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饮品之一,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提到"八件事",分别指柴、米、油、盐、酒、酱、醋、茶,茶是其中之一[1];元人多称"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仍是其中必不可少之一,如贾仲明《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杨景贤  相似文献   

2.
明周高起《洞山茶系》中的"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被当代不少人误读;其实,"汉王"与汉代并无直接联系,不能作为太湖西岸苏浙交界地区茶事起源之依据;同时,"艺茶"也非现代意义之"茶艺",而是"事茶"。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依据"日月"榜题画像,可知河北望都壁画中的榜题"羊酒"是指"羊"和"酒"两个不同物品。由于"羊"与"酒"在"美""延年益寿"两方面有共性,故以"羊酒"合称;又因"羊"和"酒"在汉代文献中习惯称之"羊酒"而非"酒羊",故而榜题以上"羊"下"酒"形式呈现。壁画中的"羊酒"有"延年益寿""升仙不死""永葆幸福"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问号粉碎机:茶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近几年安化茯茶凭借其独有的"金花"及保健功能异军突起,那茯茶里的"金花"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功效呢?与致癌的毒黄曲霉素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茯茶。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的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茯茶作为黑茶中的"贵子",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具有的"金花"成分。所谓"金花",就是在原料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发花  相似文献   

6.
正为助推贵州茶产业实现"干净黔茶,全球共享"战略目标,6月9日,在遵义湄潭举办的贵州茶产业大会上,作为国内高端茶叶营养供应商的贵州磷化集团推出定制化特种功能肥"茶之福",以其之所长助推贵州省茶叶种植品质和效益"双提升",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量身定制品质和效益"双提升"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茶文化名家余悦先生曾立下豪言壮语,有生之年要编写出一部可以传世的"枕头"作品.五年后遂有<中国茶文化经典>问世,成了中国茶文化史料中权威性书籍之一.对此,有人形象化道:"一本在握,可以揽尽天下茶史".在当今中国茶文化界,能有这般"扛鼎"之作的人并不太多.难怪天津茶文化学者陈云君先生在其<检点茶事>一文中,既感怀于余悦等学者"多有宏制",又发出中国茶坛太需要这种"精英文化"学者的呼声.我想,在中国茶文化的舞台上,余悦是一位不应被忽略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国茶文化冲泡出了<中国茶文化经典>这杯"陈香甘爽"之茶.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对涉"茶"词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中不仅有一些表"茶"义的词语,也有一批与茶文化相关的词语。在表"茶"义的单音词中,"荼(茶)"由于是主称词语,在与表别称的"骮"、""及表泛称的"茗"、""的竞争中轻松取胜,成为最重要的表"茶"义单音词。"荼"与"茶"是文字关系,即古今字关系,陆羽《茶经》中将表"茶"义的"荼"省笔为"茶",使"茶"字在表"茶"义上功能相对单一,职责更加集中,其使用频率相较于"荼"字很快便占据压倒优势,成为古今表"茶"义的最主要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品茶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茶友提及"这个茶的茶气很足",或"这个茶的茶力很够"等诸如此类对茶的品饮感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尝新茶、藏老茶、喝陈年老茶的习惯(不仅是普洱茶,其它茶类也有优质的陈年老茶)。在新茶上市时,我们品尝新茶的鲜爽、甘香,也会在特别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4月21日,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科学饮茶益身心———’2011中国宁波‘茶与健康’研讨会",由笔者主编大会文集。在收到的40多篇来稿中,有多位专家、学者在文章中引用"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说该语出自唐代宁波籍大医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笔者为大会提供的《古今医药、营养学名家论茶三则》,其中一则是《陈藏器〈本草拾遗〉载茶  相似文献   

11.
大茶 《农业考古》2012,(2):132-133
南茶北酒,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古往今来,茶与酒仿佛一双欢喜冤家,演绎了数不清的奇闻韵事。晚唐卢仝《七碗茶歌》流芳百世,但据史料载,这位与陆羽齐名的玉川子嗜酒更甚于痴茶,经常烂醉如泥,是个十足的酒  相似文献   

12.
在明代,茶果已成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至帝王,中至官僚,下至平民,均常以茶果为食。茶果与礼仪发生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茶果待客、以茶果馈赠、以茶果祭祀、以茶果作为婚姻的彩礼。茶果之"果",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果肉、果仁之"果",二是水果、点心之"果"。  相似文献   

13.
茶与戏     
"茶"代表着优雅、沉寂、隐逸,"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位列雅的品位范畴;"戏"代表世俗、喧闹,不入流的"小道",属于俗文化.一雅一俗,二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扯上关系的? 其实,茶文化与戏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关系还极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14.
中唐上元初年,青年陆羽流寓江南湖州,他寄居杼山妙喜寺,结庐苕溪之湄,和山水清远的湖州结下平生之缘.期间,陆羽写有<杼山记>、<吴兴图经>等一系列著作,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从此,"茶道大行",茶成为风靡中华之"国饮",陆羽也被誉为"茶仙"、祀为"茶神"、尊为"茶圣".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2011,(4):9
走进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乡,一问起"发哥",连10岁小孩都知道,足迹踏遍每一个角落,汗水湿遍每一块土地,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老黄牛",他就是该乡农技站站长刘发生。自1971年2月进入茶元头乡农技站以来,在平凡而艰苦的农技推广战线上,40年如一日,如痴如醉地推广农业技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茶元头乡的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蔡洞峰 《农业考古》2019,(2):239-245
中国禅宗的祖师禅推崇的"茶禅一味"影响日本茶道形式与内容,成为茶禅的终极精神追求。南宋时期,日本多名僧侣来径山寺参研佛学和茶道,从而形成日本茶道的最初形式问世,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茶道中体现的是冷寂的审美境界。在"茶禅一味"中呈现的是清寂之美,品味东方流传数千年的优雅和文明。  相似文献   

17.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19,(2):179-184
本文提出"茶都"之定义,简言之即为茶产业、茶文化代表人物、标志性茶事、茶文化经典集中之地。梳理了晋代至现代南京、湖州、杭州三地"茶都"的形成与兴衰。  相似文献   

18.
正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重镇之一,凤庆还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境内的古濮人3200多年前种植遗存的世界最粗大最古老的古茶树——锦秀茶祖3733 hm2(56 000亩)的古茶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滇红集团),前身系当代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先生1939年创建的"顺宁实验茶厂",  相似文献   

19.
陈耳东的酒量"海",到底能饮多少,他自己亦说不清。自诩酒仙,于是,叫开了。酒仙的老爹曾在白家酒馆内当过相公,后来又到我们镇酒厂里当师傅。他从不喝兑水的酒,均是摘"酒头",接一马勺,"咕咚咕咚"喝了。他们全家都住在厂子里,皆海量。酒仙在娘肚子里就深受酒的熏陶,五岁饮酒,八岁划拳。他也醉,为"熟醉",醉而不迷,照喝。  相似文献   

20.
舒曼  孙丽丽 《农业考古》2021,(2):122-130
关于苏东坡笔下的"点茶三昧手""南屏谦师",其佛事和茶事记载几乎为零。本文试图对一些现存史料与研究文章进行分析,列举出宋代杭州一带与"南屏"和"谦"字相关的四位法师的佛事与茶事履迹,通过分析神悟处谦法师、臻谦法师、南屏梵臻法师和"谦"师等四人种种迹象及其与苏东坡交往的关联度,认为臻谦法师的茶事痕迹与苏东坡关系最密,最符合和具备苏东坡所指的"南屏谦师"的条件,而臻谦法师则与南屏梵臻为同一人,也就是苏东坡笔下的"点茶三昧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