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1985年调查分析了新一之濑的不同密度桑园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一、春季叶面积指数高达10左右时,没有黄、落叶发生,夏伐后不同密度桑园的叶面积指数达4.5左右时,枝条基部均有黄落叶出现。二、桑园的消光系数(K值)大多变动在0.3—0.7之间,且中、下层比较稳定。三、第五年的桑园底层相对照度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弱,这再次说明,增加栽植密度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措施。江、浙两省的速成丰产桑园以亩栽2,000株为宜,普通桑园也不应少于1,000株。  相似文献   

2.
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著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杂交桑专用桑园全年草本栽培,经在山东省高密市5年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杂交桑全年草本栽培(根刈)简单易行:春、夏、秋3季蚕的壮蚕期,用镰根刈,实行全年条桑育。这种根刈法,较杂交桑普通收获法年增产桑叶14·5%,5龄期收获桑叶用工节省38·18%;较选792桑园增产30·2%,5龄期收获桑叶用工节省60·48%。凡有水利条件的地区,这种模式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1982—1984年,用门司正三的层切法调查研究了桑品种新一之濑亩栽1000株的群体结构.其非同化器官的垂直分布是下层最重,往上逐层减轻;而同化器官的垂直分布一般呈两头小中间大(纺缍形)的现象.桑园中的光强分布和叶面积的关系,大体上符合Beer—Lambert定律,即I_F=I_(0e~-(KF)).桑园中的消光系数春季(5月下旬)约为0.52,夏秋季(9月上旬)为0.23左右.栽后第二年内的行株间漏光,春伐后为30.6%、9.6%.夏伐后为57.7%、38.0%,第3、4年的漏光损失一般在10%左右.因此,设法减少1、2年生的幼龄桑园以及春季发芽期和夏伐后一个多月内的光能损失,是提高桑园光能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樊孔彰  李茂贞 《蚕业科学》1993,19(4):244-246
<正> 为探讨鲁西平原桑园生产潜力,我们在开展亩(1/15公顷)产桑叶3000公斤的机理研究中,对连续二年亩产桑叶3000、2500、2000公斤桑园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产投比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于后。 1 高产桑园的光能利用率 1.1 调查方法 试验示范桑园设在泰安市郊区的鲁里村和莱芜市的陈楼村,合计面积80.5亩,品种为荷叶白,于1987年和1985年建园,亩栽分别为1369株和1111株。 桑树贮藏化学能的调查:在春季发芽前和秋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1)湖桑中晚秋水平剪条收获与片叶收获相比,工效提高2.2倍;条桑育给桑用工比片叶育节省40%以上;条桑收获后翌春产叶量此片叶收获增产6—26%。(2)中晚秋水平剪条收获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较好,翌春增产桑叶显著。剪条程度以剪除枝条总长度4/10左右为度(代替冬季剪梢)。(3)长势中等(每亩年产叶量1250公斤左右)和较好(每亩年产叶量2500公斤左右)的桑园虽中晚秋条桑收获均有上述效果,但长势好的桑园在9月下旬收获,枝条顶端留叶6片时,翌春增产26%,效果显著。长势中等的桑园收获后枝条顶端留叶4片效果较好。但无论哪类桑园,剪伐收获时枝条不留叶的翌春产量比对照区(常规片叶收获)下降11~14%  相似文献   

7.
·蚕桑·四个果桑品种综合性状调查初报……………毛平生,等(1-3)农村蚕桑示范基地的建设探讨………………沈雨志,等(1-4)潮沙旱土种植杂交桑夏伐对比试验…………郭春林,等(1-6)加强桑园冬管,提高桑叶产质量………………李开林(1-7)黄荆山蚕桑发展的启示………………………董国英,等(1-8)电动喷粉器的制作与使用…………陈兆平(1-9)冬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尹建光(1-10)氯制剂与桑叶叶面消毒技术……陆文明,等(1-11)利用桑枝培育黑木耳的技术……殷洪云(1-13)老化桑园的改造……何少华,等(1-14)大棚养蚕蝇蛆的危害及对策……顾全中,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对田间生长桑树进行生长过程观察及桑叶产量测定,结果显示:桑树收获条桑后的2个月内,当叶面积指数(LAI)<1.0时桑树的生长非常缓慢,当LAI>1.0之后,桑树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直至LAI达到最大值6.0,LAI值越大桑园透光率(D IFN)越小,但两者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桑树的生长,叶片的倾斜角度基本保持36°~45,°绝大多数集中在42°左右。于桑园LAI不同的3个时期测算的桑叶产量与实际产量相比,误差分别为-8.6%、-8.5%和+1.5%,认为采用该分析仪测算桑叶产量具有方便、快速且无损桑树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 一、依据及目的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的必备条件。早在六十年代。日本已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桑园最适的叶面积指数为4的结论。国内的江、浙和山东等省在七十年代的中、后期,亦相继对桑园群体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与日本基本相似的结论。在普遍强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形势下,开展探讨桑园群体结构的试验和研究。就成为蚕桑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桑园群体结构,主要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拳数(支干数)、条数和叶数(叶面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农村自有桑园受劳动力分配或养蚕需要及传统因素等的影响,普遍采用春伐(冬季重修)的剪伐方式。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栽植的桑树多为低干密植。随养蚕布局的改变,农村桑树的桑叶产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蚕茧生产,制约着蚕茧质量,提高桑叶产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集多年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连续二年亩产桑叶达到3000、2500和2000kg的示范桑园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鲁西平原,湖桑32号要达到亩产桑叶3000kg,春叶产量必须达到1200kg以上,夏秋叶产量达1800kg左右。合理的结构是:亩栽1300~1500株,春、秋有效条数为7600~8000根,夏伐后亩留芽数1~1.1万个,晚秋亩有效条长1.4-1.5万米,剪梢后春季亩条长在8000米以上,生长芽数在11片左右。每种农作物的产量结构都有其独特的构成因素。在蚕业生产上,桑园的产量是以桑叶的鲜重来表示的,诸如亩栽株数、株条数、株条长,单位条长产叶量,公斤叶片数及收获次数等因素构成了桑园的产量结构。要达到一定的桑叶产量水平,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产量结构。我们在开展鲁西平原亩产桑叶3000kg的机理研究中,对连续二年亩产桑叶达到3000、2500、2000kg的示范桑园的产量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全年多次条桑收获,是以春伐桑和夏伐桑搭配来实现的,通常采用桑园划区分片春伐和夏伐。春、夏分片伐条(简称片伐)的地面漏光较多,光能利用效率低。1983—1985年,采用在同一块桑园中隔行春、夏轮伐(简称轮伐)进行条桑收获试验。结果证明,隔行春、夏轮伐法,比分片春伐、夏伐收获法叶面积增加,叶面积持续期延长,漏光减少,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桑叶产量高,轮伐区春叶单株增产40%,全年每亩增产14%。  相似文献   

13.
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慧龙  常生华  李飞 《草业科学》2007,24(12):26-29
回顾了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包括气候生产力模型、过程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指出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等参数估算草地NPP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以实现对各种植被的快速监测.在我国草地生产力测定精度与地区密度提高的情况下,利用NDVI测定草地NPP将会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温度和地面水气压差的影响,建立了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模型所需参数,除月平均日照百分率外,均由MODIS数据反演获得.利用2003年的1km分辨率的MODIS1B数据和全国586个气象站点的累年月平均日照百分率数据,计算了我国草地逐月净初级生产力(NPP),然后累加得到全年NPP,计算得我国草地年平均NPP为239.02gcm-2a-1,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何源  李星锐  杨晓帆  唐海萍 《草地学报》2021,29(10):2274-2285
为了评价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固碳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耦合CASA光合利用率模型、Shiyomi放牧模型、Raich土壤呼吸模型等模型,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库-流思路的碳循环模型,该模型包含3个子系统、4个碳库。结果表明:1998至2015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的背景下,净初级生产力呈现升高的趋势,典型草原土壤固碳量呈现下降趋势;放牧强度在3羊·公顷-1下净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最低,固碳潜力最大,分别为-16.2 gC·m-2和24.84 TgC。因此,建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西部(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站)的放牧强度不宜超过1.5羊·公顷-1;东部(多伦县、东乌珠穆沁、西乌珠穆沁、锡林浩特站)不宜超过4.5羊·公顷-1。  相似文献   

16.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桑园,建园后有效生长期可长达25~30年,这期间蚕茧价格难免有波动。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桑园单一的采叶养蚕经营,抵御不了茧丝行业大滑坡的影响,只有搞好桑园间作,走综合经营之路,才能稳定收入,迎接低潮后的茧丝行业再度兴旺。如何搞好桑园间作,提高综合经济效益,2004年以来,笔者通过大庙镇石兴村2社养蚕大户伍承兵家的实践进行了探讨,效果十分明显,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实行桑园间作的可行性1.1桑园栽植模式及桑品种2000-2001年我县发展桑园6 851hm2,宽窄行栽植,即宽行266.6cm,窄行66.6cm,株距50cm,667m2栽桑可达800株。这种栽植模式,进可攻,退可守。当茧丝价格上扬时,主抓养蚕,兼顾间作蔬菜等;当茧丝价格大滑坡时,以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附带养蚕。这样,不至于出现毁桑、挖桑或桑园撂荒的现象,保住桑树资源。另外,选择枝条直立、萌发早、硬化迟、抗逆性强、产叶量高的湘7920、农桑、嘉陵20号等桑品种,为桑园间作蔬菜提供有利条件。1.2桑树剪伐形式为冬季重剪我县桑树剪伐形式采取冬季重剪,即春季桑树萌芽开叶后至休眠期前,中途不伐条。桑树从春季开叶到春桑叶大量收获时间为5...  相似文献   

17.
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是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它的大小一直存在争议。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中国区域NPP实测资料,依据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CSCS)改进的CASA模型,采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中国41类草地的最大光能利用率(εmax)进行了模拟,并通过与他人估算的光能利用率(ε)进行比较来验证εmax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此次研究的ε值略高于其他的研究结果。其主要原因有:ε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跨度较大,从而使得平均值较高;由于缺乏实测数据,个别草地类型的ε估算值较高,导致了本研究ε值偏高;各研究采用的分类体系不同,模型和数据来源不同,从而导致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中的εmax根据实测数据模拟得到,今后需进一步收集实测数据,对参数εmax的合理取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正> 桑园快速高产是可能的,亩栽1500株的密植桑园当年亩产桑叶2115斤,第四年达6654斤。快速高产桑园的主要技术措施:合理密植(1000株/亩以上)确保基本条数;改良土壤,使土层深1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PH适中,特别是提高0—30厘米的土质和肥力,增施肥料,亩施肥量为纯N112,5斤,纯P27.5斤,纯K74.3斤;采用地膜复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3年遥感与气象数据,通过对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中的最大光能利用率的改进并模拟分析呼伦贝尔地区草地净第一生产力(NPP)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PP主要是受水热条件影响,呈现出地带性分布;年均NPP出现在2013年,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赵去成局长在全省市(地)畜牧局长会议’、- 上的讲话(摘耍)“·”·~“一,.”一:..、户〔6一3) ·实软研究·围产期奶牛脂肪肝与繁殖力关系的研究·…〔i一1)羊草草地初级生产力动态的研究“~···””二,(·1一4)禽霍乱G10a耳。弱夸菌苗对鸭免脚勺试 验研究“…….,’’,’’,’’”“二,f’,’’,’’!’’”,1’‘1一7)类固醇激素诱导摘除卵巢绵羊子宫催产素; 受体为产生”一“‘“·“·“······”“·”一(2‘1)结症马的血流动力学初探·~””····“··一(3一1)妊服后期奶半酮房对静脉血液气体和聆碱 值影响的研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