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大豆种植区使用人工选育制成的根瘤菌剂接种效果不稳定。研究指出南方、北方和黄淮流域的6个省土壤中分布的主要Bradrhizobium.japonicum是DH444、USDA110、LL120、005和C224血清型的菌株,主要的Rhizobium.fredii是2048、USDA217、DE1611、2120和2077血清型的菌株。它们占每个取样地点分离物总数的60.3-81.6%。植物感染结瘤法测得大豆种植地点土著根瘤菌菌数在104/克土以上。盆栽试验表明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时有较强的亲和选择性和共生效应的多样性,其有效结瘤和固氮效率与根瘤菌个体菌株和大豆品种极相关。大多数土著大豆根瘤菌是低或中效固氮的菌株,因而认为选育抗土著根瘤菌而有利于人工接种菌株结瘤的大豆品种和强竞争性的高效菌株仍是提高我国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资源调查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省主要大豆产区的不同土壤和大豆品种中分离得到的38个快生型大豆根瘸菌株的鉴定表明,这些分离物的IAR除了氨苄青霉素外,均较慢生型为低。38个菌株被分为4个血清型,其中2个为新发现的,命名为2077和2120型。细胞成分N%含量为2.01-3.78,C%含量为50.52-55.53%,N/C值<10。所检测的7个菌株都有1-2个大质粒,且每个均有112 Md的大质粒。分离株的共生效应和结瘤竞争由于大豆品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起源地之一的山西省,快生型大豆根瘸菌的分布广泛,分离频率较高,菌株类型也多。  相似文献   

3.
土壤和大豆品种是影响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土壤捕捉试验,分别从冬小麦茬口和玉米茬口土壤中种植的4个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得到149株快生根瘤菌和49株慢生根瘤菌。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16S-23S基因间隔(IGS)以及共生基因(nod C)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考察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对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ARDRA分析结果表明,快生根瘤菌全部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全部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IGS酶切分型将所有菌株分为3种图谱类型,其中型Ⅰ与辽宁慢生根瘤菌(B.liaoningense)的模式菌株酶切图谱类型完全一致,型Ⅱ和型Ⅲ与费氏中华根瘤菌(S.fredii)的模式菌株酶切图谱类型完全一致。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分属于以上2个种。在两种茬口土壤中快生根瘤菌费氏中华根瘤菌均为优势种群,在冬小麦茬口土壤中的比例(平均95.18%)远高于玉米茬口土壤(平均53.78%)。‘冀豆12’大豆品种的费氏中华根瘤菌在两种茬口土壤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其他品种。对菌株的IGS基因型与宿主大豆品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品种与根瘤菌IGS基因型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nod C-RFLP酶切分型结果表明,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对菌株的共生基因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根瘤菌、土壤茬口和大豆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茬口对根瘤菌的种群结构影响较大,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氮水培、盆栽、田间区组试验,从采集自四川33个市县35个采样点分离获得的70个大豆根瘤菌株中,筛选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 贡选1号 匹配性最佳的根瘤菌。对第一批分离自21个市县23个采样点的52个菌株进行无氮水培实验,其结瘤能力和共生固氮能力表明,S8、S22、S36、S46、S55、S65菌株与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好。用6个菌株进行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36、S8菌株与 贡选1号 匹配性较佳。将第二批分离自四川另外12个市县的12个采样点的18个菌株进行第二次水培实验,以S8、S36和CK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表明接种S151、S152、S150、S149菌株的植株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高于CK,且高于阳性对照(S8、S36)。结合盆栽和第二次水培实验结果选择S152、S151、S150、S149、S8进行田间试验,以不接种为对照,结果显示,接种S152、S150菌株的大豆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33.5%和18.5%,且显著高于其它三个供试菌株S151、S149和S8接种处理。为此筛选出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最佳的菌株是S152、S150。  相似文献   

5.
通过含有R68.45质粒的大肠杆菌将快生型大豆根瘤ACCC15067菌株的大质粒转到慢生型大豆根瘤菌61A76菌株中去,共接合转移出22个接合子菌株,对其中的12个菌株进行了与83-119大豆的共生接种试验,其效果是部分接合子菌株超过供体菌和受体菌对接合子BF2-A1菌株进行了质粒检测。田间应用亦有增产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5个大豆品种[Glycine max(L.)Merr.]上分别接种12个大豆根瘤菌菌株[其中1株快生型(Rhizobium Japonicum)其余11株均为慢生型(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一个土壤上清液样品;接种后28天和48天分别测定各处理的单株结瘤数、单株根瘤鲜重、单株茎叶干重、单株茎叶含氮量以及28天至48天单株茎叶的氮积累量。结果表明,不同根瘤菌菌株对上述5个指标的影响,不论在28天或48天都有差异(P=0.01);而不同大豆品种对上述5个指标的影响,28天时无差异而48天都表现出差异(P=0.01);并且28天和48天的茎叶含氮量有品种×菌株相互作用效应外,而其他指标均没有品种×菌株相互作用效应。参试菌株以22—10、USDA123,Tal377,E84,USDA110固氮效率较高,大豆品种以绥83—495在结瘤、固氮方面表现较优良。  相似文献   

7.
汤树德 《土壤学报》1979,16(1):9-1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在国营农牧场中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大豆的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一般认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能提供大豆整个生育过程中对氮素需要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然而,在大田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前作、品种、施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豆在田间的共生固氮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大豆耐低磷能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11个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对低磷胁迫反应的差异及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APA)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植株全磷和全氮积累量差异极显著(P<0.01),表现出品种间耐低磷的差异性。大豆品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植株全磷和全氮量与APA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APA是大豆品种磷效率的一种机制,它可作为耐低磷品种筛选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高效亲和的花生寄主植物-根瘤菌株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栽培花生,从大、小共生体双方研究了寄主植物-根瘤菌株组合的亲和性。结果指出:(1)在温室水培盆栽条件下,用菌株147-3接种的寄主植物结瘤、固氮能力育成品种〉普通型;(2)血清学鉴定出5个不同血清型菌株,其竞争力或回收率与寄主品种、根瘤菌株和土著菌数密切相关;(3)在温室与田间条件下,不同花生寄主一根瘤菌株组合存在着广谱或特异共生亲和性与非亲和性的差异,并鉴定出高效、广谱亲和的品种徐州6-  相似文献   

10.
钒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宝方  何增耀 《农业环境保护》1993,12(5):198-200,203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钒对春大豆、秋大豆结瘤和固氮的影响,试验结构表明:钒处理影响大豆结瘤,使大豆植株单株瘤数、单株重减少。但钒可促进根瘤个体发育使根瘤个体重量增加,钒处理还增加大豆根瘤因氮酶活性,但不能增加大豆--根瘤共生固氮体系的固氮效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15)N稀释法筛选高固氮能力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5N稀释法筛选出了具有高固氮能力的大豆品种和品系,大豆品系1005,8502,2096,1454,94用东农42是高固氮品系,它们的固氮效率高达70%,大豆品系1454和1555即高产又高固氮。根据方差分析,不同大豆品种或品系固氮效率差异显,固氮效率与产量无相关关系,与成熟期呈正相关,成熟期越长,固氮效率越高。有10年品种或品系在1992和1994年两次进行试验,尽管两年的降雨情况有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大豆品种在养分吸收及产量上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红丰11等四个大豆品种吸收利用氮、磷、钾养分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养分利用率也不同,导致产量的差异。以红丰11养分吸收量最多,表现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土壤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大豆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39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真菌菌株代谢产物浸出液在不同处理时间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的抑制作用,评价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效果,从而进一步筛选出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差异。39株被测菌株中有7株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真菌snf 2455-2的浸出液对大豆胞囊线虫有较强的致死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大多数菌株的抑制效果增强,同时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也增多。在处理72 h时,与对照相比有17株菌株抑制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入生物质对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生物质设置秸秆、土豆皮、食用菌废弃料、大豆浸出液4个处理。分别在植株生长第4片复叶展开(V5)、结荚始期(R3)和鼓粒盛期(R6)取样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外施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 且生物质对大豆菌根形成的促进作用较对根瘤形成的促进更显著, 持续时间更长。在4种生物质中, 秸秆处理表现效果最佳, 不仅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有增效作用, 同时对大豆产量有协同促进作用。在R6期大豆有效根瘤数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38.46%、26.28%、131.99%, 产量较对照增加69.78%, 且秸秆容易获得, 施用方便, 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的生物质。大豆浸出液处理对大豆双共生系统促进显著, 在R6期有效根瘤数量较对照增加89.74%, 同时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较对照增加31.23%, 但由于此处理播种前采用浸种方式, 对大豆子叶造成较大损伤, 使保苗率严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相对较低。食用菌废弃料和土豆皮处理在3个生育时期对大豆双共生系统的作用不尽一致, 但R6期2个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土壤中真菌数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以来源于东北、西北和南方的15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利用砂培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大豆利用钙磷的差异。结果表明,钙磷对西北大豆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南方品种,最后是东北品种。与东北品种比较,西北品种和南方品种生物量分别较东北品种增加32.9%和26.9%。垦农18、垦98-602和黑豆分别与相同来源的其它4个基因型大豆生物量达到5%的差异显著水平。通过比较和方差分析认为,钙磷对促进大豆根生物量增加比对地上部生物量增加的作用大。钙磷对南方和西北大豆根瘤形成的影响比东北的大。钙磷对南方大豆根瘤干重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大豆,最后是西北大豆。然而,方差分析表明,垦农18根瘤干重与东北的其它4个品种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西北的5个品种根瘤干重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安选普定皂角豆的根瘤干重与其它4个南方品种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相同来源的大豆地上部含磷量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东北品种地上部含磷量最高,达到2.23gkg-1,西北品种为2.14gkg-1,南方品种仅含有1.69gkg-1;根系含磷量是南方品种最高,达到2.03g kg-1,西北品种为1.66g kg-1,东北品种仅含有1.57g kg-1;根瘤含磷是西北品种最高,达到4.62g kg-1,东北品种为3.80g kg-1,南方品种为3.89g kg-1。不同来源大豆基因型根际pH差异较大,5个品种根际pH的平均值相比较,东北大豆根际pH最高,为6.17,其次是南方大豆为6.01,最低的是西北大豆,pH为5.81。方差分析表明,无论哪种来源的大豆,各品种根际pH都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钙磷利用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南方、西北和东北品种,分析认为磷素利用效率并不能完全代表作物对钙磷的利用差异,综合作物对磷的吸收累积量将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质耐低磷与耐铝毒部分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 ,对来源于华南酸性土壤的 5个大豆品种的地上部及根部耐低磷及耐酸铝部分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在磷效率和耐铝毒特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大豆品种 6 2号、乐昌及广州大粒具有较高的磷效率和耐铝毒特性。在低磷及铝毒胁迫下它们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磷含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总酸分泌量以及主根长。低磷和铝毒胁迫严重影响地上部磷的吸收 ,高磷能缓解铝毒。铝浓度不同处理大豆的地上部无显著差异 ;但在铝毒胁迫下 ,根部的铝浓度比地上部高 5~ 6倍 ,且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初步确定了大豆耐低磷与耐铝毒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的氮素积累特性,以10 个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育期不同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5N 示踪技术,在框栽条件下分析大豆植株全氮累积规律,以及不同氮素来源,即土壤氮、肥料氮和根瘤氮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全株和各器官的全氮积累量,除了根部,均表现为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土壤氮和肥料氮占全氮比例与生育期负相关,即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不同生育期品种营养器官中土壤氮和肥料氮比例高于荚皮和籽粒;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量和占全氮比例与生育期正相关,即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根瘤氮主要积累在大豆荚皮和籽粒中,分配到籽粒中的根瘤氮占全株根瘤氮积累量的76.38% ~ 92.25%。本研究为丰富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及氮肥调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套作是我国南方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了提高套作大豆产量,筛选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5个重庆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试验比较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结果表明:南豆12、贡选1号的株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均大于其他品种,667 m2产量分别为126.7 kg、113.3 kg,是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套作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北方地区大豆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辽地区分离、纯化的17株根瘤菌均具有典型的根瘤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特征,生理生化指标接近,可与辽豆15共生结瘤,分为快生菌和慢生菌。所有根瘤菌均可不同程度地利用供试的5种碳源。耐酸碱度、耐盐性及温度敏感实验表明,菌株HS3可在pH6.0~9.0生长,菌株HH4可耐受1.5%氯化钠,菌株HH4,HH2可在13℃~39℃生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水培法,以3个不同品种大豆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铝对大豆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使大豆积累了大量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根系活力下降,且不同品种在铝胁迫的表现性状方面存在差异。此外,根据所计算的耐铝胁迫系数,这3个品种的耐铝胁迫能力为:浙春3号>浙秋3号>华春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