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对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夷陵区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量质并举,聚焦耕地质量建设提升,2019年以来新建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投入各级资金2.34亿元。本文介绍了夷陵区现有耕地质量现状,分析总结了限制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地力保障和升级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供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系统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标准农田是浙江省在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实践中提出的新概念,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和保护是耕地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储粮于田,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绍兴市柯桥区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宁绍平原西部,是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达但用地却十分紧张的地区之一,也是浙江省首批试点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的  相似文献   

4.
刘建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198-200+221
回顾总结“十三五”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现状、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为目标要求,分析了农田建设整体协调推进上存在区域差异、农田投资标准与建设需求存在不协同性和农田建设质量及其效益上存在不稳定性3个方面的瓶颈障碍,明确了农田建设提质扩面、耕地质量提升、外延效应拓展和边际效能挖掘4项任务重点,提出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的实现路径:提档农田标准,升级农田功能;提档农田质量,升级农田效益;提档农田管理,升级农田效能。  相似文献   

5.
以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成果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及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背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评价。借鉴美国LESA评价方法,进行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两方面的指标的选择应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建设设施完备、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建立协调发展的高产农田;并全面展开建设,以提升农田综合质量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质量直接关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基在保护好耕地,根本在确保产能,因此,提升耕地质量至关重要。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匮乏是基本的土地国情,自1998年以来,我国开展的一系列土地整治工作对保障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今后耕地数量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能缓解农田数量的紧张,又能提升农田的产出和农产品质量,确保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产能力持续提升,牢牢守好13亿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近日要求各地学习贯彻《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从四方面坚持不懈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耕地产出能力,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扎实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编制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中长期规划。围绕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目标,积极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土地  相似文献   

8.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绿色农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平湖市绿色农田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建设成效,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溪镇坚持科技引领,合理设计基础设施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绿色种养模式推广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模块,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生态转型为主线,以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田整体“智治”(如智能监管体系、结合GIS地图展示智能设备(气象监测、虫情监测、病害监测、杀虫灯、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备)为主要内容,科技赋能,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形成集科技应用、种植制度创新、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绿色农田建设综合体,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就业,打造高效生态绿色农田湖溪镇样板。  相似文献   

10.
<正>本报讯从近日召开的浙江省耕地质量建设与肥料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浙江省将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加强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提高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和科学施肥水平,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据了解,自2009年组织推进340.7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完成地力培育实施面积4036.2万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目标,重点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实施内容,分区域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制定出台支持意见;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资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对于耕地的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择7个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为对象,使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和投入-增值效益评价体系2种方法评价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效益,分析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综合效益和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14.
耕地质量建设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从土壤肥力、耕作田块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和农田防护保障水平等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因素组合法,对研究区域做出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质量建设分区。结果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1、2级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42%和30.56%,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总体上相对优质;3、4级地共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33.02%,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较大。望都县耕地质量建设分区可划分为高标准农田主导型、农田水利路网主导型和农田路林主导型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9.86%和52.67%。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补充耕地质量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浙江省以耕地质量评定为切入点,开展补充耕地特别是补建标准农田的质量建设管理工作的做法及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景观生态条件3方面,选取评价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的关键性指标,提出"整体参与综合评价、耕地质量存在差异、工程建设先易后难"的建设时序评价原则,并结合综合评价系数法及自然断点法确定麦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麦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近期、中期、远期整治区面积分别占区内耕地总面积的17.54%、51.87%、30.59%。研究结果可为麦积区及丘陵沟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和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强调“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耕地质量的提升,阳高县近年来针对不同区域耕地问题,在耕地建设、质量提升、模式完善等方面开展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开展等级调查评价。杨凌示范区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点,将监测调查和检测数据结果作为基础,在完成杨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数据库。文章分享了杨凌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主要做法,在总结分析基础上,对提升耕地质量提出开展土壤培肥、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等相关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意识,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加大农田基础建设,增加标准农田比重;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促进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稳定粮食产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高标准农田等问题.文章在论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的空间,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