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组通过四年的努力,于1985年7月研制成功“灭螨 A 烟雾剂”,专用于防治寄生于成年蜂体上的大、小蜂螨。之后,经过一年来的防治实践,证明防治效果稳定。使用“灭螨 A 烟雾剂治螨,方法简便。傍晚,先将烟雾剂放入喷烟器内,点火产生浓烟后,盖上喷烟器盖子,接着依次从每群蜂的后纱窗或巢门往蜂群内喷烟5~10下,继箱群烟量可酌加。每隔6天喷烟一次,通常连喷两次即可。喷烟后每天相继落螨,六天落螨总数和与“杀螨剂一号”逐脾喷雾剂一次小蜂螨的落螨数无显著性差异,六蜂螨不如“杀螨剂一号”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去年在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协助下,我们以杀螨1号、2号、杀螨净分别与“强力”巢房熏蒸杀螨剂(以下简称强力杀螨剂)相结合,进行了“一次性”防治蜂螨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与建议综述如下。一、试验与效果(一)选场:选四个有代表性的蜂场,各场确定10群蜂。总计参试蜂387框,其中有蛹脾202框。(二)设计:孝德蜂场:杀螨1号+强力杀螨剂;陵园蜂场:杀螨1号+强力杀螨剂;柳营蜂场:杀螨2号+强力杀螨剂;县种蜂场:杀螨净+强力杀螨剂。(三)操作程序:1·检查蜂螨寄生率:蜂体寄生率;蜂蛹内寄生率。2·提出各群内的封盖蛹脾标记后,放入空继箱内,每个继箱内放8张脾。  相似文献   

3.
一、防治药物研究的新进展蜂螨是我国养蜂生产上的主要寄生虫病,它传播广,危害大,给发展养蜂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小蜂螨,一旦发生,防不胜防,治螨工作若有疏忽,就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防治蜂螨的发生和危害,使用过多种杀螨剂,如萘、敌百虫、硫磺、敌螨熏烟剂和杀虫脒等等。这些药物对控制螨害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也存在不同的缺点,如对蜜蜂不安全,杀螨效果降低等。近几年推广“杀螨剂1号”,虽能够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对蜜蜂很安全,受到全国广大蜂农的欢迎。但是它是液剂,喷蜂体杀螨,操作不简便,而且对小蜂螨效果差。小蜂螨  相似文献   

4.
蜂螨是当前国内外养蜂业的大敌,多年来我国应用化学药物防治蜂螨取得成效。60和70年代应用萘粉、升华硫、烟碱、硫磺、敌螨熏烟剂、鱼藤精、烟草水等对控制蜂螨危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杀螨效果不够理想,有些药物对幼蜂有一定的杀伤力,而且又都不能杀灭巢房内的蜂螨。80年代又研制了几种新药剂,如“杀螨剂一号”、“速杀螨”、“敌螨一号”、“强力巢房杀螨剂”和“二号纸片型烟剂”,无论是杀螨效果还是对蜜蜂的安全性方面都优于以往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周婷 《中国蜂业》2002,53(1):42-42
美国中北部地区大蜂螨寄生水平对越冬蜂群的影响1 987年美国首次发现大蜂螨。养蜂者面临用杀螨剂治螨或让蜂群垮掉。在美国中北部养蜂者没有一种可靠的科学依据来确定何时治螨。我们于 1 999年冬对内布拉斯加越冬蜂群检测大蜂螨寄生水平对其影响。 1 999年 2月对内布拉斯加州米德湖附近的 6 5群蜂分别取样 ,根据大蜂螨感染水平将这些蜂群分成 4个组 ;4月份 ,计算出每平方英寸的幼虫数、每框的成蜂数以及幼虫脾的数量。当每只蜂体的大蜂螨数量不超过 0 2只时 ,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 ;当每只蜂体的螨数超过 0 2只时 ,指标明显降低。这项工作是…  相似文献   

6.
对小蜂螨在福建越冬场所的观察,结果表明在蜂群自然断子和扣王断子期,小蜂螨可在意蜂成年工蜂体上越冬。通过治螨药剂的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发现以SO2为主要成份的“灭螨A”和“灭螨B”烟雾剂在治螨效果上比杀螨剂二号和瑞士产的FolbexVA熏烟剂好,具有施药不开箱,不提脾,工效高,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7月以后 ,由于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 ,大部分蜂群都自然停产。我趁蜂群断子之机 ,于 7月 2 5日下午用“杀螨一号”对 5个大螨危害较严重的蜂群进行治螨 ,按说明书的要求 5 0 0克水兑 1支药剂。用药后发现 ,除 2 6号群外 ,其它 4群箱前出现大量爬蜂。令我不解的是 ,尽管伤蜂不少 ,却很少见到落螨。在这之前 ,有不少蜂友谈到过这种现象 ,他们说 :买到的蜂药只伤蜂 ,却治不落蜂螨。当时我一直认为这是用药量过大 ,且箱内蜂螨少的原因。我养蜂多年 ,还是第一次发现杀螨剂只伤蜂不落螨。起初我认为是治螨药有问题 ,后来对用药的 5群蜂观察…  相似文献   

8.
蜂螨是当前我国养蜂业中严重危害蜂群的体外寄生虫。被螨危害的蜂群群势衰弱 ,甚至全部死亡 ;在灭杀蜂螨时 ,若防治方法不当 ,极易污染蜂产品。特将蜂螨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优选杀螨蜂药治螨选择无公害杀螨药剂是确保蜂产品免遭污染的关键性工作。目前防治蜂螨的药物主要有触杀剂(如杀螨剂一号、速杀螨等 )、熏烟剂、熏蒸剂 (如螨扑、升华硫等 )。在防治蜂螨时 ,可优选下列无污染、无残留的高效杀螨药 :a.“杀螨剂一号” 该药对人畜安全 ,不污染蜂产品。使用时 ,按每毫升加水 3 0 0~ 60 0mL的比例 (每脾用药 5mL左右 ) ,将药水…  相似文献   

9.
据笔者观察 :大小蜂螨在蜜蜂成为大幼虫后 ,潜入其巢房进行繁殖和危害。蜂螨在蜜蜂子脾巢房里孵化并生长发育成熟后 ,随着新蜂的出房而离开巢房。离开巢房后 ,大蜂螨寄生在成蜂体上危害成蜂 ,小蜂螨在封盖子脾上继续危害蜂儿 ,并都再潜入大幼虫巢房 ,再繁殖 ,再危害。如此周而复始。小蜂螨的危害远大于大蜂螨。蜂群遭到螨害后 ,轻者群势下降 ,产量减少 ,重者甚至“全军覆没”。因此一年之中 ,治螨就成了防治蜂群病敌害中的头等大事。每一群蜂在正常情况下 ,只有 1只发育完全的雌蜂 (即蜂王 )产卵 ,而雌螨却都能“生儿育女” ;前者的繁殖是有…  相似文献   

10.
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使用“杀螨剂一号”治螨以来,已经有四五年了,它在控制蜂螨危害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蜂螨对“杀螨剂一号”的抗药性也与日俱增,原用药量杀螨效果不佳。用什么新的药物来代替“杀螨剂一号”以继续控制蜂螨的危害?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自1987年底开始致力于非脒类杀螨药物的试验探索,1988年初我们开始引进“派力金”治螨药剂,经近两年来的观察试验,同时在国内30  相似文献   

11.
<正>据笔者实践,采用杀螨1号加中草药对症治疗蜜蜂蜂螨病效果较好,值得一试。具体方法:杀螨1号按每ml药剂加300~600 ml水的比例配制成药液,均匀喷洒在带蜂巢脾的蜂体上,然后盖好箱盖,大约30分钟后蜂螨因急性中毒而从蜂体脱落,24小时内死亡;敌螨1号在蜂群中使用浓度为0.125%,即0.5 ml药物加水400 ml稀释,于傍晚均匀  相似文献   

12.
蜂螨是当前国内外养蜂业的一大敌害,作者经过两年的室内和蜂场试验,筛选出“杀螨剂一号”(即双甲脒),具有很好的杀蜂螨活性。双甲脒商品名称M1TAC,属于有机氮高效低毒杀虫,杀螨药剂。这种药剂经在农业及畜牧上试验,对人畜安全,在农产品中  相似文献   

13.
1986年7月10日,我的十群杂交蜂运到本溪兴隆山区,准备采椴树蜜。蜂箱全都放在路旁的一棵大柳树荫下,整个场地十分潮湿。蜂运到场地后,检查发现已有少量小蜂螨,因没有药物,也没引起重视。8月20日将蜂群运回,在检查时才发现蜂群已严重受害,封盖蛹有25%已被小蜂螨咬开口了,剩下能出房的幼蜂有60%的翅捲、或无翅,整个蜂场地面上全是爬行的幼蜂。这时,我又没有备用治螨药物,就急忙四处奔波了几天都没弄到。8月29日专程去抚顺市才买到了一点杀螨剂2号,进行了紧  相似文献   

14.
我厂独家研制的新型杀螨剂“复方绝螨一号”两年来经几十家蜂场验证:该剂药效持久。“复方绝螨一号”系从众多的进口药剂中试验、筛选、科学地按其理化及药效特性配比复合而成。它具有触杀、胃毒、熏蒸、内吸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不但能杀死蜂体上及巢房内蜂螨,更为可贵的是:该剂具有强大的杀卵及若螨效力,使螨类断子绝孙,从而达到彻底治螨目的。一般一年内使用两次便可控制大、小螨害,即使螨害极为严重、最多使用三次即可。(详见中国养蜂1990年5期)现我厂已批量生产,欢迎用户试用。  相似文献   

15.
冯峰 《蜜蜂杂志》2002,(1):18-19
(上接2001年第11期) 2 非传染性“爬蜂病” 2.1 蜜蜂寄生螨 危害蜜蜂的寄生螨有内寄生螨:武氏蜂盾螨,又称壁虱;外寄生螨: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亮热历螨,又称小蜂螨。在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武氏蜂盾螨,而大蜂螨和小蜂螨在蜂群中普遍存在。 2.1.1 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1) 大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大蜂螨于1956年前后,首先在江浙一带饲养的意蜂蜂群中发现,1960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爆发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地蜂农使用的杀螨药物,主要是中国养蜂所的杀螨剂一号,杀螨剂二号及山西绛县蜂药一厂的蜂宝杀螨剂。其施用效果,可能因蜂群蜂具条件及施用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好有差。几年来,我们在施用这些杀螨剂的过程中,认真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觉得这三种杀螨药都是杀螨效果好,对蜂群又安全的优良蜂药,交错使用能有效地控制螨害。现将我们对三种蜂药施用的初步认识小结如下。一、杀螨剂一号施用方法:杀螨剂一号稀释液的最佳浓度是药液1毫升加水250毫升,再加酒精5毫升,随配随用。三天喷洒一次,连治三次为  相似文献   

17.
陶春林 《蜜蜂杂志》2009,29(12):25-25
要想给蜂群彻底治螨,每年必须选用优质螨扑治螨一次,其他时间段可用水(针)剂治螨。优质螨扑能快速杀死蜂体表面上的大小蜂螨,它持效期长,对蜂螨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使蜂螨无法在蜂群内生存,是较好的蜂群杀螨剂。  相似文献   

18.
蜂螨是危害我县养蜂生产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过去我们曾经釆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治螨药剂防治蜂螨,但仍然得不到满意的防治效果,严重影响生产力。为了发展养蜂生产,帮助养蜂专业户致富,我们在1984年冬起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杀螨剂一号的同时,在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又用高效低毒新药、杀螨剂二号(熏烟型)进行了推广试验,我们按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的试验要求,方法,于1985年9月10日至11月20日,先后在  相似文献   

19.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6,57(6):19-19
2000年以前我地没有小蜂螨,早春和晚秋治螨都是防治大蜂螨。2001年7月小螨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让我措手不及。当时我有87群蜂,每群9~10框蜂,这样的群势在我地算是强群。小螨危害初期爬蜂并不多,每天只有几十只,后来逐渐增多,每天清扫2~3铁锹。看到这情景我坐不住了,马上用药物治螨,开始用“杀螨剂一号”,后来又用“绝螨一号”,可爬蜂还在不断增加。无奈之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起了升华硫。起初按照资料所说的每群用3克,也就是9~10框蜂撒3克升华硫,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药粉撒向每一个蜂路,根本不够撒的,后来控制用药量,撒完整个蜂场,计算单位用量,每群蜂竞用了9克,超过标准用量2/3。因为以前没有治过小蜂螨,也从未使用过升华硫,心想这点药量能有多大威力。就这样连续治了3~4次,一个月过后,我发现除中间巢脾上有卵外,蜂群没有一虫一蛹,这说明蜂群内卵不能孵化。这时我意识到资料中所说的升华硫使用过量会使卵不孵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 ,小蜂螨寄生在蜜蜂幼虫和蛹体上 ,没有见过寄生在成蜂体上 ,所以蜂群绝对断子后 ,小蜂螨就无法存活。据资料记载 ,小蜂螨在实验室试养中离开蜜蜂幼虫后 ,即使在最适宜温度 (30~ 36℃ )下 ,最多也只能存活 1 9天。那么 ,小蜂螨又是如何越冬的呢 ?有人认为存在第二寄主 ,但至今却无事实证明。所以小蜂螨如何越冬还是个未解之谜。专业养蜂青年金士珍在 2 0 0 1年 1 2月 2 6日于湖北省武穴市半山区越冬场地 ,晴天中午时 ,她正准备在开始繁殖的蜂群内提出竹丝王笼放王。刚要将王放入蜂路时 ,她突然发现蜂王体上有螨 ,就随手用一片竹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