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疫苗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免疫失败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采用中草药防治该病,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法氏囊,破坏机体免疫力,为免疫抑制病,其特征是发病突然,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胸肌、腿肌、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具有病程短、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发于天气突变时.我市近年来也常有本病的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幼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 本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下面将一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过程介绍如下。2006年1月8日,河北省涿州市某养鸡户饲养的2000只 AA 肉食鸡。于15日龄时发现个别鸡只排黄白色稀粪,病鸡精神委顿,怕冷。后于2日后出现大量死亡,于当日来本门诊就诊。1 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后呈突然发病,病程呈一过性,病初见有些鸡只啄自己肛门周围羽毛,排黄色稀粪,不久大群出现腹泻,排白色米汤样水便,病鸡精神委顿,怕冷,部分病鸡震颤,病程长者,病鸡羽毛松乱瘦小。2 剖检症状解剖几只病死鸡,表现为明显的传染性法氏囊症状。病死鸡脱水,腿及胸部肌肉有条状出血,似刷状。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肿大,呈淡黄色,囊腔中有胶冻样或干酪样或奶油样坏死物。法氏囊黏膜皱褶上有条索状或斑块状出血,严重病例,法氏囊明显出血,如紫葡萄样。较温和病例,法氏囊一周左右开始萎缩,呈蜡黄色,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3-7天内全群鸡都发病,呈一过性。发病率为30%-70%,感染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一.临床症状鸡群中首先发现数只鸡突然死亡,其后更多的鸡出现减食、精神萎顿、打盹、昏睡、羽毛蓬松,排出白色水样稀粪。在发病的后期,体温低于正常,病鸡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二.剖检变化死于法氏囊病的鸡主要表现为脱水,胸肌和腿肌常有出血。法氏囊肿大2-3倍,严重时出血,呈紫葡萄样…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法氏囊病在我市的流行发生了新的特点,免疫失败的鸡群不断出现。现就我市情况总结如下。一、流行新特点1.临床症状及病变不典型,出现亚临床型法氏囊病。幼雏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怕冷扎堆,拉白色稀便,剖检时肌肉出血比较明显,法氏囊萎缩或变化不大,仅轻度出血。育成鸡及产蛋鸡多为散发,以拉稀为主要症状,肌肉出血,法氏囊明显肿胀,其体积比正常大3-4倍。2.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法氏囊病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有的病程可达2周以上。3.…  相似文献   

10.
从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乌骨病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IBDV)。该病毒是一株IBDV强毒株,可使4周龄健康乌骨鸡100%发病,死亡率80%左右,死亡鸡群的死亡率有明显的尖峰式曲线,死亡病鸡具有IBD的曲型病变。法氏囊呈弥漫性出血,外观呈“紫葡萄”样外观。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养鸡业中流行普遍、表现突出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的成员IBDV,只有血清Ⅰ型才能引起鸡发病,其特征性病变是法氏囊和肾脏的病变、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呈条带出血。本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引起发病死亡,而且容易造成免疫抑制,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所以能造成机体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的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被感染鸡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并易感染其他传染病,引起较高的死亡率。根据临床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鸡群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闭目昏睡,腹泻,排出泡沫样粪便;病死鸡脱水,胸肌、腿肌条纹状出血;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囊壁增厚,呈浅黄色,有的明显出血,严重的法氏囊呈紫葡萄状,后期法氏囊萎缩。近几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养鸡业中流行普遍、表现突出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的成员IBDV。只有血清Ⅰ型才能引起鸡发病,其特征性病变是法氏囊和肾脏的病变、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呈条带出血。本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引起发病死亡,而且容易造成免疫抑制,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所以能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使鸡群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受阻,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其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典型症状为颤抖、极度衰弱、腹泻;特征性病变表现为法氏囊出血、水肿,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肾脏肿胀,腿肌和胸肌出血.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有效防控该病的有效环节之一,但是传统IBD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能很好兼顾,尤其在母源抗体水平不确定的情况下更为突出.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载体疫苗(VAXXITEK)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病。由于免疫失败或不进行免疫,时有此病发生。1 流行特点本病无季节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鸡只发病1~3天内波及整个鸡群,感染率100%,死亡率70%~80%,各品种鸡只都可感染。2 诊断2.1 发病急,发病率高。2.2 肾肿,法氏囊呈葡萄状,胸肌、腿肌出血。2.3 鸡群下痢,排白色、黄白色水样稀便。2.4 鸡只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常扎堆在一起,不愿走动。3 鉴别3.1 与肾炎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区别:肾炎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肾与法氏囊病相似,但法氏囊病胸肌、腿肌出血,肾炎型传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儿,伴有颤抖;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2剖检变化头部、下额部的皮下组织水肿,似胶冻样,并有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呈条纹状出血或斑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肠粘膜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17.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叫做甘布洛病,是一种由病毒导致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鸡最容易感染发病,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育雏阶段,主要是20~40日龄发病。主要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病鸡精神萎靡,腹泻,法氏囊发炎、出血、肿大、坏死、萎缩,肌肉出血,肾脏肿大,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非常容易造成死亡。现概述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措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鸡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剖检变化以骨骼肌出血、法氏囊肿胀出血或萎缩为主要特征。近些年来,鸡法氏囊病主要靠疫苗免疫预防。但也有不少养鸡场因免疫失败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鸡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选用抗病毒中药及消肿去瘀药配伍,对鸡法氏囊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1发病情况2005年10月17日,西丰县西丰镇红旗村宋某饲养的肉鸡1800只,42日龄时开始发病,鸡群食欲大减,精神委顿,排稀便,1d死鸡10多只。经某兽医诊断后投给多量抗菌素类药均无效,病…  相似文献   

19.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肉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脱水、衰竭、骨骼肌出血、肾小球尿酸盐沉积,腔上囊肿大、出血等。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以20~45日龄的肉鸡,发病率较高。病毒主要侵害鸡体液免疫的中枢法氏囊。使病鸡的法氏囊受到破坏,使肉鸡的抗体生成能力下降,导致鸡群对其他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造成免疫抑制,使预防接种失败。1流行特点1.1鸡是自然宿主,只有鸡才感染发病。各个品种的鸡都可感染发病。3~6周龄的肉鸡,尤其4周龄前后的肉鸡较易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各种鸡均能感染,发病时间不分季节,以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1~14日龄和成年鸡常呈隐性感染.本病病程短,一般6~10天,传播快,常常突然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