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引物在15份优异资源中得到1050个RAPD位点,平均52.5个位点/引物,70个位点/资源。在所获得的137条可重现谱带中,8条是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引物的多态性相对频度为0.24~0.83,总平均为0.47;遗传距离在0.16~0.62之间,平均为0.37,这可能与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有密切关系。RAPD数据的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15份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从相似性系数讨论了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应用12个引物产生的20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11个特异的缺失,可以鉴别所有15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RAPD可以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系统演化和分子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39个茶树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茶树特点,进行综合设计,探索出一套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高质量茶树DNA提取和纯化技术。从1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这39份材料进行RAPD分析,扩增共产生196条RAPD标记带,其中多态性带17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7.2%。依据RAPD分析结果,通过UPGMA类平均法聚类法,对供试的39个茶树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绘制出基因组DNA之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17-42.97之间。揭示了不同省(区)地方性的茶树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性与亲缘关系,通过分析证实了这些品种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进一步明晰了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3.
引进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RAPD标记技术研究国外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期明确这些品种的亲缘关系,为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筛选的29条RAPD引物,对24份国外马铃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5个条带,其中11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70.3%;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4~0.816之间,平均为0.677;相似系数小于0.6的品种对仅为7.25%;24个马铃薯品种可聚为2大类6亚类。结果表明,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定辣椒亲本间的亲缘关系,提高辣椒育种效率。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60份辣椒自交系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并将形态学聚类和分子鉴定加以对比。结果表明:(1)对60个辣椒自交系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遗传距离在4.8时,将其分为5类。(2)利用RAPD标记对60份辣椒自交系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遗传距离D值在0.35处,将辣椒的3个变种基本分开。(3)RAPD标记计算的遗传相异系数矩阵和形态学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做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26,达到极显著。因此,在研究辣椒自交系亲缘关系时,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遗传相似性的分析,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锦鸡儿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我国不同产地的锦鸡儿属植物3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片段,其中74条为多态性条带,约占总数的84.1%.30份材料聚类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Ⅰ.中间锦鸡儿材料区,Ⅱ.小叶锦鸡儿材料区,Ⅲ.柠条锦鸡儿材料区和Ⅳ.秦晋锦鸡儿材料区,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种间差异不大,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与秦晋锦鸡儿的亲缘关系较远,同时反映出品种间关系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莲藕品种DNA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RAPD技术对12个莲藕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8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128条带,其中106条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平均提供10.7个标记信息。由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12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它们的系谱关系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主要樱桃番茄品种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RGA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0个主要樱桃番茄品种进行了分子鉴别的研究。14个RAPD随机引物扩增后共产生了29个多态性位点;1对RGA引物产生了10个多态性位点;1对SRAP引物产生了5个多态性位点。分析单引物的品种鉴别能力发现,RGA和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通过双引物组合分析发现,利用RAPD引物S311和RGA引物组PK1+PK2可以将10个樱桃番茄品种区分开来,获得了各品种独特的核酸指纹。另外,在标记位点较多的情况下聚类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各品种之间生物学性状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的远近,但当标记位点数过少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将使聚类结果失去本意。  相似文献   

8.
贺学勤  刘庆昌  翟红  王玉萍 《作物学报》2005,31(10):1300-1304
用RAPD、ISSR和AFLP标记对系谱关系明确的7个甘薯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24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173、174和168条多态性带。3种分子标记在检测甘薯品种间遗传差异上相关程度高,其中RAPD与ISSR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328。用ISSR标记估计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1286~1.0932,平均0.4883,大于其余2个标记的估计值。3种分子标记皆可揭示甘薯品种的亲缘关系,其中ISSR标记产生的聚类图与系谱图最吻合,认为ISSR标记更适于分析甘薯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龙眼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对龙眼的95份种质资源和一份荔枝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带,DNA扩增带的多态性为100%,这表明96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丰富性。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RAPD表型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根据欧氏距离(ED)法计算各样品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类平均法),进行分析,建立亲缘关系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RAPD标记能在分子水平揭示龙眼的遗传背景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RAPD遗传背景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对木薯块根淀粉磷差异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为木薯块根淀粉高磷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以国家木薯种质圃筛选出的30个块根淀粉磷差异木薯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通过18条RAPD引物对材料进行PCR扩增,利用NTSYS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可以用于RAPD分析;利用18条RAPD引物扩增共得出条带13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6.2%;其中没有发现与磷含量相关的特异性条带,块根淀粉磷含量相近的木薯品种间不能明显聚类;30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大于0.71。通过对RAPD结果进行分析,未发现块根淀粉磷含量差异的木薯品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关系,也未发现与磷元素差异相关的特异基因。  相似文献   

11.
蛇龙珠葡萄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4个酿酒葡萄品种和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多态性引物,用于15个样品的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3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扩增带99条,占73.9%。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出品种的遗传距离,并构建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红地球、瑞必尔与其它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最远,巨峰系列的葡萄品种间遗传距离值较小,蛇龙珠品种与其它3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遗传基因上存在差异,与品丽珠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2.
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和形态性状数量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个不同品种的朱蕉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如下: 40条引物共扩增出12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1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4 %。同时对25个形态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RAPD实验结果和形态统计的结果分别采用UPGMA法聚类分析,聚类的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3.
白魔芋原产于中国,是魔芋属中品质最优的种,种内资源类型丰富,为进一步分析各类型或产地间的亲缘关系,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用40个随机引物(10-mer)对34份白魔芋种内资源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1条引物能够在34份材料中扩增出112条稳定的带,其中有93呈多态性。用dps软件对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4份材料划分为5类,通过与叶柄斑纹比较分析,发现各类与叶柄斑纹关系不紧密,而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相关性,该结果为深入了解白魔芋种内资源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徽野生香菇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7个引物对26个安徽野生香菇菌株和6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在12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104个,占81.3%。聚类分析显示,当以相异距离0.25为阈值,32个菌株被划为5个RAPD遗传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的检测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RSAP、SRAP和SSR 3种分子标记和田间性状对16份苎麻种质进行亲缘关系聚类,结果表明, 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位点,SRAP标记最多,RSAP次之,SSR较少;根据SRAP标记和RSAP标记分类的结果都与RSAP+SRAP+SSR联合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与SSR标记分类结果差异较大;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田间性状的聚类结果接近程度, 依次为SRAP+RSAP+SSR>SRAP>RSAP>>SSR。在检测苎麻种质亲缘关系中,SRAP标记效果最优,RSAP标记稍逊,SSR标记最差。RSAP标记能较好地显示苎麻种属间的多态性和亲缘关系。以RSAP、SRAP、SSR标记联合分析,能更好地揭示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石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籽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对红籽瓜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12个引物在51份红籽瓜种质中共扩增出8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4条,多态性谱带比率为92.50%。红籽瓜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1~0.99,说明RAPD标记能够揭示红籽瓜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12处,51份红籽瓜种质可分为8个组群。第Ⅰ、Ⅱ、Ⅲ组为野生西瓜,第Ⅳ、Ⅶ组为菜用西瓜,第Ⅴ、Ⅷ组为籽用西瓜,第Ⅵ组为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的中间类型籽瓜。基于RAPD标记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4.54%,其反映红籽瓜种质间的亲缘信息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红籽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四川省马铃薯地方品种与栽培品种间遗传关系,评价其在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价值,指导杂交亲本选配,对21份地方品种和10个栽培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选取8份差异较大的材料对170条RAPD引物进行筛选,获得2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的RAPD引物。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9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2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90.1%,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822;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平均PIC分别为0.823和0.814。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表明:31份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0.4274,变幅为0.1481~0.5852,地方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和变幅均高于栽培品种间,地方品种与栽培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6;表明地方品种中可能存在更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大部分地方品种出乎意料与栽培品种聚在不同的类中,与供试栽培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具有较高的杂交组配潜力;而N5-33、N5-38和N6-22可能分别源自于大西洋、疫不加与南湖塔(或米拉),值得深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10个温州特色茶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15条十聚体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05个清晰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54%。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10个样品遗传距离在0.2236~0.4777之间,其中样品大朱砂与快乐王遗传距离最大(0.4905),而金盘荔枝与快乐王最小(0.2236);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 0.62时,10个茶花品种共分三组,其中样品弁天神乐、点雪分别自成一组,其余样品聚类一起。  相似文献   

20.
王子迎等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利用17个引物对26个安徽野生香菇菌株和6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在128个RAPD标记中,多态性标记为104个,占81.3%。聚类分析显示,当以相异距离0.25为阈值时,32个菌株被划为5个RAPD遗传组,多数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供试菌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的检测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较大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