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从黑龙江‘龙粳17’、‘吉特639’和‘垦稻10’病田中分离的9、8、8个稻瘟病菌菌株喷雾接种到4套鉴别寄主上,结果表明,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将这3个来源的菌株分别划分成8、7和4个生理小种,日本清泽鉴别品种则将其分别划分成9、8和8个生理小种,以黑龙江本地水稻品种作为鉴别品种,则可将其分别划分成8、7和5个致病型,以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为鉴别品种,则将上述菌株分别划分为9、7和8个致病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应用日本清泽鉴别寄主共分离测定了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178个,结果共划分为104个生理小种。其中77.7号小种为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比例为4.49%;677.7、377.7号小种为强毒力小种,能侵染91.67%的鉴别品种,从基因角度来说,Pi-ta2、Pi-zt可在黑龙江省的优势小种区利用,Pi-ks,Pi-t不可在黑龙江省大规模利用,此外,地域较近地区的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群体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稻瘟菌致病力变异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保存的4个单孢分离菌后代再分离若干单胞菌株,接种子国内7个鉴别品种上,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种。从6个单孢分离菌再分离的后代单孢菌株,分别对13个抗病品种作致病力测定,各后代单孢菌株仅对少数品种的致病力是一致的。从27个品种的小病斑或个别大病斑上分离的病菌,回接原品种后,有11个分离菌对原品种不致病。这些结果说明大多数分离菌对许多品种的致病力是易变的,只对少数品种的致病力保持相对稳定性。作者认为进行抗性遗传和抗性机制研究需要的致病力稳定分离菌,只能根据其对供试品种致病力的稳定性来选择,而不能按一组鉴别品种来选择。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近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日本 9个水稻单基因鉴别品种和BL1、K59两个参考品种鉴定了云南省 4个稻作区21个县 (市 )采集、分离的 15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 ,结果出现 78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其中优势小种为136.4(出现频率为65%)、317.4(出现频率52% )、007(出现频率 5.2% )小种。通过研究各稻作区生理小种对日本鉴别品种的侵染率 ,分析了各垂直抗性基因在不同稻作区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稻遗传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将来自2000年云南省石屏县水稻品种净栽和混栽田块的62个稻瘟病菌株鉴定为7群15个小种。其中,来自净栽黄壳糯田块的10个菌株被鉴定为4个种群,来自净栽汕优63田块的28个菌株鉴定为3个种群,来自汕优63/黄壳糯混栽田块的24个菌株鉴定为6个种群。本实验结果表明,混栽田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比净栽田块丰富,证明了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有利于稻瘟病菌稳定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六十年代以来,在生产上不断发现一些抗稻瘟病的品种,但在推广、栽种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抗病性。为探明其丧失原因及防治对策,1976年起开展了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协作研究。四年来,先后用21个省、市、区的1739个单孢分离物对212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筛选测定,从中选出特特勃、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号、合江18号和丽江新团黑谷7个品种为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品种,并从23个省、市、区提供的827个单孢分离物中鉴定出7群43个中国小种,其中以“ZG_1”小种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是我国的优势小种。南方籼稻区和籼、粳稻混栽区的小种组成较北方粳稻区复杂,而籼型小种(在籼稻鉴别品种上为 S 反应的小种),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初步研究表明品种抗病性的丧失,主要是由于出现了能侵染该品种的新小种所致。不良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也是加速品种抗性丧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同一病标样上分离的各单孢培养菌,同一单孢不同细胞发育而成的培养菌、同一分离物转管代次及单孢分离物接种后再分离菌的致病性变异观察,初步看到稻瘟病菌致病性虽有变异的情况,但多数情况是稳定的。同时,通过反复测定,初步选出一些较为稳定的分离物,为今后开展品种抗病性的基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辽宁丹东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两套鉴别品种,即中国鉴定品种和日本的清泽品种,对丹东地区水稻瘟病菌小种进行鉴定。用中国品种把80个单孢分离菌分成12个小种,用清泽品种将83个单孢分离菌分出成34个小种。当地优势小种是日本的307小种和中国的ZF1小种。在丹东现在明确了病菌侵染的抗病基因是Pi-ta2
高抗又高产的品种中花8号和中花9号,对多数小种是高抗的,但对日本小种577.3和577.7易感染。这两个小种在丹东地区出现的频率较低,因此中花8号和中花9号这两个品种在1-2年之内,不会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2对SSR引物,对来自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水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运用日本清泽建立的鉴别品种对其中62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稻瘟病菌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He=0.57±0.27,I=1.17±0.60)。聚类分析表明,在80%相似水平下菌株可划分为9个多样性群体。供试菌株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其中002、000和006为优势小种。分离的不同海拔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1600~1700m生理小种最丰富,达9个生理小种;海拔1500~1600m、1400~1500m和1700~1800m,生理小种分别为6、5和4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从海拔1400~1500m分离的菌株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57±0.24),并划分为6个群体。综合分析表明,在元阳哈尼梯田系统中,栽培传统品种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的区域,其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和生理小种也越丰富。  相似文献   

9.
已知抗瘟基因在黑龙江省寒地稻区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12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6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划分为104个日本小种,077.7号生理小种比例最高为4.49%,017.1号、017.5号、037.5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3.93%。就抗性基因而言,抗瘟基因Pi9(t)在全省抗谱为97.75%,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在全省内广泛利用;Piz-5、Pi12(t)抗瘟基因抗谱分别为78.09%和78.65%,根据品种种植区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就品种而言,抗瘟基因Pi9(t)、Piz-5是空育131;Pi5(t)、Pita-2是垦稻10号;Pi9(t)、Pita是上育397;Piz-5、Pi12(t)是垦稻12号等品种抗瘟改良的有利基因;在研究中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优质稻种美香占2号的抗瘟性,并为其合理布局以及与不同品种的轮换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和1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2013—2017年自广东省美香占2号品种上分离获得的50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无毒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50株稻瘟病菌菌株被鉴定为11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分别为C13、B13、B01、B05和C05;50株稻瘟病菌菌株对IRBLkh-K3(仅含Pik-h基因)、NIL-e1(仅含Pi50基因)、IRBL9-W(仅含Pi9基因)和IRBLzt-T(仅含Piz-t基因)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表现出极低的毒性,频率分别为4%、6%、6%和8%;对IRBLz-Fu(仅含Piz基因)、IRBLkp-K60(仅含Pik-p基因)和IRBLi-F5(仅含Pii基因)3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毒性,频率分别为88%、86%和80%;自美香占2号以及其它4个主栽品种上获得的70株稻瘟病菌菌株被聚为不同类群;2003—2007年供试菌株中无毒基因AvrPi9、AvrPiz-t、AvrPi50和AvrPik-h的出现频率较高,无毒基因AvrPi1、AvrPita2、AvrPi2和AvrPish的出现频率中等,无毒基因AvrPii、AvrPik-p和AvrPiz的出现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浙中沿海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群消长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至 1 998年 ,对分离来自浙中沿海台州各市县所获得的 1 76个单孢菌株 ,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共鉴定出 7群 2 2个稻瘟病生理小种。其中中 B和中 D群是台州稻区 2个主要的优势小种群 ,总的出现频率分别为 53.98%和 2 3.86% ,它们中的中 D1、中 B1 3、中 B1 5和中 B1这四个小种在我地分布范围广 ,出现频率分别高达 2 0 .4 5%、1 4 .2 0 %、1 4 .2 0 %和 1 0 .80 % ,且对多数栽种水稻致病 ,为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7年,从采自黑龙江省各主要水稻产区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获得268个单孢菌株,采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寄主共鉴定出7群31个中国小种。其中ZA、ZD、ZB为黑龙江省稻区的主要优势小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3.58%、24.63%和18.28%。ZD1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16.04%,其次是ZA49(13.43%)、ZE1(10.44%)、ZA17(8.96%)小种。不同地区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0~1997年,用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寄主鉴定了广东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1574份,共鉴定出8群43个生理小种。其中ZC群一直是广东省的优势种群,其出现频率平均为502%;ZC13一直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平均为274%,其次是ZG1(188%)、ZC15(145%)和ZB13(91%)小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7年,用中国稻瘟病菌鉴别寄主鉴定了广东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1574份,共鉴定出8群43个生理小种。其中ZC群一直是广东省的优势种群,其出现频率平均为50.2%;ZC13一直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平均为27.4%,其次是ZG(18.8%)、ZC15(14.5%)和ZB13(9.1%)小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5.
Rice blast i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threat to rice production worldwide.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due to the complex diversity and wid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causal pathogen Magnaporthe oryzae. In Australia, rice blast occurs in northern Australia but remains exotic to the main south-eastern rice growing area; however, there is the potential for rice blast to threaten this area; in addition, rice production is currently expanding from south-eastern Australia into northern Australia, which makes rice blast a major concern and challenge to rice industry in Australia. Prior to this study, there was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race status of M. oryzae present in Australia and on how to manage the disease through host resistance. The races of rice blast isolates collected in northern Australia was characterised based on the disease reactions of eight standard rice differentials used in an international race differential system. The following studies revealed genes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these race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responses of 25 monogenic rice lines with targeted resistance gene against different races. The rice blast isolates were characterised into five races: IA-1, IA-3, IA-63, IB-3 and IB-59. Genes Pi40, Piz-t, Pi9, Pi5(t) and Pi12(t) exhibited resistance to all the isolates belonging to five races. In addition, two genes showed complete resistance to multiple races, viz. Pi9 that showed complete resistance to races IA-1, IA-3, IA-63 and IB-3 and Pita2 that had complete resistance to races IA-3, IB-3 and IB-59.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races of M. oryzae in Australia. Genes identified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multiple races will not only streamline the identification via molecular markers of imported rice varieties with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in Australia, but will also allow the Australian rice breeding program to develop new varieties with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nd pyramid multi-gene resistance into Australian rice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6.
2002年黑龙江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2年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采集的57个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6群10个生理小种,即ZA17、ZA49、ZB1、ZB19、ZB25、ZC9、ZD1、ZD5、ZE1和ZF1生理小种,其中ZD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36.8%。生理小种的组成由1996年商世吉报导的4群7个生理小种发展到6群10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也由ZE1转变为ZD1。其中ZA17、ZA49强致病型的生理小种开始出现。所鉴定出的10个生理小种对4个粳稻鉴别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地域较近的地区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群体组成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78~1981年研究选出长白6号、京引127号和BL73个品种为吉林的辅助鉴别品种,加上全国7个鉴别品种,组成了一套适合于吉林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初步拟定了吉林小种命名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吉林存在的5群11个中国小种,进一步划分为29个吉林小种。ZG1J0、ZF1J0是全省的优势小种,ZG1J1、ZG1J-2、ZF1J1、ZF-1J2是正在引起推广品种长白6号、京引127号丧失抗性的危险小种,ZD3J6是值得重视的小种。此外,还基本查清了省内各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区系和分布情况,可供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特性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7个稻瘟病菌稳定菌株,将588个水稻品种划分为66个品种类群,为今后开展品种抗病性的基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测试,提出15个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广谱抗性品种,这些良好抗源可作杂交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