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蜂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一)杂交性退化 饲养的蜜蜂若在没有严格隔离条件下在空中杂交,或蜂王与本品种雄蜂随意交配,其因杂交而繁殖的后代就会自行失去某些固有的优良基因,从而引起蜂种退化。 (二)近亲繁殖性退化 我国绝大多数蜂场均属小型蜂场,在使  相似文献   

2.
吕纪增 《蜜蜂杂志》2006,26(2):24-24
1退化原因在养蜂生产中,不论怎样优良的蜂群,如不适时进行优化复壮,只需经过几代繁殖后便会出现种性退化,蜂蜜产量及品质每况愈下,养蜂效益逐年下降。而导致蜂群种性退化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1杂交性退化在没有隔离条件下,如蜂王与本品种雄蜂随意交配繁殖所产后代会失去某些优良基因而引起蜂种退化。1.2近亲繁殖性退化由于大多数蜂场都是小型的,所用蜂王多是自繁自育,近亲交配更易导致种性退化。1.3选种不良退化特别是误将杂种蜂王选作蜂种后,自然会引起种性退化。1.4环境不当性退化蜜蜂的种性都是在适宜的气候、蜜源等环境下培育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一、蜂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一)杂交性退化饲养的蜜蜂若在没有严格隔离条件下在空中杂交,或蜂王与本品种雄蜂随意交配,其因杂交而繁殖的后代就会自行失去某些固有的优良基因,从而引起蜂种退化.  相似文献   

4.
蜂种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蜂经济收益。要提高养蜂生产效益,除根据外界蜜源条件变化,采取科学管理技术外,还须应用优良品种的优势。但饲养优良品种必须经常选优,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防止退化。而当前养蜂生产上普遍存在蜂种混杂退化,且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退化原因1.蜂种混杂:蜜蜂的交尾活动是在空中进行,而且婚飞的范围很广,一般蜂场无法控制,所以处女王不可能与同一蜂种交尾。加之我国实行蜂群转地饲养,同一地区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20,(3):40-41
<正>饲养蜂群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产品和扩繁蜂群、蜂种以及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等途径,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想达到饲养目的,必须选择优良蜂种,利用其有利于达到饲养目的的经济性状,提高蜂群的繁殖和生产能力。在养蜂生产中,由于受蜜粉源和蜂产品市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地蜂场间饲养蜂群的  相似文献   

6.
〈引进优良蜂种,支持“两户”养蜂〉我区饲养的蜜蜂,品种已普遍退化,繁殖力弱,生产性能低下。为了改换蜂种,在省农牧渔业厅的支持下,我们从北京中国养蜂学会实验蜂场引进一批优良种蜂王,意蜂和喀蜂两个品种的蜂王共八十只,重点放给宿松县的养蜂专业户、重点户和集体蜂场。经过精心饲养,这批蜂王已在当地产卵繁殖,表现生产力强、产蜜量高,很受“两户”欢迎。〈发展“两户”养蜂,前途广阔〉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  相似文献   

7.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6,57(8):19-19
蜂群被盗是养蜂时常发生的事,然而它对蜂群繁殖和生产的危害都不容忽视,在此,笔者与蜂友交流一下防止的方法。 一、预防蜂群被盗的措施 1、利用杂交优势:在我们饲养的西方蜜蜂品种中,黑色品种的蜂较黄色品种的蜂防盗能力强,但是,由于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项目的不同,生产者选择了适合本地区气候、蜜源特点的进行饲养。但不排除运用杂交手段获得防盗能力强的蜂种。  相似文献   

8.
在养蜂生产中有些养蜂人对品种改良、杂交蜂种认识不清,仍采用旧式传统饲养模式。有的蜂友饲养的蜂王个体小,工蜂也比其他蜂场的体型小,其主要原因是蜂群近亲血缘导致种性退化和育王期间处女王营养不足所致。有的养蜂人从不购买种王,也不与其他蜂场交换蜂王或王台,全是自产自繁,长期自繁造成蜂群生产力、抗病力下降,蜂种退化。  相似文献   

9.
蜜蜂微孢子虫已被确认为是导致世界性蜜蜂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因商业目的导致不同地区蜂种栖息地扩张与重叠,使两种原寄主分别为东、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得以在不同蜂种间传播。新病原的入侵在对当地蜜蜂资源造成威胁的同时,外来蜂种成为地区性病害传播的媒介。而迁徙性的蜜蜂饲养模式进一步将这种不利影响放大,进而威胁整个养蜂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数据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在人工饲养蜂群中已取代西方蜜蜂微孢子虫成为优势寄种群,但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蜜蜂微孢子虫如何作用饲养蜂群的相关数据缺乏。对东、西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和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的蜜蜂样本进行两种蜜蜂微孢子虫PCR特异性检测,仅检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且西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东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正在蜜蜂的饲养中,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蜜源、气候以及同等水平的饲养管理,然而各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蜂群繁殖、蜂产品的产量却可能相差甚远,这完全取决于蜂种的优劣。所以说蜂种优良与否是决定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养蜂人员在生产中使用的蜂种是否优良以及用种是否合理是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蜜粉资源、多类型的气候和土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目前生产蜂场蜂种选育现状 我国是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蜂群700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致相同,其中种蜂场售出的蜂王约有2万只,生产用蜂王多南生产蜂场白行培育。生产蜂场育种的状况是.许多蜂场几年不引种、不换种,始终自繁白养。由于长期近亲繁殖,蜂种退化严重。有的蜂场与蜂场之间进行换种,因蜂场的蜂种大都是杂交蜂种,优良性状只体现在杂交一代,杂交王之间再进行杂交,蜂种的杂交优势就不存在了,有的蜂场每年引进原种与本场的雄蜂进行杂交.而本场的雄蜂仍是杂交种,这样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国蜂场的蜂种状况普遍较差,杂交优势不能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12.
<正>在蜜蜂的饲养中,同一地区有同样的蜜源、气候以及同等水平的饲养管理,然而各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蜂群繁殖、蜂产品的产量却可能相差甚远,这完全取决于蜂种的优劣。所以说蜂种优良与否是决定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养蜂人员在生产中使用的蜂种是否优良以及用种是否合理是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蜜粉资源、多类型的气候和土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云南蜜蜂饲养概况云南人工饲养蜂群 89.49 万群,其中西方蜜蜂17.49 万群,东方蜜蜂 72 万群;30 群以上蜂场 5000 个。1. 西方蜜蜂饲养情况云南省饲养西方蜜蜂 17.49 万群。大转地放蜂大约有 12 万群蜂,600 个蜂场;小转地放蜂大约有 5 万群蜂,250 个蜂场。西蜂饲养蜂场共计 850 个左右。大转地蜂场近年逐渐稳步增长,一方面原来小转地蜂场开始大转地,同时原来中蜂饲养户改养西蜂。外省到云南放蜂情况:20 万群,大约 1000 个蜂场,来至全国各地: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到内蒙古、宁夏、陕西及新疆等 26 个省(区)的养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6,(6):25-26
<正>2016年3月1日,根据当地定地饲养西方蜜蜂的蜂农反映,其所饲养的西方蜜蜂(卡尼阿兰蜂与意大利蜂杂交蜂种)出现越冬后整群大量死亡的现象。于是,笔者应西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蜂业技术组邀请,陪同固原市养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勇、技术骨干苏萍一行,驱车深入到本县红耀乡关儿岔村、马建乡马建村定地饲养西方蜜蜂的蜂农连斌、梁成栋两家定地蜂场,进行了蜂群越冬情况实地调查、检查,  相似文献   

15.
<正>蜜蜂蛹病是一种病毒病,其发生与蜂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由于蜂场采取近亲繁殖方式育王,使蜂种退化,蜂群抗病力下降,这是蜜蜂发生蛹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应抗病育种,可以有目的地从患病蜂场中选择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清除患病群雄蜂,保证蜂王与种用雄蜂交配。在春秋季节,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清洁、蜜粉源丰富的场地,不将蜂群放在  相似文献   

16.
刁俊 《蜜蜂杂志》2005,(3):23-23
蜂友们都知道,定地蜂场由于不进行蜂场的转场工作,因而在育王交尾时近亲雄蜂多,造成近亲交尾的机会也多。由于多年的近亲交配,蜂种退化严重,蜜蜂抗病力低,特别是容易发生“死蛹病”使幼蜂成活率低,因而造成蜂场效益低,甚至整个蜂场的垮场。因此,注重蜂场的杂交换种,利用杂交优势来摆脱蜂场困境是定地蜂场的当务之急。怎样才能将定地蜂场的蜂种进行远亲杂交呢?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向种王场引种。因为用引进的纯种王育出的蜂王本身还是纯种,但是在空中与本场雄蜂交尾后所产的工蜂卵则是杂交一代。杂交一代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不论是在蜂群…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西方蜜蜂"蜜粉高产"蜂种进行区域适应性分析,将"蜜粉高产"蜂种从吉林养蜂研究所引入云南省红河蜜蜂综合试验站西方蜜蜂示范蜂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群,通过在当地饲养,观测其综合情况,研究其繁蜂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蜜粉高产"种蜂王能成功融入西方蜜蜂蜂群,蜂王产卵正常,工蜂数量不断增加,"蜜粉高产"蜂种群的产卵、孵蛹、成蜂率和产蜜率高于西方蜜蜂蜂群。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饲养的意大利种蜜蜂是一个优良的蜜蜂品种,它具有采集力强,不好分蜂,性情温驯等优点。但近年来都普遍出现了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以北京地区的两万多群来看,却很难找到一群纯种。主要表现在颜色变杂,身体变小和采集能力降低。近年来蜂群的单位产量降低,除了自然灾害和蜂螨的影响以外,品种退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20.
<正>种王在养蜂生产中的作用已越来越被广大蜂友所认识,但在选择和利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种王的选择众所周知,长期使用一个品种,近亲繁殖,即使品种优良也会退化,只有通过杂交才能表现出优势。1.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蜜源特点的品种在我国目前饲养的西方蜜蜂品种中,由于产地和气候条件差异,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黄色品种繁殖快,能维持大群,善于采集大宗蜜源,产浆量高,尤其是从意蜂品系中选育出的浆蜂,产浆量大大高于其他品种;黑色品种蜂王产节律陡,爱分蜂,能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