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研究表明,水产养殖对象仅能利用投喂饵料中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中,既污染养殖水体,又是对鱼粉蛋白的浪费。水体中的氨氮及残饵和粪便可直接换水、排放。据估算生产1kg的对虾和肉食性商品鱼分别约消耗20m3和10m3的清洁水。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7~9月份是气温和刺参养殖池塘水温达到最高值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温对池塘养殖刺参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因此养殖单位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由于养殖池塘底部的刺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容易腐败加上池塘内的青苔及其他藻类的繁殖与腐烂,造成养殖池塘池底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3.
席文秋  刘谞  孙娜  郑岩  杨占全  马佳 《当代水产》2021,(4):76-77,79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从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向集约化、工厂化模式转变,高密度、低污染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已逐步成为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但由于该模式以人工投饵为主,加之养殖密度高、投饵量大,养殖过程中易产生并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和生物残体等物质,水体中氮素含量超标,并积累了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最终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生动物摄食代谢旺盛,残饵、粪便等极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南部沿海进入台风期,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做好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三氮”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简称“三氮”。氮是含氮有机物质分解的产物,在水产养殖学上“三氮”的主要来源是鱼虾的粪便和残饵,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经氧化—还原作用分解,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成不同形式的无机氮。“三氮”的含量及转化规律直接关系到养殖效果,在养殖用水的管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水库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的技术就是利用取得专利的生态浮床技术,在水面表层养殖水生经济植物,在中下层养殖鱼类。残饵及养殖鱼类粪便给水生植物提供营养,水生植物消耗水中氨氮及矿物元素,可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抑制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生长,同时还可以美化水体景观,既净化了水质,水生蔬菜又为鱼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溶氧,以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鱼类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以达到资  相似文献   

7.
根据《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总面积为7,108.5千hm2,养殖总产量达6,480.36万t,按2019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6,406.5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934.49亿元。水产养殖模式的集约化有效提高了水产动物养殖密度,增加了养殖产量。同时,饵料的投放量也相应增加,使得水体中残饵、动物粪便等有机物堆积,消耗大量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升高。  相似文献   

8.
沉水植物在养殖池塘中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体交换量较低、养殖密度较高的池塘中,养殖对象的活动会引起水中植物营养元素、氨氮等有害物质和有机物的积累,底质也因残饵和鱼体排泄物的堆积,耗氧量增加,导致整个水体的水质恶化,并对养殖对象的生长产生抑制。因此,如  相似文献   

9.
张家林 《齐鲁渔业》2008,25(9):36-36
1水质调控 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残饵、排泄物、水草老叶腐烂,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极易造成浮头泛池。因此一要及时换水,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防止和减少蓝绿藻滋生形成“蓝淀水”。  相似文献   

10.
1 水产养殖用药现状1.1 养殖方式的发展增加了对渔药的需求 水产养殖走过了从粗养到人工精养的过程。目前,精养模式较多,如南方的高位池养殖,北方的大棚养殖,工厂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精养状况下,放养密度较大,如南方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达到20万~30万尾/亩,在这样高的密度下,粪便残饵聚集池底,极易造成水体恶化,从而滋生  相似文献   

11.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7,(12):76-76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及精养技术的发展,池塘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也趋增多,有机污染物分解需大量消耗溶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等。随着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严重的甚至产生中毒死亡。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的浓度直接相关,如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条件之一是水体恶化,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偏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成为水产养殖业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是采用调控池塘微生物数量方式,使得养殖系统中残饵、粪便等有效转化为对虾可以重新摄取的营养物质的一项新技术,这在解决对虾养殖系统能量利用率低、养殖水环境调控和病害防控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芽孢杆菌对鱼虾池亚硝酸盐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残饵、鱼虾粪便排泄物、生物残体、肥料等在池底积累起来,形成含有各种污物的淤泥,这些污染物是池塘水质恶化的源头和各种病菌、病毒系列的温床。其中有机物的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是造成鱼虾缺氧浮头的重要原因,底泥及底泥的界面上  相似文献   

14.
淡水养殖槽内的残饵和鱼类粪便会带来不少问题。例如,有机碎屑在降解过程中会消耗氧气而为有害真菌和水藻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另外,养殖环境差也容易诱发鱼病。目前,人工洗刷水槽仍为常用养殖槽清污法,但这种方法具有干扰鱼类生长等许多缺陷。鱼类养殖者都会发现,敲击槽壁或槽边有突然响动都会惊吓养殖鱼和引起鱼撞击槽壁。因此,有许多理由表明,应该设计一种水槽自动清污系统替代常用的人工清槽过程。本文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中残饵、粪便等自身污染日益加剧,常引起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非正常变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甚至存活以及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的七八月,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高,常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时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水体中的硝酸盐还原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量繁殖,将池塘中的残饵、动物粪便等有机物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水体环境中硝酸盐的含量和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力。在水体氮循环中,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  相似文献   

17.
7月份天气炎热,水温大幅度升高,同时养殖投饲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超标,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菌增加,本月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行的主要月份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残饵与粪便的识别问题,为基于残饵浓度检测的智能投喂系统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残饵视频进行图像预处理,分割出残饵和粪便图像;然后根据残饵和粪便在灰度分布和形状上的差异,提取平均灰度,周长平方面积比、凸壳面积比、骨架数、对比度、逆差距6个特征;再分别运用4种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改进的决策树算法进行残饵图像识别。结果显示,径向基核函数的SVM算法识别效果最好,残饵和粪便识别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改进离散方式的决策树算法识别率与SVM算法的识别率接近,并且实时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特别是精养池塘由于放养密度高,投喂大量的高蛋白配合饲料,池底沉积了较多的鱼类排泄物及残饵。这些排泄物及残饵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水体中溶解氧不丰富,就会造成还原性毒物积累,使溶解氧、铵氮、磷酸盐以及亚硝酸盐等四项水生态因子变化,其中最常发生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大量积累,使水产动物受到毒害。北方池塘精养鲤就发生了应激性出血病,并在不少地区广泛发生。单一药物防治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本地区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为精养和半精养,在这种养殖模式下需大量投入饲料,那么水中残饵、碎屑及排泄的粪便就造成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必然对养殖水体造成直接、间接的威胁和破坏,从而降低水产品产量,影响池塘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于2009年初在本区泗村店镇部分池塘试验推广一种新的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