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湖县耕地钾素亏缺及补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爱枝 《土壤肥料》2002,(5):26-29,32
通过对太湖县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取样化验,分析了全县不同土种供钾状况,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较,速效钾由70mg/kg下降到50mg/kg,缺钾面积增加了20个百分点。钾素亏缺的原因是钾素投入总量不足;氮磷钾投入比例不当;以及淋失损失等。补钾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有机钾源;充分挖掘土壤潜在钾源;科学施用无机钾肥。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对钾离子固液相分配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钾离子在土壤固液相分配转化和作物吸收利用的重要因子^[1~3]。对于植物所必须的钾素来说,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是土壤钾库中最活跃的组分^[4~7]。钾在土壤固、液相间的转化速率与数量分配关系取决于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以及K^ 与土壤固液相表面的作用方式,并反映了土壤固钾能力^[8~11]。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朱永官  罗家贤 《土壤学报》1994,31(4):430-438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结果表明,土壤含钾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因成土母质和土壤发育程度而异。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含钾矿物随粒烃增大而增加(>50μ除外),沉积岩发育的土壤情况相反。土壤的非交换性钾与云母类矿物含量呈较好的相关性(r=0.669^*),交换性钾与土壤CEC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8^**)。不同粒级对土壤全钾量贡献不一,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全钾量主要集中于10-50  相似文献   

4.
鄂南红壤丘陵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鄂南红壤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旱地及坡荒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水田、水田改旱菜地的土壤养分状况,本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磷素普遍缺乏,钾素含量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呈现水田类>水田改旱地类>旱地类:土壤磷含量则是水田改旱地类>水田类>旱地类;水田类钾含量明显降低旱地类和水田改旱地类,而且三熟制油菜-西瓜-晚稻种植模式下,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水田改为旱作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酒泉市土壤养分状况。对酒泉市各县市的土样进行了养分测定。结果表明,酒泉市的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偏低,全氮和碱解氮中等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处于适宜和高水平。土壤pH总体为适宜和高水平。另外,各县(区、市)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均有一定比例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同时存在偏低或过高的现象。各县(区、市)应因地制宜,通过测土配方、合理施肥来提高土壤养分均衡供应能力,减少肥料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90  
鲁如坤 《土壤学报》1989,26(3):280-286
本文根据我国建国以来主要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略的阐述。我国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变幅:N是0.04-0.38%;P是0.017-0.11%;K是0.05-2.50%。耕地土壤几乎全部都需补给氮素,大约有1/2-1/3缺磷;1/4-1/3缺钾。缺钾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北方土壤的缺钾问题也需要及时注意。成土母质、风化程度和人为的耕作施肥措施是影响土壤氮、磷、钾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土壤含钾矿物的释钾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土壤中含钾矿物的类型、结构特点、钾素含量与钾素释放的关系,区分了含钾矿物在土壤中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含钾矿物钾素释放规律的研究状况,钾素释放的作用机理、动力学特性,以及影响土壤含钾矿物钾素释放的因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北方主要土壤对当季作物的供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我国北方农区主要土壤对当季作物的供钾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当季作物的供钾能力的总趋势是,取自西北的土壤较高,而取自华北和东北的土壤较低.土壤速效钾可利用部分的大小及其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对当季作物的供钾状况.供试土壤对当季作物的供钾能力是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钾肥对籽瓜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研究钾对籽瓜与瓜籽的经济性状、瓜籽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改善了籽瓜的单瓜重、单瓜瓜籽重、单瓜产籽数、产籽率、瓜籽百粒重、纵、横径及出仁率;施钾提高了籽瓜产量,与不施钾比较,施钾后,瓜籽产量增加157~230kg/hm^2,增产幅度9.2%~13.5%;施钾提高了籽瓜的产值与纯收入,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后,新增加产值942~1375元/hm^2,新增加纯收入818—1104元/hm^2,边际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籽瓜最高产量与最大利润的钾用量为135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钾素淋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董艳红  王火焰  周健民  任正文 《土壤》2014,46(2):225-231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降雨情况下不同土壤钾素的淋溶特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施钾的自然土壤,在降雨量较小时(87 mm),决定钾素淋溶状况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质地,质地越轻,K+淋溶量越大;降雨量较大时(435 mm),决定钾素淋溶状况的主要因子则为速效钾,田间速效钾含量愈大,淋溶风险愈大。外源钾施入土壤后,在降雨量较小时(87 mm),钾素淋溶状况主要受土壤粉粒和缓效钾的影响,粉粒含量和缓效钾越大,淋溶量越小;降雨量较大时(435 mm),钾素淋溶状况主要受全钾和缓效钾的影响,其值越大淋溶量越小。在降雨量充足、田间排水不畅的情况下,短时间内(2 h)土壤钾肥表观淋出率仅与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的质地是影响钾淋溶主要因子;长时间(24 h)淋溶后钾肥表观淋出率则与土壤pH、粉粒、全钾、缓效钾和长石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全钾和粉粒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英 《土壤通报》2002,33(4):268-271
本文对黑龙江省 1977~ 1997年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磷、钾三要素输入输出及其平衡状况、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农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的变化趋势 ,提出了黑龙江省土壤实行稳氮减磷补钾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田土壤钾平衡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钾平衡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土壤钾库丰缺状况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钾素养分供应状况评价及科学施肥实践。本文从农田养分平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钾平衡的计算方法、农田钾平衡的时空变异特征、不同作物农田钾平衡状况、钾平衡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农田钾平衡研究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我国农田钾平衡总体表现为亏缺,时间维度上表现为自建国以来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间表现不一且变异较大,部分区域的农田钾平衡状况表现为盈余;不同区域及不同作物间钾平衡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作物之间的养分吸收特性不同以及肥料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不同作物类型之间及同种作物不同年际间钾平衡的差异;不同研究者对于我国农田钾平衡的总盈余量、单位面积盈余量以及空间变异特征所得结果差异较大,宜对所选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后比较,而不宜进行直接对比;而对时间变异、不同作物种植类型农田钾平衡以及土壤钾累积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质上来说,当前土壤养分库状况是一个区域的种植制度、施肥方式经过多年的累积所造成的结果,同时也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为保持土壤钾养分库的稳定与提升,基于我国钾平衡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未来在养分均衡、开源节流、重视不同轮作情况下钾素的周年运筹以及关注更深层次的土壤分层钾养分库等几个改善农田钾平衡技术措施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河南潮土钾素变化状况与钾肥肥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158个点取样调查,分析了河南潮土钾素变化状况与肥效。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每年以3.8mg/kg的速度下降,施肥制度对下降速度影响较大,主要作物上钾肥肥效日趋明显,并提出了补钾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利用22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对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年到2000年,土壤钾素收支平衡的状况为:氮钾肥处理钾盈余57.72kg/hm2,氮磷钾肥处理钾亏缺192.90kg/hm2。以氮钾肥处理提高土壤中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矿物钾最多,依次分别比对照提高5.49倍、1.13倍、2.47倍和1.11倍。氮磷钾肥和氮钾肥处理在土壤中积累各形态钾总量分别占施钾量的19.18%、20.01%。氮钾处理和氮磷钾处理土壤速效钾和土壤缓效钾含量高,在土壤剖面中分布以0—20cm含量高,20cm以下逐层降低。用X-射线衍射测定长期施钾和不施钾的土壤粘土矿物组成为:氮磷钾处理土壤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峰值高;而氮磷处理土壤粘土矿物中蛭石峰值高。  相似文献   

15.
洪水沉积物对长江中游洪泛区土壤钾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俭  马毅杰 《土壤通报》2002,33(5):343-345
本文对比研究了长江中游几类洪泛区 (江心洲、洲滩和圩垸等 )的洪水沉积物和剖面土壤的钾素营养状况。结果表明 ,相对于洪泛区耕层 (表层 )或剖面土壤的钾素状况 ,洪水沉积物的覆盖能丰富表土的钾素营养 ,显著增加表土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 ,且速效钾的增幅大于缓效钾 ,而对全钾无明显影响。沉积物对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与其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CEC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沉积物和土壤的钾素状况与粘粒含量 (<0 0 1mm)呈显著正相关 ,与砂粒部分呈负相关 ;有机质和CEC对土壤钾素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 ;而洪泛区土地利用方式与耕层土壤钾素的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田间采样统计分析和框栽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钾素状况及土壤的供钾能力是影响我国北方烟区烤烟烟叶含钾量的主要因子之一 ,合理施用钾肥和改善土壤的钾素状况是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有效措施 ;土壤湿度是保证土壤钾素向烟株根系运动的必要条件 ,在烟株生长期间 ,特别是在烟株移栽 4 0— 50天期间 ,保持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6 0— 70 % ,是促进烟叶吸钾 ,提高烟叶含钾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湖县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取样化验 ,分析了全县不同土种供钾状况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较 ,速效钾由 70mg/kg下降到 5 0mg/kg ,缺钾面积增加了 2 0个百分点。钾素亏缺的原因是钾素投入总量不足 ;氮磷钾投入比例不当 ;以及淋失损失等。补钾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有机钾源 ;充分挖掘土壤潜在钾源 ;科学施用无机钾肥  相似文献   

18.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以下简称改良剂)施入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进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盆栽试验玉米的生物量和钾吸收量。结果表明:对于有效钾含量高的土壤,改良剂能促进钾的缓效化,有利于土壤钾的保蓄,防止土壤钾的淋失;对于有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改良剂都能促进玉米对钾的吸收,有利于提高钾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水分和温度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彭千涛  范钦桢 《土壤学报》1984,21(4):387-394
钾是植物的重要养分之一。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的矿物,因而产生钾的释放和固定,但这一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水分状况是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水分状况对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问题,受到了土壤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一致的结论,例如Omuetiand[1]等认为。用风干土测定的交换性钾能很好反映土壤供钾状况,而Luebs等[2]则认为,以用新鲜潮湿土测定为好。为了更好的反映土壤当季的供钾水平,合理使用钾肥,以及发挥土壤钾素的潜力,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有实践意义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方程和大麦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Elovich、抛物线扩散、权函数和指数方程研究电超滤恒电场下12种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Elovich、抛物线扩散和权函数方程具有高的相关系数和小的标准差,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而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低和标准差大而不适宜应用。本文成功地建立了动力学方程与大麦多点田间试验钾肥反应和土壤钾素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Elovich、抛物线扩散和权函数方程的常数(斜率或截距)与土壤速效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