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稻飞虱又名稻浮尘子,在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东北较为常见的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除危害水稻外,灰飞虱尚可危害麦类及稗、看麦娘、蟋蟀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白背飞虱尚可危害稗草、看麦娘、早熟禾等杂草。  相似文献   

2.
云南稻飞虱冬季虫源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6年1月23日至2月28日,“中日东亚季风区水稻迁飞性害虫大范围迁移动态共同研究”课题组,再次组织在云南境内沿顷甸、老挝、越南边境一线考察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云南的冬季虫源情况,通过考察认为:在滇西南,滇南的思茅、西双版纳海拔800m以下稻区,冬早春季白背飞虱、褐飞虱在秧田、本田上能正常繁殖,存在大量冬季虫源,在滇西南海拔800~1300m稻区,有白背飞虱、褐飞虱越冬,其中以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零星存在,该稻区稻飞虱冬季虫量不能构成早春虫源,在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海拔800m以下双季稻区,虽有冬早春秧及再生稻苗和落粒自身苗,因越冬场所狭小,故白背飞虱、褐飞虱虫量偏少,为非冬季虫源区,提出将云南稻飞虱分为东西两大片发生区及开展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都县1996~2006年稻飞虱灯光诱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点在稻区采用灯光诱测法,每天对监测点的飞虱进行收集,分类鉴定,统计稻飞虱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三都县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2种,白背飞虱为优势种,褐飞虱相对较少,白背飞虱占总飞虱量93.84%,褐飞虱占6.16%,不同年度虫量变化大,当年发生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5月份为全年主迁入峰期,峰期虫量占全年总虫量70.94%,始见期为3月、4月,白背飞虱早见于褐飞虱,终见期2种飞虱基本一致,均为10~11月份。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3种稻飞虱形态与为害症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燕 《农技服务》2010,27(4):472-472,476
对3种稻飞虱(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形态与为害症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由于台风来袭,稻飞虱的迁飞路径受到影响,加上近期气温走低给稻飞虱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环境,目前安徽部分地区田块的稻飞虱尤其是褐飞虱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农户要高度重视这一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常见的稻飞虱有两种,即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白背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全国主要稻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水稻外,还可以为害小麦、玉米、高粱、茭白、甘蔗等。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浙江省水稻飞虱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0—2011年采自浙江省嘉兴市褐飞虱田间种群、杭州市白背飞虱种群以及长兴市和嘉兴市灰飞虱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嘉兴种群褐飞虱对吡虫啉分别产生了615.9~814.2倍抗性,对噻虫嗪产生了66.2倍抗性,对噻嗪酮具有13.0倍抗性,对烯啶虫胺尚敏感;相对于2008年种群,2010年杭州白背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降低了9.5倍,说明白背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上升很快;相对于2007年种群,2010—2011年长兴灰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分别降低了1.6,2.5和2.3倍;噻虫嗪和毒死蜱对长兴种群灰飞虱的毒力略高于嘉兴种群。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提出了针对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用药和抗药性治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主要有白背稻虱、褐稻虱、灰飞虱等。近年来,在单季稻上发生以白背稻虱为主,常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褐稻虱为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灰飞虱为轻发生。其中,2005年桐庐县稻飞虱发生特点:白背稻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褐稻虱大发生至特大发生,为10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年份;灰飞虱发生量有所增加。现将稻飞虱发生为害损失及成灾原因分析,以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湘市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临湘市早稻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数量全年均较少,天敌在水稻生育前期对稻飞虱控制作用明显.针对临湘市双季稻种植特点和稻飞虱发生规律,提出了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对...  相似文献   

11.
稻飞虱属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①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稻飞虱主要迁入、迁出地(盘县、锦屏、惠水、三都、道真)稻区的灯诱稻飞虱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区灯诱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拟褐飞虱(N.bakeri)、伪褐飞虱(N.muiri)、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5种;灯下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所占比例最高,为47.86%,其次是褐飞虱,所占比例为43.90%,伪褐飞虱、拟褐飞虱及灰飞虱的数量都较少,分别占7.26%、0.43%和0.55%;在各地的比例也存在差异,伪褐飞虱以盘县较多,而拟褐飞虱较少;灰飞虱以道真最多,比例达到0.99%,比盘县、锦屏多1倍,是三都的20多倍;正确辨别灯下飞虱种类有助于提高稻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稻飞虱刺吸茎叶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危害严重时造成死秆倒伏,灰飞虱还传染病毒病害。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者的发生、消长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防治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为能及时监测杀虫剂防控效果及抗药性水平,于2016年开展了多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稻飞虱防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和25%吡蚜.噻虫嗪对褐飞虱、灰飞虱防效均较好;25%呋虫胺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速效性和迟效性均较好,但对灰飞虱的速效性好,迟效性差;20%噻虫胺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速效性较好,迟效性差,对灰飞虱的防效较好;25%噻虫嗪对三种飞虱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迁飞性、暴发性、隐蔽性的害虫,在湖南危害水稻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主要集中在稻丛下部,吸取水稻汁液,致烂秆倒伏。褐飞虱在湖南一般发生5代,白背飞虱发生6代。  相似文献   

16.
一、稻飞虱发生的特点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其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等地。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刺吸汁液,使被害处变褐坏死。养分和水分散失,引起叶片发黄,生长低矮.严重时枯秆倒伏;乳熟期受害。使稻穗灌浆不满,形成秕粒,千粒重减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迁飞性、暴发性、隐蔽性的害虫,在湖南危害水稻的主要是褐飞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主要集中在稻丛下部,吸取水稻汁液,致烂秆倒伏。褐飞虱在湖南一般发生5代,白背飞虱发生6代。  相似文献   

18.
稻飞虱分为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是一种暴发性害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还能导致纹枯病加重.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9.
初步鉴定衡阳地区稻田飞虱有7属10种,3种主要飞虱中,早稻乳熟期前以白背飞虱为主,乳熟期后以褐飞虱为主;晚稻孕穗、抽穗期前以白背飞虱为主,后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无论早、稻上均居第三位,全年飞虱混俣种群量以早、晚稻穗期发生量最大,一般褐飞虱廷入较晚,只有明显的5代,白背飞虱廷入稍早,可发生6代。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