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和杂交抗虫棉农大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翻耕、旋耕和铁茬3种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顺序均为翻耕〉旋耕〉铁茬,MDA含量J惯序为翻耕〈旋耕〈铁茬。翻耕处理的叶片衰老程度最轻,有效延缓了棉花衰老,是棉花栽培管理中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北疆地区种植复播大豆高产高效的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覆膜处理的夏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值均最高,且均表现为翻耕覆膜处理翻耕处理旋耕处理免耕处理,但胞间CO_2浓度正好呈现相反规律,翻耕覆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比翻耕处理、旋耕处理、免耕处理的平均值高出12.81%、30.03%、16.82%,且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翻耕覆膜处理的产量分别比翻耕处理、旋耕处理、免耕处理高出15.21%、30.82%、31.91%,且翻耕覆膜处理的单株粒数、单株荚熟、百粒重分别比翻耕处理、旋耕处理、免耕处理的平均值高出49.27%、48.48%、14.29%,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在与本次实验环境大致相同的条件下,种植复播大豆采用滴灌技术结合翻耕覆膜的耕作方式更有利于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3.
以石麦18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播前旋耕(RT)、深松(SRT)和深耕(MRT)3种耕作方式对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量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生育后期叶片光合能力的调控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各种耕作措施相比,灌浆期间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叶片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深松处理最佳,深耕处理次之,旋耕处理最差。此外,在成熟期,与深耕和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处理植株干物质向收获器官的转运数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且深松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5.4%和6.98%。说明在河北平原区推广播前深松技术,能有效改善小麦群个体发育,增加光合同化面积和光合碳同化能力。这可能与播前深松增加耕层深度、改善植株对深层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有关。与目前旋耕耕作措施相比,小麦播前深松措施具有显著增强河北平原区节水冬小麦群个体植株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温室黄瓜对不同光质的反应及其反应机理。【方法】对处于弱光条件下的温室黄瓜进行补充红光(650 nm)和蓝光(450 nm)处理,以补充白光为对照,补光时间10 h(7:30-17:30),测定不同光质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和前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补充红光处理提高了温室黄瓜冠层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产量,促进同化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蓝光处理提高了温室黄瓜叶片的比叶面积、气孔导度,促进同化产物向果实分配,提高了商品果数量和商品果总产量。【结论】补充红光和蓝光由于提高了温室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从而增加了温室黄瓜的干物质产量,补充蓝光促进了同化产物向果实分配,从而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5号、扬麦158为材料,研究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及其培育途径。结果如下:高粒叶比群体,在降低群体起点的基础上,要求出苗-越冬期茎蘖数和叶面积发展较快,干物质积累量大;返青-孕穗期茎蘖数的消长速率较慢,茎蘖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增长平稳;孕穗-成熟期,高效光合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灌浆速率快、充实度高。粒叶比高的群体,花后冠层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消除植株体内活性氧的能力强。丙二醛(MDA)含量上升速率低,叶片的光合功能期长。籽粒的蔗糖转化酶活性高,促进营养器官中蔗糖向籽粒输送和籽粒中淀粉的合成,有利提高灌浆速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6.
不同育苗方式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适合番茄幼苗生长的最佳育苗方式,本试验以早春育苗番茄为对象,研究了CIS育苗钵、营养钵、穴盘育苗(番茄专用基质)、穴盘育苗(普通基质)4种育苗方式对番茄幼苗出苗率、生长动态、壮苗质量性状、耐低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IS育苗钵培育的幼苗出苗率,单株鲜重、根体积、壮苗指数、最大叶面积、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其他育苗方式,在低温处理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POD活性、CAT活性;专用基质穴盘苗在株高、叶绿素含量方面表现最好;营养钵培育的幼苗子叶面积显著大于其他育苗方式;普通基质穴盘苗在所有测量项目中表现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营养液漂浮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对照)相比,营养液漂浮育苗有效地提高了移栽棉根系的TTC还原强度,棉株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铃期和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2%、19.2%、20.0%、10.6%、22.6%和13.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6%、12.3%、5.5%、8.7%、8.2%和4.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1%、8.3%、8.1%、4.0%、3.2%和3.8%,叶片光合效率得到改善.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时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除苗期外).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能有效改善棉株的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鄂沙28和7010两个陆地棉的正常苞叶与其窄卷苞叶近等基因系的多个生理性状,结果表明,窄卷苞叶棉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无显著变化,但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较少,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有机物相对百分率降低,其苞叶面积只有正常苞叶的63%。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但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施肥量适中或较低时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而施肥量高时叶面积指数在达到峰值后便急速下降。同一品种鼓粒中期长花序叶、短果枝叶及其它叶片间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并且它们受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也比较小。长花序叶的光合速率大于短果枝叶以及短果枝的同节位主茎叶,多数处理组合的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其同节位主茎叶。气孔导度高,细胞间隙CO2 浓度低,光合速率就较大。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r =0 .6 9 )达到显著水平,而长花序叶(r =0 .4 0 )和短果枝同节位主茎叶(r=0 .11)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但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施肥量适中或较低时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而施肥量高时叶面积指数在达到峰值后便急速下降。同一品种鼓粒中期长花序叶、短果枝叶及其它叶片间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并且它们受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也比较小。长花序叶的光合速率大于短果枝叶以及短果枝的同节位主茎叶,多数处理组合的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其同节位主茎叶。气孔导度高,细胞间隙CO2浓度低,光合速率就较大。短果枝叶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r=0.69)达到显著水平,而长花序叶(r=0.40)和短果枝同节位主茎叶(r=0.11)的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Cd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州9023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胁迫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AS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hla、Chlb、总Chl含量呈下降趋势,而O2-含量、MDA含量、PPO活性、POD活性、还原糖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对POD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表明,Cd2+诱导小麦幼苗中POD同工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旋风二号玉米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光合细菌(PSB)浸种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浓度PSB喷施对玉米苗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SB菌液浸种,可以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以稀释10倍的PSB菌液效果最好(p<0.01)。通过PSB菌液喷施叶面提高玉米的苗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以稀释30倍的PSB喷施效果最好(p<0.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抗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小麦叶片内肽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0 mmol/L)的NaCl处理对小麦叶片中内肽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而高浓度(50、100、200 mmol/L)NaCl处理可使小麦幼苗叶片中内肽酶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用激活剂和抑制剂处理结果表明,NaCl胁迫引起的叶片老化与叶片正常衰老一样,其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内肽酶(巯基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而在蛋白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蛋白酶。以酪蛋白为底物时,内肽酶的最适温度为42℃,最适pH值为4.8。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2%、5%)对铜胁迫(300 mg·kg~(-1))下红壤地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苗期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下油菜叶片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所降低,SOD、CAT、POD、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油菜叶片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油菜叶片的SOD、CAT、POD、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综合来看,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红壤地铜污染(300 mg·kg~(-1))中油菜苗期的叶绿素含量,减缓铜胁迫的毒害作用,从而有利于维持油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土沉香幼苗对硝普钠(SNP)—酸铝(AlCl3)互作的生理响应,为探讨土沉香的耐AlCl3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不同浓度AlCl3胁迫土沉香幼苗并进行SNP-AlCl3互作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幼苗的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同时采用隶属函数模糊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土沉香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0.2 mmol/L AlCl3胁迫下均出现最大值,在0.8 mmol/L AlCl3胁迫下均出现最小值;丙二醛(MDA)含量在0.2 mmol/L AlCl3胁迫下最低,在0.8 mmol/L AlCl3胁迫下最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反.添加SNP后,土沉香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等均明显高于未添加SNP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等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低浓度(0.2 mmol/L)AlCl3胁迫可促进土沉香幼苗生长,外源添加SNP对高浓度(0.8 mmol/L)AlCl3胁迫土沉香幼苗产生的毒害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可在土沉香幼苗培育及抗性研究等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丹  付玉嫔  杨卫  祁荣频  吴涛  徐亮  尹艾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17-3219,3230
[目的]研究氮、磷营养对云南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沙培盆栽试验,设置低氮、低磷、缺磷3种营养液处理水平,以平衡营养液处理为对照,研究云南松幼苗针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及其幼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松针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下降;缺磷、低磷处理时,云南松幼苗松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尤其是缺磷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对照的2.3倍,低氮处理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以磷的缺乏时更为明显,而氮的影响相对较小;对生物量的影响则表现为,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全株干重均比对照低,但差异不显著,根冠比则不同,缺磷、低磷时根冠比高于对照,低氮处理时则低于对照。[结论]磷缺乏比氮缺乏对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影响更明显,云南松幼苗对氮胁迫比对磷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2种施肥水平下、4种浓度的BR120浸种及苗期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R120浸种及苗期处理,对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幼苗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以0.1mg/L浓度处理以及在高肥条件下的效果最佳,单株产量在高肥区增产11.7%,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低肥区增产5.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谢冬娣  岳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21-11622,11631
[目的]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茄子种子为供试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浸种,对茄子种子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羧甲基壳聚糖能在不同程度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发芽速度以及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全株鲜重、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结论]以0.6%浓度CMC处理对茄子种子和幼苗影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补充光照对温室冬茬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温室冬茬黄瓜幼苗设置3种不同光照强度,研究黄瓜苗期补充光照对保护地品种津春三号和露地品种龙杂黄七号的外观形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几种膜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后,黄瓜幼苗长势良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POD活性降低,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两品种黄瓜各生理特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补光对两品种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