜊、贻贝的蛋白质与虾体相似,对虾也喜欢  相似文献   

5.
金钊 《饲料工业》1991,12(8):30-31
<正> 山东省对虾养殖面积达80万亩,平均亩产值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虾体长规格在12厘米,饲料系数一般在4~5。总结数年来对虾养殖经验,饵料质量是获得高产大规模养殖的重要因素。我省饵料质量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同生长阶段中国对虾饵料的营养需要,二是对虾饵料在海水中的稳定性。为提高饵料质量,保证对虾养殖的稳定高产,青岛海洋大学李爱杰教授与齐鲁饲料添加剂厂联合研制了中国对虾6∶4浓缩饲料。本产品在国内首次研制,尚未见任何报道,国外也只见对虾超浓缩料。为  相似文献   

6.
一、养虾概况世界上约有40个国家或地区在养殖对虾,养虾总面积1990年为1500万亩,养虾总产量为63.3万吨.约为对虾上市量的25%。主要养虾国家多分布在东半球,有养虾场16565个,养虾面积约为1340万亩,养殖虾53.5万吨,为世界养虾总产量的84.5%。养虾业有逐年增长之势。中国大规模养虾始自1980年,养虾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到1988年达到第一次高峰,详见表1。表1 我国1980—1988年养虾面积及亩单  相似文献   

7.
朱伯清 《饲料工业》1991,12(8):25-29
<正>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研究对虾配合颗粒饵料,在对虾配饵的主要营养成分标准、原料的技术条件、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投饵系数还较高,一般在4.0~4.5,有的甚至达5~6,饵料成本占对虾养殖总成本的60%~70%。因此,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饵料系数和降低斤虾饵料成本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水质、池底质环境和精良的养殖管理技术是优质饵料取得低系数的保证;优质饵料是取得低饵料系数的基础。国外的优质饵料在小面积(2~3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0以下,在大面积(50~100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5以下。饵料的质量同多种因素有关,如原材料的质量和品种、配方(包括添加剂)以及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8.
鱼粉是鱼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鱼粉因其蛋白质的高消化率、氨基酸完全等因素,是一种饲用价值很高的饲料成分。有鳍水族(如鱼、鲸等)和有壳水生动物(如螺、贝、虾、蟹等)使用鱼粉配合饲料效果优于其代用品,且价格低于植物或动物蛋白质(Hardy等,1990)。 目前,鱼用配合饲料中鱼粉的用量为65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鱼粉总产量的12%(Pike,1990)。不同鱼类品种之间,鱼粉用量的变化范围很大(图1),其中以鳟、鲑及鳗类饲料用量较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因对虾及河虾的生产量猛增,鱼粉用量也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空前发展,目前总养殖面积已达500万亩,估计每年需要配合饵料120万吨左右。因此发展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生产已成为养虾业的当务之急。以下就我们3年来对虾饵料研究工作实践谈点体会。一、对虾的营养要求及配饵的基本成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据分析,雌雄对虾干物质所含营养成份略有差别,见表1、2。  相似文献   

10.
1 对虾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受饲料中蛋白质的品质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 )、对虾发育阶段、生理状况以及环境条件 (水温、盐度、溶氧度等 )的影响。一般来讲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品质越高 ,即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越适宜 ,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越低。王吉桥等(2 0 0 2 )总结学者的研究认为 ,在同种对虾中 ,幼虾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可能低于青年虾或成虾 ,这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Lei等 (1 989)报道 ,饲养在海水中的青年斑节对虾对饵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仅为 40 % ,而饲养在咸淡水中 (盐度1 6ppt…  相似文献   

11.
信息服务     
<正> 江苏省鱼虾饵料研究简况 1985年江苏省水产养殖面积595万亩,其中淡水养殖面积5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63万吨。池塘精养鱼平均亩产200多公斤,对虾平均亩产近50公斤。1985年全省粮食、水产系统共生产鱼虾颗粒饲料8万多吨,池塘精养鱼虾有10%的水面使用了颗粒饵料。无锡市在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饲料公司主持下与水产研究所、配合饲料厂协作,用自己研究的饲料配方,养殖草、鳊鱼等,平均亩净产1107,5~1195.35公斤,创全国池塘养鱼先进水平。每生长1公斤吃食鱼消耗蛋白质677克,达到国家攻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按其性质可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以鱼粉为主,植物性蛋白质对猪、鸡来说主要是油料饼粕。1988年国产鱼粉年生产能力约10万吨,进口鱼粉22万吨。但由于食品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作为鱼粉生产的原料日益减少;国际市场鱼粉的价格也日渐上涨,而我国外汇又极为紧张。因此,鱼粉供应十分紧张,但需求量却不断增加。若按占配合饲料的5%计算,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纲要中提出的1990年配、混合饲料生产量达5000万吨,则需鱼粉250万吨,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要求1990年配合饲料,混合饲料加工能力应达到5,000万吨,将需要850万吨饼粕类饲料和150万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这些原料如得不到保证,将无法完成饲料工业发展计划。因此,开发新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实为当前急务。鹰潭市肉联厂是个拥有5,000吨冷藏能力的厂  相似文献   

14.
宋晓敏  卢迪 《饲料研究》1990,(10):6-12,27
一、试验目的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解决了虾苗种问题以后,饵料便成为养殖生产中的关键。天然饵料在数量上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解决饵料供应、降低饵料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研制和应用对虾人工配合饵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商业部给我们下达了《中国对虾人工系列配合饵料的研究》课题,目的是:1、探讨用人工配合饵料完全代替天然饵料养殖中国对虾的生产效果;2、研究运用微机设计对虾人工饵料配方的数字模型,软件及操作方法;3、研究能有效防治虾病,促进对虾生长的高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工养殖对虾第一大国在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养虾比较效益的驱动下,我国养虾事业获得迅猛的发展。1979年我国池塘养虾面积仅11万亩,产虾1245吨,平均亩产11.3公斤;到1988年,养虾面积发展到244万亩,产虾近20万吨,平均亩产达到81.6公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殖对虾的品种有: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等6种,其中以中国对虾为主,对营养需求和饵料配制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对虾。我国对虾养殖自70年代末起步,至1991年产量近2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在技术上主要是靠工厂化育苗和配合饵料。而配合饵料的研制成功,质量不断提高,是基于对虾营养的基础研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中国对虾营养需求及营养生理研…  相似文献   

17.
1对虾配合饵料的发展概况世界上研究虾用配合饵料的历史不长。日本是世界上水产养殖较先进的国家,企业化养殖在本世纪初就已起步,但使用配合饵料也不过只有3年的历史。6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始罗氏沼虾、日本对虾的营养研究。日本于1969年开始对对虾配合饵料进行研究,1971年达到实用化程度,与此同时广泛开展虾营养及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目前除制成配合饵料外,还有用于幼体悬浮微粒饲料,替代轮虫、丰年虫、小球藻等活饵。配合饵料的研究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养虾业的发展,配合饵料使美国虾产量几年间增加了3倍,日本增加了7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省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由于加工出口对虾,使虾头量日益增多.如按鲜虾重量的30%计算,全省每年可产虾头近万吨,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蛋白质资源.目前,由于我国的蛋白质饲料紧张,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虾头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配合饲料进入了市场流通领域。1985年全国生产配合饲料约1800余万吨,预计1990年总产量将达500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所占比例,将提高到50%,对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宪春 《饲料工业》1993,14(4):28-29
<正> 对虾养殖行业目前已遍及全球的40多个国家或地区,产量已达69.9万吨。我国的“养虾热”兴起于80年代,目前全国产量大致在20万吨左右,每年可为国家创汇4亿多美元,是我国沿海地区的致富行业。以对虾为龙头而引发并兴旺的周边产业还有很多,其从业大军已超过300多万。目前配合饲料已取代了鲜活饵料,对虾饲料产量也达30余万吨。我国不仅养虾位居世界第一,对虾配合饲料也是世界第一。过去有人以为日本是养虾的发源地,其实不然,养虾的“始祖”确确实实是中国,是中国台湾省当时的凤山厅打狗盐田,即现在的高雄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