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缺苞箭竹研究分析表明:1.缺苞箭竹生长受势量因素的制约,具有与温度变化同步趋势;2.缺苞箭竹地下茎为合轴型,其分蘖生长具有同期分蘖效应的特点及按序分蘖特征;3.缺苞箭竹物候期除自身生物特征(遗传特性)表现外,环境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起一定作用;4.缺苞箭竹物候期随海拔的变化,系统发育年龄的变化,其始日、终日、长短也有差异;5.按海拔梯度绘制的物候谱,在主食竹造林时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缺苞箭竹生物学物侯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缺苞箭竹研究分析表明:1.缺苞箭竹生长受热量因素的制约,具有与温度变化同步趋势;2.缺苞箭竹地下茎为合轴型,其分蘖生长具有同期分蘖效应的特点及按序分蘖特征;3.缺苞箭竹物候期除自身生物特征(遗传特性)表现外,环境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起一定作用;4.缺苞箭竹物候期随海拔的变化,系统发育年龄的变化,其始日、终日、长短也有差异;5.按海拔梯度绘制的物候谱,在主食竹造林时间的选择、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森林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缺苞箭竹更新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王朗自然保护区不同地段箭竹——冷云杉林下单位面积上缺苞箭竹生物量和其它16个生态因子的17块标准地的调查,以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在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代表其更新质量作为因变量,其它生态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计算筛选,其结果表明:影响缺苞箭竹更新的主要因子是林冠郁闲度,其次是地面活苔藓层厚度;更新质量与坡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西南亚高山暗针叶林下缺苞箭竹的养分含量和动态,枯枝落叶的年凋落量和分解速率等物质循环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缺苞箭竹各器官之间的养分含量有很大差异:笋和叶片等幼嫩的新生器官养分含量最高,地下茎和老竹秆的养分含量很低;氮,磷,钾等3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在各器官中的表现大体相似。(2)缺苞箭竹林年凋落枯枝落叶量为678kg/ha,归还到土壤的氮,磷,钾,钙和镁等5种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四川平武王朗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的25种大熊猫主食竹类引种试验,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竹种的适应性与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观测分析了成活、保存、生笋、成竹率四项成效指标综合值及枝叶生长发育情况,并按综合值高低排列名次。三年筛选结果,在王朗引种效果较好的竹种是石棉玉山竹Yushanialineolata、青川箭竹Fargesza rufa、糙花箭竹F.Scabrida、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卧龙表现好的有缺苞箭竹F.denudata和石棉玉山竹Y.lineolata。引种地宜于0.5—0.7中等郁闭度的暗针叶林和桦木次生林下为佳;海拔和类型因素对竹种成活与生长都有明显影响。适应性强的种类具有喜湿耐酸耐低温的卷叶抗旱特性,既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也有地区间与种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海拔和遮阴对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大小的影响,以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区高低海拔3种遮阴生境自然分布的缺苞箭竹为对象,对基径和株高及形状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缺苞箭竹的基径、株高和形状指数分别为8.65±1.67 mm、243.2±62.8 cm和282.4±53.6cm,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且受海拔和遮阴的显著影响;高海拔的缺苞箭竹基径和高度极显著大于低海拔,遮阴有利于缺苞箭竹长高、形成细长植株,全光照的缺苞箭竹则通常粗矮。总体表现为缺苞箭竹能适应高海拔,并在高海拔林下长得较为高大,有树冠遮阴保护的缺苞箭竹较全光照更纤细。  相似文献   

7.
高山区塑料棚育竹苗的试验研究向性明,刘兴良(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983年以来,四川大熊猫主要分布地区的岷山、邛崃山的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紫箭竹(F.nitida)、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等有三百多万亩...  相似文献   

8.
王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78科264属537种30变种5亚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20种2变种,被子植物73科253属517种28变种5亚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共12个类型,在所有成分中,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达169属,占总属数的64.02%;中国特有分布属11属,占总属数的4.16%。此外,还分布有多种大熊猫主食竹如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e)和星叶草(Circaeasteragrestis)、独叶草(Kingaonia uniflora)、串果藤(Sinofranchetiachinensis)、天麻(Gastrodiaelata)等国家重要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9.
川西亚高山森林旅游开拓现状及持续发展侯广维(四川省林业干部学校)廖志抗,龙汉利(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西部的亚高山地区原孕藏丰富的亚高山暗针叶林,随着40年不断采伐,森林资源已枯竭,由于木材产量的下降和林业企业职工向工业化内地的流动,西部的亚高山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缺苞箭竹养分含量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对缺苞箭竹不同器官不同月份的氮、磷和钾的含量分布和动态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之间的养分含量差异很大。叶片的氮、磷含量此其它器官高出两倍或两倍以上。笋是含钾量最高的器官,地下茎和二年以上的秆最低。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在各月的变化规律大体相似,尤其氮、磷在相同器官中的动态特征极为一致。幼嫩器官的养分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多年生竹秆和枝的变幅最小,多年生叶和二年生竹秆居中。亚高山暗针叶林区较低的气温,是造成林下竹子缺乏磷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因适应竹子资源的季节变化而进行垂直迁徙,关于其迁徙模式和影响迁徙的因子目前还不甚明确。为了探究影响大熊猫垂直迁徙的因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设立了9条样线,共布设52台红外相机对大熊猫的垂直迁徙时间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气象监测数据探究气温、降雨量、湿度和积雪覆盖等因子对大熊猫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垂直空间分布季节性差异明显,7月主要在高海拔秦岭箭竹分布区活动,而2月则主要在低海拔巴山木竹分布区活动。大熊猫从冬居地向夏居地迁徙迅速,仅1~3d即可完成,而从夏居地向冬居地迁徙经历时间较长。气温、积雪覆盖、湿度和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对大熊猫的迁徙活动产生影响,大熊猫喜欢选择在“最适温度”区域活动,当高海拔区域出现积雪覆盖时,就会迁徙到低海拔活动。湿度和降雨量主要通过控制竹子发笋和生长来影响大熊猫的迁徙。研究证实了大熊猫的垂直迁徙现象,并获得了关于大熊猫迁徙模式和影响因子相关的较为详细的基础数据,为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主食竹是指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自由采食和在圈养条件下人工喂食的竹类植物。大熊猫主食竹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大熊猫与竹类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文章收集整理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分析了其重要价值。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可归为大熊猫主食竹的竹类植物有16属、106种、1变种、18栽培品种,计125种及种下分类群。其中,有13属、79种、1变种、3栽培品种,计83种及种下分类群,是作为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野生大熊猫主食竹加以利用;有11属、53种、1变种、15栽培品种,计68种及种下分类群被中外数十家大熊猫养殖基地或动物园用于饲喂圈养的大熊猫;二者部分种类有所重复。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多样性状态,不仅对于满足现有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采食需求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其可持续利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竹类作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保护与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已经成为大熊猫保护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加剧,导致构成其栖息地的主食竹生长更新不仅受区域地理条件、动物采食和地震与火灾等自然因素影响,也受砍竹、采笋和放牧等人为干扰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近30年来(1990—2020年)国内外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以期为大熊猫及其主食竹的研究、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竹类资源丰富,但是不同种竹子的笋期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饲喂峨眉山8个不同种竹笋,观察其取食情况。结果表明:每年4至10月共有5种大熊猫喜食的竹笋出笋,为大熊猫异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5.
秦岭地区圈养大熊猫对投食竹种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熊猫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特化的以竹类为主要食物的采食习性,高山竹类成为大熊猫一年四季的主要食物。笔者在查阅秦岭地区竹类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圈养大熊猫投食竹选择研究,发现大熊猫对竹种的选择范围较宽。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大熊猫对不同投喂竹种具有选择性,文中进一步运用Forage ratio选择指数分析了大熊猫对不同竹种的取食倾向,即大熊猫对投喂的不同竹种是喜好、回避还是随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甘肃大熊猫栖息地内的竹类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大熊猫分布在文县境内。文县地区是甘肃省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笔者在文县地区13个乡采到100余号标本,有5属9种1变种。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讨论了大熊猫栖息地内竹类的分布特点,划分了3个植被群系和8个竹林类型,为保护和研究大熊猫、发展竹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的作用,2018年 9月对保护区内采笋管理区域和保护区外围保护带的未管理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采笋管理区域与未管理区域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 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 )的生长状况以及森林植被特征。结果显示: 1)采笋管理区域的竹笋株高与数量明显大于未管理区域的相关指标( p <0.05),竹笋基径,成竹株高无明显差异。2)采笋管理区域乔木胸径,乔木树高,灌木层盖度大于未管理区域,且差异显著( p <0.05)。可见,采笋管理政策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的恢复产生正面作用,而连续采笋不仅影响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也在改变大熊猫生境的森林植被特征。为了更好的保护当地大熊猫的生存,保护区实行科学的采笋管理政策是有效的,建议在其他保护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竹类分布特征以及植被中植物区系的属分布区类型的比较,分析了现今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分布区域与原有大熊猫分布的峨眉山以及大熊猫早已绝迹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差异.结果表明:峨眉山属于大熊猫分布区域,而神农架的地理经度超出了大熊猫分布区域,其它环境因子与野生大熊猫分布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竹子种类也分布有大熊猫喜食的中小径竹;同时植物区系的属分布区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极为相似.因此,造成大熊猫现在在峨眉山和神农架地区没有自然分布可能是历史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的丰实箭竹具有最大的基经和高度,而高海拔峨热竹的基经和高度最小。不同竹种的立地环境不同,主要表现在海拔和乔木郁闭度上,不同竹种所需求的最适宜生长的乔木郁闭度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和管理,特别是大熊猫主食竹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五一棚"区域内的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冬季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红腹角雉冬季喜欢在2 400~2 800 m海拔段东坡陡峭坡面(﹥45°)的中坡位和下坡位活动,活动生境一般位于距水源近(0~100m)、林下植被盖度(0.10~0.15)和竹子盖度(0.6~0.9)较好,大树较多(5~10株.样方-1)的位点。通过与前人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的对比,发现虽然红腹角雉与大熊猫同时分布于五一棚相同海拔段和竹子盖度相似的区域,但选择的坡度不同(大熊猫选择20°~40°的坡度),并且两者在食性上差异显著。对自然因子和主要食物要求的差别,可能正是红腹角雉和大熊猫能长期共存于"五一棚"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