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层结构,从园林景观美化、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文明、经济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花园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内外花园城市标准与南昌市现状,提出了评价指标的标准建议值,并对南昌市的生态发展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是一个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生态城市内涵包括3个方面,即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环境生态化。解析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发展。进而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城市理论的内涵相关性:一方面,生态城市的发展观是强调内容上的协调性和时间上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原则的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全球尤其是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武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将是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有36篇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中出现的指标进行频次统计分析,选取出现频次8次及以上的指标,同时对三级指标不足的个别因子进行了指标增补,经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确定物质条件、导师指导、教育管理、个人发展和外部评价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五大因子,含14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之后,运用该体系对从事多年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经AHP6.03(层次分析法)软件的群决策功能分析,结果认为,个人发展(0.2840)、社会评价(0.2249)和导师指导(0.2044)等三大因子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和作用,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从经济、生态和社会角度出发,筛选出24个指标作为生态农业建设效益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金坛市生态农业规划实施前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在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金坛市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规范和衡量了金坛市生态农业建设在全省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加快金坛市生态农业向高层次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安市相关情况,将生态承载力分解为自然恢复力、人类活动压力、社会支撑力3个系统层,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选取22个具体指标,并设置指标阈值,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2010—2020年西安市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几点改善西安市生态承载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表现,是一种新的在更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社会文化形态,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思潮。弘扬生态文化,必须重视推动生态文化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强化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建立以沼气为核心的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为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管理和区域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评价分析为基础,结合环境效益评价的特点,构建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系统结构、环境保护、环境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4类指标,这4类指标又分别包括6,8,5,4个二级指标。在计算了系统结构、环境保护、环境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评分的基础上,得到了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的环境效益评价总分(EA),可按照EA值划分标准,对西北能源生态模式建设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论】建立了以沼气为核心的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为西北能源生态模式建设应用和区域环境保护提供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状况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中,并据此构建可持续生计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项能够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成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周边2个社区为例,通过计算生态位适宜度,判断居民生计状况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并综合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条件,验证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评价居民生计状况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京郊河溪生态护坡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京郊河溪生态护岸系统生态评价体系,按照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工程效果、生态效果、社会经济效果方面挑选20个指标,利用多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该评价体系,对京郊河溪生态护坡系统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以期为京郊生态河流系统的构建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江英  吴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36-20138
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自然、社会和政府调节网络下的生态文明理念模式,即自然、社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通过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科学发展观共同构建成为生态文明的自我调节网络。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采用少量、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模型;提出了用区位系数表达自然地域差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特征,为定量化表达地理空间生态环境特征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支持系统能力提供了新方法;用GDP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描述区域人类社会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安全负荷量;用区域森林分布生物量作为生态安全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对以水土流失为特征的长汀县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生态安全和比较安全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775%。文中讨论了区域森林资源、地理特征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人为活动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赵小飞  丁伟  施玉  于龙  柏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14-11816,11826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了楚雄州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楚雄州2005~2009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分别由-3.748、-2.073、-2.362增长至3.492、1.988、3.745,生态安全综合指标从-4.648提高至5.190。各年的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可见楚雄州生态安全总体状况较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现有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论述生态农业县评价指标体系的生态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三大指标的26个因素指标,对各项目、各子因素确定权重分值及计算方法,对各项指标的生态经济内涵作了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14个生态农业县三年建设结果的评价,对规范和衡量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水平,加快生态农业向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状况、环境压力、工程管理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分析、筛选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非常理想.该评价结果可为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为今后建立相关修复工程评价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了一个适合沈阳市的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沈阳市沈北地区进行生态评价,评价结果:社会经济制度环境指标指数0.618;社会发展环境指标指数0.662;自然环境指标指数0.766。总的生态化程度指标指数为0.684,生态化建设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建立水污染事故损失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中,生态损失的影响最大,社会损失的影响最小;在15个二级指标中,水体污染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土地资源损失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以崇左市城市土地为例,运用熵值法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在态势模型下计算社会、环境和经济维的生态位。对这些生态位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结合崇左市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找出了其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选取17 个指标构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黑龙江 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前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社会城镇化变 化幅度不大,人口城镇化增长较快,生态、经济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应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煤炭矿区生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针对煤炭矿区生态产业链的特点和发展模式,从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角度出发选择筛选指标,构建了煤炭矿区生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并通过熵值法修正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新方法,构建了各因素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函数。应用龙口矿区2010年的指标数据对所建模型和方法进行检验,对龙口矿区生态产业发展及生态产业链延伸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生态安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引入生态安全概念,对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将生态安全认定为一种能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依此来构建旅游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和修正的动态生态化指标,对2002年和2006年我国35个主要旅游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将旅游城市生态安全状态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