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全面而准确了解河北太行山北部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本文使用踏查法对该地区进行标本采集。鉴定过程中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并结合生态习性信息。结果显示本地区共有大型真菌241种,隶属于2门4纲15目55科100属,其中子囊菌门9种,担子菌门232种。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红菇科Russul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丝膜菌属Cortinarius、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粉褶菌属Entoloma、口蘑属Tricholoma、杯伞属Clitocybe、滑锈伞属Hebeloma和栓菌属Trametes;发现中国新记录种8个。研究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经济价值的共100种,其中食用菌41种,药用菌33种,药食兼用菌19种,毒菌26种,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火地塘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地塘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丝膜菌科、多孔菌科、鬼伞科、马勃科、红菇科、蘑菇科、球盖菇科;含5种以上的属为杯伞属、小皮伞属、马勃属、小脆柄菇属、丝膜菌属、丝盖伞属、小菇属、乳菇属、红菇属、花褶伞属、环柄菇属、蘑菇属、环锈伞属、韧革菌属、灵芝属、蜡伞属、马鞍菌属;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 (1) 广布成分(46.1%);(2) 泛热带成分(6.1%);(3)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0.7%);(4) 北温带成分(130%)4个分布型。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踏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4.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蹯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 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5.
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赣西北地区森林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共确认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大型真菌216种,分属于42科82属。其中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有33种;其次为红菇科30种,口蘑科和牛肝菌科各有20种,鹅膏菌科11种。该5个科占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1.91%,种数占总种数的52.78%。种数(包括种下单位)较多的属有红菇属(18种)、小皮伞属(12种)、乳菇属(12种)、牛肝菌属(10种)、鹅膏属(9种)、丝盖伞属(8种)、栓菌属(7种)和小菇属(5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分布成分、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北温带成分、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和东亚—北美洲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西北森林大型真菌的属以广布成分为主,其次为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专项调查,共获得大型真菌标本2062号,初步鉴定出43科103属304种.其中子囊菌门7科8属18种,担子门36科94属286种,新记录11种.对该保护区内大型真菌作了初步的区系分析,其中含12种以上真菌的科有红菇科、口蘑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毒伞科、环炳菇科、鬼伞科,总数占了总调查数的62.5%.并且对其中的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3科111属 181种,其中木生真菌97种、寄生真菌3种、土生真菌81种;含5种以上的科为多孔菌科、伞菌科、红菇科、小皮 伞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刺革菌科、鹅膏菌科、小伞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红菇属、鬼伞属、皮伞属、 多孔菌属、鹅膏菌属、马勃属、小菇属、灵芝属;从属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73.87%)、泛热带分布属 (13.51%)和北温带分布属(12.62%),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湖北和陕 西较为接近,而与川西地区的区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重庆城口县大型真菌种类及其分布,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型真菌生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首次对重庆市城口县域范围内大型真菌进行初步调查,统计分析其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态分布及生活习性。【结果】城口县境内有大型真菌63科149属299种,其中子囊菌11科19属32种,担子菌52科130属267种;从生活习性看,土生真菌208种、木生真菌86种、寄生真菌4种、粪土生真菌2种;优势类群明显,含10个种以上的优势科主要有牛肝菌科、红菇科、多孔菌科、鹅膏科及蘑菇科等,分布广泛的优势种主要有裂褶菌、变色栓菌、血红密孔菌等;城口县大型真菌在各植被类型中的物种数量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农田;从垂直分布情况看,大型真菌多数分布在881~1 080m。【结论】城口县大型真菌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科明显,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m左右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巫溪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有大型真菌36科62属83种,其中:木生真菌45种、寄生真菌1种、土生真菌37种;优势科明显,以多孔菌科、伞菌科、小皮伞科和脆柄菇科为主;从属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67.64%)、泛热带分布属(16.13%)和北温带分布属(16.13%),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从资源价值来看,保护区有食用菌34种,药用菌28种,毒菌5种,木腐菌45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地区大型真菌资源。【方法】采用踏查法和样线法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期间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该区域共有大型真菌158种,隶属于26科63属,其中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等5个科的物种数占比达62.7%,这些科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杯伞属Clitocybe等9个属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42.41%,这些属的物种具有相对优势。大型真菌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大型真菌世界分布属占67.16%、温带分布属占25.40%、亚热带-热带分布属仅为3.17%。【结论】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分布为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152种,隶属44科89属;2)多孔菌科(27种,17.76%)、蘑菇科(11种,7.24%)、牛肝菌科(10种,6.58%)、红菇科(10种,6.58%)为该区优势科;红菇属(8种,5.23%)、小皮伞属(8种,5.23%)、鹅膏属(5种,3.27%)、丝齿菌属(5种,3.27%)、多孔菌属(5种,3.27%)为该区优势属;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丛最低,而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4)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68.54%)为主,其余依次为泛热带成分(15.73%)、北温带成分(10.11%)、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成分(1.12%)、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2%)、亚洲—欧洲分布成分(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12%)和中国特有成分(1.12%)。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表现为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省竹溪县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开展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竹溪共有大型真菌252种,隶属于20目、 62科、 140属,其中子囊菌5目11科23种、担子菌15目51科229种.优势科属明显,含10种及以上的科为牛肝菌科、多孔菌科、蘑菇科、红菇科、鹅膏科和小皮伞科等6科,含5种及以上的属为红菇属、鹅膏菌属等6属.从资源价值来看,竹溪县有食药兼用菌10种,食用菌43种,药用菌34种,毒菌22种.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进行保护等级评估,有近危1种,无危188种,中国特有种16种.从生态分布来看,竹溪县大型真菌主要分布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在这3种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阔叶林中物种最多,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少,且物种数量相近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物种组成差异也较大,相同物种数占比不到各自所含物种数的50%.大型真菌随海拔梯度呈现正态分布,海拔601~900 m范围内物种最多,901~1 200 m次之,1 201~1 500 m最少.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5科,119属;2)优势科有红菇科、口蘑科等14科(占总科数的25.45%)364种(占总种数的75.78%);3)优势属有红菇属、丝膜菌属等27属(占总属数的22.69%)330种(占总种数的67.90%);4)大型真菌区系由多种地理分布类群组成,世界广布类群占71.43%,北温带类群占18.94%,泛热带地理分布中能够向北延伸分布的类群占7.56%,其余类群占比均不足2%。表明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分布为北温带区系性质,具备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特征,对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型真菌共有153种,隶属于39科70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33种,21.57%)、小皮伞科(Marasmiaceae,13种,8.50%)。根据生态习性分土生菌48种(31.37%),木生菌105种(68.63%)。依经济价值分为食用菌53种(34.64%),药用菌58种(37.91%),毒菌9种(5.88%),经济价值不明40种(26.14%)。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发生的种类存在差异,其中发生于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种类最多,共106种,占69.28%,其次为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68种,占44.44%,针叶林中的大型真菌31种,占20.26%,竹林中的大型真菌23种,占15.03%,发生在灌丛或草丛中的大型真菌36种,占23.53%。随着海拔垂直高度的变化,大型真菌的种类及数量亦存在明显差异,低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96种,占62.75%,中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54种,占35.29%,高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14种,占9.15%。不同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使该林区大型真菌具有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连作障碍对牡丹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根际微生物环境会对这种改变做出相应的反馈,因此,对连作状态下的不同种植年限凤丹牡丹根际微生物环境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苏州地区的3、6、10年生凤丹牡丹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根际真菌群落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真菌ITS rDNA可变区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测序后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中共得到1020520条原始序列,序列过滤拼接后可得613250条序列(tags);3组土壤样品共含有891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涵盖了5门、115纲、15目、175科、230属、320种菌群;3年生凤丹牡丹根际优势菌群为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木耳科(Auriculariales)、盘菌科(Pezizaceae)、球腔菌科(Mycosphaerellaceae);6年生凤丹牡丹的优势真菌群落主要有肉座菌目(Hypocreales)、鬼伞属(Coprinopsis)、巢菌科(Nidulariaceae)、黑蛋巢菌(Cyathus)、银耳目(Tremellales);10年生凤丹牡丹的优势真菌群落主要有丝膜菌属(Cortinarius)、蜡皮马鞍蜡壳菌(Helvellosebacina)、革菌属(Thelephora).α多样性分析和β多样性分析均表明,不同种植年限凤丹牡丹根际土菌群群落多样性所呈现的规律为6年生>3年生>10年生.此外还发现,在连作状态下不同种植年限的凤丹牡丹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有显著差异,菌群群落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和开发九龙峰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采用随机路线法对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有大型真菌84种,隶属于3纲,7目,21科,42属,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分别占20.24%、16.67%和16.67%。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和栓菌属(Trametes),分别占14.29%和9.5%。按照生态习性分土生菌47种,占55.95%,木生菌37种,占44.05%,外生菌根菌10种,占11.90%。按经济价值分为食用菌30种,占35.71%,药用菌27种,占32.14%,食用兼药用大型真菌11种,占13.10%,毒菌6种,占7.14%。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白城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白城地区采集到大型真菌16科40属66种,其中白蘑科17种,侧耳科2种,齿菌科1种,多孔菌科11种,鹅膏菌科1种,粉褶菌科1种,粪伞科3种,革菌科1种,鬼笔科2种,黑伞科15种,环柄菇科1种,鸟巢菌科1种,锈伞科5种,桩菇科1种,灰包科3种,笼头菌科1种。其中,食用菌21种,药用菌3种,毒菌8种,可引起木材腐朽的15种。球头笼头菌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云南双柏县鄂嘉镇大型真菌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踏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对双柏鄂嘉镇大型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39种,隶属于2门4纲9目21科25属,其中,子囊菌仅1科1属1种,担子菌18科24属38种;≥4种的优势科有3个,占总科数的14.29%;≥3种的优势属4个,占总属数的16.00%;按生态类型可为木生真菌、土生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3类,木生真菌11种,占总数28.21%,土生真菌4种,占总数10.26%,外生菌根真菌24种,占总数61.54%;按利用价值分为食用、药用及毒菌3类,食用菌18种,药用菌12种,毒菌7种,其中食药兼用菌7种,未知种9种。该区域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西南大学校园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南大学大型真菌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型真菌的组成成分、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大学共有大型真菌18科31属39种,其中子囊菌2科2属3种,担子菌16科29属36种;从生态习性来看,木生菌19种,土生菌20种,其中菌根菌2种;从经济价值来看,食用菌21种,药用菌21种,毒菌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