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蜂属季节蜂 ,是蜂群中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雄性蜂 ,身体粗壮 ,复眼特别发达 ,而且食量很大 ,在蜂群中不做任何工作 ,唯一职能是性成熟之后飞出巢外寻找处女王交尾。意蜂雄蜂体长 1 5— 1 7mm ,体重约 2 2 0mg ,其寿命一般为2个月左右 ,近年来发现有部分越冬雄蜂 ,寿命达到 5— 6个月 ,与处女王交尾后 ,会很快死亡。雄蜂的培育 :1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品种纯、蜂蜜和蜂王浆产量高 ,无病虫害 ,蜂王年龄较老的健壮蜂群做父群 ,在外界出现蜜粉源时 ,将雄蜂脾加入蜂巢中 ,密集蜂数 ,保持群内饲料充足。一群蜂通常能维护 2 0 0 0只左右的雄蜂 ,可将…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新蜂王与雄蜂交尾成功后,在工蜂房产受精卵孵出工蜂,分蜂季节在雄蜂房产未受精卵,孵出雄蜂,接着在台基内产受精卵孵出新蜂王,此属蜂群正常生殖的3种蜜蜂个体。在失王情况下,工蜂卵巢发育,可在工蜂房产卵孵出体格小的雄蜂,成为蜂群的敌害,无法扩大群体及传宗接代,整个蜂群面临覆灭的危险。处女王一般不产卵,但因各种原因(如雄蜂少,低温阴雨等错过交尾期)未交尾,长期保持"处女状态"时,也会产卵,但产下的卵为未受  相似文献   

3.
雄蜂属季节蜂,是蜂群中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雄性蜂,身体粗壮,复眼特别发达,而且食量很大,在蜂群中不做任何工作,唯一职能是性成熟之后飞出巢外寻找处女王交尾。意蜂雄蜂体长15~17mm,体重约220mg,其寿命一般为2个月左右,近年来发现  相似文献   

4.
越冬雄蜂寿命及其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越冬雄蜂生殖力的观测发现:秋季产卵较晚的新王群仍然保持着“容纳”雄蜂的情绪,在这种蜂群里大批雄蜂可以安全越冬;越冬雄蜂的寿命8个月以上;越冬雄蜂精子的活性正常,采集量符合常规标准;利用越冬蜂精液为早春培育的处女王授精,产卵后经长时间观察生殖力正常。  相似文献   

5.
在超早期蜂群繁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超早培育雄蜂、超早培育处女王、超早蜂王交尾群、超早蜂王新分群繁殖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试验探索,在长白山区试验地超早育成的雄蜂比常规早育成的雄蜂提前30~42天,超早育成的处女王提前27~41天,超早蜂王产卵期提前23~32天,超早育成的蜂王有效产卵量提高33.8%~95.7%,期末蜂数提高20.6%~50.7%,产蜜量提高25.1%~61.4%。  相似文献   

6.
单脾分蜂法     
人工分蜂是为了扩大蜂群饲养量 ,但分蜂应以不削弱原群实力为原则 ,应计算好繁蜂时间和分蜂群势。分蜂必先育雄蜂 ,雄蜂由卵到性成熟需 34~38天 ,蜂王性成熟需 19~ 2 2天 ,两者相差 2 0天左右 ,因此要在移虫育王前 2 0天培育雄蜂。1997年 2月 12日紧脾开繁时 ,种用雄蜂我用“分区法”单脾开繁 :产卵区放 1张雄蜂房较多的脾 ,4月 5日可见部分雄蜂认巢飞翔 ;随即移虫育王 ,4月 17日将成熟王台装入铁纱王笼 ,挂在边二脾蜂路间 ;4月 18日组织交尾群 ,每群只放 1张半蛹半蜜的子脾 ,组织 10个 1脾蜂的交尾群 ;4月 2 5日种用雄蜂正处于青春期 ,10…  相似文献   

7.
张富学 《中国蜂业》2002,53(5):27-27
2 0 0 1年我用意蜂作母本、喀蜂作父本培育蜂王 ,全年只利用了最后一个蜜源 ,取得了满意的经济效益。1 留足喀蜂雄蜂。培育优质蜂王离不开健壮的雄蜂 ,我区 2 0 0 1年刺槐绝产 ,转地的蜂场纷纷撤离 ,蜂友临行前留下个意蜂成熟王台 ,我就利用其与我的喀雄蜂交尾。2 组织好交尾群。 5月 1 0日处女王出房 ,工蜂对刚出房的处女王有敌意 ,应用铁纱诱入器将蜂王扣在有蜜的巢脾上 ,2 4小时去掉诱入器。 7天后处女王交尾成功 ,9天后开始产卵。3 杂交蜂群的管理。调整多余巢脾 ,保持蜂脾相称 ,及时扩大卵圈。意蜂的优势是产卵积极 ,卵圈整齐 ;喀蜂…  相似文献   

8.
雷伟富 《蜜蜂杂志》2009,(11):25-25
1“功” (1)协助选用优良蜂种:定地饲养中蜂的蜂场在育王时节,大多事先选择专门培育种用雄蜂的群,为了达到养蜂人的目的,在处女王交尾期内,一律把不需要雄蜂的群安插上巢门隔王片,使处女王有更多的机会与人工筛选的雄蜂交尾。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处女王交尾成功率,首先要了解影响处女王交尾的各个因素,再进行适当的管理。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外界条件1.雄蜂:在处女王婚飞的范围内,种用雄蜂的数量和质量很重要。只有雄蜂数量多、质量好,处女王才能及时交尾,充分受精。2.蜜源:要想获得大批优良蜂王,应在蜜源丰富时进行培育。在蜜源条件差时,处女王和雄蜂出巢飞翔少,加上盗蜂,处女王迟迟不交尾,成功率低。在这种情况下,午后对交尾群和种用雄蜂群进行奖励饲喂,能使处女王早日交尾成功。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问:割除没有出房的雄蜂以后,工蜂抢食雄蜂幼虫浆液,对蜂群有没有危害? (安徽安庆市王传本) 答:在蜂群中,雄蜂除了和处女王交尾以外,没有其他用处。蜜蜂培育一只雄蜂所消耗的饲料要比工蜂多3倍。为有计划地控制雄蜂的繁殖,在加巢脾时要选用没有雄蜂房的巢脾,使蜂王没有产  相似文献   

11.
1育王时间的选择 人工育王时间根据本地气候状况及蜜源条件等综合因素全面考虑.一般要求外界气温正常,无连续低温和明显寒潮,蜜源丰富,工蜂采集勤奋,巢内饲料充足;蜂群处于增殖期,平均子脾至少6张以上;种用父群中已经培育出成熟的雄蜂蛹脾,保证在处女蜂王交尾期能有足够的雄蜂参与交尾.  相似文献   

12.
一、组织交尾群一般处女王出房3~5天开始婚飞,5~14天婚飞迫切,如因天气等原因耽误了到25天以后才婚飞,交尾常常失败。如果群内不缺供浆蜂,处女王都能交尾成功。处女王通常喜欢在离蜂场7~8km的雄蜂圈进行交配,并要连续进行3天婚飞才能完成与7~10只雄蜂的交尾。在交配季节,雄蜂喜欢在晴朗无风的午后出巢飞翔,依据地形形成大小不一的数个雄蜂圈,大的有2万多只,小的有几百只到数千只不等。性成熟的雄蜂一般在14~17时进入雄蜂圈,处女王亦在下午婚飞,约比雄蜂晚1小时左右飞进雄蜂圈,释放性激素吸引雄蜂追逐。  相似文献   

13.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5):23-23
在养蜂工作中,一年的三个季节均可换王。但是,什么时候换王最合适,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同行们交流。1流蜜期换王的好处a.流蜜期换王时,组织的交尾群不会发生盗蜂。因为交尾群内采集蜂少,幼蜂多,主要靠人工饲喂来维持生存需要,而在缺蜜期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交尾群被盗,造成育王失败。b.流蜜期蜂群群势一般较为强壮,封盖子脾多,提群容易,且被提群中蜜粉充足,几乎不需要饲喂就能保证育王成功。c.流蜜期内,雄蜂充足,蜂王交尾成功率高。d.流蜜期换王,新王能提高蜂群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蜂产品收入和增强蜂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并且能预防“分蜂…  相似文献   

14.
选择蜂群无虫蛹时治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当提倡采用断子法治螨。关王24天(或关王21天同时杀尽残存雄蜂封盖子脾)蜂群就能达到断子状态。断子期长达20余天,提供了大群交尾的机会。处女王在断子期足以完成试飞交尾直至产卵全过程。利用断子期组织大群交尾,充分挖掘蜂群潜力,培育了新王又不需支付培育新王的成本,减少了大群介绍新王的风险,加快了全场换王的进度。如何做到断子治螨和育王两不误,笔者现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同行。1新王产卵与断子同步蜂群子脾出光后正好是处女王交尾成功快要产卵之时。处女王试飞交尾直至产卵,…  相似文献   

15.
沈育初 《蜜蜂杂志》1999,(11):33-34
60~70年代,国外学者通过观察提出雄蜂密集区理论,即某一地区的雄蜂每年都在同一地点(一个或几个)密集,处女王进入雄蜂密集区就能在短时间内交配。国内学者也多引用这一理论。笔者养蜂几十年,很想一睹蜂王交尾为快,但一直没能如愿以偿。直到1994年5月,在江苏江宁放蜂时,同福建、贵州学生一起去看中蜂,顺路寻找一个意蜂交尾场,才第一次发现雄蜂密集区。第二次是1998年5月在江浦交尾场上空,同时有4~5只处女王与雄蜂形成的“雄蜂团”在空中飞舞,场面十分壮观。笔者通过实际观察与分析,提出一些不同的新看法,希…  相似文献   

16.
蜜蜂种间交尾干扰自然现象,是其生存斗争的特殊形式。由于处女王释放的性引诱信息素能吸引异种雄蜂,处女王婚飞和雄蜂寻偶出游时间基本一致,蜜蜂种质、个体、数量、密度和交尾竞争能力差异等因素,导致种间交尾干扰发生和交尾干扰严重程度不同。在平原、丘陵和低山地区无地理隔离条件的中、意蜂混养区,意蜂个体大,数量多,空中交尾竞争能力强,对中蜂交尾严重干扰,繁殖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粉脾湿灌法     
曹日煊 《蜜蜂杂志》2008,28(3):23-23
雄蜂在蜂群繁殖季节出现,以与处女王交配为惟一使命.雄蜂扮演着蜜蜂种族繁衍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在非繁殖季节,正常蜂群中是没有雄蜂存在的,或仅有极少量雄蜂个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雄蜂在蜂群繁殖季节出现,以与处女王交配为惟一使命.雄蜂扮演着蜜蜂种族繁衍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在非繁殖季节,正常蜂群中是没有雄蜂存在的,或仅有极少量雄蜂个体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蜂失王是常见的事,但若处理不当,则会使群势削弱、工蜂产卵,给蜂群饲养管理带来许多麻烦。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中蜂失王的原因如下:a. 与群势有关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强群分蜂,加速蜂群壮大,但中蜂则有所不同,有时新分群越强,蜂数越多,介入的王台越好或新王越大,则会适得其反。按广东蜂友的经验,分蜂群2~3框最为恰当,新王也容易交尾,交尾成功率高,产卵快;最好的做法是在新王产卵时不断抽调老熟蛹脾补入新群。b. 与子脾有关给中蜂分蜂,必须带子脾,因为无子必逃。分蜂时巢内只有蛹,没有幼虫和卵,显示着蜂群分蜂意念很强,雄蜂多,这种情况是新王易…  相似文献   

20.
1990年8月初,我们在配制杂种的实验中,让一只具有喀尼阿兰蜂和喀尔巴阡蜂两个血统(以下简写KKr)处女蜂王在蜂场自然交尾,这只KKr蜂王交尾产卵后,在这个蜂群里加入一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这张雄蜂巢脾是在夏季大流蜜期特意让工蜂修造的。8月下旬检查这张雄蜂巢脾时,见整张脾已产上卵且已化蛹封盖。但发现有50%的巢房封盖竟然是十分平整的,其余50%的封盖房和常规的雄蜂房一样呈突起状态。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