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沿海丘陵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在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 (1∶1和 1∶2 )和马尾松纯林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马尾松马占相思 1∶1和 1∶2混交林生长快于马尾松纯林 ,经方差分析 ,混交林与纯林之间马尾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马尾松马占相思 1∶1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于 1∶2混交林 ,1∶2混交林生物量又高于马尾松纯林 ,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表现出干 >枝 >叶 >根 >根桩 ,而枝叶生物量总和大于主干生物量 ;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 ,而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均高于纯林林地土壤 ;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2.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套种1年生细叶青冈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采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对林分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并以马尾松纯林作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04.37 t·hm-2和245.94 t·hm-2;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处于主林层,其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1.80%;在林木总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在纯林中占总生物量的64.77%,在混交林中占60.17%,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8.62%、16.95%)>枝(8.99%、13.46%)>皮(6.55%、6.37%)>叶(1.07%、3.05%);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10 m高度的生物量分布比例为67.3%,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叶片主要分布于2~11 m及17~22 m两个高度范围,而马尾松纯林则集中分布于15~23 m之间;混交林根系在土壤中呈哑铃型分布,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60 cm)的生物量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43.3%和28.2%;而在纯林中,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呈金字塔型分布;混交林林分的初级生产力为13.24 t·hm-2a-1,比纯林增加80.38%;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生产力大小为干>叶>枝>根>皮,纯林中表现为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叶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及其丰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马尾松与刺槐、栎类、枫香三个树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生产力状况,从根系的分布和根量,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混交林较马尾松纯林丰产的机理,为马尾松混交林的经营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0年生马尾松+马褂木、马尾松+光皮桦和马尾松+乳源木莲混交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马褂木、马尾松+光皮桦和马尾松+乳源木莲总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增加了103.6%、51.5%和1.5%,总生物量分别比纯林增加了122.0%、39.7%和5.0%.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模式类似,均为干>根>枝>叶.马尾松混交林的营建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其中马尾松+马褂木效果最佳,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闽楠构建的异龄复层林对林分生长量与生态效应的影响。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中闽楠、马尾松的胸径、树高以及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纯林,林分总蓄积无显著性差异;复层林的总生物量、主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高于纯林;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净生产力最高,马尾松纯林次之,闽楠纯林最低。在生物量器官分配方面,复层混交林与纯林均呈现出主干>枝>叶的规律。综合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方面,复层林功能最强,闽楠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低;土壤通透性能、保水能力、土壤肥力也与此类似。经营马尾松-闽楠混交复层林是促进闽楠与马尾松生长,拓宽闽楠资源培育渠道,提高马尾松人工林分的水源涵养、培肥土壤功能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杜英混交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状况、林分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杜英、闽粤栲混交后,树高、胸径生长量增加明显,蓄积量增大;马尾松混交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都增多,生物多样性比马尾松纯林丰富;马尾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对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将两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同龄的马尾松纯林相比,无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还是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总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说明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提高了林分生长量,促进了马尾松生长,提高了林分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了土壤肥力。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是马尾松经营中一种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林型差异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的影响,采集老虎岭水源涵养林区域4种最典型的林型(马尾松林、马尾松-红锥林、马尾松-红锥-椆木林、红锥-大叶栎林)土壤进行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和化学性质在4种林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马尾松-红锥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最多;马尾松-红锥-椆木林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全氮、全磷、速效钾和代换性镁最多;红锥-大叶栎林全钾最多;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非毛管持水量和代换性钙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均最低。总体表现,混交林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及持蓄能力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尤以马尾松-红锥林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樟树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樟树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探讨混交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Cinnamomum camphora)树混交,比马尾松纯林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发达;(2)马尾松×樟树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对照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樟树混交林有较好的培肥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桦树柠条混交林及桦树纯林、柠条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根系分布规律等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桦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桦树提高47.6%~119.5%,胸径提高44.1%~143.1%;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及单株生物量均高于纯林;混交林中桦树根系分布比纯林均匀,使林木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道平  沈国舫 《林业科学》1997,33(5):394-402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13.
红壤低丘马尾松低效林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研究了马尾松低效林的4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木荷、马尾松-板栗、马尾松-南酸枣、马尾松-枫香4种混交林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35.501、31.499、22.138及69.725t/hm^2,而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为37.043t/hm^2。在各器官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0.39%~74.87%,其他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枝(11.40%~32.67%)、叶(9.31%~26.94%)。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长旺盛,其生物量高达6.649t/hm^2;而马尾松一木荷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仅为3.825t/hm^2。枯落物生物量则是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最多,马尾松一枫香混交林最少。所有林分的生物量平均值为68.095t/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17a生华山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比同期纯林要大,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趋势比纯林慢,材积连年生长量上升比纯林快.8a生华山松仅树高定期生长量比纯林大,胸径与材积定期生长量不及纯林.混交林的叶量、叶面积及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比纯林高.华山松营养根呈簇状疏散分布,无明显主根,根系分布浅而细根密集,根系总长度比纯林大20%以上,种间根系无互相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及水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政 《防护林科技》2004,(1):6-7,26
对马尾松火力楠行状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及火力楠纯林乔木层生物量、地上部分持水量、土壤渗透性能及贮水能力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和火力楠纯林,混交林地上部分持水量大,土壤渗透性和贮水能力强,其综合水源涵养力强于马尾松纯林和火力楠纯林。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杉木檫树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和檫树纯林的造林实验,在同一阳坡上三个实验区中设立600m^2标准地,分别对纯林、混交林的生物量和林地土壤性状进行测定,对标准地上标准木用全重法分别树干、枝、叶和根进行乔木层生物量测定,对土壤按常规方法测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物量大于纯林,对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效果优于杉木纯林而劣于檫树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