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或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肺炎和胸膜肺炎的症状和病变为特征。本病广泛分布和流行于世界各国的养猪地区,对养猪业危害严重。一、易感因素1、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常由于购入  相似文献   

2.
封昌亮 《农家致富》2007,(23):43-43
此病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怀孕中期的母猪和胎儿对本病最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母猪可由自然交配由公猪直接传染而发病。 一、临床症状 各种年龄猪均拒食,世猪流产,仔猪出生后呼吸困难,死胎率和哺乳仔猪死亡率均极高。因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猪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常发生于16周龄以下猪,3~12周龄的猪最易感病。临床症状有发烧、食欲下降、跛行、呼吸困难、神经症状(转圈运动)等,急性病例常突然死亡。1流行特点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源体。本病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及其他带毒动物。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有时长达10周。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各年龄段的猪都易感病,以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为最高。本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多呈地方性流行,新发区可暴发性流行。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轮状病毒发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名蓝耳病,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对不同猪龄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尤其以对怀孕母猪和1月龄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可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的影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二类传染病,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下面就对本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一下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流行特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胸膜肺炎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以肺炎和胸膜肺炎为特征。不同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但以4~5月龄猪发病死亡较多。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存在于呼吸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冬季和早春是本病的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呈散发,很少暴发。初次发病的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可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猪只,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尤其易感,通常多发于5~8周龄;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但多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本病主要通过鼻腔感染,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猪高热病是在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猪机体发热的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有生物感染因素和药物因素,以前者居多,生物性病原包括病毒类、细菌类、寄生虫类和立克次氏体类等,每种病原的感染都有各自特点,临床需要根据情况针对性防控;预防本病可依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3方面开展工作;治疗本病需要根据临床确定的病原种类,针对性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猪瘟     
焦鑫 《饲料博览》2004,(8):53-5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本病急性型呈败血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特别在回盲口附近常见钮扣状溃疡,故俗称“烂肠瘟”。病原:猪瘟病毒。流行病学:在自然情况下,不分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只都可感染发病。病猪是其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尿、分泌物、唾液排出体外,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场地及用具等都能传播本病;其次本病亦可经呼吸道、眼结膜及伤口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可以机械带毒,成为传播媒介。猪瘟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易感猪群一…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高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患猪和带菌猪均是该病的传染源。2011年12月30日,廊坊市某猪场送来病猪2头,呼吸困难,食欲废绝的症状。经过对临床症状的观察和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经检查,该猪场还有10头猪感染。1、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均易感,但由于初乳中母源抗体的存在,本病最常发生于育成猪和成年猪(出栏猪)。急性期死亡率很高,与毒力及环境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与其他疾病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俗称"口疮"、"辟癀",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中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属人畜共患的高度接触性、热性、烈性传染性疫病。1流行病学特点(1)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易感性较低。(2)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  相似文献   

13.
破伤风诊治     
何水晶  刘超  崔景  王卫 《吉林农业》2011,(9):184-184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类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在各种动物中以单蹄兽,如马、驴、骡等对本病最易感,其次为猪和牛、鹿、羊等偶蹄动物。猫较少患破伤风。禽类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幼龄动物对此病通常比成年者更易感。人类也可罹患破伤风。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烈性﹑ 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入OIE名录,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 日龄和性别差异,发病率死亡率高,可达100%,对养猪业危害严重,本病不是人畜共患病.文中简要介绍该病的防控措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龚佳望  张丽 《湖南农业》2002,(21):19-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引起猪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腹部皮下和四肢末梢发紫,且多为隐性感染.猪、绵羊、牛、马、犬、猫和其它动物易感,主要由吸血昆虫如蚊、跳蚤、虱、疥螨、虻、蠓等传播,注射针头、交配、手术器械也可以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16.
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为高。传播迅速,冬季多见。1病因1.1病猪和带毒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和鼻分泌物及呼出气体中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船、用具后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感染易感猪。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布菌引起的一种人、兽互传病.最常见的是牛、羊、猪感染此病,由于人和其它动物食用了布病动物及其产品而被感染发病,带菌人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犬感染布病后多呈隐性症状,少数感染犬出现临床症状.本病的主要特点是生殖器官及胎膜出现炎症.  相似文献   

18.
猪传染性肠胃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以引起两周龄以下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虽然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这种病毒,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传染性肠胃炎以病猪和带病毒猪为主要传染源,从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气体排出病毒污染环境,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而传染给易感猪.该病通常从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呈季节性流行,该病毒冷冻时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发于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以3~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最多. 病猪、带菌猪及被污染的鱼粉是主要的传染源.经消化道、皮肤创伤而传染给易感猪.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人兽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毛皮动物易感。病兽及隐性带毒兽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肠道,随粪便排出,经消化道感染,寒冷季节易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