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1991 年开始分别对浙江安吉和福建建阳的两种类型的毛竹纸浆林的丰产结构进行了4 年的定位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毛竹纸浆纯林的丰产结构,以竹林密度为3000 株/hm 2、林分年龄结构组成为1 度竹∶2 度竹= 7∶3 等林分结构因子组合的竹林的生产力最高,其新竹度产量高达31.1t/hm 2;并根据新竹产量与竹林密度和林分年龄组成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新竹产量的预测模型。对于毛竹—阔叶树纸浆混交林,影响其生产力最重要的林分结构因子是树种组成,即毛竹与阔叶树的混交比,其次是混交林中的立竹量,其中以混交比∑D竹2∶∑D树2= 8∶2、林分立竹量为2100 株/hm 2 等林分结构因子组合的毛竹—阔叶树纸浆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其新竹度产量达22.8t/hm 2。  相似文献   

2.
历时10年对撩壕施肥的毛竹林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毛竹均分布在林分密度3 750~10 305株/hm~2的中密度到高密度的范围之内,当林分密度为8 250株/hm~2的中密度时,林分平均胸径和新竹平均胸径达到生长高峰;当林分密度为10 305株/hm~2的高密度时,平均枝下高、秆全高和枝下高占全高的比例也达到最大值。(2)撩壕施肥竹林立竹株数为8 625株/hm~2,其中胸径12~17 cm的大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61.2%,比对照竹林增加4.02倍;胸径9~11 cm的中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33.2%,比对照竹林增加38.4%;胸径8 cm以下的小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5.6%,为对照竹林的87.4%。(3)撩壕施肥竹林Ⅰ~Ⅳ度竹为幼、壮、中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7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繁殖功能旺盛;Ⅴ~Ⅶ度竹为次老龄竹和老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30%以下,繁殖能力有所下降,但因能增加立竹密度,有利于为新竹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3.
竹林立竹度和竹龄结构与螨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毛竹害螨(南京裂爪螨、竹缺爪螨、竹针刺瘿螨)在毛竹林中的危害程度与竹林立竹度和竹龄结构的关系,以及害螨对竹林产竹量、产笋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当竹林立竹度为2700-3000株/hm^2,竹林内Ⅳ度以上竹少于10%时,竹林轻度受害;当竹林立竹度为2205-2700株/hm^2,竹林内Ⅳ度以上竹占10%-30%时,竹林中度受害;当竹林立竹度为1200-2100株/hm^2,竹林内Ⅳ度以上竹比例大于30%时,竹林重度受害。毛竹害螨危害对竹林产量、产值的影响是:轻、中、重度受害林比未受害林,度产竹量分别下降13.7%、35.6%、61.9%;度产笋量分别下降16.1%、38.7%、61.3%;产值每公顷分别减少1014元、2487.8元、4047.9元。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失重及养分累积归还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104周对2个试验点上包括3种立竹度和2种林分组成共5种处理条件下的毛竹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分解初期失重迅速,而后趋于缓慢。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林分立竹度和组成对竹林凋落叶分解速度有着显著影响,竹栎混交林及立竹度为3015株/hm^2纯竹林处理下,凋落叶的分解速度分别高于纯竹林的其它2种立竹度处理。剩余物中的N、P的浓度随分解呈增加趋势,两者变化模式相似,  相似文献   

5.
笋材两用毛竹林冠层结构及其生产力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的冠层结构特征与林地生产力功能间的关系 ,表明在一定立竹密度范围内 ( 2 2 50~ 3 150株· hm-2 )笋材两用毛竹林在人工经营措施的干扰下 ,竹冠冠幅受密度影响程度低 ,同胸径、枝下高、全高关系紧密 ,顺序为胸径 >全高 >枝下高 ;立地等级对竹林产量有显著影响 ,具体体现在对立竹度的显著影响 ,对冠幅影响不显著 ,笋材两用毛竹丰产林应选择半阳坡、半阴坡的缓坡林地 ( I类立地 ) ;毛竹林冠层具明显的垂直和水平二维分布规律 ,该分布规律有利于立竹充分利用地上营养空间。建立了竹林竹材产量同立竹结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 G=- 3 0 2 .2 7+42 .0 8M- 0 .0 0 0 56N+15.94 D+2 9.3 7h- 9.3 2 H,经微机模拟该模型计算值同实际产量间误差小 ,对生产中建立合理的竹林林分结构具参考价值 ,可采用冠层结构的代表因子——冠幅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力的补充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中原地区淡竹林为对象,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淡竹林分结构进行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淡竹林结构因子中的立竹密度、胸径、枝下高、整齐度、均匀度差异显著;壁厚、秆高、秆重差异不显著。其立竹胸径、株高、枝下高、整齐度、秆重、总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胸径,株高、秆重、均匀度和密度是淡竹林分结构因子主成分,贡献率达88.17%。提出淡竹林中原地区优良淡竹林分标准:其中,林分密度20 000株/hm2、胸径5 cm、株高10 m、枝下高7 m、秆重6 Kg,林相整齐均匀。  相似文献   

7.
通过雷竹笋产量与立竹密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雷竹林立竹密度在 1.2~ 1.5万株 /hm2 ,平均单株笋重、雷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增加而增加 ;平均每株母竹发笋数随立竹密度增加而下降 ;立竹密度超过 1.5万株 /hm2 时 ,以上 3项指标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里生茶秆竹立竹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野生茶秆竹立竹度与生产力的数学模型,发现不同立地的茶秆竹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为不同立地的茶秆竹林经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毛花酸竹(Acidosasa hirtiflora)是一个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优良大中型笋、材两用散生竹种,在云南东南部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分布。本文首次对滇东南屏边县分布的典型毛花酸竹天然竹林进行了个体结构特征调查,对随机选择的128株标准竹解剖测量后,拟合了秆重(W)、秆高(H)、胸径(D)、壁厚(T)等秆形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其中秆重与秆高、胸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95D^1.449H^0.834(r=0.996),并以此回归模型构建了毛花酸竹基于秆高和胸径的二元重量表。本文对于全面了解毛花酸竹的个体结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并可为毛花酸竹天然林资源的合理经营和大径级竹秆材培育技术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灰金竹种群结构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金竹种群结构和产量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同立地条件下竹林的年龄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竹林内部,以1~3年生竹且各龄竹株的数量百分率趋于相近时,竹林产量高。林分立竹密度在37500株/hm2~52500株/hm2之间为宜;竹株分布越均匀,竹林产量越高;竹林冠层高度越高,林分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1.
毛竹密度效应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毛竹密度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毛竹密度效应的三层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表征毛竹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度、密度对林分杆产量的映射效应,从而为毛竹密度效应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1 300±100株·hm~(-2)(D1)、1 900±100株·hm~(-2)(D2)、2 500±100株·hm~(-2)(D3)及3 100±100株·hm~(-2)(D4))毛竹林分内对其主要生长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以研究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对退笋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毛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有显著影响,二者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竹林叶面积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18~7.10),不同密度毛竹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胸径在10.75~11.75 cm,不同密度毛竹胸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竹高在12.96~13.33 m,不同密度毛竹竹高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株数按径级分布与株数按树高级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以优良经济竹种红竹为对象,通过对新造竹林年际地下鞭系结构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鞭长和鞭径是反映新造竹林成林速度和质量的主要因子,鞭长与造林后年度呈线性增长趋势,鞭径和单位面积侧芽数随造林年份增加而增大,造林后第4年鞭长、鞭径、侧芽数分别为579.7 cm/m2、1.75 cm、79个/m2,地下鞭系结构状况达到成林水平.幼林和成林鞭系集中分布于上层20 cm土壤空间,应加强该区段土壤水肥管理.母竹径级对鞭长、鞭径生长影响显著,差异性随造林后年度增加而增大,建议造林母竹胸径以2.5~ 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大岗山毛竹林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在18 2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而林分是在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占48%以上)随林龄增加而增加,而枝、叶、皮刚好相反,18年生以前,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根、皮、叶.8、12、18、2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33.94、89.94、204.51、223.71、234.14t.hm-2,净生产力为:6.24、11.14、15.63、14.07、11.93t.hm-2.a-1.中龄前,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相似,多呈左偏态,此后呈右偏态,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1 2个径阶.培育纸浆材林,在18年生前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内物种是丰富的,但较大部分物种是脆弱的;乔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显著,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不显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阔混交林>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粗放经营竹林>中等集约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中等集约经营竹林>粗放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竹阔混交林向毛竹纯林转型时,林下木本植物部分丧失,而草本植物将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17.
毛竹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桂明 《世界竹藤通讯》2012,10(2):18-22,26
对福建省建阳交溪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6种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交林毛竹个体生物量、毛竹胸径和竹高较大,不同模式林分间的胸径、竹高、冠幅等生长因子均达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较有利于竹鞭孕芽发笋;各模式竹林结构综合评判为一般经营竹林;竹林竹鞭长、鞭径、鞭节生长以竹阔比例为5:5林分竹鞭较好。  相似文献   

18.
Crown size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trees and is often used in forest management for outlining thinning guidelines or constructing forest growth mode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mean crown radius as a function of stem size, stand density and site productivity in even-aged stands of pedunculate oak (Quercus robur L.). Data included measurements of 620 trees from 53 plots in nine thinning experiments and one operational stand in Sweden, Denmark and Great Britain, representing a wide spectrum of thinning practices ranging from the strictly unthinned control to extremely heavy thinning with essentially solitary trees. Three sets of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different predictor variables, including indicators of individual stem siz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stand density/thinning grade (quadratic mean diameter and stand basal area) and site productivity (stand top height).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DBH and (nominal) thinning grade on crown radius. The response pattern of the final models indicated an increasing crown radius with increasing DBH, with increasing thinning grade (decreasing stand density) and with decreasing site productivity. The models are valid for predicting the crown radius of pedunculate oak in even-aged forest stands.  相似文献   

19.
茶杆竹林分立竹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夏馨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66-67,70
在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基本相同的林分中,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茶杆竹建立4种不同结构的样地,并测定不同立竹密度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营密度为11250株·hm-2时,林分生产力高,笋产量达4500kg·hm-2,新竹率达68%,竹径达4 11cm,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