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柱状嗜纤维菌的血清型与其菌苗抗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G-4,CTS-5,和M-157等3个菌株,分别制备成福尔马林灭活菌苗(FKC)和热灭活菌苗(HKC),注射接种草鱼4周后,通过测定血清中凝集、交叉凝集抗体效价以及活菌攻毒试验,证明了3个菌株制备的菌苗的抗原性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草鱼对点状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桡杆菌二联菌苗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酚灭活的点状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桡杆菌菌苗按不同比例制备成二联菌苗,注射接种草鱼后,通过检测受免草鱼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和攻毒试验,初步证明了由这两种菌制备的酚灭活菌苗,可刺激草鱼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免疫保护力达到56.0%~73.0%。  相似文献   

3.
将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制备成福马尔林灭活菌苗(formalin killed V.harveyi,F-VH),苯酚灭活菌苗(phenol killed V.harveyi,P-VH)和热灭活菌苗(heat killed V.harveyi,H-VH),以注射法接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后,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及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V.harveyi菌苗对异育银鲫均显示出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中以F-VH的免疫原性最强,P-VH其次,而H-VH的免疫原性较弱。说明用福尔马林灭活V.Harveyi较用苯酚和热灭活方法更有利于保护V.harveyi菌体的有效抗原。  相似文献   

4.
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在猪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制的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肌肉注射20日龄未接种同类疫苗的长杂健康仔猪,14d后用攻毒菌株(湖北地方分离株及O138、O139、O1413个菌株)攻毒。结果表明每头免疫剂量为0.50mL(含30亿CFU)免疫效果最好,免疫2周后血清抗体几何凝集效价为1:640,保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5.
以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致病性大肠杆菌O85、O119、O18等菌株制备的兔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油乳灭活菌苗,经实验室免疫实验和中间实验表明,该菌苗在免疫后第1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攻毒实验表明。该菌苗的保护率为93%,免疫期为9个月。免疫效果普遍反应良好。该菌苗在4℃可保存18个月以上。室温阴暗处可保存10个月以上。临床证明该菌苗能有效地控制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在兔群中的流行。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穿孔病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中华鳖毒力最强的嗜水气单胞菌C-3菌株和产碱假单胞菌C-2菌株,制成福尔马林灭活二联菌苗及Span白油佐剂菌苗,对中华鳖进行了注射免疫试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凝集抗体产价,血液和脾脏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测定强毒攻击的免疫保护率,证实了2种免疫原对中华鳖均具有较强的的免疫原性,免疫保护率达905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确定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全菌苗的福尔马林安全灭活浓度、最佳灭活温度及时间,并选取最佳灭活方式,制备了全菌苗F-1、F-2和F-3。采用所得全菌苗免疫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测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经注射接种28d后,受免斑点叉尾鮰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都有显著增加。受免斑点叉尾鮰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3个免疫组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全菌苗F-1、F-2和F-3,均能在28d内刺激斑点叉尾鮰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肠杆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原性、免疫鸭的外周血液免疫动态及卵黄凝集抗体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苗对小白鼠、可疑感染鸭和健康鸭具有良好免疫原性,鸭的免疫期达4—5个月,可提高种鸭产蛋率和种蛋孵化率。鸭只免疫后45天平均凝集抗体滴度达270.4和313.6,免疫后5个月仍有62.5%鸭只的凝集抗体滴度≥40。免疫鸭血清r-球蛋白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非免疫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流产马驹组织进行马流产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分离株制备凝集抗原,旨在建立一种敏感、特异、操作简便和高通量的微量凝集方法,实现对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利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对流产的马驹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对紫色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提取细菌全基因组,利用16S rRNA 进行 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并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对病因进行综合诊断。利用分离获得的阳性菌株进行灭活后作为凝集抗原,以马流产沙门氏菌标准阳性血清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微量凝集试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验证。与国家行业标准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微量凝集对华北和西北各3个地方的共151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随机选取30份样品,利用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流产马驹组织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划线结果,均可以获得大量紫色目标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证实分离株为沙门氏菌属,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7株菌均符合马流产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但相比上世纪强毒株马流产沙门氏菌C77-1,均不能发酵鼠李糖;血清型鉴定证实分离株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将分离的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E.S-1—17。因此证实马匹流产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利用甲醛对E.S-1菌株进行了灭活处理,成功制备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凝集抗原,并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的微量凝集检测方法,其中优化了最佳反应凝集抗原浓度为4亿/mL。其敏感性比试管凝集高1个滴度,其特异性与其他常见马传染病病原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微量凝集方法,对华北3个疫情区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42.9%和27.3%,西北3个无疫情区阳性率均为0%。此外,利用两种方法对相同的3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方法阳性份数分别为10份和3份,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0%。与试管凝集相比,微量凝集诊断敏感性为100%,诊断特异性为74.1%,总体符合率为76.7%。【结论】 分离鉴定获得了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建立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便、快速、高通量,可以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中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的检测,是该病诊断及疫苗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流产马驹组织进行马流产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分离株制备凝集抗原,旨在建立一种敏感、特异、操作简便和高通量的微量凝集方法,实现对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进行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对流产的马驹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对紫色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提取细菌全基因组,利用16S rR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并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对病因进行综合诊断。利用分离获得的阳性菌株进行灭活后作为凝集抗原,以马流产沙门氏菌标准阳性血清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微量凝集试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验证。与国家行业标准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微量凝集对华北和西北各3个地方的共151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随机选取30份样品,利用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流产马驹组织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划线结果,均可以获得大量紫色目标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证实分离株为沙门氏菌属,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7株菌均符合马流产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但相比上世纪强毒株马流产沙门氏菌C77-1,均不能发酵鼠李糖;血清型鉴定证实分离株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将分离的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E.S-1—17。因此证实马匹流产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利用甲醛对E.S-1菌株进行了灭活处理,成功制备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凝集抗原,并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的微量凝集检测方法,其中优化了最佳反应凝集抗原浓度为4亿/mL。其敏感性比试管凝集高1个滴度,其特异性与其他常见马传染病病原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微量凝集方法,对华北3个疫情区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42.9%和27.3%,西北3个无疫情区阳性率均为0%。此外,利用两种方法对相同的3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方法阳性份数分别为10份和3份,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0%。与试管凝集相比,微量凝集诊断敏感性为100%,诊断特异性为74.1%,总体符合率为76.7%。【结论】分离鉴定获得了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建立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便、快速、高通量,可以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中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的检测,是该病诊断及疫苗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用柱状嗜纤维菌(C.columnarid)、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等3种菌中提取的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翘嘴鳜后,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比较了接种3种LPS对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的免疫保护力(RPS)。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受免鱼血中均可产生较高的凝集及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极显著地升高,而且具有较高的交叉RPS。推测LPS对翘嘴鳜既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也存在较强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分离于鲤细菌性败血症病例的嗜水气单胞菌强毒力菌株进行复壮,于菌悬液中加入0.2%甲醛于28℃灭活12h制成灭活疫苗,对鲤进行免疫接种后,通过检测抗体,以确定鱼体对疫苗的应答强度。分别取注射免疫后第21,28,35,42天的血清做凝集试验,并于首免6周后做人工感染保护试验。结果抗体最高效价达到212,而对照组为0。受免组攻毒免疫保护率达90%,表明鱼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产生免疫应答,对鲤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提取的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对鲤免疫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柱状嗜纤维菌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对鲤注射免疫后,通过测定受免鲤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沉降抗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进行强毒攻击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LPS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Boivin法和Phenol-water法较EDTA法提取LPS的免疫原性强,而Biovin法和Phenol-water法提取LPS的免疫原性则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左旋咪唑对异育银鲫免疫促进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异育银鲫注射左旋咪唑(LMS)、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FKC)和添加LMS的FKC(LMS+FKC)后,通过测定鱼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观察了LMS对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单独注射LMS还是与FKC结合注射,LMS均能明显地促进供试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而且FKC+LMS免疫组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高于FKC免疫组。  相似文献   

15.
9种细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对鲫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9种细菌细胞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分别添加入饵料投喂鲫鱼,连续投喂35 d,每隔7 d检测鲫鱼白细胞吞噬活性(phagocytic activity)、吞噬细胞杀菌活性(bactericidal activity)、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 tase,SOD)活性、溶菌酶(lysozyme)活性和血清凝集抗体效价(agglutinating antibody titer),以研究这9种细菌细胞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对鲫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状芽孢杆菌蕈状亚种组(Bacilluscereussubsp mycoides)、噬菌蛭弧菌组(Bdellovibro bacteriovorus)、皮杆菌组(Dermabater sp.)和蜂房芽孢杆菌组(Bacillus alvei)鲫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SOD酶活性、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4 种细菌的细胞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均能增强鲫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此外,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表明, 蜡状芽孢杆菌蕈状亚种组效价最高,为1:256,噬菌蛭弧菌组、皮杆菌组和蜂房芽孢杆菌组最高效价分别为 1:128,1:64和1:64。在以上4种细菌中,除蜂房芽孢杆菌组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峰值出现在第14天外,其余3 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峰值均出现在第21天。  相似文献   

16.
杜仲叶粉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为了开发理想的鱼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鲤鱼饲料中添加2%,4%,6%的杜仲叶粉,饲养30d后,测定鲤鱼的体重及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力,接种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F-AH),21d后测定各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的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研究杜仲叶粉对鲤鱼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杜仲粉能明显提高鲤鱼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的抗细菌感染能力,促进鲤鱼的生长,尤以添加4%,6%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鳝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将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作为免疫刺激剂结合使用对受免黄鳝免疫保护力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100.0 mg/kg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投喂受免黄鳝,不仅可以提高受免黄鳝对A.hydrophila LPS的免疫应答水平,也可以增强黄鳝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A.hydrophi-la人工感染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黄鳝的生长速度和肝脏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鳝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将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多糖作为免疫刺激剂结合使用对受免黄鳝免疫保护力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100.0 mg/kg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黄鳝,不仅可以提高受免黄鳝对A.hydrophilaLPS的免疫应答水平,也可以增强黄鳝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A.hydrophila人工感染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对黄鳝的生长速度和肝脏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采用A. hydrophila活菌攻毒方法,比较了3种致病菌OMP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OMP对斑点叉尾鮰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 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OMP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