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SDS-PAGE法,系统研究了苎麻脱胶高效菌株T85-260纯培养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初步得出如下结论能在不同的培养基中组成型产生41种胞外蛋白(含胞外酶或亚基),分子量为10.0KD-120.0KD;可能能分泌分子量分别为60.3KD、49.5KD、33.5KD、29.5KD的4种甘露聚糖酶,分子量为28.6KD的果胶酶,较高浓度的镁离子有利于果胶酶的产生,分子量分别为72.9KD、35.5KD、31.6KD、19.9KD的4种蛋白酶;T85-260嗜好甘露糖.上述酶类需要在苎麻脱胶过程中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SDSPAGE法,研究了高效菌株T85—260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基本印证了其在纯培养过程中的酶学表现即组成型产生41种胞外蛋白(含胞外酶或亚基),分子量为10.0KF—120.0KD;能分泌分子量分别为60.3KD、49.5KD、33.5KD、29.5KD的4种甘露聚糖酶,分子量为28.8KD的果胶酶,较高浓度的镁离子有利于果胶酶的产生,分子量分别为72.9KD、35.5KD、31.6KD、19.9KD的4种蛋白酶。  相似文献   

3.
高效菌株T85—260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SDS_PAGE法,研究了高效菌株T85-260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基本印证了其在纯培养过程中的酶学表现:即组成型产生41种胞外蛋白(含胞外酶或亚基),分子量为10.0KF-120.0KD;能分泌分子量分别为60.3KD、49.5KD、33.5KD、29.5KD的4种某露聚糖酶,分子量为28.8KD的果胶酶、较高浓度的镁离子有利于果胶酶的产生,分子量分别为72.9KD、35.5KD、31.6KD、19.9KD的4种蛋白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 SDS PAGE法 ,研究了高效菌株 T85— 2 6 0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 ,基本印证了其在纯培养过程中的酶学表现 :即组成型产生 41种胞外蛋白 (含胞外酶或亚基 ) ,分子量为 1 0 .0 KF— 1 2 0 .0 KD;能分泌分子量分别为 6 0 .3KD、49.5 KD、33.5 KD、2 9.5 KD的 4种甘露聚糖酶 ,分子量为 2 8.8KD的果胶酶 ,较高浓度的镁离子有利于果胶酶的产生 ,分子量分别为 72 .9KD、35 .5 KD、 31 .6 KD、1 9.9KD的 4种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不同脱胶菌株胞外酶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DS-PAGE法,通过系统研究T85-260、T1163、T66等3株脱胶菌株在纯培养、灭菌和未灭菌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初步明确了T85-260的胞外酶为组成型,而其它两种菌株的胞外酶为诱导型,T85-260存在较多种为在脱胶关键酶,表达量多,而其它两种菌脱腕关键酶种类和表达量都少。T85-260的快速脱胶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同脱胶菌株胞外酶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DS—PAGE法,通过系统研究T85—260、T1163、T66等3株脱胶菌株在纯培养、灭菌和未灭菌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初步明确了T85—260的胞外酶为组成型,而其它两种菌株的胞外酶为诱导型,T85—260存在较多种类脱胶关键酶,表达量多,而其它两种菌脱胶关键酶种类和表达量都少。T85—260的快速脱胶机理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高效菌株T85-260对罗布麻韧皮进行脱胶的过程中,每3小时取一次样,分别研究微生物生长和酶解产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85-260能在8小时左右完成罗布麻韧皮脱胶,杂菌对其生长规律和脱胶性能不构成明显影响;T85-260分泌胞外酶降解罗布麻韧皮中的半纤维素所形成的单糖类产物,如葡萄糖、甘露糖、木糖等多数被微生物当作碳源消耗了,只有鼠李糖比较难被微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8.
罗布麻生物脱胶过程中的发酵液的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高效菌株T85-260对罗布麻韧皮进行脱胶的过程中,每3小时取一次样,分别研究微生物生长和酶解产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85-260能在8小时左右完成罗布麻韧皮脱胶,杂菌对其生长规律和脱胶性能不构成明显影响;T85-260分泌胞外酶降解罗布麻韧皮中的半纤维素所形成的单糖类产物,如葡萄糖、甘露糖、木糖等多数被微生物当作碳源消耗了,只有鼠李糖比较难被微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9.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果胶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进行苎麻酶法脱胶,分别进行每种酶的单一酶脱胶和3种酶联合脱胶实验,研究这3种酶对脱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胶胶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株多粘芽孢杆菌对红麻博士、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4.0mL可在30h内完成干皮脱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T在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D和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苎麻厌氧脱胶菌研究:Ⅰ.脱胶菌的筛选和产酶条件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绍江  刘勇 《中国麻作》1995,17(3):34-38
从沤麻塘泥、麻地和菜园土采集的土样中,用亨氏厌氧技术分离到A3-2,C9-2,F1-3,P15-1及M4-2五株苎麻厌氧脱胶菌,它们的果胶酶活分别为1989U,1547U,1479U,2668U,2260U,它们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298U,618U,210U,180U,1318U。实验室小样脱胶后的总残胶为9.3-13%。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苎麻脱胶菌种的分布、生长、营养和脱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脱胶菌广泛分布于7省28县(市)的10类苗样中,从500多株脱胶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脱胶菌(编号为T85—260),它可在8小时内完成苎麻脱胶;T85—260的生长速度快,接种后10小时的活菌数即达顶峰;对苎麻胶质中较难被碱溶解出的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发酵速度快,因而在脱胶过程中定向破坏苎麻胶质主体结构,使之易于用稀碱除去,表现出生物脱胶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从沤麻塘泥、麻地和菜园土采集的土样中,用亨氏厌氧技术分离到A3—2,C9—2,F1—3,P15—1及M4—2五株苎麻厌氧脱胶菌,它们的果胶酶活分别为1989U,1547U,1479U,2668U,2260U,它们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298U,618U,210U,180U,1318U。实验室小样脱胶后的总残胶为9.3—13%。  相似文献   

16.
脱胶是除去苎麻中非纤维素物质(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脂肪和水溶物等),获得纯净单纤维的过程。经过脱胶后的纤维才具有可纺性。因此,脱胶是苎麻纺织上的一项重要工艺。到目前为止,烧碱煮炼法仍是最通用的脱胶方法。但该法存在耗用大量酸碱的燃料、成本高、废水污染严重和劳动强度大等缺点,急待改革。在探索新的脱胶方法过程中,我们曾就苎麻细菌脱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初步结果。现将这项工作中有关脱胶菌种选育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果胶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进行苎麻酶法脱胶,分别进行每种酶的单一酶脱胶和3种酶联合脱胶实验,研究这3种酶对脱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影响果胶酶及亚麻脱胶效果的主要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浴比、化学助剂均对果胶酶及脱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塘水为脱胶水源,最适脱胶条件为:沤麻温度30~35℃、浴比1:20~25、pH7.0~7.5;化学助剂以2%的尿素为最佳,沤麻24h后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浓度,加快沤麻速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 T1 1 6 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 ,结果表明 :红麻专用脱胶菌株 T1 1 6 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 9种脱胶酶 (和亚基 ) ,其中分子量为 70 80 0 D、6 1 6 0 0 D、6 0 0 0 0 D、5 1 2 0 0 D、430 0 0 D、41 70 0 D和 335 0 0 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 ,分子量为5 6 30 0 D和 2 880 0 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