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于其对于肠胃燥结成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主治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诸证。中医寒下法是治里热实证之要法,用于攻下燥粪宿食,荡涤实热,常用药物如大黄、芒硝等。但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故攻积之剂,配有气分之药为佐,如厚朴、枳实等,具有峻下热结之功。  相似文献   

2.
汗、吐、下三法是中医常用之治法,是给病邪以出路的方法。汗法也称解表法,是通过开泄腠理,使表邪随汗而解。吐法是通过呕吐而排除留在咽喉、胸膈、胃肠内的痰涎、宿食、毒物等有形实邪,特别是近几年的洗胃法就是吐法的进一步发展。下法即通过泻下、排积、逐水以消除燥结、积滞、实热及水饮等的治法。当然病邪的出路,不只局限于以上三法。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有“予之三法能兼众法……以余之法所以该众  相似文献   

3.
"下法"是中医"八法"治则之一,是祛邪外出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邪"是指外感六淫之邪和包括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些病理产物,如瘀血、痰浊、宿食、燥粪之类,下法有荡涤实热、泻下瘀血、攻逐宿痰、破解泄气等多种作用.笔者在兽医临床中运用下法治疗各类家畜38例,治愈36例,有效率94.7%.  相似文献   

4.
祖国兽医学认为,脾胃素虚、草质不良、饲管不善、使役不当、气候突变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升降失常,阴阳不顺,气血不调,聚粪成结。治结时若反复寒凉攻下,会损伤脾胃阳气,脾失运化,寒湿困脾;粪积肠道,腐败发酵,热毒滞留,又致热毒停肠;此种腹泻为寒热虚湿并见。开始时湿热表现突出,证见泻下恶臭、口色红干、舌苔黄厚、发热脉数等,病程并不象原发性湿热  相似文献   

5.
彭敏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160-160
1便秘 实秘病牛精神不振,少食或不食,反刍减少或停止,耳鼻温热,鼻汗时有时无,腹胀及腹痛,频频回首顾腹,大便干燥、不通,尿液色黄短少,口舌干燥,舌苔黄,口色红燥,脉象沉涩。治疗宜以泻下通便为主,佐以宽肠下气。药用大黄、厚朴、续随子、枳实、郁李子、青皮各50克,山楂、麦芽各90克,芒硝135克,糖瓜篓2个,水煎去渣,加麻油120毫升,混合灌服,2-3剂即愈。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9泻下药泻下药是能刺激大肠促进通便的药物(又称为攻下药)。有清除肠内容物,清热泻火,消逐水肿的功能。多用于宿食停滞、粪便不通和火盛炽热的里实热症。9.1大黄〔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能清热泻火、清积导泻。〔有效成分〕掌叶大黄(根和块茎入药),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鞣酸。〔药理〕刺激肠运动,引起泻下,但泻下后大黄鞣酸又引起便秘,故多与芒硝合用作泻下剂。对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体外试验有抑菌作用。外用有促进血液凝固等止血作用。〔主治〕作清热泻火、消滞导泻药(与芒硝合用),外用作消炎止血药。〔用…  相似文献   

7.
<正>"泻下"法也叫攻下法,是利用药物有攻下、润下的作用,以清除体内积滞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大便秘结、实热积滞、痰饮、淤血或腹水等。泻下法一般分为寒下、温下、润下三类。1寒下临床应用用于泄热、泻火,如热性病的里热实证;壮热、烦渴、神大便秘结;实火上升的火眼等。用于制止血热妄行,如热盛的鼻出血,用于消导去积,如瘤胃积食;用于排出积水,如水肿实证、二便不通;尤其是胸腹积水,可以通过峻泻以逐水,用于排出误食有毒的  相似文献   

8.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在中兽医称之为“八法”,是治疗家畜疾病的主要法则。其中“下法”又叫泻下法,常运用于里实证,包括结症、便秘、胃肠实热等证。“清法”又称消导法,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等证。临床上常用下法治疗牛的宿草不转,但由于下法易伤正气,导致津亏体虚,使外邪乘虚而入,因此,在用下法的同时,如兼顾健胃和中,则无此弊病。而在食积证中适当使用消法,则能起到消食健胃之效。本人曾在河北涿洲市某畜牧兽医站接诊3例牛宿草不转病例,采取消下二法并用将其治愈,现整理报道如下。1 病例 1.1 病例1 黄母牛,3岁,病牛于6月…  相似文献   

9.
大承气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为攻下的基础方,方中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成寒软坚泻下,功用同大黄,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辛微寒,理气消痞,为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之峻剂,专以通利粪便、荡涤胃肠而直达泻实泄热为目的,临床上主用于有“痞满燥实”四大症状的疾患。笔者在临床上辨证论治,灵活加减,治疗各类畜病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畜厌食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与过食精料或食冰冻饲草损伤脾胃,患病后中气未复,脾胃虚弱密切相关。厌食病在脾胃,证分虚实。实者多食滞胃肠及湿困脾胃。虚者包括脾胃气虚和脾阴不足。临床分型治之,才能收取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在家畜腹泻病证的临床治疗中,各畜种所表现的病证大同小异,由于外感内伤,使脾胃受病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戓湿热积滞毒伤气血,或因寒、湿、虚而伤脾胃等在临床统称为腹泻。其临床表现为热泻(湿热泻)、寒泻、虚泻、食泻等特征。在实践中由于腹泻病证的证候复杂,故治疗时应随证而立,寒泻者以温中除寒、暖阳利水为主;热泻者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为主;虚泻者以补脾益气为主;食泻者以消食导滞为主。笔者在  相似文献   

12.
下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胡阳应象大论》中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初步把下法分为峻下、轻下、缓下、润下等。南宋《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之》中还提出了寒药、凉药、温药、热药的泻下方药和“急则用汤,缓则用丸或以汤送丸”“量病之甚微,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过而生衍”。明朝《元亨疗马集》载有“凡治结症者,消积破气,化草通肠也”。  相似文献   

13.
泄泻是指排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乃至完谷不化。此病四季皆有。从病因上本病可分为外感及内伤两大类,外感以湿邪为主,结合暑、热、寒、食等邪;内伤者,浅者在脾,深者在肾。从辩证来说,有虚证、实证、虚中加实之别。一般来说,外感者多实,内伤者多虚。但体质有强弱,病邪有新旧,发病有久暂。在临床实践中,病情错综复杂,治疗时必须紧紧抓  相似文献   

14.
一、羊肉:性温、甘,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肥羊肉一腿,密盖煮烂,食汤及肉,治五劳七伤虚冷;羊肉,去胎膜,作肉脯,以好算,空腹任意食之,治反胃、朝食夜吐、夜食朝吐;白羊肉250g,去胎腹,生涮,以算食之,3天1次,可益肾补气,强阳道。  相似文献   

15.
每逢冬、春,由于气候、饲管、劳役等因素的影响,耕牛内科疾病时有发生,临床治疗中运用下法对耕牛内科疾病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效果。所谓下法,是运用泻下方药,使畜体排便作用增强,从而达到治愈家畜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所谓里实证是指从疾病的部位来看属里,就疾病的性质而论又属实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下法并不是泻下药物的单纯应用,而是针对不同病情以泻下药物为主配合其它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1里实证的病因(1)外感六淫之邪,由表入里。(2)饲管使役不当等因素直接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以致出现气血壅滞、脏腑不和…  相似文献   

16.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中泻热攻下,消积通肠的重要方剂.其组成是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软坚润澡;厚朴、枳实宽中破气、消积导滞,行气散结为佐药.四药相合,有峻下之功.在兽医临床上加减,治疗马属动物大结肠便秘和牛前胃、真胃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当归 功效:补血和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本品善能补血,又能活血,常用于血虚体弱之证。能活血止痛,多用于跌打损伤、痈肿血滞疼痛、风湿痹痛等证。又能润肠通便,多用于阴虚或血虚的肠燥便秘之证。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其水溶性非挥发物质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使收缩加强,其挥了性成分则能抑制子宫,减少其节律性收缩,使子宫弛缓,但二者中以兴奋的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8.
1羊肉性温、甘,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肥羊肉一腿,密盖煮烂,食汤及肉,治五劳七伤虚冷;羊肉,去脂膜,作肉脯,以好蒜,空腹任意食之,治反胃、朝食夜吐、夜食朝吐;白羊肉250g,去脂膜,生涮,以蒜食之,3d1次,可益肾气,强阳道。2羊血性味咸平,...  相似文献   

19.
前胃弛缓属中兽医脾胃虚弱与脾虚慢草等脾胃木和的范畴。在传统的治疗中,常采用大剂苦寒承气之类,以通下为原则。多数服通便泻下药物之后,是便通而纳不复,有的因泻下过重,越泻下,越便秘的现象在临床中常见。应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前胃弛缓的优点是“健脾复运”突出了健脾贵在“运”,不在补;“和胃复降”突出了以“通”而不泻;“消滞理气”突出了重在恢复胃肠“动”(蠕动),不是简单泻下等法则。以上三法配合随证施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述如下:一、常用治疗法则(一)健脾复运法l、适应症本法适应于前胃弛缓的初期或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中药芒硝主要含硫酸钠,辛苦咸寒,能清热、润燥、软坚,治实热滞、腹胀便秘等。《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胃肠蠕动。……服后4~6小时发生泻下作用”,“治疗组织水肿”,“4.3%硫酸钠灭菌溶液静脉滴入作为利尿剂,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