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地区不同葡萄设施栽培模式下开展葡萄灰霉病田间防治试验,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的葡萄灰霉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施用生物农药哈茨木霉菌+几丁聚糖和化学农药嘧霉胺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双膜覆盖栽培模式的葡萄灰霉病发生最早且最重。哈茨木霉菌+几丁聚糖在喷施3次后对各栽培模式的葡萄灰霉病的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其中,对双膜、单膜覆盖栽培模式的灰霉病的总体防效高于嘧霉胺,对避雨栽培模式的灰霉病的总体防效与嘧霉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避雨栽培和套袋技术对葡萄病虫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2015年4—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技术对葡萄侵染性病害黑痘病、霜霉病、大褐斑病、穗轴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及非侵染性病害日灼和裂果均有控制效果。同时,可防除鸟害。避雨栽培与果穗套袋技术集成使用,其控害、提质效果优于单一技术,能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湖北植保》2011,(6):5-5
秋季延后栽培的蔬菜,生长前期通过越夏栽培遮阳避雨防虫覆盖,可以有效防范高温干旱或大风暴雨影响,一定程度缓解病虫害较重、植株生长不良的问题。但后期由于温度逐渐降低,温光条件难以满足生长需求,栽培上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11,(6):5
秋季延后栽培的蔬菜,生长前期通过越夏栽培遮阳避雨防虫覆盖,可以有效防范高温干旱或大风暴雨影响,一定程度缓解病虫害较重、植株生长不良的问题。但后期由于温度逐渐降低,温光条件难以满足生长需求,栽培上应加强管理。主要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播期主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及蔬菜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于2014-2015年定期采集露地和避雨2种栽培模式下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利用6对SSR引物对该病菌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于0.14,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0.31,2种栽培模式下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避雨栽培模式可显著降低群体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露地栽培模式下该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呈现中等水平无性繁殖,2年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26.1%和73.9%;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则呈现高等水平无性繁殖,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4.3%和95.7%。卵孢子的形成对于葡萄霜霉病菌种群遗传变异和有效越冬起着关键的作用。2014-2015年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流行基因型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为44.5%和51.8%;而其在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贡献率分别可达84.2%和87.1%。同一年份的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基因型种类相同,2个群体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源自于避雨设施附近的露地栽培病株上再侵染形成的飞散传播孢子囊。  相似文献   

6.
系统比较了云南省石林县(‘红地球’)和弥勒县(‘水晶葡萄’)葡萄园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对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Curtis)Berl.de Toni.的防治效果,监测了田间葡萄园内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适宜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的温度、相对湿度、叶面持露时间及田间葡萄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避雨栽培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气象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避雨处理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石林县和弥勒县两地葡萄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84%和66.29%。弥勒县‘水晶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霜霉病发生较轻,但在避雨栽培条件下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减少决定霜霉病菌能否成功侵染的叶面水膜持续时间,创造不适宜霜霉病菌萌发和侵入的条件,还可以显著减低棚内植株冠层适宜孢子囊产生的相对湿度的持续时间,减少霜霉病菌的侵染菌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种类、发生动态及常用杀虫剂对葡萄上优势种蓟马的毒力,本研究采集鉴定了避雨栽培葡萄上蓟马成虫1 882头,选用黄色和蓝色2种粘虫板监测了葡萄以及两种诱集植物黄金菊Euryops pecti-natus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上蓟马发生动态,并采用菜豆浸渍饲喂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海拔800~1500 m的高山地区,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适宜番茄种植。高山番茄避雨栽培8—10月上市,利用避雨设施,可延长采收期,拉长产品供市期。一、品种选择高山番茄栽培多以种植大红果为主。选择抗病、高产、耐贮运、果形圆正、果脐小、口感好的品种。主栽品种有喜力、金红九、红满园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采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和白色膜全覆盖栽培制种生菜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黑色膜全覆盖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防效高,为76.7%,白色膜全覆盖防效为66.8%,黑膜与白膜全覆盖防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最经济合理的硫酸钾用量为150~225kg/hm2;其中追肥施钾150~225kg/hm2对生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44.6%~47.3%,基肥施钾150~225kg/hm2防治效果为43.2%~45.9%。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证明:合理的栽培密度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酒泉市针对绿叶半结球型生菜最经济合理的栽培密度为35cm×50cm~40cm×50cm。  相似文献   

10.
应用防虫网覆盖栽培蔬菜是一项增产实用的环保型新技术 ,开辟了蔬菜防虫抗灾的物理防治新途径。本试验为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栽培小白菜的试验 ,探索不同密度防虫网覆盖后的小气候环境、防虫效果和对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供试 4个标准钢架大棚 ,其中 3个分别全程覆盖 30目、 2 6目、 2 2目防虫网 ,1个露地栽培 ,播种后用遮阳网覆盖 7d以保全苗 ,对半分设喷药区 ( CK1)和不喷药区 ( CK2 )两个对照。试验结果 ,大棚覆盖防虫网后 ,不管晴天与阴雨天气温与地温均比露地高。当气温升高 ,目数增加 ,棚内与露地相差值也增加 ,但地温增幅较小 ;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