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四川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该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围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降水量、水资源量和水质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并从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出了当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源、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西安市水资源现状,针对西安市水资源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开采过度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水资源保护措施,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西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本,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社会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若干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和特征。然后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别探讨了水资源利用对策以及水环境保护对策,旨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我国积极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也迫在眉睫.梳理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和制度现状,认为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着多部门分割管理、水资源产权制度不健全、水资源生态功能管理缺乏的主要问题.为了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需要,提出了水资源管理要向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产权制度明晰和“数量、质量、生态管控”三位一体管理的趋势发展.今后水资源管理的改革,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资源综合管理;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发展水资源市场;创新管理理念,促进水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基础性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平山 《甘肃农业》2012,(10):75-77
作者根据河西内陆区的水资源系统完整性和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从水循环角度考虑,对河西内陆区界定了降水资源、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径流性水资源)、生态需水量、可利用水资源、工程供水量等定义,并对河西三流域各种定义的水资源数量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最新评价。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的利用率低等问题,从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多渠道开源;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河西内陆区的水资源系统完整性和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从水循环角度考虑,对河西内陆区界定了降水资源、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径流性水资源)、生态需水量、可利用水资源、工程供水量等定义,并对河西三流域各种定义的水资源数量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最新评价.  相似文献   

8.
农业水资源价值的能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农业灌溉水费征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水资源价值的来源及其组成进行了探讨,认为水资源的价值来源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直接或间接投入应用的太阳能值,包括水资源储存的能值和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为定量计算农业水资源的价值,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水资源价值理论与方法,并建立了水资源能值定价模型。最后对2005年江西省的农业水资源价值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水资源价值定量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大石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大石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平衡分析法对2005年、2010年、2020年3个不同水平年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平衡计算,得出了确保大石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以及日益显著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总结了科学发展观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并且指出了科学发展观就是解决水资源矛盾的核心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如何指导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