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芳华 《中国茶叶》2005,27(1):38-39
云南普洱茶是唐宋以来就久享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长期以来,我国权威茶叶书籍和茶叶辞典,都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将普洱茶作为条形黑茶之一,<中国茶经>(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将普洱茶归于黑茶类,<中国茶学辞典>将普洱茶称为黑茶或绿茶的一种,<中国名茶志>载:"普洱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样将普洱茶析为:"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和昆明、宜良的条形黑茶".  相似文献   

2.
正普洱茶是云南"当家茶",2016年产量近13万吨。近十多年来,普洱茶一度成为茶叶销售的热点。但随着消费者的理性回归,普洱茶几经沉浮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多个疑惑,一谈起普洱茶好像永远不缺争议的话题。列举几例。一、普洱茶不属于黑茶类?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云南一位茶叶资深专家,理由是普洱茶是用特定的云南大叶种作原料采用独特工艺制作的,是云南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中小叶种制的黑茶,应单列茶类,并受  相似文献   

3.
茶叶的分类与普洱茶的定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有独特的风味,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普洱茶的科学定义对普洱茶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开拓,对普洱茶的定义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争论颇多,使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产生了混乱.有的认为普洱茶源于普洱,只有普洱县或历史上"普洱府"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只有经过人工"渥堆"方式生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普洱茶就是黑茶;有的认为普洱茶是与黑茶完全不同的茶类;有的则认为普洱茶应包括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的所有茶叶;等等.显然,仅单纯从历史文化、地理地名、外形汤色、市场需求等某一方面的角度提出普洱茶的定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反映普洱茶作为茶叶特定品类的内在特性.为了对普洱茶进行科学的定义,必须溯本求源,在尊重历史,尊重约定俗成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提出符合茶叶分类基本规则的普洱茶的科学定义.该定义还应具有包容性,有利于普洱茶品牌群的培育和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不揣冒昧,对茶叶的分类和普洱茶的定义提出以下的初步见解,仅供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普洱茶定义之争在各地爆发过不少“口水战”,归纳起来,其分歧主要在于“生茶”与“熟茶”谁是正宗普洱茶和普洱茶到底是否应归属黑茶类这两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感悟普洱茶     
喝茶是一种悟道,每个人都会按自己的喜好选茶、品茶。笔者胃纳不佳,但一生爱茶嗜茶。因长期工作、生活在杭州,与西湖龙井茶结下不解之缘,但也遍尝了我们这个"茶叶王国"的各种茶类:清鲜甘爽的绿茶,香甜味酽的红茶,花香味郁的乌龙茶。这几年有机会在云南茶区逛悠。所到之处,无不被"普洱"所包围,在耳濡目染下,有意无意地也喝起了普洱茶。说实话,刚开始喝普洱茶,对那种"陈香"、"樟香"、"桂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在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中为黑茶类,属于后发酵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的晒青绿毛茶为主要原料,经“沤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以及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港澳同胞把普洱茶称之为“养生之妙品”,“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而在东南亚、日本和西欧也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的美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普洱茶名称的由来云南是世界上茶树的原产地,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故乡,古今中外久负盛名。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省普洱府,产倚邦、攸乐、革登……六茶…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属于黑茶类,是后发酵茶,原产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普洱茶是云南的独具风格的名茶,因其风味独特,功效奇妙,在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在国际市场倍受欢迎。随着普洱茶的保健功能被医药界研究证实,销量日益增长,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及港、澳、台等地又掀起了饮用和收藏普洱茶热潮。笔兹择普洱茶品类及其保健功效略述。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的渥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普洱茶是以晒青绿毛茶作原料加工而成的茶类,原出产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楚雄、红河、大理一带。随着东南亚各国和我国港、澳地区对普洱茶需要量日益增长,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亦开始加工出口普洱茶,但品质均不如云南所产。普洱茶和许多黑茶一样都要进行渥堆,但对该茶渥堆的实质研究尚未见诸报导。本文从普洱茶原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普洱茶是近几年的热销产品,本文系统概述普洱茶的定义、特点、存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浅谈普洱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普洱茶的历史悠久 普洱茶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万历末年,约公元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西藩是指居住在康藏地区的兄弟民族,普茶就是普洱茶,可见早在唐朝就有普洱茶贸易了.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普府……产攸乐,革登,倚邦……产茶山".普洱府即现在的普洱县,是当时的滇南的重镇,周围各地区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2007,29(2):16-18
普洱茶 前言本标准3、1、3.2、3.3、5.1、5.3、5,4、5.5、8.1、8.2.1、8,2.2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普洱茶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划分、定义、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相似文献   

12.
传统普洱茶其实没有"炒家"们炒出的那么多的"神秘色彩",远的不说,就拿新中国成立至1974年"生普"、"熟普"未出现之前这段时间来讲,云南主产的滇绿、滇青、滇红三大茶类中的"滇青茶",指的就是晒青茶。当时的晒青毛茶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分为5级10等。用晒青毛茶加工的成品茶有春蕊、春芽、春尖、春玉,用1~6等以上毛茶精制而成;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热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茶饮的天地里,一个平常不为大多数国人熟悉的特种茶——普洱茶突然流行起来。昔日清宫慈禧太后“夏喝龙井,冬呷普洱”的嗜好,竟然也在21世纪的北京、上海被广为效仿;北京甚至出现了“普洱茶一条街”;现时国内各种大小会议也以赠“普洱纪念饼”最为时尚;南北各地大小茶馆还出现“普洱发烧友俱乐部”的类似组织;听说广州还有人出价10万元购买当年清宫珍藏的“普洱茶膏”。这一切,真有茶饮一日身价百倍之感,让我这样在茶界打拼了40多年的老茶人心底竟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奋。  相似文献   

14.
赵子  陈珲 《中国茶叶》2004,26(6):36-38
"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普洱茶是扬名海内外的中华优秀传统名茶,故有关普洱茶的历史研究也一直很热门.其中,"普洱"之名究为何义,其来历如何等问题,常为人们所关注,考述者也不少,但大多为因袭之说,鲜有从根本上挖掘的.本文试从民族学角度给"普洱茶"名以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5.
黄桂枢 《中国茶叶》2007,29(6):34-35
(一)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普洱茶最早的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在昔日的清代普洱府城。普洱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唐南诏时,派苏、张、周、段等姓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建“奉逸城”。明代时,普洱茶生意大旺,据史志载,外地迁入的“客籍”户,大多与茶叶贸易有关,民居、茶庄及其与茶叶经贸相连的马栈、铁匠、鞋匠、皮匹铺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的街市。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后,将其土城外墙建成砖墙,并在普洱设茶局,专办“茶引”(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厂,选取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茶局管理贡茶加工、茶叶生产和运销,每年四月为“花茶市”,交易活动10天。  相似文献   

16.
金勇  王岳飞 《茶叶》2021,47(1):49-53
2019年底天猫大快消八大策略人群出台,给天猫茶类目整体运营带来非常大的转变,茶企运营从流量运营逐渐转向消费者运营.本文通过对2019-2020年天猫茶类目交易趋势的整理,并从八大策略人群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不同人群的茶饮偏好,以期在消费者运营时代为天猫平台茶类目的健康发展、电商茶企的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较全面综述国内外普洱茶茶色素的最新进展,包括茶色素的组成结构、变化特点、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曹绪勇  陈砚平 《茶叶》2014,40(3):169-171
宜都市农业(机)技术推广部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助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刘新玲 《中国茶叶》2007,29(1):26-27
“水西翠柏”、“南山寿眉”是江苏溧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制的风格各异的地方名茶,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产量占全市名特茶产量的2/3左右,成为溧阳市名特茶的支柱产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的品种和加工技术制成银针茶,探讨品种芽头特性和加工方法对银针茶产品观赏性和内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安大白、福鼎大毫和楮叶齐12号银针茶加工的优良品种;采用半烘炒干燥工艺能明显提高银针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